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guo)三(san)十年一(yi)月三(san)十日(ri)(1941.1.30),出生于遼寧(ning)新民。
1959年,以優異的成(cheng)績考(kao)入中國科(ke)學(xue)技術大學(xue)。
1964年(nian),畢(bi)業于中國科(ke)學技(ji)術大學技(ji)術物理系(xi);同(tong)年(nian),先后(hou)任中國科(ke)學院物理研究(jiu)(jiu)所實習研究(jiu)(jiu)員、課題組負責人之(zhi)一。
1973年12月(yue),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趙(zhao)忠(zhong)賢被派往英(ying)國劍橋大(da)學進(jin)修(xiu),接觸到世界超導研究的最前沿。
1974年(nian)2月至1975年(nian)9月,在(zai)英國劍橋大學等實驗室進(jin)修。
1976年,從事探索高臨界溫度超導體(ti)研究。
1977年,在(zai)《物理》雜志上撰文(wen)闡(chan)述自己的(de)看法,支持對國際廣(guang)泛認同(tong)的(de)麥克米蘭極限提出(chu)挑戰的(de)那一派觀(guan)點(dian)。
1979年(nian),任中國科學(xue)院物理研究(jiu)所(suo)超導(dao)材料實驗(yan)室副主任。
1984年11月,赴美(mei)國(guo)依阿州立大學作訪問學者。
1986年3月,回國(guo)任中(zhong)國(guo)科學院物理研究(jiu)所副研究(jiu)員(yuan)、高(gao)溫帶超(chao)導聯合研究(jiu)組負責人之(zhi)一。
1987年,任中國(guo)科學院(yuan)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同(tong)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yuan)院(yuan)士。
1987年初(chu),與同事們一起獨立發現(xian)液氮溫區超導體(ti)。
1988年,被(bei)授予(yu)香港中(zhong)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1989年,當選為國(guo)際陶瓷科學院(yuan)(yuan)院(yuan)(yuan)士。
1991年(nian)后(hou),任(ren)中國科學(xue)(xue)(xue)院(yuan)(yuan)院(yuan)(yuan)士,中國科學(xue)(xue)(xue)物理研(yan)究所超導實驗室(shi)主任(ren)、所長;同年(nian)趙忠賢回(hui)到(dao)母(mu)校中國科技大學(xue)(xue)(xue),為青(qing)年(nian)大學(xue)(xue)(xue)生作了一場題為《超導技術研(yan)究和我們的使命》的學(xue)(xue)(xue)術報告。
1994年-2000年,趙忠賢院士(shi)一直擔任數學物(wu)理(li)學部的主任和常(chang)委(wei)委(wei)員(yuan)。
2004年,中國(guo)科學院(yuan)(yuan)成立(li)學部(bu)咨詢評議(yi)委員會,趙忠賢院(yuan)(yuan)士(shi)當選為(wei)首屆主任。
2015年(nian)6月,趙忠(zhong)賢院士榮(rong)獲2015年(nian)馬(ma)蒂(di)亞斯獎(jiang)。
2017年1月(yue),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xue)技術獎。
2017年3月21日,華人(ren)盛(sheng)典組委(wei)會公布趙忠(zhong)賢獲(huo)得2016-2017年度(du)“影響世界(jie)華人(ren)大獎”提名;12月21日,入選“2017年度(du)中國留學(xue)人(ren)員50人(ren)榜(bang)單”。
科研綜述&方向&科技成果獎勵
趙(zhao)忠(zhong)賢(xian)一直從(cong)事低溫(wen)物(wu)理與(yu)超(chao)(chao)導電(dian)(dian)性研究, 特(te)別是從(cong)1976年(nian)開始從(cong)事探索高溫(wen)超(chao)(chao)導體(ti)(ti)的研究。趙(zhao)忠(zhong)賢(xian)所發表的論文包括第Ⅱ類超(chao)(chao)導體(ti)(ti)的磁通釘扎與(yu)臨界電(dian)(dian)流問題(ti);非晶態合金的超(chao)(chao)導電(dian)(dian)性。1983年(nian)開始研究氧化物(wu)超(chao)(chao)導體(ti)(ti)BPB系(xi)統(tong)及重費米子超(chao)(chao)導性,1986年(nian)底在 Ba-La-Cu-O 系(xi)統(tong)研究中(zhong),注(zhu)意(yi)到(dao)雜質(zhi)的影響,并于(yu)1987年(nian)參與(yu)發現了液氮(dan)溫(wen)區超(chao)(chao)導體(ti)(ti)。1987年(nian)2?月他們小組獨立(li)地發現了液氮(dan)溫(wen)度(du)超(chao)(chao)導體(ti)(ti),并首先向世界上(shang)公布了其化學成(cheng)份(fen)Ba-Y-Cu-O,這個(ge)研究成(cheng)果推動(dong)了很(hen)多(duo)國家(jia)的超(chao)(chao)導研究。
1976年(nian)(nian),起探(tan)索(suo)高溫超(chao)導(dao)(dao)電(dian)性(xing),研(yan)究(jiu)了Chevrel相超(chao)導(dao)(dao)化合物(wu)臨界(jie)溫度(du)的(de)經驗規律、高速淬(cui)火(huo)Ag-Ge合金在極低溫度(du)下的(de)超(chao)導(dao)(dao)性(xing)及其(qi)結構與(yu)時效過程(cheng)關系、非晶態Cu-Zr及Ni-Zr合金的(de)超(chao)民電(dian)性(xing)與(yu)臨界(jie)電(dian)流(liu)。1983年(nian)(nian),開始研(yan)究(jiu)氧化物(wu)超(chao)導(dao)(dao)體(ti)BPB系統(tong)及重費米子超(chao)導(dao)(dao)性(xing),1986年(nian)(nian),在Sr-La-Cu-O系統(tong)中(zhong)得到超(chao)導(dao)(dao)起始轉變溫度(du)為48.6°K的(de)結果,為當時最高記錄。1987年(nian)(nian),參(can)與(yu)發現了液氮溫區超(chao)導(dao)(dao)體(ti)。
1986年,趙忠賢得(de)知瑞(rui)士物(wu)理學家(jia)柏諾滋和繆勒的(de)在(zai)La-Ba-Cu-O材料中(zhong)發現了(le)35K的(de)超(chao)(chao)導(dao)電性(xing)的(de)可能(neng)性(xing),他(ta)(ta)立即帶領他(ta)(ta)的(de)研究(jiu)小組開始了(le)這方(fang)(fang)面的(de)進一(yi)步研究(jiu)。為了(le)揭開這類超(chao)(chao)導(dao)體(ti)的(de)謎底(di),他(ta)(ta)們夜以繼(ji)日地(di)奮戰在(zai)實(shi)驗室中(zhong),反復推敲(qiao)實(shi)驗方(fang)(fang)案。1987年初,他(ta)(ta)們又獲(huo)得(de)了(le)起始轉(zhuan)變溫度(du)在(zai)100K以上的(de)超(chao)(chao)導(dao)體(ti)。1988年春,他(ta)(ta)們首先在(zai)Ti系氧(yang)化(hua)物(wu)超(chao)(chao)導(dao)體(ti)上,獲(huo)得(de)轉(zhuan)變溫度(du)在(zai)120K的(de)超(chao)(chao)導(dao)體(ti)。
趙(zhao)忠(zhong)賢是國(guo)(guo)際上(shang)最早(zao)認識到柏諾茲和繆(mou)勒關于“在Ba-La-Cu-O中存(cun)在可能高達35K 超(chao)導性(xing)”(后獲諾貝爾獎)的重要意義(yi)的少數幾位學者(zhe)(zhe)之一。該工作與他多(duo)年堅持(chi)的“結構不穩定性(xing)可以(yi)導致高臨界溫(wen)度(du)”的思路產生共鳴。1987 年2月,趙(zhao)忠(zhong)賢及合(he)作者(zhe)(zhe)獨(du)立發現液氮(dan)溫(wen)區高溫(wen)超(chao)導體(ti),并(bing)在國(guo)(guo)際上(shang)首(shou)次公布其元素組成為(wei)Ba-Y-Cu-O,推動(dong)了(le)國(guo)(guo)際高溫(wen)超(chao)導研究熱(re)潮(chao)。
趙(zhao)(zhao)(zhao)忠(zhong)賢(xian)(xian)的(de)(de)(de)第二個主要貢獻是發現系(xi)列(lie)50K以(yi)上鐵基(ji)高(gao)溫(wen)(wen)超導(dao)(dao)體(ti)(ti)并創(chuang)造(zao)55K紀錄。長期的(de)(de)(de)堅持和積累,趙(zhao)(zhao)(zhao)忠(zhong)賢(xian)(xian)在(zai)探(tan)索新(xin)的(de)(de)(de)高(gao)溫(wen)(wen)超導(dao)(dao)體(ti)(ti)方面逐漸地發展(zhan)了(le)一種新(xin)的(de)(de)(de)思路,即存在(zai)多種合(he)作現象的(de)(de)(de)層(ceng)狀四(si)方體(ti)(ti)系(xi)中,有可能(neng)實現高(gao)溫(wen)(wen)超導(dao)(dao)。1990年所在(zai)集(ji)體(ti)(ti)獲(huo)(huo)國(guo)(guo)家(jia)自(zi)(zi)然科學獎(jiang)一等(deng)獎(jiang),2002年作為化學所的(de)(de)(de)合(he)作者獲(huo)(huo)國(guo)(guo)家(jia)自(zi)(zi)然科學獎(jiang)二等(deng)獎(jiang)。2008年日本(ben)一小組(zu)報道(dao)了(le)LaFeAsO有26K的(de)(de)(de)超導(dao)(dao)電性(xing),趙(zhao)(zhao)(zhao)忠(zhong)賢(xian)(xian)結(jie)合(he)他的(de)(de)(de)學術思路,認識(shi)到其中可能(neng)孕育著新(xin)的(de)(de)(de)突破。基(ji)于LaFeAs(O,F)壓力(li)效(xiao)應研究,趙(zhao)(zhao)(zhao)忠(zhong)賢(xian)(xian)提出輕稀土元素(su)替(ti)代和高(gao)溫(wen)(wen)高(gao)壓的(de)(de)(de)合(he)成(cheng)方案(an),率先將鐵基(ji)超導(dao)(dao)體(ti)(ti)的(de)(de)(de)臨(lin)界溫(wen)(wen)度從26K提高(gao)到52K,顯著超過了(le)40K的(de)(de)(de)麥(mai)克米蘭(lan)極限。很快又合(he)成(cheng)了(le)絕大(da)多數50K以(yi)上的(de)(de)(de)系(xi)列(lie)鐵基(ji)超導(dao)(dao)體(ti)(ti),創(chuang)造(zao)了(le)大(da)塊鐵基(ji)超導(dao)(dao)體(ti)(ti)55K最(zui)高(gao)臨(lin)界溫(wen)(wen)度紀錄。2011年,因對超導(dao)(dao)量子尺(chi)寸(cun)效(xiao)應的(de)(de)(de)貢獻作為成(cheng)員獲(huo)(huo)國(guo)(guo)家(jia)自(zi)(zi)然科學二等(deng)獎(jiang);2013年,趙(zhao)(zhao)(zhao)忠(zhong)賢(xian)(xian)因“40K以(yi)上鐵基(ji)高(gao)溫(wen)(wen)超導(dao)(dao)體(ti)(ti)的(de)(de)(de)發現及(ji)若干基(ji)本(ben)物理性(xing)質(zhi)研究”榮獲(huo)(huo)國(guo)(guo)家(jia)自(zi)(zi)然科學獎(jiang)一等(deng)獎(jiang);2015年,獲(huo)(huo)得(de)國(guo)(guo)際(ji)超導(dao)(dao)領域(yu)重要獎(jiang)項Matthias獎(jiang)。
教學思想
趙忠賢提出大力培(pei)養和(he)造就各行各業的(de)(de)領(ling)軍(jun)(jun)人才(cai)是國家長(chang)遠(yuan)發(fa)展的(de)(de)需要,領(ling)軍(jun)(jun)人才(cai)特(te)別是科技(ji)領(ling)軍(jun)(jun)人才(cai),是人才(cai)資源(yuan)中尤為寶貴的(de)(de)稀(xi)缺資源(yuan)。領(ling)軍(jun)(jun)人才(cai)是在(zai)實踐中通過完成所(suo)承擔任(ren)務脫穎而出的(de)(de),造就和(he)培(pei)養領(ling)軍(jun)(jun)人才(cai)必須(xu)營造良(liang)好的(de)(de)環境(jing)和(he)搭建能(neng)使(shi)他們充分發(fa)揮才(cai)干(gan)的(de)(de)舞臺,拔(ba)苗助長(chang)只能(neng)害了他們。
培養成果
截至2017年,趙(zhao)忠賢已(yi)經(jing)培養超(chao)過46名(ming)博士、18名(ming)碩(shuo)士。
2016年度國際最高(gao)科(ke)學技術(shu)獎
2016年(nian)(nian)年(nian)(nian)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wu)”
2015年
B.T.Mattias獎(jiang)
2014年
何(he)梁何(he)利科(ke)技成就獎
1997年
何(he)梁何(he)利(li)科技進步(bu)獎
1992年
首屆王丹萍科(ke)學獎
199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8年
首屆陳嘉庚物質科學獎
1987年
第三(san)世(shi)(shi)界世(shi)(shi)界科學院物理獎
第三世界院士
趙老師(shi)始終(zhong)以他敏銳的(de)洞察力引領著(zhu)中(zhong)(zhong)國超(chao)導研(yan)(yan)究(jiu)的(de)方(fang)向,他對工作的(de)執著(zhu)和刻苦也一直影響著(zhu)年輕一輩,他在67歲時還和年輕人一起在實(shi)驗(yan)室(shi)熬通宵。(中(zhong)(zhong)科院物理所研(yan)(yan)究(jiu)員、超(chao)導國家重點實(shi)驗(yan)室(shi)主(zhu)任周興江評)
他是(shi)中國(guo)高溫超(chao)導研究主(zhu)要的(de)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為高溫超(chao)導研究在中國(guo)扎根并躋身(shen)國(guo)際前列做出了重要貢獻。(中華(hua)人民(min)共和國(guo)科學技術部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