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黃河博物館
0 票數:0 #博物館#
黃河博物館成立于1955年,位于鄭州花園路與迎賓路交叉口,迎賓路402號。隸屬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博物館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約2900平方米,其中陳列面積1200平方米。黃河博物館作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館之一,截止2016年是中國唯一一座以黃河為專題內容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隸屬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博物館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治黃展覽會”。11987年6月,正式更名為黃河博物館,舒同先生題寫館名。2016年,黃河博物館已成為多家大、中專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素質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
  • 外文名: Yellow River Museum
  • 官網:
  • 地址: 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迎賓路402
  • 占地面積: 7000㎡
  • 建議游玩時間: 2~3小時
  • 博物館等級: 無級別(行(xing)業)
詳細介紹 PROFILE +

基本介紹

黃(huang)河博(bo)物館(Yellow River Museum)成立(li)于(yu)1955年,位于(yu)鄭州花園(yuan)路與(yu)迎賓路交叉口,迎賓路402號。隸屬(shu)水(shui)(shui)利部黃(huang)河水(shui)(shui)利委(wei)員會。黃(huang)河博(bo)物館占地7000平方(fang)(fang)米(mi),建筑約2900平方(fang)(fang)米(mi),其(qi)中陳列面積1200平方(fang)(fang)米(mi)。

黃河(he)博(bo)物館作為世界上(shang)較早成立的江(jiang)河(he)博(bo)物館之一,截止2016年(nian)(nian)是(shi)中國一座以黃河(he)為專(zhuan)題內容的自(zi)然(ran)科技(ji)類博(bo)物館,隸屬水利(li)部黃河(he)水利(li)委(wei)員會。黃河(he)博(bo)物館的前身是(shi)成立于1955年(nian)(nian)的“治黃展覽會”。1987年(nian)(nian)6月,正式(shi)更名(ming)為黃河(he)博(bo)物館,舒同先生題寫館名(ming)。

展廳展館

序廳

對(dui)博(bo)物(wu)館(guan)整(zheng)體展(zhan)覽情況(kuang)進行大體概括。

流域地理

流域地(di)(di)理展區通過黃河(he)形成(cheng)、遠古生態、九曲黃河(he)三(san)個單(dan)元展示出黃河(he)自然地(di)(di)理地(di)(di)貌(mao)、氣(qi)候、物產。

民族搖籃

民族搖籃展區通(tong)過“逐(zhu)水而居”、“文明之光(guang)”、“人(ren)文始祖(zu)”、“王朝中心”、“燦爛文化”五個單元(yuan)展示悠久的黃(huang)河文明發展歷程及燦爛的黃(huang)河文化。

千秋治河

千(qian)秋治河(he)(he)展區通過黃河(he)(he)水患、治河(he)(he)春秋、漕(cao)運灌溉、河(he)(he)神祭(ji)祀四(si)個單元展現中國古代及近代黃河(he)(he)水患災(zai)害(hai)、治理方略(lve)、治河(he)(he)技(ji)術及漕(cao)運灌溉的發(fa)展演變。

治河新篇

治(zhi)河新篇展區通(tong)過黃(huang)河歸故、流域規(gui)劃、防(fang)洪防(fang)凌、資源利用、水土保(bao)持五(wu)個單元(yuan)展現(xian)新中國成(cheng)立以(yi)來(lai)黃(huang)河治(zhi)理開發的重(zhong)大舉措及取(qu)得(de)的重(zhong)大成(cheng)就。

人水和諧

和諧之路(lu)展區通過(guo)新(xin)問題新(xin)挑戰(zhan)、新(xin)理(li)(li)念新(xin)措施、新(xin)號角(jiao)新(xin)征程(cheng)三個單(dan)元展現(xian)黃河治理(li)(li)目前仍存在的新(xin)問題、新(xin)挑戰(zhan)及新(xin)的治河理(li)(li)念和實踐。

館藏實力

埄堠碑

埄堠碑(bei)為(wei)宋(song)代黃河堤防分段管理(li)的重(zhong)要實證。高54厘(li)米,寬21厘(li)米,厚10厘(li)米。1987年春(chun)出土(tu)于河南汲縣柳衛村(cun)東北(bei)的古(gu)黃河大堤。該碑(bei)為(wei)模(mo)制陶質,上圓下(xia)方,碑(bei)的正面(mian)陰刻(ke)(ke)三行文(wen)字,豎(shu)(shu)行楷(kai)書。中間一(yi)行刻(ke)(ke)“汲縣河堤下(xia)界埄堠”;右邊(bian)行刻(ke)(ke)“西至(zhi)上界永”,左(zuo)邊(bian)行刻(ke)(ke)“福村(cun)八(ba)十里”。碑(bei)的背面(mian)一(yi)側有刻(ke)(ke)印(yin)花(hua)紋,中間豎(shu)(shu)向排列(lie)六組對頂(ding)三角形(xing)刻(ke)(ke)紋,兩邊(bian)各豎(shu)(shu)排六組“川”字形(xing)刻(ke)(ke)紋。

河防一覽圖

河(he)防(fang)一覽圖(tu)圖(tu)卷充分體(ti)現了(le)明代總理河(he)道潘季(ji)馴一生治理黃(huang)河(he)、運(yun)河(he)的經驗(yan)。 (據明萬(wan)歷十九(jiu)年(nian)(1591)立石拓本,1幅,43×2010cm

《河防一覽圖(tu)》詳(xiang)細繪(hui)制了萬歷年間河南(nan)、山東、南(nan)直隸修筑堤防的情況(kuang),并附圖(tu)說。全圖(tu)以(yi)黃河為主,繪(hui)出了自發源地(di)星宿海至(zhi)入海口的整(zheng)個河道(dao),并將京杭大運河與黃河并列繪(hui)于同一圖(tu)中,是(shi)中國現藏較大的一幅古代治黃工程圖(tu)。

中原治黃圖

中原治黃圖是研究清代黃河中下游黃河河防工程重要的文獻資料。全圖展現(xian)了(le)黃河(he)西(xi)起華(hua)山,東至(zhi)渤(bo)海1000多公里的(de)(de)沿河(he)山川、要塞等概況,并用(yong)(yong)工整娟秀的(de)(de)楷書標注兩岸主要府州(zhou)、縣(xian)治所在,詳細(xi)記載了(le)河(he)防大堤和(he)埽壩工程(cheng)。此圖方向與現(xian)今(jin)地(di)圖完全相(xiang)反,為左(zuo)東右(you)西(xi),上南下(xia)北。整幅(fu)長卷布局有序、簡繁得當(dang)、用(yong)(yong)筆干練。繪制(zhi)時間在黃河(he)銅瓦廂改(gai)道(1855年)后不(bu)久,是(shi)一件融歷史、科學、藝術(shu)價值為一體的(de)(de)珍貴(gui)藏品。

鄭工合龍碑

高(gao)192.5厘米,寬75.5厘米,厚14.5厘米。該碑(bei)原立于鄭州惠(hui)濟區(qu)花園口鎮石橋村西。碑(bei)陽隸書(shu)(shu)”鄭工合龍處”,碑(bei)陰(yin)篆書(shu)(shu)碑(bei)記銘文。該碑(bei)為清(qing)代(dai)河道總督、著名收藏家(jia)、金石學家(jia)、古文字學家(jia)吳(wu)大徵親筆(bi)撰寫。它(ta)是證明(ming)光緒十(shi)三(san)年,黃河在(zai)鄭州下汛十(shi)堡東決口、堵復始末的(de)實(shi)物,是研究黃河特大堵口工程(cheng)的(de)重要(yao)參照,因(yin)而具有重要(yao)的(de)歷史(shi)、科學、藝術價(jia)值,被譽為“黃河上的(de)三(san)絕碑(bei)”。

清代穿孔河工磚

清代穿(chuan)孔河(he)(he)工(gong)磚(zhuan)是重要的文獻資(zi)料(liao)。長40厘(li)(li)(li)(li)米(mi)(mi),寬(kuan)26厘(li)(li)(li)(li)米(mi)(mi),厚8厘(li)(li)(li)(li)米(mi)(mi)。“壬(ren)寅下(xia)南造穿(chuan)孔河(he)(he)工(gong)磚(zhuan)”出土(tu)于(yu)開(kai)封黑崗口。為橢圓(yuan)形,兩端(duan)呈(cheng)圓(yuan)弧狀,中長40厘(li)(li)(li)(li)米(mi)(mi),寬(kuan)26厘(li)(li)(li)(li)米(mi)(mi),厚8厘(li)(li)(li)(li)米(mi)(mi),中間(jian)有(you)小圓(yuan)孔,圓(yuan)孔直(zhi)徑為2.5厘(li)(li)(li)(li)米(mi)(mi)。陰刻“壬(ren)寅下(xia)南造”,干磚(zhuan)重10.7公斤(jin)。河(he)(he)工(gong)磚(zhuan)是用(yong)于(yu)防洪搶(qiang)險的普(pu)通料(liao)物。河(he)(he)工(gong)磚(zhuan)的運用(yong)是道(dao)光(guang)年(nian)間(jian)河(he)(he)南山東(dong)河(he)(he)道(dao)總督栗毓(yu)美在(zai)河(he)(he)南原陽首創。

花園口堵口紀念冊

黃河(he)花(hua)園口(kou)(kou)(kou)堵口(kou)(kou)(kou)復堤(di)工(gong)程局編建委員會編,民國36年(nian)(1947年(nian))9月(yue)黃河(he)花(hua)園口(kou)(kou)(kou)堵口(kou)(kou)(kou)復堤(di)工(gong)程局出版。該冊收錄國民政府要人(ren)(ren)蔣中正(zheng)、白崇禧、孫科等人(ren)(ren)的題詞(ci),并記錄花(hua)園口(kou)(kou)(kou)堵口(kou)(kou)(kou)工(gong)程計劃概要、施工(gong)經過、工(gong)料(liao)款(kuan)項(xiang)、工(gong)作人(ren)(ren)員名(ming)錄、大(da)事記等,并附工(gong)地各種照片(pian)47幀(zhen)。

石硪

石硪是黃河堤防夯筑(zhu)工具。呈圓盤狀(zhuang),近(jin)邊緣處(chu)有(you)多個孔,以穿繩。使(shi)用(yong)時多人(ren)持(chi)繩,一(yi)人(ren)領號并(bing)掌握(wo)方向,眾人(ren)拉繩使(shi)其反復提起(qi)、落下(xia),將松散材料夯實。

學術研究

該館(guan)陳(chen)列面積1200平方米,它通過(guo)圖(tu)片、錄(lu)像、圖(tu)表、工(gong)程模型、實物標本等向觀眾展(zhan)示和介紹了中華(hua)民族的(de)搖(yao)籃——黃河(he)的(de)地理、地貌、氣候等自(zi)然概況,人類活(huo)動(dong)所產生的(de)黃河(he)文化,以及水旱災害、河(he)患治理、水資源開發利用(yong)、黃河(he)遠景(jing)規劃(hua)等。為人們了解黃河(he)的(de)歷(li)史提供了真實可靠的(de)資料(liao)。

截至(zhi)2016年,黃(huang)河(he)博(bo)物館共接(jie)待(dai)了(le)數百萬(wan)(wan)中外(wai)觀眾(zhong),接(jie)待(dai)了(le)包括毛澤東、朱德等國家(jia)領導(dao)人、外(wai)國元(yuan)首、著名(ming)科學家(jia)等在內的(de)中外(wai)觀眾(zhong)數百萬(wan)(wan)人次,已成(cheng)為(wei)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wen)化遺產(chan)、傳播水利科學知識、宣(xuan)傳現(xian)代治黃(huang)成(cheng)就、增強公眾(zhong)水患意(yi)識的(de)重要場(chang)所,為(wei)社(she)會主義精神(shen)文(wen)明建設作出(chu)了(le)突出(chu)貢獻。

黃河博(bo)物館生(sheng)動展示了中華民族的(de)搖籃--黃河流域的(de)地(di)理(li)、地(di)貌、氣候等自(zi)然(ran)概況,燦爛的(de)黃河文化以及(ji)歷代水旱災害、河患治理(li)、水土保持(chi)、水資(zi)源開發利(li)用、治理(li)開發的(de)遠景規(gui)劃等內(nei)容(rong)。

黃(huang)(huang)(huang)河(he)博物(wu)館已成(cheng)為弘揚黃(huang)(huang)(huang)河(he)歷史文化,傳(chuan)(chuan)播水利科學知識,宣傳(chuan)(chuan)人民治黃(huang)(huang)(huang)成(cheng)就,樹立民族自信心和(he)自豪感的重要(yao)場(chang)所。被海內外觀眾譽為“黃(huang)(huang)(huang)河(he)巨龍的縮(suo)影(ying)”。

歷史沿革

黃河博物館(guan)的(de)前身是(shi)1954年冬成(cheng)立(li)的(de)"治黃展覽(lan)會(hui)";

黃河博(bo)物館于1955年(nian)建(jian)館,是以黃河為專題(ti)的自然(ran)科(ke)技博(bo)物館。

1957年,改(gai)名為"治黃陳(chen)列館";

1972年,又更名為"黃(huang)河(he)展(zhan)覽館(guan)";隨著治(zhi)黃(huang)事業的發展(zhan)、藏(zang)品的日漸豐(feng)富和功能的日益完善,

1986年(nian),正式更名為黃(huang)河(he)博(bo)物館(guan)(guan)。建館(guan)(guan)以來,黃(huang)河(he)博(bo)物館(guan)(guan)接待(dai)了數百萬中外觀眾,其中包(bao)括(kuo)毛(mao)澤東(dong)、劉少奇、朱(zhu)德、錢(qian)學(xue)(xue)森等國(guo)內外政(zheng)要、著名科學(xue)(xue)家和國(guo)際(ji)友人,成為弘(hong)揚(yang)黃(huang)河(he)優(you)秀歷史文化,傳播(bo)水利科學(xue)(xue)知(zhi)識,宣傳人民(min)治黃(huang)成就,弘(hong)揚(yang)愛國(guo)主義(yi)精神(shen)的重要場所。

1991年(nian)以來,先后被授予“鄭(zheng)州市愛國(guo)主義教育基(ji)地”、“鄭(zheng)州市青(qing)少(shao)年(nian)活動中心”、“黃河系統愛國(guo)主義教育基(ji)地”。

1996年(nian),被(bei)鄭州市委宣傳部首批命名(ming)為"鄭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di)";

1998年,被黃委會命名(ming)為"黃河系統愛(ai)國主(zhu)義教育基地";

2002年,又(you)被共青(qing)(qing)團中(zhong)央(yang)、全國青(qing)(qing)聯命名為"中(zhong)國青(qing)(qing)年科技創新(xin)行動基(ji)地"。

2005年底,占(zhan)地40畝,建筑面積7045平(ping)方(fang)米的(de)新(xin)(xin)館開始建設。新(xin)(xin)館地處(chu)鄭州市北(bei)(bei)大門(men),北(bei)(bei)望黃河(he),南(nan)鄰迎賓(bin)路(lu),西靠(kao)花園路(lu),東(dong)接中州大道,地理位置優越(yue)。

2012年9月(yue)27日,位于花園路和迎賓路交叉口(kou)的新館(guan)全面建(jian)成并免費對外開放。

經過四十(shi)多(duo)年的發展,黃(huang)河(he)博(bo)物館已成(cheng)為獨具特色的國內外知名博(bo)物館,被譽(yu)為"黃(huang)河(he)巨龍的縮影"。

實用信息

交通位置

地址:鄭(zheng)州(zhou)市紫荊山路4號(老館);花(hua)園(yuan)路和迎(ying)賓(bin)路交(jiao)叉口(新館)

交通:乘坐(zuo)520、90、155、游118路可(ke)到達新館。乘坐(zuo)101、9、26、27、66、86、87、208等(deng)路公交車可(ke)直達老館。

開放時間

除每周二外將全天(tian)對外開(kai)放(fang),新館周一(yi)閉館,其余時間對外開(kai)放(fang)。

夏:上午8:00-12:00 下午15:00-18:30

冬: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30

本百科詞條由(you)網(wang)站注冊用戶【 給生(sheng)活(huo)一把琴(qin) 】編(bian)輯(ji)上傳提供(gong),詞條屬于(yu)(yu)開(kai)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jie)紹涉及(ji)宣(xuan)傳內容屬于(yu)(yu)注冊用戶個人編(bian)輯(ji)行為,與【黃河博物(wu)館】的所屬企業(ye)/所有(you)人/主體(ti)無關(guan),網(wang)站不完全(quan)保證內容信(xin)息的準(zhun)確性(xing)、真實性(xing),也(ye)不代表本(ben)站立場,各項數據(ju)信(xin)息存在(zai)更(geng)新不及(ji)時的情況,僅供(gong)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zhun)。如果頁面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可點(dian)擊“反(fan)饋”在(zai)線向網(wang)站提出修改(gai),網(wang)站將核實后進行更(geng)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zhu)冊(ce)用戶(hu)提(ti)供(gong)信息存儲(chu)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ti)供(gong)”的文章/文字均(jun)是注(zhu)冊(ce)用戶(hu)自(zi)主發布上(shang)傳,不代表本站(zhan)觀點,版權歸(gui)原作者(zhe)所有,如有侵權、虛(xu)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wen)題,請(qing)及時聯系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shang)相關信息的知(zhi)識(shi)產(chan)權歸網站方所有(包括但(dan)不(bu)限于文字、圖片(pian)、圖表、著作權、商標權、為(wei)用(yong)戶(hu)提供的商業(ye)信息等),非經(jing)許可不(bu)得抄襲或使用(yong)。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90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77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502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2743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