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堂(1943年11月17日-),出生于臺北縣(xian)板橋鎮。攝影家,并(bing)從事紀(ji)錄片(pian)制(zhi)作。
1958年(nian)就(jiu)讀成功高中(zhong)參加攝(she)影社,認識長他(ta)六歲的攝(she)影家鄭(zheng)桑(sang)溪(xi)學(xue)習攝(she)影。1965年(nian)第一次舉辦“鄭(zheng)桑(sang)溪(xi)/張照堂,現代攝(she)影雙人展(zhan)”。1961年(nian)入臺灣大(da)學(xue)土木工程學(xue)系(xi)就(jiu)讀,開始(shi)吸收(shou)現代文學(xue)、哲學(xue)與(yu)藝術思(si)潮(chao),以攝(she)影作品表現迷惘(wang)、抑郁畫面。
曾任國立(li)臺(tai)(tai)南藝(yi)術(shu)大學音像媒體(ti)中心主任、音像藝(yi)術(shu)學院院長,中國電視(shi)公(gong)司攝影(ying)/編導(dao),公(gong)共電視(shi)臺(tai)(tai)籌(chou)備(bei)委(wei)員會編導(dao)/制(zhi)作(zuo),超級電視(shi)臺(tai)(tai)制(zhi)作(zuo)/監制(zhi)及獨(du)立(li)制(zhi)作(zuo)編導(dao)/制(zhi)作(zuo)。現為(wei)國立(li)臺(tai)(tai)南藝(yi)術(shu)大學榮譽(yu)教授(shou)。
攝影(ying),要能體現光(guang)影(ying)、散發(fa)真情、獨具見地、牽引想像 ....
對我來說,它是一(yi)段行腳的紋跡,一(yi)些腹語的表白
一場失憶的(de)追逐(zhu),一帖自療(liao)的(de)解(jie)藥 .......
但終極(ji)而言,攝影既要(yao)反映他者,更需超越自我(wo)
Max Ernst 談到創作時(shi)說的一句話 :
"我像瞎(xia)子走路,一邊(bian)走一邊(bian)找到"
正是用三只眼睛(jing)工作的人
一個巴掌的提示
要嘗試在游移中摸(mo)索向前 , 以時(shi)間換取(qu)空間
隨時(shi)等候即興與意外
或(huo)即或(huo)離,直覺地出擊(ji),并留(liu)白(bai)
就是這樣(yang),在(zai)攝影的路(lu)上
一邊(bian)(bian)走(zou)一邊(bian)(bian)迷失,一邊(bian)(bian)找到
就是這樣
編排攝(she)電視系列劇著(zhu)作編輯
影(ying)像(xiang)的追尋 : 臺灣攝影(ying)家寫(xie)實風貌
臺灣攝影家群象
看見與告別(bie) : 臺灣攝影家九人意象
看見淡水河
看見原鄉人
云門.快門20
女人.臺北
老.臺北.人
認真的臺北人
家(jia)園重(zhong)見─走過921影像報告
又見(jian)V–10/視覺藝術群30年
風城舞影
鄉(xiang)愁.記憶.鄧南光
客家印(yin)象─跨世代對(dui)話
臺灣攝(she)影家群(qun)象3 張照(zhao)堂 1989 (躍(yue)升出版(ban))
揮(hui)手的姿勢(shi) : 看.不(bu)見.張(zhang)照(zhao)堂(tang) 2000 (時報出(chu)版(ban)(ban)) Chang Chao-Tang 2008 (韓國(guo)Youlhwadang出(chu)版(ban)(ban)社) 張(zhang)照(zhao)堂(tang) - 歲月(yue).風景 Moments in Time 1959-2005 2010 (藝(yi)文中心出(chu)版(ban)(ban)) 張(zhang)照(zhao)堂(tang) - 歲月(yue)印樣 The Invisible Contact 1959-1961 2010 (自主出(chu)版(ban)(ban))
1958 成(cheng)功中學攝影社會員(yuan),開(kai)始拍(pai)照(zhao)。
臺(tai)灣大學(xue)(xue)土(tu)木工程系就讀,接觸文(wen)學(xue)(xue)/繪畫/藝術等現代(dai)思潮創作。
臺灣中國電視公司 攝(she)影/編導
臺灣公共電視臺籌備委員(yuan)會 編導/制(zhi)作(zuo)
臺(tai)灣超級電視臺(tai) 制作/監制
獨立攝影家
臺南藝術大學音(yin)像研究所(suo)
1980年 王(wang)船祭典獲金鐘(zhong)獎最佳攝影獎
1980年 古厝獲金(jin)馬獎最佳剪輯(ji)獎
1981年 映(ying)像之旅獲金鐘(zhong)獎最佳(jia)文化節目獎
1999年(nian) 獲國家(jia)文藝獎
2010年 獲行政院文化獎
1965 臺北/高雄 「鄭桑溪 / 張照(zhao)堂(tang) 現代攝影雙人展」。
1971 臺北 「V-10視覺藝術群─女展」。
1973 臺北(bei) 「V-10視(shi)覺藝術群─生(sheng)活展」。
1974 臺北 「攝影告(gao)別(bie)展(zhan)」 。
1976 臺北 「V-10視覺藝術群─76大展(zhan)」。
1983 臺(tai)北(bei)/三(san)藩市/香港/紐約 巡回 「恩寵與寬容」攝影個展(zhan)。
臺北(bei) 「V-10視覺藝術(shu)群─臺北(bei)」聯展(zhan)。
1986 臺北/東(dong)京(jing) 「逆旅(lv)」攝影個展(zhan)。
臺北 「V-10視(shi)覺藝術(shu)群(qun)─逍(xiao)遙游」聯展。
1991 臺北 「看見與告別─臺灣(wan)攝影(ying)家九人意象(xiang)展(zhan)(zhan)」策劃/參展(zhan)(zhan)。
1993 板(ban)橋(qiao)/蘆洲/士林(lin)/淡水/臺北/巴黎
「看見淡水(shui)河(he)」攝影展 策劃/參(can)展。
臺灣巡回 「云(yun)門(men)(men)?快門(men)(men)20」。
巴黎 逆旅?意象」個展。
香港藝術中心(xin) 「中?港?臺(tai)當代(dai)攝影展」邀展。
1995 巴(ba)黎 「記(ji)憶的容顏 / 浪漫的人(ren)類(lei)學(xue)─鄧南光?張才(cai)人(ren)像展(zhan)」策(ce)劃。
1996 臺北 「1962?夏日」攝(she)影(ying)個展。
日本 東(dong)京都寫真美(mei)術館 「躍動的亞洲意象」攝影展邀展。
1997 臺中(zhong) 「現(xian)象?一瞥」攝影個展(zhan)。
臺(tai)北 「女(nv)人?臺(tai)北」攝影展 策劃/參展。
1998 臺北 「看見原鄉人─臺灣客家光影紀事」攝影展 策展/參展。
臺北 「老?臺北?人」攝影展(zhan) 策劃/參展(zhan)。
1999 臺北(bei) 「認真的(de)臺北(bei)人」攝影展(zhan) 策(ce)劃/參展(zhan)。
美國巡(xun)回「創(chuang)意的原點(dian)─全球概念藝術展 1950s-1980s」邀展。
2000 臺(tai)北 「家(jia)園重見─走過921影像(xiang)報告」策劃/參(can)展。
臺(tai)北 「看見臺(tai)北─城市百(bai)年」策劃/參展。
2001 新竹 「風中舞影」策劃(hua)/參展。
2003 臺(tai)北(bei) 「又見V-10─視覺(jue)藝術(shu)群30年」大展 策劃/參展。
2004 臺(tai)北市立美(mei)術(shu)(shu)館(guan) 「反思─七○年(nian)代臺(tai)灣美(mei)術(shu)(shu)發展」邀展。
彼岸·看見——臺灣經典攝影大展(zhan)8月(yue)11日上午在北京(jing)中國(guo)美術館(guan)開(kai)幕,展(zhan)期15天(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