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學(法語:Université de Paris,英語:University of Paris),是歐洲古老的大學之一,坐落在法國首都巴黎,其授課歷史可以追溯到12世紀中葉。大學分別在1200年和1215年獲得法王腓力二世和教宗英諾森三世的官方認可。1257年,大學的第一個學院機構索邦學院成立,索邦(Sorbonne)成為大學的代稱。1793年(nian)法國大(da)革命時(shi)巴黎(li)(li)大(da)學(xue)(xue)遭到解散,1896年(nian)重(zhong)建,1968年(nian)再被拆分成13所獨(du)立大(da)學(xue)(xue);2018年(nian)巴黎(li)(li)第(di)四(si)大(da)學(xue)(xue)和巴黎(li)(li)第(di)六大(da)學(xue)(xue)合并(bing)(bing)為索(suo)邦大(da)學(xue)(xue),繼承索(suo)邦的名號;2019年(nian)巴黎(li)(li)第(di)五大(da)學(xue)(xue)、巴黎(li)(li)第(di)七大(da)學(xue)(xue)和巴黎(li)(li)地球(qiu)物理學(xue)(xue)院則(ze)合并(bing)(bing)為巴黎(li)(li)大(da)學(xue)(xue),繼承巴黎(li)(li)的名稱。目(mu)前(qian),巴黎大(da)(da)(da)學(xue)是(shi)法國卓越大(da)(da)(da)學(xue)計劃高(gao)校,也是(shi)歐洲大(da)(da)(da)學(xue)聯盟Circle U.計劃成員之一。在2020軟科(ke)世界大(da)(da)(da)學(xue)學(xue)術排名中,該校位列全(quan)(quan)球第65名,法國第4名。其中,地(di)球科(ke)學(xue)、藥(yao)學(xue)、數學(xue)、物理(li)學(xue)、基礎(chu)醫(yi)學(xue)、臨床醫(yi)學(xue)和口腔醫(yi)學(xue)學(xue)科(ke)均(jun)位于全(quan)(quan)球前(qian)50名。
合并(bing)之(zhi)后(hou)的(de)巴黎大學(xue),主要由三大學(xue)院構成,共138個(ge)研(yan)究實(shi)驗室(shi),法國10%的(de)科學(xue)論文由該校(xiao)發表。每個(ge)學(xue)院下設不同的(de)研(yan)究院、教學(xue)系與研(yan)究單位,同時(shi),各大學(xue)院下也有自(zi)己的(de)從屬學(xue)院。
生物醫學與基礎科學系;數(shu)學與信(xin)息技術(shu)系;數學系;化學系;物(wu)理(li)系;生命科學系。
東亞語言文化系(LCAO);地理(li)、歷史(shi)、經濟與社(she)會(hui)系(GHES);文學、藝(yi)術與(yu)電影系(LAC);語言學系;英語(yu)研(yan)究系(xi);應(ying)用語言及跨文(wen)化研究系(EILA);人文(wen)科(ke)學與社會科(ke)學系;體(ti)育運(yun)動科技系;法律(lv)、經濟與管理學院;人文(wen)、科學與社會研究(jiu)院;心理學研究院。
牙齒外科學院;巴黎北部醫學院;巴黎中部醫學院;巴黎藥學(xue)院。
瑪麗·居里,物理學(xue)者,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de)主,1911年諾貝爾化學(xue)獎得(de)主。
皮埃(ai)爾(er)·居(ju)里,物理學(xue)者,1903年諾(nuo)貝爾(er)物理獎得主。
加布里埃(ai)爾·李普曼,物(wu)理(li)學者(zhe),1908年(nian)諾貝爾物(wu)理(li)獎(jiang)得(de)主。
讓·佩蘭(lan),物理學者(zhe),192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路(lu)易-維克多-皮(pi)埃爾-雷蒙·第七代德(de)布羅意公爵(jue),物理學者,1929年諾貝爾物理獎(jiang)得主(zhu)。
弗雷德里克·約里奧(ao)-居里,物理學者,1935年諾貝(bei)爾化學獎得主。
伊倫·約里(li)奧-居里(li),物理學者,1935年(nian)諾貝(bei)爾(er)化(hua)學獎得主。
喬(qiao)治(zhi)·岡圭朗(Georges Canguilhem,1904—1995),法國哲學家、生物史(shi)學家、科學史(shi)家。代表作《常(chang)態(tai)(tai)與病態(tai)(tai)》。1983年榮(rong)獲科學史(shi)研究(jiu)領域的(de)最(zui)高榮(rong)譽——喬(qiao)治(zhi)·薩頓獎(jiang)章。
德(de)尼·狄德(de)羅(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國啟(qi)蒙思想家(jia)、唯物(wu)主義(yi)哲學(xue)家(jia)、作家(jia)、百科(ke)全書派(pai)代表人物(wu)。
讓·伊(yi)波利特(Jean Hyppolite,1907—1968),法國(guo)哲學家,曾任(ren)巴黎(li)高等師(shi)范(fan)學院校長,法蘭西學院教授。
吉爾·德勒茲(Gilles Louis Rene Deleuze,1925—1995),法(fa)國后現(xian)代主義哲(zhe)學家。
讓·卡(ka)瓦(wa)耶(ye)斯(si)(Jean Cavailles,1903—1944),法國哲學(xue)(xue)家、數學(xue)(xue)家。代表(biao)作(zuo)《論(lun)邏輯(ji)和科學(xue)(xue)理論(lun)》。
加斯東·巴(ba)什拉(GastonBachelard,1884—1962),法(fa)國哲學(xue)家(jia)(jia),科學(xue)家(jia)(jia),詩人,代表作《夢(meng)想的(de)詩學(xue)》等(deng)。
吉爾伯特·西蒙棟(Gilbert Simondon,1924—1989),法國(guo)哲(zhe)學家。著有《技術對象的存在形式》等(deng)。
保(bao)羅·朗之萬(Paul Langevin,1872—1946),法國物理學家。
儒爾斯·亨利·龐加萊(Jules Henri Poincaré,1854—1912),物(wu)理、數(shu)學家。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法國著名的(de)微生(sheng)物(wu)學(xue)家、化學(xue)家。
雅(ya)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法國作家、學者、精神分析學家,也被認為是結構主義者。
錢三強(qiang)(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中國原子能科學(xue)事(shi)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dan)一星”元勛,中國科學(xue)院(yuan)院(yuan)士。
西蒙(meng)·波娃,存在(zai)主義作家(jia)。
列維·斯特(te)勞(lao)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2009),人類學家,結構主義大師(shi)。著(zhu)有《種族(zu)的歷史》《憂郁的熱帶(dai)》等。
王世(shi)杰,中央研究院第(di)一屆院士,國立武漢大(da)學(xue)第(di)一任正式校長,曾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
金圣華,法國(guo)巴黎大(da)(da)(da)學博(bo)士(shi),現(xian)任(ren)香(xiang)港中(zhong)文(wen)大(da)(da)(da)學翻譯(yi)系講座教授,香(xiang)港中(zhong)文(wen)大(da)(da)(da)學校(xiao)董,香(xiang)港翻譯(yi)學會會長。
巴(ba)黎大(da)學(xue)(xue)(xue)的前身是(shi)索邦神學(xue)(xue)(xue)院(yuan),1261年(nian)正式使用“巴(ba)黎大(da)學(xue)(xue)(xue)”一(yi)詞。但(dan)更早(zao)可(ke)以追溯(su)到1150-1160年(nian)。英國(guo)第(di)一(yi)所(suo)大(da)學(xue)(xue)(xue)牛津大(da)學(xue)(xue)(xue)就是(shi)1167年(nian)從(cong)巴(ba)黎大(da)學(xue)(xue)(xue)回到英國(guo)的師生建立(li)的。
在13世(shi)紀時,巴(ba)黎大學(xue)(xue)的(de)學(xue)(xue)生已經上萬,許多(duo)來(lai)自歐(ou)洲(zhou)的(de)鄰國。在很長(chang)時間里(li),巴(ba)黎大學(xue)(xue)同教皇和國王都有特殊關系。
17世紀(ji),宰相黎世留出(chu)任巴(ba)(ba)黎大學(xue)(xue)的(de)(de)(de)校長(chang),使巴(ba)(ba)黎大學(xue)(xue)有了飛速的(de)(de)(de)發展,奠定了他的(de)(de)(de)國際威望。
受(shou)拿破(po)侖(lun)教育改革(ge)影響,巴黎大學于1793年(nian)被撤銷,直至1896年(nian)才獲得重建。
巴黎(li)(li)大(da)(da)(da)學(xue)(xue)(xue)(xue)(xue)實際上是13所(suo)(suo)(suo)大(da)(da)(da)學(xue)(xue)(xue)(xue)(xue)的(de)(de)(de)統(tong)稱。1968年巴黎(li)(li)大(da)(da)(da)學(xue)(xue)(xue)(xue)(xue)發(fa)生學(xue)(xue)(xue)(xue)(xue)潮(chao),學(xue)(xue)(xue)(xue)(xue)生抗議課程(cheng)落伍及(ji)填(tian)鴨式的(de)(de)(de)教育,要求更多(duo)的(de)(de)(de)學(xue)(xue)(xue)(xue)(xue)術自(zi)由和校(xiao)園民主,法(fa)國政(zheng)府便對巴黎(li)(li)大(da)(da)(da)學(xue)(xue)(xue)(xue)(xue)作(zuo)一連(lian)串的(de)(de)(de)改(gai)組和調整,組成13所(suo)(suo)(suo)獨立(li)(li)大(da)(da)(da)學(xue)(xue)(xue)(xue)(xue),即巴黎(li)(li)第(di)一至第(di)十三大(da)(da)(da)學(xue)(xue)(xue)(xue)(xue)。1971年1月(yue)1日,新(xin)生的(de)(de)(de)13所(suo)(suo)(suo)巴黎(li)(li)大(da)(da)(da)學(xue)(xue)(xue)(xue)(xue)同時宣告成立(li)(li),新(xin)生的(de)(de)(de)13所(suo)(suo)(suo)大(da)(da)(da)學(xue)(xue)(xue)(xue)(xue)各自(zi)獨立(li)(li)沒有(you)隸(li)屬關系,編號只代表順序,與質量(liang)以及(ji)名望無(wu)關。這13所(suo)(suo)(suo)大(da)(da)(da)學(xue)(xue)(xue)(xue)(xue)在學(xue)(xue)(xue)(xue)(xue)科設置上都具有(you)多(duo)科性的(de)(de)(de)特點,不過,各校(xiao)根據各自(zi)的(de)(de)(de)條(tiao)件有(you)所(suo)(suo)(suo)側重。
巴黎第1、2、3、4、8、9、10等7校(xiao)以人文社科(ke)為主,兼設其(qi)他(ta)學科(ke)。巴黎第5、6、7、11、12、13等6校(xiao)兼有(you)文、理、醫、法、經濟等學科(ke),其(qi)中巴黎第11、第12和第13大學還設有(you)工科(ke)。
2010年(nian),法國政府正式啟動(dong)卓越大(da)(da)學(xue)計劃(Initiatives d’Excellence,IDEX),通過合(he)并大(da)(da)學(xue)、大(da)(da)學(xue)校及研究(jiu)院所等(deng)教研機構為的(de)大(da)(da)學(xue)與科研機構共同體(ti)(La communauté d'universités et établissements,ComUE)以(yi)提升法國大(da)(da)學(xue)綜合(he)實力:
2010年,巴黎第九大學并入新成立的(de)巴黎文理(li)研(yan)究大學(Université PSL)。
2014年12月(yue)29日,巴黎第十一(yi)大學(xue)加入新成立的巴黎薩克雷大學(xue)(Université Paris-Saclay)。
2014年(nian)12月31日,巴(ba)黎第(di)(di)三(san)大學(xue)、巴(ba)黎第(di)(di)五(wu)大學(xue)、巴(ba)黎第(di)(di)七大學(xue)和巴(ba)黎第(di)(di)十三(san)大學(xue)組成索(suo)邦巴(ba)黎西岱大學(xue)(Université Sorbonne Paris Cité),其中“西岱”(Cité)意思是城市。
2018年1月,巴(ba)黎(li)第四大(da)學和巴(ba)黎(li)第六(liu)大(da)學組(zu)成索邦大(da)學(Sorbonne Université)。
2019年(nian)3月20日,索邦(bang)巴黎(li)(li)(li)(li)西岱大學(xue)(xue)解散。巴黎(li)(li)(li)(li)第五大學(xue)(xue)、巴黎(li)(li)(li)(li)第七大學(xue)(xue)以及巴黎(li)(li)(li)(li)地球(qiu)物(wu)理學(xue)(xue)院再(zai)次重組,沿用巴黎(li)(li)(li)(li)大學(xue)(xue)(Université de Paris)作為其(qi)新名稱。
目前,還剩下巴(ba)(ba)黎(li)(li)(li)一大(da)、巴(ba)(ba)黎(li)(li)(li)二(er)大(da)、巴(ba)(ba)黎(li)(li)(li)三(san)大(da)、巴(ba)(ba)黎(li)(li)(li)八大(da)和巴(ba)(ba)黎(li)(li)(li)十大(da)和巴(ba)(ba)黎(li)(li)(li)十三(san)大(da)(更(geng)名為Université Sorbonne Paris Nord)仍然是獨立大(da)學(xue),其(qi)他的巴(ba)(ba)黎(li)(li)(li)大(da)學(xue)已經(jing)全部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