個人生平
李壽民生長在山高水深的四川,從(cong)小隨著父親宦游(you),曾(ceng)經三上(shang)峨眉(mei),四上(shang)青城,呂(lv)祖伍柳天仙法脈(mo)傳人,大(da)好河(he)山給他留下了(le)深刻印象(xiang)。他雖然(ran)只上(shang)過私塾,卻(que)對道醫卜星象(xiang)都有(you)心得。12歲時(shi)(shi)父親去世(shi),家道中(zhong)落。19歲時(shi)(shi)隨母親移(yi)居天津,在《大(da)公報》供職(zhi),兼作家庭教師。
23歲進入(ru)軍(jun)界(jie)作幕僚。婚后為天津電話局局長秘書,兼寫(xie)京劇劇本。他(ta)的(de)小說處女作《輪(lun)蹄》署(shu)名“還珠樓主”,自(zi)述奔波經歷(li)和少年戀情(qing),取唐代詩人(ren)張籍《節婦(fu)吟》“還君明珠雙淚垂(chui)”詩意。當時北方武(wu)俠小說十分流行,李壽(shou)民本人(ren)也很想(xiang)把所歷(li)的(de)山水(shui)人(ren)物寫(xie)成(cheng)筆記。
約在1930年(nian)前后(hou),天(tian)津的(de)《天(tian)風報》缺(que)少一(yi)個武俠(xia)長篇,他(ta)在家人鼓動之(zhi)下(xia),就以(yi)《蜀山劍俠(xia)傳》為(wei)篇名(ming),一(yi)天(tian)天(tian)地寫下(xia)去(qu),而還珠樓主的(de)名(ming)頭也就開始(shi)響了起來。他(ta)的(de)創作欲望(wang)因此(ci)高(gao)漲,再加上生(sheng)活的(de)壓力,他(ta)最(zui)多(duo)的(de)時(shi)候竟同時(shi)為(wei)8家報刊撰稿,過足煙癮之(zhi)后(hou),指天(tian)劃地,滔(tao)滔(tao)而談,請人代錄出來,即為(wei)美文。
日(ri)寇侵占華北以(yi)后(hou),日(ri)本人要他(ta)(ta)合辦刊物,他(ta)(ta)不(bu)答應(ying),結果被抓去關了兩(liang)個月。出獄以(yi)后(hou),生活(huo)(huo)十分困苦(ku)。抗戰(zhan)勝利后(hou),他(ta)(ta)再次到(dao)上海,正(zheng)氣書局的陸先生勸他(ta)(ta)不(bu)要再涉足政界(jie)(jie)軍界(jie)(jie),還(huan)是住(zhu)在上海寫(xie)稿子,生活(huo)(huo)想來總是可(ke)以(yi)維持的。他(ta)(ta)于是住(zhu)在上海老垃圾橋北面,一直寫(xie)到(dao)1948年。
解放后,他(ta)于1956年(nian)(nian)在報上寫過關(guan)于神怪荒(huang)誕小說(shuo)的公開檢討。后來任北京市戲(xi)曲編導(dao)委員(yuan)會委員(yuan),寫了一些戲(xi),還寫過小說(shuo)《劇孟》。1959年(nian)(nian)他(ta)中風, 1961年(nian)(nian)3月去世(shi)。
還珠(zhu)(zhu)(zhu)樓主的一(yi)生(sheng),歷(li)經曲折跌(die)宕,極(ji)富傳奇色彩。他(ta)7歲便登過峨(e)眉、青城,10歲時(shi)在他(ta)的塾師(shi)帶(dai)領(ling)下再登峨(e)眉、青城。這位王姓(xing)塾師(shi)不(bu)(bu)(bu)(bu)是一(yi)個腐(fu)儒,他(ta)為還珠(zhu)(zhu)(zhu)導游,隨處(chu)講說(shuo)掌故,如數家(jia)珍;還珠(zhu)(zhu)(zhu)樓主12歲喪父(fu),隨即由他(ta)的母(mu)親帶(dai)往蘇州(zhou)投親,家(jia)境(jing)驟變。在蘇州(zhou),李(li)壽(shou)民認(ren)識了長于(yu)他(ta)3歲的文(wen)珠(zhu)(zhu)(zhu)姑娘,這姑娘面(mian)目(mu)清秀,性格溫柔(rou),彈(dan)得一(yi)手好琵琶(pa),他(ta)們二人青梅(mei)竹馬,兩小(xiao)無(wu)猜,漸漸產生(sheng)了感情,形影不(bu)(bu)(bu)(bu)離,到李(li)壽(shou)民16歲時(shi),他(ta)終于(yu)察覺(jue)自己正處(chu)在初戀之中。但是李(li)壽(shou)民為家(jia)境(jing)所迫,不(bu)(bu)(bu)(bu)得不(bu)(bu)(bu)(bu)北上(shang)天津謀(mou)生(sheng)。他(ta)與文(wen)珠(zhu)(zhu)(zhu)分(fen)手后,仍(reng)時(shi)時(shi)書信往來。不(bu)(bu)(bu)(bu)料天不(bu)(bu)(bu)(bu)從人之愿,變起非(fei)常,文(wen)珠(zhu)(zhu)(zhu)竟落入(ru)煙花隊中,此后音信不(bu)(bu)(bu)(bu)通,使李(li)壽(shou)民在精神上(shang)受到一(yi)次痛苦的打(da)擊,直到李(li)壽(shou)民婚后,仍(reng)不(bu)(bu)(bu)(bu)時(shi)念及(ji)文(wen)珠(zhu)(zhu)(zhu)。
李、孫的締(di)姻,在當時也是一場新聞(詳情請見【附錄·回憶父親還珠樓主---觀賢、觀鼎】)
“七(qi)七(qi)”事變后,日(ri)寇(kou)曾設法勸誘李壽(shou)民(min)任偽(wei)職,日(ri)寇(kou)遂將還珠(zhu)抓入憲兵隊,施以酷(ku)刑(詳(xiang)情(qing)請見【附錄·回(hui)憶父親還珠(zhu)樓主(zhu)---觀賢、觀鼎】)
1957年(nian)反右,還(huan)珠平安度(du)過(guo)。1958年(nian)6月,某雜志刊登(deng)《不許(xu)還(huan)珠樓主(zhu)繼續(xu)放(fang)毒》一文,還(huan)珠讀后默然,當(dang)(dang)夜即腦溢血,由此輾轉病榻(ta)兩年(nian)有余,臨終前(qian)口授(shou)完成了(le)長(chang)(chang)篇小(xiao)說(shuo)《杜(du)(du)甫》。當(dang)(dang)他(ta)(ta)講述完杜(du)(du)甫窮愁潦倒(dao)、病死舟中的那(nei)段(duan)結尾后,對他(ta)(ta)的夫人孫(sun)經詢說(shuo):“二小(xiao)姐,我也(ye)要走了(le)。你多(duo)保重!”二日后即溘然長(chang)(chang)逝(shi),享年(nian)五十九歲,恰與(yu)杜(du)(du)甫同(tong)壽。
寫作流派
還珠樓(lou)(lou)主代表了民國武(wu)俠荒(huang)誕怪異的(de)一派,他信(xin)奉呂祖(zu)的(de)伍柳天仙法脈,融合神(shen)話、志怪、劍仙、武(wu)俠于一體,進行高度哲理(li)化(hua)、藝術(shu)化(hua)的(de)想象發揮,尤其是(shi)各(ge)種劍仙神(shen)術(shu)、奇(qi)(qi)幻法寶,顯示了天縱(zong)奇(qi)(qi)才的(de)大氣魄,為中(zhong)國小(xiao)說界的(de)千(qian)古奇(qi)(qi)觀。對(dui)后世武(wu)俠作家影(ying)響巨(ju)大,幾乎無人可以企及(ji),如臺灣武(wu)俠泰(tai)斗古龍,就(jiu)曾說到他受(shou)還珠樓(lou)(lou)主的(de)影(ying)響頗(po)深。
作品
還(huan)珠樓主武俠小說(shuo)共38種。
《蜀(shu)山(shan)劍俠傳》、《蜀(shu)山(shan)劍俠后傳》還珠樓(lou)主(zhu)代表作。以此為(wei)中(zhong)心,構成了還珠樓(lou)主(zhu)武俠小(xiao)說的一個龐大系列(lie)。
蜀山劍俠正傳
《蜀山劍俠傳》
《蜀山劍俠后傳(chuan)》
《峨眉七矮》
蜀山劍俠前傳
《長眉真人傳》
《柳湖俠隱》
《北海屠龍記》
《大漠英雄》
蜀山劍俠別傳
《青城十九俠》
《武當七女》
《武當異人傳》
蜀山劍俠新傳
《蜀山劍俠新(xin)傳》
《邊塞英雄譜》
《冷魂峪》
蜀山劍俠外傳
《云海爭奇記》
《兵書峽》
《天山飛俠》
《俠丐木尊者》
《青門十四俠》
《大俠狄龍子》
《蠻荒俠隱》
《女俠夜明珠》
《皋蘭異人傳》
《龍山四友》
《獨手丐》
《鐵笛子》
《黑孩兒》
《白骷髏》
《翼人影無雙》
其余還有
《萬里孤俠》
《黑森林》
《虎爪山王》
《血滴子大俠甘(gan)鳳池》
《征輪俠影》
《力》
《拳王》
《黑螞蟻》
《酒俠神醫》
《臥龍峽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