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靜山(1892年-1995年),浙江蘭溪游埠鎮里郎村人,1892年生于江蘇淮陰,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他(ta)的父親(qin)喜歡(huan)收藏(zang)書畫、唱戲和(he)照(zhao)相,使他(ta)從小(xiao)就(jiu)受到(dao)了藝術的熏陶。12歲時(shi)進(jin)入上海南洋(yang)中學(xue)讀(du)書,在圖畫老(lao)師(shi)李靖蘭處學(xue)會攝影原理、沖洗(xi)和曬印技藝,于是和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yuan)。郎靜山(shan)運用繪(hui)畫技(ji)巧與攝(she)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zhong)疊(die),創立“集錦攝(she)影”藝術(shu),在(zai)世界攝(she)壇上獨(du)樹一幟。一生酷(ku)愛攝(she)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zai)世界的沙龍攝(she)影界展出(chu)。1995年在(zai)臺北逝世,享年104歲。
郎(lang)靜山曾經獲得美國(guo)(guo)紐約(yue)攝(she)影(ying)學會頒(ban)贈的1980年世(shi)界十大攝(she)影(ying)家稱(cheng)號(hao)。他是以(yi)中國(guo)(guo)繪畫的原理應(ying)用到攝(she)影(ying)上第一(yi)人。2019年(nian)12月,在(zai)國際影(ying)藝(yi)聯盟、科(ke)(ke)梅(mei)伊市(shi)政府、達蓋爾基金會在(zai)法(fa)國科(ke)(ke)梅(mei)伊舉辦的“紀念攝(she)影(ying)術(shu)(shu)誕(dan)(dan)生180周年(nian)”活動中(zhong),郎靜山被評選為“攝(she)影(ying)術(shu)(shu)誕(dan)(dan)生180年(nian)180人”之一。
1912年,完(wan)成學業的郎靜(jing)山進入(ru)上海《申(shen)報》,成為(wei)中國第一代攝影記者。
1925年,成為中國攝影學會(hui)創(chuang)辦(ban)人。
1926年,進(jin)入(ru)《時報(bao)》工作(zuo)(zuo),雖(sui)為攝(she)影(ying)記(ji)者,郎靜山最擅長的是仿畫攝(she)影(ying),他借鑒(jian)傳統(tong)繪畫藝術“六(liu)法”(氣韻生動、骨(gu)法用(yong)筆、應物象(xiang)形、隨類賦彩、經營(ying)位置(zhi)、傳移模寫(xie)),拍攝(she)具有中(zhong)國水墨畫韻味的風光(guang)照片,自成(cheng)一種超逸和俊(jun)秀的風格。這些作(zuo)(zuo)品,受(shou)到人們(men)的好評。
1927年,郎靜山胡伯翔等共同(tong)發起成立(li)攝影團體——華社。1927年在時報大廈辦個人展覽。
1928年,上海時報首(shou)任攝影(ying)(ying)記者,在上海發起“華(hua)社”。1928年11月,周瘦鵑在參(can)觀(guan)華(hua)社2屆影(ying)(ying)展(zhan)之后寫(xie)道年。
1930年,郎靜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學(xue)開設攝影課(ke),開創了我國攝影教育(yu)之先河。
1931年,開設“靜山攝影室(shi)”,《柳絲(si)下(xia)的搖船女》入選(xuan)日本沙龍。
1933年,郎靜山攝影世界一(yi)卷(juan)。
1934年,他的(de)第一幅集(ji)錦(jin)(jin)攝影作品《春樹(shu)奇(qi)峰》在英國攝影沙龍上展出,成(cheng)為我(wo)國首個以“集(ji)錦(jin)(jin)攝影技術”表現中國畫意境的(de)攝影師。
1939年,在震旦大學和大新公(gong)司展(zhan)廳(ting)舉(ju)辦(ban)個展(zhan),從此將中國(guo)繪(hui)畫藝(yi)術理念溶入攝影,使集(ji)錦照(zhao)相藝(yi)術臻于完美,出(chu)版《郎靜山攝影專刊》。
1940年,去昆明籌辦昆明攝影學(xue)會。出(chu)版《集(ji)錦照(zhao)相概(gai)要》。1940年(nian)獲英皇家攝影學(xue)會初級會(ARPS)。
1942年,獲(huo)美國攝影學會(hui)高級會(hui)士(FPSA)。
1943年,郎(lang)靜(jing)山攝影世界二卷。
1946年,在上海恢復美社。
1948年,《郎靜山集錦攝(she)影》出(chu)版;加入上海中國攝(she)影學會。
1949年,定居臺灣,從事攝影創(chuang)作。
1951年,發表《煙波搖艇》。
1953年,在(zai)臺(tai)灣辦“文(wen)藝學會”攝影學習班。
20世紀60年代(dai)起,郎靜山轉而創作(zuo)(zuo)帶人物(wu)風(feng)景(jing),模(mo)特兒主要為國畫大(da)(da)師(shi)張(zhang)(zhang)大(da)(da)千。其(qi)將道家裝束的張(zhang)(zhang)大(da)(da)千,為集錦山水中主角,創作(zuo)(zuo)了(le)《松蔭(yin)高(gao)士》和《松蔭(yin)靜坐》、《飛泉幽澗》等作(zuo)(zuo)品。這(zhe)一些作(zuo)(zuo)品,有(you)一些是模(mo)仿(fang)古代(dai)著名(ming)畫家之作(zuo)(zuo),如《松蔭(yin)高(gao)士》和南宋馬麟的《靜聽松風(feng)圖》十分相似。
1962年,獲臺灣當局“教育部文藝(yi)獎”。1966年撰寫“中國攝影史”,發起(qi)亞洲影藝(yi)聯合會。
1968年,赴美訪柯達公司。
1971年,出版《六十年攝影選輯》。
1972年,獲“中山文藝獎”。
1981年,在(zai)法國舉辦展覽,并舉行紀念(nian)活動(dong)。
1983年,在法國吐魯(lu)斯舉辦個人回顧(gu)展。
1984年,在香(xiang)港(gang)展出《湖山(shan)攬(lan)勝》。1984年訪美(mei),獲(huo)公刊競賽(sai)編(bian)輯獎第(di)一名(ming),獲(huo)艾(ai)頓新聞(wen)攝影(ying)獎。
1991年,“郎(lang)靜山(shan)百齡百幅作(zuo)品展”在北京故宮(gong)博(bo)物院展出。
1995年,在臺北逝(shi)世,享年104歲。
2017年,于(yu)廈(sha)門舉行的(de)第三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藏家(jia)故事”版塊展(zhan)(zhan)出“緣—黃建鵬藏攝影大師郎靜(jing)山、薛子(zi)江、藍(lan)志貴作品(pin)展(zhan)(zhan)”。
2018年,由中國攝(she)影(ying)家協會、江蘇省淮安市(shi)人(ren)民(min)政府聯合主(zhu)辦的2018第二屆“郎(lang)靜山杯”中國新(xin)畫意(yi)攝(she)影(ying)雙年展(zhan)主(zhu)題(ti)展(zhan)“黃(huang)建(jian)鵬(peng)藏攝(she)影(ying)大師郎(lang)靜山作品文獻展(zhan)”在淮安國際攝(she)影(ying)展(zhan)覽館展(zhan)出。
2019年,“攝影(ying)術誕(dan)生180周年(nian)紀(ji)念活動(dong)”在現代攝影(ying)術發明者達蓋爾(er)的故鄉——法(fa)國科梅伊(yi)市(shi)舉辦(ban),中(zhong)國多位攝影(ying)人獲得“攝影(ying)術誕(dan)生180年(nian)180人”榮譽稱號。郎靜山名(ming)列(lie)其中(zhong)。
及山水風光(guang)、亭臺樓閣。后來,其以鶴(he)、鹿為(wei)題材,創作了《翠(cui)竹仙禽》和《綠(lv)蔭雙侶(lv)》、《松(song)鶴(he)延齡》與《鹿苑長春》《湖山攬勝》、《松(song)蔭高士》、《松(song)蔭靜坐》、《飛泉幽澗》等作品。
《靜山攝影集·自序》1929年在(zai)上海(hai)出(chu)版。
《克立攝(she)影(ying)集(ji)·序》及(ji)《桂林勝跡·序》1931年出版。
《郎鐘山攝影專刊》1939年出(chu)版(ban)。
《集錦照相概要》1940年出版。
《靜山(shan)集錦》1948年出版。
《靜山集錦作法》1958年出版(ban)。
一、畫(hua)面上(shang)的(de)結(jie)構(gou)與層次有(you)藝術性;二(er)、相片本身具有(you)深刻(ke)意義,余意無窮。而中國畫(hua)以筆墨,攝(she)影則(ze)用(yong)相機,兩者(zhe)的(de)工具雖然不同,但(dan)同樣都是要營(ying)造出美(mei)好(hao)的(de)畫(hua)面,所以二(er)者(zhe)間道(dao)理相同,只是運(yun)用(yong)之法各有(you)殊異。
郎(lang)靜山用(yong)(yong)中(zhong)國畫里(li)的(de)“定景”,其實就是攝影里(li)所(suo)(suo)說的(de)“構圖”來攝影。中(zhong)國畫的(de)繪事(shi)六法里(li),有所(suo)(suo)謂的(de)“經營位(wei)置”與“傳模移寫”,在用(yong)(yong)筆的(de)時候可以取(qu)舍萬疏,去蕪(wu)存菁,而攝影則(ze)限(xian)于機械與環(huan)境對象,唯(wei)有采取(qu)“集(ji)錦攝影法”才能不受限(xian)制。所(suo)(suo)謂“集(ji)錦”,就是“集(ji)合各種物景,配合成章,舍畫面之所(suo)(suo)忌,而取(qu)畫面之所(suo)(suo)宜(yi)者。
1931年(nian)起到(dao)1939年(nian),郎氏作(zuo)品(pin)在265次國際攝影沙龍中入選(xuan),數量(liang)為755幅,至1948年(nian)底,累計入選(xuan)國際沙龍為300余處,數量(liang)為千幅以上。其(qi)中以集錦攝影作(zuo)品(pin)占據多數。
為了(le)反(fan)映時空中(zhong)(zhong)(zhong)(zhong)各(ge)種不同(tong)的(de)(de)“氣(qi)”,郎靜山發明了(le)復(fu)雜的(de)(de)“集錦攝影(ying)”,并贏得了(le)“影(ying)中(zhong)(zhong)(zhong)(zhong)有(you)畫(hua),畫(hua)中(zhong)(zhong)(zhong)(zhong)有(you)影(ying)”的(de)(de)贊(zan)譽(yu)。展出(chu)中(zhong)(zhong)(zhong)(zhong)的(de)(de)一(yi)幅《曉汲清江》即源(yuan)發自莊子所追(zhui)求的(de)(de)虛靜之處生(sheng)(sheng)“氣(qi)”的(de)(de)表現。而展出(chu)中(zhong)(zhong)(zhong)(zhong)的(de)(de)《蘆(lu)岸歸舟》呈現出(chu)來的(de)(de)黃昏景(jing)色,是(shi)郎靜山于一(yi)天中(zhong)(zhong)(zhong)(zhong)不同(tong)時間(jian)捕(bu)捉不同(tong)氛圍系(xi)列(lie)的(de)(de)代(dai)表作之一(yi)。大師于一(yi)九五(wu)七(qi)年所作的(de)(de)《春(chun)到》,則以斜生(sheng)(sheng)的(de)(de)枯枝配上帶有(you)光(guang)澤的(de)(de)花瓶,應用打(da)光(guang)技術做出(chu)完全無(wu)影(ying)的(de)(de)靜物(wu)畫(hua)面,展現出(chu)春(chun)光(guang)明媚之感。畫(hua)面中(zhong)(zhong)(zhong)(zhong),枝干向上彎曲,使下方空白產生(sheng)(sheng)“氣(qi)動”,這(zhe)正符合(he)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文化(hua)“虛實(shi)相生(sheng)(sheng)”的(de)(de)道理。
郎靜(jing)山先后(hou)進(jin)入上海(hai)《申報》和《時報》,成為中(zhong)(zhong)國(guo)(guo)最早的(de)(de)(de)(de)(de)攝(she)(she)影(ying)記(ji)者(zhe)。他雖以(yi)(yi)攝(she)(she)影(ying)記(ji)者(zhe)為業,但卻以(yi)(yi)仿畫(hua)(hua)攝(she)(she)影(ying)作品見長(chang)。他借鑒傳統(tong)繪(hui)畫(hua)(hua)藝術的(de)(de)(de)(de)(de)“六法”,潛心研(yan)習,加以(yi)(yi)發(fa)揮,攝(she)(she)制了許多具有(you)中(zhong)(zhong)國(guo)(guo)水墨畫(hua)(hua)韻味的(de)(de)(de)(de)(de)風(feng)光照片,自成一種(zhong)超逸(yi)、俊秀的(de)(de)(de)(de)(de)風(feng)格。這些作品,受(shou)到(dao)了人們的(de)(de)(de)(de)(de)好評。三十(shi)四歲﹝民國(guo)(guo)十(shi)五(wu)年(nian)﹞,他轉任時報,成為中(zhong)(zhong)國(guo)(guo)第(di)(di)一位攝(she)(she)影(ying)記(ji)者(zhe)。兩年(nian)以(yi)(yi)后(hou),又(you)與黃伯惠(hui)先生等人于,時報大樓成立(li)了“華社”,這是(shi)中(zhong)(zhong)國(guo)(guo)南方(fang)第(di)(di)一個攝(she)(she)影(ying)團(tuan)體,恰(qia)與北(bei)方(fang)的(de)(de)(de)(de)(de)“光社”相(xiang)互輝映。成立(li)“華社”的(de)(de)(de)(de)(de)同年(nian)三月,郎靜(jing)山也舉辦了第(di)(di)一次(ci)作品展覽,首開攝(she)(she)影(ying)展的(de)(de)(de)(de)(de)風(feng)氣。又(you)過了兩年(nian),他開始(shi)擔(dan)任松江女子中(zhong)(zhong)學攝(she)(she)影(ying)班講師,這很可能是(shi)中(zhong)(zhong)國(guo)(guo)學校正式有(you)攝(she)(she)影(ying)課程(cheng)的(de)(de)(de)(de)(de)開始(shi)。
郎靜山(shan)一(yi)生有不(bu)少(shao)創舉,譬如他(ta)(ta)于(yu)民國(guo)(guo)(guo)三十七(qi)(qi)年在上海(hai)創辦(ban)“中國(guo)(guo)(guo)攝影學會”,這是(shi)中國(guo)(guo)(guo)第一(yi)個全國(guo)(guo)(guo)性的(de)攝影社團,并且他(ta)(ta)也是(shi)國(guo)(guo)(guo)人中第一(yi)位攝影作品得以在國(guo)(guo)(guo)際(ji)性展覽(lan)中出現的(de)人等等,但他(ta)(ta)最為人所(suo)稱道的(de)當然,還是(shi)“集錦攝影法”,這是(shi)他(ta)(ta)在四(si)十七(qi)(qi)歲那年所(suo)創造的(de)。
“八八救(jiu)災義展——郎(lang)靜(jing)山(shan)攝(she)影展”2009年10月12日下午在臺北開(kai)幕。曾(ceng)獲美(mei)國(guo)紐約攝(she)影學(xue)會頒(ban)贈(zeng)“世界(jie)十大(da)攝(she)影家”的郎(lang)靜(jing)山(shan)攝(she)影作(zuo)(zuo)品(pin)此番(fan)將進行(xing)首次義賣,所得的半數將捐助給在“八八水災”中(zhong)受(shou)災的弱勢(shi)家庭兒童(tong)。莫拉克臺風帶(dai)來的“八八水災”,重創南臺灣與臺東,造成嚴重傷亡,重建工(gong)作(zuo)(zuo)仍在進行(xing)中(zhong)。
郎(lang)(lang)靜山(shan)的女(nv)兒(er)郎(lang)(lang)毓文與(yu)學(xue)學(xue)文化創意基(ji)金會董事長徐莉玲挑選了三十三件郎(lang)(lang)靜山(shan)的珍貴攝影作品進(jin)行義展(zhan),不僅將捐助(zhu)“八八水災(zai)”災(zai)區弱勢(shi)家庭兒(er)童課后陪讀計(ji)劃,還將另外半數義賣所得捐贈(zeng)給郎(lang)(lang)靜山(shan)藝術文化發展(zhan)學(xue)會,以(yi)此幫助(zhu)重新整理大師作品,資(zi)助(zhu)其(qi)到(dao)國際上進(jin)行展(zhan)出(chu)。
祖父郎錦堂在擔任(ren)清朝武(wu)官時,曾立下治水之(zhi)功。家族有感于(yu)臺灣“八(ba)八(ba)水災(zai)”的后續(xu)重(zhong)建工(gong)程浩大,決定首(shou)度于(yu)展覽中義賣作品,展覽時間(jian)將至2009年(nian)12月6日止。
郎靜山曾經獲得美國紐約攝(she)影(ying)(ying)學會頒贈的(de)1980年世(shi)界(jie)十大(da)攝(she)影(ying)(ying)家(jia)稱號(hao)。他是以中(zhong)國繪畫的(de)原理應用到攝(she)影(ying)(ying)上(shang)第一人。曾獲中(zhong)華藝(yi)術金馬獎(jiang)終身攝(she)影(ying)(ying)成就獎(jiang)。
郎靜(jing)山的(de)(de)(de)集錦(jin)攝影(ying),仿(fang)國(guo)(guo)(guo)畫(hua)、重意(yi)境、師(shi)古法,在形(xing)式上(shang)模仿(fang)傳統國(guo)(guo)(guo)畫(hua),題材和主題意(yi)趣,多取(qu)自古畫(hua)、古詩詞,是中(zhong)國(guo)(guo)(guo)繪畫(hua)風格和攝影(ying)技法的(de)(de)(de)統一,既具有個(ge)人的(de)(de)(de)藝術風格,又有著(zhu)鮮明的(de)(de)(de)民族特色(se)。正(zheng)如美國(guo)(guo)(guo)攝影(ying)學會會長甘(gan)乃第(Kennedy)所(suo)指出(chu)的(de)(de)(de)年郎先生(sheng)為(wei)中(zhong)國(guo)(guo)(guo)人,并(bing)且又研究中(zhong)國(guo)(guo)(guo)繪畫(hua),所(suo)以(yi)他是以(yi)中(zhong)國(guo)(guo)(guo)繪畫(hua)的(de)(de)(de)原理,應用到攝影(ying)上(shang)的(de)(de)(de)第一個(ge)人。
郎(lang)靜山的藝術之路和際遇(yu)與張大千有(you)相似(si)之處,他們都曾努力(li)地希(xi)望被世界所(suo)接(jie)受。只(zhi)是郎(lang)靜山缺(que)少張氏和西方頂尖藝術大師會晤這一(yi)節,但卻比(bi)張幸(xing)運得(de)多的拿到許多國際獎牌。張大千一(yi)直在冥思苦想怎樣(yang)將中國的筆墨與世界接(jie)軌,從而(er)達到自我人生的頂峰。而(er)郎(lang)靜山是用照相機與感(gan)光(guang)材料,千方百計(ji)地弄(nong)出中國畫(hua)的味來。
郎靜山的(de)藝(yi)術一直在(zai)西(xi)(xi)方主(zhu)流(liu)語(yu)門外徘徊(huai),接(jie)納他的(de)只有崇(chong)尚古典優美一流(liu)的(de)沙龍攝(she)影圈。后(hou)來所獲的(de)殊榮(rong),也(ye)因是(shi)暗合了開(kai)放(fang)的(de)西(xi)(xi)方后(hou)現代主(zhu)義崛(jue)起(qi)的(de)大環境和西(xi)(xi)方二(er)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kai)始(shi)崇(chong)尚中國老莊(zhuang)哲學及孔(kong)儒(ru)之學的(de)時尚。
也有(you)人(ren)認為(wei)郎靜山一(yi)味模仿(fang)、拼湊古人(ren)的(de)意象,沒有(you)藝(yi)術創造(zao)的(de)意義。郎大師一(yi)生酷愛(ai)攝影,精研(yan)攝影藝(yi)術創作無數(shu),并將集錦照(zhao)相藝(yi)術發揮(hui)的(de)淋漓盡致。
《湖山(shan)攬(lan)勝》是郎靜(jing)山(shan)先生的得意之作(zuo)。此(ci)攝(she)影(ying)是山(shan)水集錦(jin)巨(ju)構,可說是郎大師(shi)運用國畫山(shan)水構圖方式(shi),巧妙地運用在(zai)集錦(jin)作(zuo)品(pin)中,從畫面最右(you)邊(bian)涼亭老(lao)翁遠眺層(ceng)巒云霧(wu),到(dao)近景奇石叢樹(shu),左邊(bian)孤舟,遠處村落及湖邊(bian)倒影(ying),這幅美麗國畫山(shan)水景像(xiang),恰如如同(tong)大師(shi)一生胸(xiong)襟開朗(lang),寧靜(jing)和(he)世無爭。此(ci)一幅大師(shi)一生最后遺(yi)作(zuo)及集錦(jin)攝(she)影(ying)精華的完結篇,甚具(ju)歷史和(he)攝(she)影(ying)藝術史上雙重(zhong)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