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shan)頭電視塔,位于廣(guang)東省汕(shan)頭市(shi)金平區梅溪河以(yi)西。是(shi)汕(shan)頭市(shi)標(biao)志(zhi)性建筑(zhu),目前也是(shi)汕(shan)頭最高建筑(zhu)物。由(you)同濟大學的馬人樂教授(shou)設(she)計(ji)。
1990年(nian)(nian)10月(yue)15日,中(zhong)國(guo)土木工(gong)程學會高聳結(jie)構委員會年(nian)(nian)會在汕舉行,會上對汕頭廣播電視中(zhong)心發射塔的建造情(qing)況進行了總(zong)體評(ping)(ping)估,認(ren)為其(qi)設(she)計(ji)(ji)新穎、造型美觀,被(bei)評(ping)(ping)為“鋼塔優秀設(she)計(ji)(ji)和優質制作”。
1991年2月26日,汕(shan)頭廣播電視中心發射(she)塔(ta)正(zheng)式啟用(yong)。是當時全國(guo)最高建(jian)筑,直至(zhi)東方(fang)明珠問世。
汕頭廣播電視(shi)中心發(fa)射塔是1987年開始醞(yun)釀籌建的(de)。老一輩廣電人都(dou)不會忘記,早(zao)在(zai)1990年以前的(de)汕頭電視(shi)臺是采用國產的(de)彩色(se)電視(shi)發(fa)射機在(zai)共(gong)和路(lu)電視(shi)樓(lou)七(qi)樓(lou)上架設蝙蝠式天(tian)線發(fa)射。
地點有著落(luo)了(le)(le),下來就是(shi)征(zheng)地問題了(le)(le),最初(chu)打報(bao)告要求是(shi)60畝(mu)(mu),但上級(ji)只(zhi)批準30畝(mu)(mu),最終定下來是(shi)38.64畝(mu)(mu)。實事(shi)求是(shi)地說(shuo),30多(duo)畝(mu)(mu)的確(que)是(shi)少了(le)(le)點,大概(gai)那時(shi)候(hou)人(ren)們(men)也沒料到(dao),此(ci)(ci)后(hou)10余年里,廣(guang)電事(shi)業竟是(shi)如此(ci)(ci)狂飆猛進。不過(guo)話說(shuo)回來,正因為(wei)地少,使得(de)汕(shan)頭(tou)廣(guang)電中心發射塔(ta)在塔(ta)身(shen)設(she)計(ji)方面開歷史之先河,領一時(shi)之風騷(sao)。這算得(de)上是(shi)意外的收獲(huo)吧。
當時國內(nei)的(de)(de)(de)最高電(dian)視塔在(zai)上海,為(wei)(wei)210米;第二高在(zai)廣州,為(wei)(wei)198米。而(er)興(xing)建在(zai)即的(de)(de)(de)汕頭廣電(dian)中心(xin)發射塔,設(she)計(ji)(ji)為(wei)(wei)212米,將一下(xia)子(zi)躍居榜首。設(she)計(ji)(ji)者是同濟大學的(de)(de)(de)馬人樂教(jiao)(jiao)授(shou),馬教(jiao)(jiao)授(shou)如今名滿(man)天下(xia),被視為(wei)(wei)這方面的(de)(de)(de)權威。但毫無(wu)疑問,正是汕頭廣電(dian)中心(xin)發射塔那好(hao)評如潮(chao)的(de)(de)(de)獨特設(she)計(ji)(ji),讓他聲譽(yu)鵲起(qi),此后,遼寧、山東等地的(de)(de)(de)電(dian)視臺(tai)紛紛找他設(she)計(ji)(ji),十多年下(xia)來,經(jing)馬人樂教(jiao)(jiao)授(shou)之手設(she)計(ji)(ji)的(de)(de)(de)鋼塔有200多座,在(zai)國內(nei)首屈(qu)一指(zhi)。
那么(me),汕(shan)頭(tou)電(dian)視(shi)(shi)塔有何獨特(te)之處呢(ni)?我們知道,以(yi)前(qian)國內(nei)的(de)電(dian)視(shi)(shi)塔,全都是單純的(de)鋼塔結(jie)構,派不上其他用場。而正如(ru)前(qian)面提及(ji),由于(yu)地(di)(di)(di)少,必須(xu)充分利用每一寸(cun)土地(di)(di)(di),汕(shan)頭(tou)電(dian)視(shi)(shi)塔因此別出心裁(cai)地(di)(di)(di)在地(di)(di)(di)基和(he)塔身之間,多設計了(le)3層(ceng)用于(yu)辦公,整座鋼塔呈(cheng)六(liu)角(jiao)形錐體,實用面積連地(di)(di)(di)下室達到5510平方米(mi),這是建成之初的(de)模樣。
1996年3月,由于(yu)漏水(當時的(de)發射塔是(shi)(shi)純粹的(de)錐體,底層辦公的(de)地方玻璃都是(shi)(shi)斜的(de)),便改玻璃斜放為豎放,一下子又增多了(le)700多平方米的(de)實用面(mian)積。這一設計模式,由此為其(qi)它地方電視臺爭相模仿。
首先面臨的(de)是選(xuan)址問(wen)題,那時候(hou)考慮過南區礐石,也考慮過東區,但很快(kuai)就發(fa)現這(zhe)些想法都不切(qie)合實際。為(wei)什么?影響飛(fei)機航線!由(you)于汕(shan)頭外砂機場是軍民共用。為(wei)此,當時的(de)陳恩城副(fu)局長(chang)先后跑了(le)五趟廣州,最后有關方面同意(yi)建(jian)塔,但必須以(yi)潮汕(shan)路為(wei)界,該(gai)路往(wang)東,絕對禁區;往(wang)西,任由(you)選(xuan)擇。
憶(yi)起往事,陳副(fu)局(ju)長說:“往西(xi),那時候也考(kao)慮過兩個點,一(yi)是(shi)(shi)牛田洋(yang),另一(yi)在(zai)現今育新(xin)學校附近(jin)。牛田洋(yang)很快就(jiu)被否決(jue),因(yin)為(wei)資(zi)金不夠,光打地基就(jiu)得焦頭爛額(e);后(hou)者(zhe)思來想去也覺得不大合適(shi),因(yin)為(wei)當時主要還是(shi)(shi)考(kao)慮盡量靠近(jin)市中心(xin),大伙兒基本都(dou)是(shi)(shi)騎自行車(che)上下班,為(wei)方便起見太偏太僻(pi)不大好(hao)。”最終,發射(she)塔的地址定在(zai)了大學路(lu)與潮汕路(lu)交界處,之所以選在(zai)這里當時還有一(yi)個因(yin)素,就(jiu)是(shi)(shi)這里離(li)潮州、揭陽都(dou)不遠,有利于訊號覆蓋,實現輻(fu)射(she)整個潮汕地區(qu)的初衷。
汕頭廣電中心發射(she)塔(ta)正式動工興(xing)建是在(zai)1988年10月(yue)15日,于1989年12月(yue)28日建成,為期十(shi)三(san)個月(yue),比原計劃提早了整(zheng)整(zheng)一(yi)年半(ban),這(zhe)無疑又是一(yi)大奇跡。
當時,為找一合適的廠家制造塔身并安裝調試,廣電局的技術人員幾乎走遍國內各大機械制造廠,一般的答復是造100米以下的,八九個月就夠了,造這么高的塔,至少得三年時間。著名的滬東造船廠,提出的方案是3年造價700萬;廣電部設計院也需2年以上,而且造價更高,同時他們也坦率地承認,他們造過的塔,最高才178米,200米以上的確心中無底。最終承建的是江西礦山機械廠,他(ta)們制造的塔,總(zong)(zong)重量達到704噸,花費(fei)方面鋼鐵是368.7萬元,再加上安裝、調試等(deng)費(fei)用,總(zong)(zong)數是477.6萬元,可確保30年不生銹(xiu)。
1990年10月15日,中國土木工程(cheng)學(xue)會高(gao)聳結構委員會年會在汕舉(ju)行,會上對汕頭(tou)廣(guang)播電視中心發射塔的建造(zao)情況進(jin)行了(le)總(zong)體評(ping)估,認為其設(she)計新穎、造(zao)型(xing)美觀,被評(ping)為“鋼塔優(you)秀設(she)計和優(you)質制作”。
1990年9月(yue)20日(ri),汕(shan)頭(tou)(tou)廣播(bo)(bo)電視(shi)中心發射(she)塔建成試播(bo)(bo)。由當時汕(shan)頭(tou)(tou)市領導陳厚(hou)實、吳波、徐國良分別按下汕(shan)頭(tou)(tou)電視(shi)臺33頻道、4頻道和汕(shan)頭(tou)(tou)人民(min)廣播(bo)(bo)電臺調頻立體聲廣播(bo)(bo)發射(she)機的(de)啟(qi)動按鍵(jian)。電視(shi)塔發射(she)的(de)這第一束電波,標志(zhi)著汕(shan)頭(tou)(tou)廣播(bo)(bo)電視(shi)事業從此進入一個嶄新(xin)的(de)發展(zhan)階段。
汕(shan)頭電視(shi)(shi)臺建臺初(chu)期,設備簡陋,僅有一部中山大學自裝(zhuang)(zhuang)的(de)一千(qian)瓦(wa)黑白電視(shi)(shi)發射機,靠收(shou)轉(zhuan)豐順(shun)電視(shi)(shi)臺的(de)電視(shi)(shi)信號,播出效果不(bu)佳,覆蓋半徑(jing)只有12公里,覆蓋人口僅約(yue)一百萬(wan)。后(hou)來(lai)雖然(ran)增置了(le)彩色(se)發射機、攝(she)像機、錄像機、編輯機等配套設備,加上微波線路(lu)建成開通(tong)及安裝(zhuang)(zhuang)衛星(xing)電視(shi)(shi)地面接收(shou)站(zhan),但(dan)因(yin)發射天線不(bu)匹配,影響了(le)覆蓋面,當時收(shou)看(kan)汕(shan)頭電視(shi)(shi)臺節目的(de)人數僅占全市人口的(de)30%。
凈高212米的廣播電視發射塔建成后,33頻道、4頻道也正式開通試播,分別采用10千瓦發射機和1千瓦發射機,有效覆蓋半徑可達60公里,至此汕頭電視臺的信號已能傳送到市轄8縣的縣城,使所有的縣城(cheng)都能比較清晰地收(shou)看到汕頭(tou)電(dian)視臺(tai)4頻道的(de)節目,多數(shu)縣城(cheng)也(ye)能收(shou)看到33頻道的(de)節目,同時也(ye)使汕頭(tou)市的(de)電(dian)視覆蓋(gai)率提高到91.55%,能收(shou)看三套電(dian)視節目的(de)人(ren)口增至588.1萬人(ren),占總人(ren)口的(de)70.57%。這一前(qian)一后的(de)數(shu)字(zi)對比,所涵(han)蓋(gai)的(de)是(shi)一次具有(you)深遠意義的(de)質變(bian)過程,汕頭(tou)廣(guang)電(dian)事業迎(ying)來了騰飛的(de)契機。
1991年2月26日,汕頭廣播電(dian)視中心發射塔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