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丹陽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25226.4公頃,將基本功能區分別設置于南北兩園,形成功能互補、特征鮮明的“一園兩區”格局。其中,南園位于丹江口庫區主水面,功能以保育、恢復為主。北園位于內陸河口與大型水庫交接處,以科普宣教、合理利用為主。濕地公園南北兩園均劃分為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五個功能區。
河南淅川(chuan)丹陽湖國(guo)家濕(shi)地公(gong)(gong)園于2014年(nian)經國(guo)家林(lin)業局批(pi)準開展試點工作(zuo),規劃面積2526.4公(gong)(gong)頃,自(zi)然濕(shi)地達24179.9公(gong)(gong)頃,濕(shi)地率95.85%。因水體豐(feng)富(fu),氣候適宜,園內動植物資源豐(feng)富(fu),有(you)維(wei)管植物132科、471屬(shu)、1085種,脊(ji)椎動物32目83科318種,其中(zhong)已(yi)發現有(you)黑鸛、中(zhong)華(hua)秋(qiu)沙(sha)鴨、金雕等國(guo)家一級保(bao)護野生動物。
淅川丹(dan)陽湖國家濕(shi)(shi)地(di)(di)公(gong)園的(de)建(jian)設(she),以保證南水北調水安全為前(qian)提,旨在提高水環境質量(liang)。同時,極大地(di)(di)提升了我市濕(shi)(shi)地(di)(di)品(pin)牌,對開(kai)展濕(shi)(shi)地(di)(di)生態(tai)科普教(jiao)育、提升公(gong)眾的(de)濕(shi)(shi)地(di)(di)保護(hu)意識、加快生態(tai)旅游業(ye)發展,都具(ju)有非(fei)常重要的(de)現實意義,為南陽生態(tai)文明建(jian)設(she)再添(tian)新(xin)的(de)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