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gao)(gao)考(kao),民(min)(min)勤一中(zhong)(zhong)有(you)5名(ming)學(xue)(xue)(xue)(xue)(xue)生(sheng)(sheng)進入(ru)全(quan)省(sheng)(sheng)(sheng)理科(ke)(ke)百(bai)杰(jie)榜(bang),5名(ming)學(xue)(xue)(xue)(xue)(xue)生(sheng)(sheng)被(bei)清華(hua)、北(bei)大(da)錄(lu)(lu)取(qu)(qu),153名(ming)學(xue)(xue)(xue)(xue)(xue)生(sheng)(sheng)被(bei)“985”“211”工(gong)程院校(xiao)(xiao)錄(lu)(lu)取(qu)(qu),1156名(ming)學(xue)(xue)(xue)(xue)(xue)生(sheng)(sheng)被(bei)本(ben)科(ke)(ke)院校(xiao)(xiao)錄(lu)(lu)取(qu)(qu),1872名(ming)學(xue)(xue)(xue)(xue)(xue)生(sheng)(sheng)被(bei)各級(ji)(ji)各類高(gao)(gao)等院校(xiao)(xiao)錄(lu)(lu)取(qu)(qu),學(xue)(xue)(xue)(xue)(xue)校(xiao)(xiao)高(gao)(gao)考(kao)綜合錄(lu)(lu)取(qu)(qu)率達(da)90%,其中(zhong)(zhong)應(ying)屆生(sheng)(sheng)考(kao)入(ru)清華(hua)北(bei)大(da)人(ren)(ren)(ren)(ren)數(shu)(shu)、本(ben)科(ke)(ke)院校(xiao)(xiao)錄(lu)(lu)取(qu)(qu)人(ren)(ren)(ren)(ren)數(shu)(shu)、高(gao)(gao)考(kao)綜合錄(lu)(lu)取(qu)(qu)率均為歷年最高(gao)(gao),再次(ci)刷新了學(xue)(xue)(xue)(xue)(xue)校(xiao)(xiao)的高(gao)(gao)考(kao)紀錄(lu)(lu)。2002年以來,學(xue)(xue)(xue)(xue)(xue)校(xiao)(xiao)先(xian)(xian)后(hou)(hou)有(you)29名(ming)學(xue)(xue)(xue)(xue)(xue)生(sheng)(sheng)分別被(bei)清華(hua)、北(bei)大(da)錄(lu)(lu)取(qu)(qu),2400多名(ming)學(xue)(xue)(xue)(xue)(xue)生(sheng)(sheng)被(bei)浙大(da)、人(ren)(ren)(ren)(ren)大(da)、復旦、南開、中(zhong)(zhong)科(ke)(ke)大(da)、上(shang)(shang)海交大(da)、南京(jing)大(da)學(xue)(xue)(xue)(xue)(xue)等全(quan)國(guo)(guo)重點大(da)學(xue)(xue)(xue)(xue)(xue)錄(lu)(lu)取(qu)(qu);在高(gao)(gao)中(zhong)(zhong)生(sheng)(sheng)數(shu)(shu)理化(hua)生(sheng)(sheng)信息學(xue)(xue)(xue)(xue)(xue)奧(ao)(ao)賽(sai)(sai)中(zhong)(zhong),先(xian)(xian)后(hou)(hou)有(you)636人(ren)(ren)(ren)(ren)次(ci)獲得省(sheng)(sheng)(sheng)級(ji)(ji)以上(shang)(shang)獎(jiang)勵(li),98人(ren)(ren)(ren)(ren)獲省(sheng)(sheng)(sheng)級(ji)(ji)一等獎(jiang),51人(ren)(ren)(ren)(ren)獲國(guo)(guo)家級(ji)(ji)一等獎(jiang),4人(ren)(ren)(ren)(ren)在國(guo)(guo)際化(hua)學(xue)(xue)(xue)(xue)(xue)及生(sheng)(sheng)物(wu)學(xue)(xue)(xue)(xue)(xue)奧(ao)(ao)林匹(pi)克選拔賽(sai)(sai)中(zhong)(zhong)奪得獎(jiang)牌,學(xue)(xue)(xue)(xue)(xue)校(xiao)(xiao)連續9年被(bei)評為甘肅(su)省(sheng)(sheng)(sheng)“化(hua)學(xue)(xue)(xue)(xue)(xue)奧(ao)(ao)賽(sai)(sai)明(ming)星學(xue)(xue)(xue)(xue)(xue)校(xiao)(xiao)”,連續3年被(bei)評為甘肅(su)省(sheng)(sheng)(sheng)“信息學(xue)(xue)(xue)(xue)(xue)奧(ao)(ao)賽(sai)(sai)明(ming)星學(xue)(xue)(xue)(xue)(xue)校(xiao)(xiao)”,并先(xian)(xian)后(hou)(hou)獲得“全(quan)國(guo)(guo)關心下一代工(gong)作先(xian)(xian)進集(ji)體(ti)”“全(quan)國(guo)(guo)群眾體(ti)育工(gong)作先(xian)(xian)進單(dan)位”“全(quan)國(guo)(guo)化(hua)學(xue)(xue)(xue)(xue)(xue)奧(ao)(ao)林匹(pi)克競賽(sai)(sai)貢獻獎(jiang)” “全(quan)省(sheng)(sheng)(sheng)精神文(wen)明(ming)建(jian)(jian)設(she)先(xian)(xian)進集(ji)體(ti)”“全(quan)省(sheng)(sheng)(sheng)未成年人(ren)(ren)(ren)(ren)思想道德建(jian)(jian)設(she)先(xian)(xian)進集(ji)體(ti)”“全(quan)省(sheng)(sheng)(sheng)教育系統先(xian)(xian)進集(ji)體(ti)”“全(quan)省(sheng)(sheng)(sheng)語言文(wen)字規(gui)范(fan)化(hua)示范(fan)校(xiao)(xiao)”“全(quan)省(sheng)(sheng)(sheng)綠色學(xue)(xue)(xue)(xue)(xue)校(xiao)(xiao)創建(jian)(jian)先(xian)(xian)進學(xue)(xue)(xue)(xue)(xue)校(xiao)(xiao)”“市級(ji)(ji)文(wen)明(ming)單(dan)位”等國(guo)(guo)家、省(sheng)(sheng)(sheng)、市級(ji)(ji)獎(jiang)勵(li)50余項(xiang)次(ci)。民(min)(min)勤一中(zhong)(zhong)已經發展成為“民(min)(min)勤一張(zhang)閃亮的名(ming)片”,被(bei)譽為“隴原(yuan)名(ming)校(xiao)(xiao)”。
民勤一中1980年(nian)以來市(shi)級以上獲獎情況
1981年12月(yue) 被甘肅省體委、甘肅省教(jiao)育廳首批任命(ming)為"甘肅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1982年9月 被甘(gan)肅省六運會組委會評為"甘(gan)肅省群體先進單位(wei)"。
1983年11月 被國家教(jiao)委、國家體委樹為"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先(xian)進學校"。
1983年12月(yue) 被甘肅(su)省教育(yu)廳、甘肅(su)省體(ti)委評為"甘肅(su)省體(ti)育(yu)傳統項目(mu)先進學校"。
1984年12月 獲甘肅省(sheng)(sheng)教育廳、甘肅省(sheng)(sheng)體委、團省(sheng)(sheng)委"貫徹體育衛(wei)生兩個《暫行(xing)規(gui)定》達到優秀標準(zhun)"獎。
1984年(nian)12月 被甘肅(su)(su)省(sheng)(sheng)教(jiao)育(yu)廳、甘肅(su)(su)省(sheng)(sheng)體委評(ping)為"甘肅(su)(su)省(sheng)(sheng)實(shi)施《國家體育(yu)鍛煉標準》先(xian)進學(xue)校"。1986年(nian)9月 被甘肅(su)(su)省(sheng)(sheng)教(jiao)育(yu)廳、甘肅(su)(su)省(sheng)(sheng)體委評(ping)為"甘肅(su)(su)省(sheng)(sheng)群眾體育(yu)活(huo)動先(xian)進單位(wei)"。
1987年2月 被甘(gan)肅(su)省教育廳、甘(gan)肅(su)省體委(wei)評為"體育傳(chuan)統項目先進學(xue)校"。
1987年月 學校青少(shao)年科(ke)(ke)(ke)技活動小(xiao)組被甘肅(su)省科(ke)(ke)(ke)學技術(shu)協會評為"科(ke)(ke)(ke)協工作先進集體"。
1989年4月(yue) 學校工(gong)會被武威地區工(gong)會評(ping)為"先進職(zhi)工(gong)之家"。
1989年(nian)11月 被甘肅省(sheng)教育廳、甘肅省(sheng)體(ti)委評為"全(quan)省(sheng)體(ti)育傳(chuan)統項目先進學校"。
1990年11月 被武(wu)威(wei)地區教委、武(wu)威(wei)地區離退休(xiu)教育工(gong)作者(zhe)協會評為(wei)"全區關懷離退休(xiu)教育工(gong)作者(zhe)先進集體"。
1992年 被中(zhong)共甘肅省委宣(xuan)傳部、省教(jiao)委評為"德育工作(zuo)先(xian)進單位"。
1992年2月(yue) 被(bei)甘肅省檔案局評定為"機關檔案管理省一級"。
1994年11月 被武(wu)威(wei)地區行署評為"全區教研工作先(xian)進集體"。
1995年7月 被武威地(di)區行署(shu)評為"全區勤(qin)工儉學(xue)先進單位"。
1996年5月 被團(tuan)中央(yang)授予"1995--1996學年度全(quan)國冬季(ji)傳(chuan)統鍛(duan)煉(lian)先(xian)進學校"稱號(hao)。
1996年(nian)8月 在甘肅(su)省(sheng)第九屆(jie)運動(dong)會中被省(sheng)體(ti)育運動(dong)委員(yuan)會評為"群眾體(ti)育活動(dong)先進(jin)集體(ti)"。
1999年(nian) 被武威地區國防教育委(wei)員會確定為"全(quan)區國防教育基地"。
1999年(nian) 被中(zhong)共武威地(di)(di)委、地(di)(di)區行署樹為(wei)"地(di)(di)級文明單位"。
2000年(nian)5月 被(bei)武威(wei)(wei)地(di)區科協、武威(wei)(wei)行(xing)署教育處、共青(qing)團武威(wei)(wei)地(di)委評為"武威(wei)(wei)市青(qing)少(shao)年(nian)科技活動先(xian)進學校(xiao)"。
2000年(nian)6月 在甘肅省第十屆(jie)運動(dong)會中榮獲(huo)"全(quan)省群眾體育(yu)工作先進(jin)單位"稱號(hao)。
2000年9月(yue) 被中共甘(gan)肅(su)省委員會、甘(gan)肅(su)省人民(min)政府評為"甘(gan)肅(su)省教育系統先(xian)進集體"。
2000年12月 被武威行署命名為首(shou)批(pi)"地級示范(fan)性普通高中"。
2001年1月(yue) 被中共武(wu)威地委、地區行政(zheng)公署評為(wei)"武(wu)威地區'三五'普(pu)法依(yi)法治理先進集(ji)體(ti)"。
2001年7月 被中(zhong)共(gong)武(wu)威地委評(ping)為"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1年12月(yue) 學校被甘(gan)肅省總工會授予"模范職工之家"稱號(hao)。
2002年4月 被共青團武威市(shi)委評為"2001年度'五·四紅旗團委'"。
2002年5月(yue) 被(bei)甘肅省文明委命名為"全省道德教育和(he)道德實踐示范學(xue)校"。
2002年10 獲"全國化學奧林匹克賽(甘(gan)肅)優勝(sheng)獎"。
2002年12月被甘肅省教(jiao)育廳確定為"全省實驗教(jiao)學示范學校"。
2003年3月 被中共(gong)民勤縣委、民勤縣人民政府(fu)評為“二00二年度禁毒工(gong)作(zuo)先進單位”。
2003年(nian) 獲甘(gan)肅(su)省化學奧林匹(pi)克競賽委員會“‘草原興發杯 ’甘(gan)肅(su)省化學奧林匹(pi)克競賽團體第三名”。
2003年 獲甘(gan)肅省(sheng)化學奧林匹克競(jing)賽(sai)委員會“‘草原興(xing)發(fa)杯 ’甘(gan)肅省(sheng)化學奧林匹克競(jing)賽(sai)優秀(xiu)組織(zhi)獎(jiang)”。
2003年 被(bei)武威市公安(an)局評(ping)為“治(zhi)安(an)保衛(wei)工作優秀單位”。
2003年(nian)9月 被中共(gong)民勤縣(xian)委、民勤縣(xian)人民政府評為“民勤縣(xian)‘非典’防(fang)治工作先進集體(ti)”。
2004年3月 被(bei)中共民(min)勤(qin)縣委、民(min)勤(qin)縣人民(min)政府評為“二00三年度依法治校工作先進集體”。
2004年1月(yue) 獲甘肅省(sheng)教育廳“‘學(xue)生天地杯’全省(sheng)校園(yuan)報刊評比校刊類(lei)中學(xue)學(xue)生組(zu)一等獎(jiang)”。
2004年9月 獲甘(gan)(gan)肅省(sheng)(sheng)教(jiao)(jiao)育學會(hui)小學、甘(gan)(gan)肅省(sheng)(sheng)教(jiao)(jiao)育學會(hui)中(zhong)學、語文(wen)(wen)教(jiao)(jiao)育專業委員會(hui)、《作文(wen)(wen)精(jing)選》雜志社“甘(gan)(gan)肅省(sheng)(sheng)‘英(ying)才杯’中(zhong)小學生(sheng)作文(wen)(wen)大(da)賽(sai)優秀(xiu)組織獎(jiang)”。
2004年 獲甘(gan)肅省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委(wei)員會(hui)“甘(gan)肅省化學奧林匹克‘明星學校’團體第二名”。
2004年(nian)9月 獲武威(wei)市(shi)教育局、武威(wei)市(shi)文體局“武威(wei)市(shi)中小學廣播體操比賽一等獎”。
2004年9月(yue) 被甘肅(su)經(jing)濟日報、教育界(jie)評為“二00四年全省高考(kao)市縣‘狀元學校’民(min)勤(qin)一中”。
2004年9月 被(bei)中(zhong)共(gong)民(min)勤(qin)(qin)縣委、民(min)勤(qin)(qin)縣人(ren)民(min)政(zheng)府(fu)評為“在(zai)教育(yu)教學工作中(zhong)作出突出貢獻成績的(de)先進集體”。
2004年4月 被民(min)勤縣(xian)人(ren)民(min)政府評為“綠(lv)色(se)學校”。
2005年(nian) 獲甘肅省精神文明(ming)建(jian)設指導(dao)委員會“未(wei)成年(nian)人思想道德建(jian)設工作先(xian)進集體”。
2005年4月 被中(zhong)共民(min)勤(qin)縣(xian)委、民(min)勤(qin)縣(xian)人民(min)政府評(ping)為“二00四年度城鄉建設工作先(xian)進(jin)單位”。
2005年4月 被(bei)民勤縣(xian)教育局(ju)評(ping)為“德育工(gong)作(zuo)先進集體(ti)”。
2006年3月(yue) 被民勤縣人民政府評為“平安學校”。
2006年3月(yue) 被中共(gong)民勤縣(xian)委、民勤縣(xian)人民政府(fu)評為“二00五年綜治工(gong)作先進集體”。
2006年(nian)3月 被(bei)中(zhong)共民(min)勤縣(xian)委、民(min)勤縣(xian)人民(min)政府評為“二00五年(nian)度(du)先進(jin)集體”。
2006年3月 獲中共民勤縣(xian)(xian)委宣傳部、民勤縣(xian)(xian)婦聯、民勤縣(xian)(xian)文化體育局、民勤縣(xian)(xian)總工(gong)會“慶‘三八’全盛杯廣(guang)播體操比賽一等獎”。
2006年9月獲市委(wei)市政府“全市教育系(xi)統先進集體”稱(cheng)號
2006年(nian)9月獲縣委,縣政府“高考教育(yu)教學(xue)先(xian)進集體”稱號。
2020年11月16日,被教育(yu)部(bu)認定為“第三(san)批國(guo)防教育(yu)特色學校”。
等(deng)多(duo)所全國知名大學(xue)優秀(xiu)生源基地。學(xue)校占(zhan)地6.8萬平方(fang)米,建(jian)筑面積4.4萬平方(fang)米,擁有設備齊(qi)全、功能(neng)先進(jin)的多(duo)媒(mei)體教室、微機室、語音室、天文觀象臺、教師(shi)電子備課(ke)室、校園(yuan)網吧、學(xue)生食(shi)堂等(deng)。學(xue)校現有教職工246人,教學(xue)班60個(ge),學(xue)生3800多(duo)名。
近年(nian)來(lai),民(min)勤一中(zhong)搶(qiang)抓機遇,爭取項(xiang)目,不斷加大(da)基(ji)礎設(she)施建(jian)設(she)和(he)現代教(jiao)育技術裝(zhuang)備(bei)(bei)力度。建(jian)筑面積達(da)1萬平米的(de)(de)教(jiao)學(xue)(xue)綜合大(da)樓宏(hong)偉大(da)氣、設(she)施先進,能容納(na)3000名(ming)學(xue)(xue)生(sheng)(sheng)同時入住的(de)(de)5幢(chuang)(chuang)公寓(yu)樓設(she)計合理、環境優雅(ya),能滿足3500余名(ming)師(shi)生(sheng)(sheng)集體就餐的(de)(de)餐飲(yin)樓功能齊全、品味高雅(ya),學(xue)(xue)校(xiao)還高標準裝(zhuang)備(bei)(bei)了多功能報告廳、天文(wen)觀象(xiang)臺、多媒體電教(jiao)室、理化(hua)生(sheng)(sheng)實驗室、學(xue)(xue)生(sheng)(sheng)微機室、藝術教(jiao)室、電子備(bei)(bei)課室、教(jiao)職工活動中(zhong)心、校(xiao)園(yuan)安全監控系統、操(cao)場等教(jiao)育教(jiao)學(xue)(xue)設(she)施。一幢(chuang)(chuang)幢(chuang)(chuang)大(da)樓拔地而(er)起,現代化(hua)教(jiao)學(xue)(xue)設(she)施相繼裝(zhuang)備(bei)(bei),信息化(hua)校(xiao)園(yuan)建(jian)設(she)初具規(gui)模,確保了學(xue)(xue)校(xiao)的(de)(de)可持續發展。
1933年(nian)(民(min)(min)國(guo)22年(nian))6月,民(min)(min)勤縣(xian)縣(xian)長牛載坤(kun)主張實業(ye)救(jiu)國(guo),創(chuang)辦了毛業(ye)傳習所,開創(chuang)了民(min)(min)勤縣(xian)興辦中學(xue)的(de)(de)先(xian)河(he)。校址在東關(guan)吊(diao)橋溝西沿(yan),利用杜公祠(ci)、城(cheng)隍行宮的(de)(de)舊殿(dian)宇歸并改建而(er)成,附(fu)設工廠(今東關(guan)小學(xue)校址),為(wei)學(xue)員實習之所。
1934年縣長牛(niu)載坤為(wei)了解決興辦學校師(shi)資不足的困難(nan),呈(cheng)請省教育(yu)廳(ting)籌設師(shi)范(fan)傳(chuan)習所。5月(yue)9日(ri),師(shi)范(fan)傳(chuan)習所獲準(zhun)成立,甘肅(su)省教育(yu)廳(ting)委任楊曦為(wei)所長。
1935年毛業傳(chuan)習所、師范傳(chuan)習所合(he)并,改稱為(wei)職業補習學校。
1936年職業(ye)補習(xi)學校(xiao)改名(ming)為民勤縣職業(ye)學校(xiao)。
1938年民勤縣職業學(xue)校更名為"民勤縣初(chu)級(ji)職業學(xue)校"。初(chu)級(ji)職業學(xue)校賡續(xu)毛業傳習所之事業,在原紡織(zhi)一(yi)科(ke)的基礎上設立(li)漂染、制革等專業。
1942年初(chu)級職業學(xue)校更名為(wei)民勤縣初(chu)級中學(xue)。
1950年,甘肅省教育廳將民勤縣立(li)初級(ji)中(zhong)(zhong)學(xue)(xue)(xue)改為省立(li)中(zhong)(zhong)學(xue)(xue)(xue),即"甘肅省立(li)民勤中(zhong)(zhong)學(xue)(xue)(xue)"。 是年2月,與宣德小學(xue)(xue)(xue)(現東關小學(xue)(xue)(xue)前身(shen))校址對(dui)換,秋(qiu)季開始招收高(gao)一新生(sheng),學(xue)(xue)(xue)校開始由初中(zhong)(zhong)向高(gao)中(zhong)(zhong)過(guo)渡。
1958年,甘(gan)肅省立民勤中學(xue)更名為甘(gan)肅省民勤縣(xian)第(di)一中學(xue)至今,簡稱民勤一中。
1994年,民勤一中(zhong)被武威(wei)地區(qu)行署評定(ding)為"武威(wei)地區(qu)一級學校(xiao)"。
2000年,民勤一中(zhong)(zhong)被武(wu)威地區行署命名(ming)為首批"地級示(shi)范性普通高中(zhong)(zhong)"。
2002年,民(min)勤一中(zhong)被中(zhong)宣部(bu)文明辦(ban)、教育部(bu)確定(ding)為西部(bu)開(kai)發助學工程(cheng)高中(zhong)“宏志班”承辦(ban)學校。
2003年,民勤(qin)一中(zhong)(zhong)被甘肅省(sheng)教育(yu)廳命名為(wei)“甘肅省(sheng)示(shi)范(fan)性普通高中(zhong)(zhong)”。
2005年(nian),民勤(qin)一中(zhong)正(zheng)式改辦為獨立(li)高中(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