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zhan)分(fen)類(lei)
登錄 |    
朱楓
0 票數:0 #特工#
朱楓于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香港從事地下情報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被委派至臺灣,與已投身革命的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接上頭,并前后7次相晤,獲得大量極其重要的絕密軍事情報,又迅速通過關系,陸續轉香港送往大陸。不幸的是,白色恐怖時期,朱楓因蔡孝乾的出賣而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始終從容鎮定。最終,朱楓被敵人殺害在臺北馬場町刑場。
  • 中文名: 朱楓(feng)
  • 別號名稱: 貽蔭,桂鳳,諶之,彌明
  • 出生日期: 1905年
  • 性別: 女(nv)
  • 國籍: 中國
  • 民族: 漢(han)族
  • 出生地: 浙(zhe)江省鎮海市
  • 生肖:
  • 去世日期: 1950年06月10日
詳細介(jie)紹 PROFILE +

人物簡介

朱楓(1905年(nian)-1950年(nian)6月10日),女,原名貽蔭,小(xiao)名桂鳳,改名諶之(zhi),字(zi)彌明,鎮海城(cheng)關朱家花園人(ren)。1905年(nian)出生于浙江鎮海,1945年(nian)加(jia)入中國共產黨。

在黨組織的(de)(de)領導(dao)下(xia),積極參加革命(ming)活動,曾在香港從事地(di)下(xia)情報工(gong)作(zuo)。1949年(nian)11月,朱楓接受黨組織的(de)(de)派遣,前往臺(tai)灣執行秘密任(ren)務(wu)。1950年(nian),因叛徒蔡孝乾的(de)(de)出(chu)賣(mai)而不(bu)幸被捕,面對敵(di)人的(de)(de)酷刑(xing)拷打和威(wei)逼利誘,她始終堅貞不(bu)屈。

1950年(nian)6月10日(ri)在臺(tai)北(bei)馬場町刑場被殺害,終年(nian)45歲。

主要經歷

1905年,朱(zhu)楓出生于浙(zhe)江鎮(zhen)海城關(guan)朱(zhu)家(jia)(jia)花園人。出身富(fu)裕家(jia)(jia)庭,曾(ceng)就(jiu)讀縣立女(nv)(nv)子(zi)高小、寧波女(nv)(nv)子(zi)師范學(xue)校。

1914年,入縣(xian)立(li)高級(ji)女子小學。

1921年,入(ru)寧波女子師范學(xue)校。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后(hou),朱楓與同窗好友(you)陳(chen)修(xiu)良一起(qi)帶頭參加游行示威等反帝愛國活動。

1937年“七(qi)七(qi)抗(kang)戰”開(kai)始,朱楓毅然投入(ru)救亡運(yun)動(dong),借鎮(zhen)海民眾教育館(guan)舉行義賣展(zhan)覽,出售自己多(duo)年創作和收藏的金石、書(shu)畫、手(shou)工藝制品等,得(de)款全部(bu)捐(juan)獻(xian)抗(kang)戰運(yun)動(dong)。

1938年初,在武(wu)漢(han)(han)向(xiang)黨(dang)領導(dao)的出版事業——新知書(shu)店捐(juan)款500元,武(wu)漢(han)(han)淪陷后前(qian)往湘西地區,后又遷回浙江。

1939年夏(xia),在浙江金(jin)華(hua),會(hui)同黨派遣(qian)的華(hua)白沙(sha)、張一之二(er)人(ren),幫助臺(tai)灣(wan)愛國志士李友(you)邦籌建“臺(tai)灣(wan)抗日(ri)義(yi)勇(yong)(yong)隊”,并捐資800元,解(jie)決義(yi)勇(yong)(yong)隊初(chu)建時的經(jing)濟困(kun)難(nan)。

1939年秋,赴皖南新四(si)軍(jun)軍(jun)部,參加新四(si)軍(jun)“隨軍(jun)書店(dian)”工作。

1940年,“皖南事(shi)變”前(qian)奉命疏散至(zhi)浙江金華,隨后(hou),接任新任務(wu)前(qian)往日寇占領的上海,期間,為解決大(da)后(hou)方革(ge)命出版事(shi)業的物(wu)資和經濟困難,變賣母親(qin)遺物(wu),采(cai)購印(yin)刷物(wu)資,并親(qin)自押運(yun)繞道香港(gang)、大(da)亞灣、鯊魚沖等地,溯(su)東江轉運(yun)至(zhi)廣(guang)西桂林。

1940年(nian)至1942年(nian),先(xian)后在(zai)新知(zhi)書店總店和桂(gui)林(lin)辦事處工作,期間,代表(biao)組(zu)織三次進入“上饒集中營”,探訪慰(wei)問并設法營救朱曉光同志,出色完成任務。

1943年,接受整(zheng)頓(dun)、加強書店副業“珠(zhu)江食品店”的任(ren)務。

1944年(nian)初,經武漢到上海參加(jia)新知書店駐滬辦事處(chu)籌備(bei)中(zhong)的(de)“同(tong)豐商行”工作。

1944年10月,“同(tong)豐商行”遭(zao)敵人破(po)壞,工作人員被捕,朱楓(feng)關(guan)押在日本滬西憲(xian)兵的牢(lao)房中(zhong),經(jing)受住殘(can)酷(ku)刑審的考驗,在組織營救下出獄。

1945年春加入中(zhong)國共產黨。

1945年(nian)后,在地下黨開(kai)辦的公開(kai)商業機構“聯(lian)豐棉布號”、鼎(ding)元錢莊”以公方代表身份(fen)負責財務工(gong)作。

1948年,奉命調往香港,繼續從(cong)事黨的地下工作。

1949年11月,中(zhong)華人(ren)民共和國成(cheng)立(li)后(hou),朱(zhu)(zhu)楓接(jie)受黨的指(zhi)示,經華東(dong)局派往臺灣(wan)執行秘密任務。11月25日,朱(zhu)(zhu)楓經香港乘開往臺灣(wan)基隆的客貨(huo)海(hai)輪抵臺。到臺灣(wan)后(hou),按(an)照(zhao)預(yu)(yu)先的約定(ding),朱(zhu)(zhu)楓盡快與臺灣(wan)工委書記蔡孝乾接(jie)上了頭,隨即(ji)又與吳石將軍(jun)取(qu)得(de)聯系。幾天(tian)后(hou),朱(zhu)(zhu)楓按(an)照(zhao)預(yu)(yu)定(ding)的工作(zuo)方案,在基隆碼頭將已經到手的一批重要(yao)情報(bao)交到了中(zhong)共華東(dong)局情報(bao)部交通(tong)員手中(zhong)。

1950年2月,由(you)于蔡孝(xiao)乾被(bei)(bei)捕(bu)叛變,島內先(xian)后有數百名地(di)下黨(dang)員被(bei)(bei)捕(bu),隨即,朱(zhu)(zhu)楓也(ye)在舟山(shan)定海(當時(shi)仍由(you)國民黨(dang)軍隊占據)被(bei)(bei)捕(bu)。朱(zhu)(zhu)楓被(bei)(bei)捕(bu)后,大義(yi)凜然、堅貞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dang)員大無(wu)畏的革命精神。

1950年6月10日,朱楓(feng)烈士在臺北馬場町高呼革命口號,英勇就(jiu)義,時年四(si)十五歲。同時遇害的還有臺灣“國防部(bu)參(can)謀(mou)次長(chang)”吳石(shi)將(jiang)軍、吳石(shi)副官聶曦(xi)上校(xiao)、臺軍聯勤總部(bu)第四(si)兵(bing)站總監陳寶倉中(zhong)將(jiang)。此事轟動一(yi)時,朱楓(feng)是四(si)人中(zhong)唯(wei)一(yi)的女性。

1950年7月,由時(shi)任上海(hai)市市長陳毅簽署,上海(hai)市人民政府批準朱諶之同志為革(ge)命烈士。

1983年(nian)6月,朱楓被(bei)追認為革命烈士。

其他信息

個人生活

朱楓出身富裕家庭,幼體(ti)弱(ruo)。

由于家庭的(de)安排,朱楓遠嫁東北,和當時的(de)奉天兵工廠工程師、同鄉陳綬卿結婚。生(sheng)下女(nv)兒后,正值“九(jiu)一(yi)八事變”,他們不得不帶著女(nv)兒回(hui)到(dao)鎮(zhen)海避難。然而(er)打(da)擊接踵(zhong)而(er)來,丈夫因病去世。

1937年七七抗戰開始,朱楓拋棄舒適生活(huo)(huo),投入救(jiu)亡(wang)活(huo)(huo)動。在(zai)此(ci)期(qi)間,與朱曉光結婚。

女兒:朱曉楓

兒子:朱明

后世紀念

1983年(nian)4月(yue),中國共(gong)產黨(dang)(dang)中央委(wei)員(yuan)會調查(cha)部作出《關于朱(zhu)楓(feng)同(tong)志的(de)(de)組織結(jie)論(lun)》:“朱(zhu)楓(feng)同(tong)志在(zai)敵人面前表現出一個革命(ming)(ming)(ming)者、共(gong)產黨(dang)(dang)人為革命(ming)(ming)(ming)、為人民忠貞不屈的(de)(de)革命(ming)(ming)(ming)精(jing)神”,并指(zhi)出“十年(nian)動(dong)亂期間,凡對(dui)朱(zhu)楓(feng)同(tong)志的(de)(de)一切(qie)誣蔑(mie)不實之詞(ci)應該一律(lv)推倒,凡因由于對(dui)朱(zhu)楓(feng)同(tong)志的(de)(de)誣蔑(mie)而遭到(dao)牽連的(de)(de)親屬(shu),在(zai)政(zheng)治(zhi)(zhi)上應恢復他們的(de)(de)名譽和享受應有的(de)(de)政(zheng)治(zhi)(zhi)權利(li)”。

1990年(nian)6月29日(ri),“朱楓烈士(shi)犧牲(sheng)40周(zhou)年(nian)紀念座談會”在京(jing)隆重舉行,會議由羅青長主持,他轉達了鄧(deng)穎超對(dui)朱先(xian)烈的懷念并對(dui)其后人(ren)表(biao)達親(qin)切(qie)慰問,海峽(xia)萬里且為忠魂(hun)舞,與會人(ren)士(shi)紛紛表(biao)達對(dui)女杰朱諶(chen)之的深切(qie)緬(mian)懷和(he)敬意。

2010年12月9日,朱楓烈士殉難60周年后(hou),她的骨灰由(you)臺灣中國(guo)生命集(ji)團董事長(chang)劉(liu)(liu)添財(cai)先(xian)生親自護送飛抵北京。國(guo)家民政部(bu)在機場貴賓廳(ting)臨時(shi)設了(le)一個靈堂,看到劉(liu)(liu)添財(cai)先(xian)生親手捧著(zhu)骨灰壇,小心翼翼地走進貴賓廳(ting),在場的朱曉楓女兒、女婿非常感動,“完全(quan)沒有陌生感,仿佛一家人(ren)”,李揚說。

交(jiao)接(jie)現場,劉添財講述了一(yi)個(ge)小插曲。他說:“我們公司和(he)快(kuai)遞(di)公司合作幾十年,從未有丟(diu)失文(wen)件的狀況,沒(mei)想到(dao)上(shang)飛機前一(yi)天,證明(ming)文(wen)件卻(que)丟(diu)了。當時臺北正下雨,我們擔(dan)心至極(ji)時,接(jie)到(dao)一(yi)個(ge)大樓(lou)管(guan)理員的電話,說在一(yi)個(ge)角(jiao)落撿到(dao)了老奶(nai)奶(nai)的證明(ming)文(wen)件,我想,這(zhe)都是老奶(nai)奶(nai)在天保佑我們的緣故。”一(yi)席話下來(lai),在座者(zhe)無不動容。

朱楓的(de)骨灰暫存在北京八(ba)寶山(shan)。2011年7月14日,“朱楓烈(lie)(lie)士骨灰安放”及“朱楓烈(lie)(lie)士銅像揭幕”儀式在浙江省寧波市鎮(zhen)海區隆(long)重(zhong)舉行。

犧牲經過

朱楓(feng)(feng)到(dao)達臺灣順(shun)利完成任務后,甚(shen)至都作(zuo)了(le)離臺返(fan)回(hui)的(de)準備,在她寫給上海同鄉好友(you)的(de)一封信(xin)中,她說將在月內(nei)返(fan)家,“望順(shun)告(gao)小女及曉妹,多年不見想念彌(mi)殷(yin),得(de)此(ci)可增快(kuai)慰也(ye)”,值得(de)強(qiang)調(diao)的(de)是,在這封信(xin)中,朱楓(feng)(feng)留下的(de)簽名是正(zheng)氣(qi)十足(zu)、從未使用過的(de)“威鳳”二字(zi)。轉眼間元旦已過,就在朱楓(feng)(feng)即(ji)將完成特派(pai)員的(de)任務,喜(xi)悅而又渴盼地計算著(zhu)歸期(qi)的(de)時候,最令人擔心的(de)事情發(fa)生了(le)。

因(yin)為(wei)中(zhong)國共產黨臺灣地下工作(zuo)委(wei)員會最高領導人蔡孝乾的(de)被捕(bu)和變(bian)節,被出賣(mai)的(de)朱楓(feng)很(hen)快被國民黨抓獲(huo)。之前已聞知(zhi)風(feng)聲的(de)朱楓(feng)雖經吳石將(jiang)軍安排,已經逃(tao)到了老家鎮海對面的(de)舟(zhou)山群島上(shang),但因(yin)為(wei)無船(chuan)渡海,朱楓(feng)還是沒能逃(tao)過(guo)抓捕(bu)。“闊(kuo)別十多年(nian)的(de)故鄉就在煙(yan)波迷茫的(de)對岸,你可(ke)以想象(xiang)她被捕(bu)前每天(tian)望(wang)眼欲穿和夜夜夢(meng)回的(de)煎熬。”

被(bei)捕后,朱楓決意尋(xun)死。1950年(nian)2月26日,在看守所內,朱把(ba)(ba)貼身的(de)(de)金鎖片和(he)自己穿的(de)(de)海勃龍(long)大衣肩襯里的(de)(de)金手鐲咬碎(sui),二兩多重的(de)(de)金子,這位剛強的(de)(de)烈女子分四次混熱水吞下。吞金之痛(tong)(tong)人們可以想象,次日被(bei)看守發現時朱楓已經痛(tong)(tong)得昏(hun)迷,如此重要的(de)(de)人物(wu)尋(xun)死,國民黨不(bu)敢怠慢,直接派飛機把(ba)(ba)她送(song)往(wang)臺(tai)北醫院。

4件金(jin)飾殘(can)片在朱楓胃里留了(le)兩天(tian),最后被醫生們以瀉藥排出,這份吞(tun)金(jin)的X光片一直還保(bao)留著。審理此案(an)的國民黨(dang)少將(jiang)谷正文后來曾留下(xia)一篇(pian)《吳石等(deng)叛亂案(an)》,稱朱楓“此種維護(hu)重要(yao)工(gong)作(zuo)、不惜犧牲(sheng)個人生命之紀律與精(jing)神,誠有可取法之處(chu)”,并贊其“黨(dang)性堅強、學能優良”。

1950年(nian)6月(yue)10日,國民(min)黨最高當局(ju)受命組織的“特(te)別軍事法庭”最后(hou)宣判,除了吳(wu)石、朱楓外,還有陳寶(bao)倉中將和吳(wu)石的副官聶曦上校,這就是當年(nian)轟動臺灣的所謂(wei)“間(jian)諜案四要(yao)角”。

法(fa)庭(ting)上的(de)(de)新聞(wen)攝影官拍下(xia)的(de)(de)照片記錄下(xia)當時的(de)(de)情形。法(fa)庭(ting)上站滿了(le)全副(fu)武裝的(de)(de)法(fa)警(jing),肅穆、恐懼的(de)(de)氣氛逼人(ren),朱楓身穿一件淡綠(lv)色碎花(hua)旗(qi)袍出庭(ting),外罩深藍色毛線上衣(yi),只見她(ta)雙手揣在一起、萬分放松地(di)依靠在法(fa)庭(ting)的(de)(de)欄桿(gan)上,神情自若、態度從容(rong),好像周圍的(de)(de)一切跟她(ta)毫無關(guan)系……

骨灰歸來

2003年(nian)春節來自一張(zhang)老(lao)照(zhao)片的重托

20世紀(ji)90年代中后期(qi),與朱(zhu)(zhu)楓同(tong)案被捕(bu)并同(tong)時就義的吳石將軍遺骸歸葬大陸,引(yin)起(qi)兩(liang)岸傳媒和廣大民眾的關切,也讓朱(zhu)(zhu)楓后人尋找朱(zhu)(zhu)楓烈(lie)士(shi)遺骸的夙愿有了(le)新的期(qi)盼。

2000年(nian)12月(yue),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上署(shu)名秦風(臺灣作家、新聞和文史工作者徐宗(zong)懋(mao))的文章《戰爭后的戰爭》,在敘(xu)述(shu)“吳(wu)石案”經過時,配(pei)發了朱楓臨刑(xing)前受(shou)審的那張歷史照片。

一(yi)年之后,《老照片》收到朱楓(feng)女(nv)兒朱曉(xiao)楓(feng)的(de)(de)回應:“這是我(wo)50年后第一(yi)次(ci)看到當時(shi)的(de)(de)情(qing)景,一(yi)時(shi)間(jian)感慨萬(wan)分,千言(yan)萬(wan)語也(ye)無法表達我(wo)的(de)(de)心情(qing)。”

就在此時,同(tong)樣深受(shou)那張照片(pian)觸動的我與(yu)同(tong)住南京的朱曉楓(feng)、徐錫成夫婦結識,他(ta)們想在有生(sheng)之年尋找和迎回先人遺骸的心愿也引(yin)起我的同(tong)情與(yu)共鳴。

2003年新春,我陪同朱曉(xiao)(xiao)楓夫(fu)婦專(zhuan)程從南(nan)京去上海(hai),拜會了徐宗懋先生。徐先生是位熱心人(ren),他(ta)了解到古稀之年的朱曉(xiao)(xiao)楓女士一直在(zai)為尋找母親遺骸作多方努力仍未有(you)進展,很(hen)爽快地表(biao)示愿意(yi)幫(bang)忙。

朱(zhu)曉楓告訴他:有(you)消息說,當年為(wei)母親收尸(shi)的(de)(de)是住在(zai)臺(tai)北的(de)(de)姐夫王樸(又(you)名(ming)王昌(chang)誠)和姐姐陳志(zhi)毅(小名(ming)“阿菊”,又(you)名(ming)陳蓮芳),查找王樸一家人的(de)(de)下(xia)落成(cheng)為(wei)唯(wei)一的(de)(de)線索。

徐宗懋回臺后,拿著朱曉楓的(de)委托書向臺北“市府”申請(qing)尋人(ren)。約兩(liang)周后,承辦人(ren)員來電(dian),說他們過濾了(le)16個“王樸”,只有一位年齡與省籍(ji)背景比(bi)較(jiao)符合申請(qing)人(ren)的(de)陳述。然而,當喜出望(wang)外的(de)徐宗懋找到對方時,幾句對話就讓他明白(bai)這不是他要(yao)找的(de)人(ren)……

2003年5月間,他(ta)約臺(tai)灣(wan)一(yi)家電(dian)視臺(tai)的朋友同(tong)來南京,為朱曉(xiao)楓(feng)尋母遺骸拍攝(she)新聞專題,回臺(tai)后公(gong)開播放。他(ta)還在(zai)臺(tai)灣(wan)《中國時報》、香港《鳳凰(huang)周(zhou)刊(kan)》等報刊(kan)上(shang)發表長篇(pian)報道,向公(gong)眾尋求(qiu)幫(bang)助。

然而,整整兩年過(guo)去,沒(mei)有(you)等到任何有(you)關王昌誠夫婦的(de)(de)確切消息。茫然中有(you)幾分沮喪的(de)(de)徐宗懋,突然想到了曾(ceng)做過(guo)臺北市“民政局(ju)長”的(de)(de)朋友(you)林(lin)正修,此人熟識戶(hu)政管(guan)理(li),曾(ceng)參(can)與舉辦白色恐(kong)怖受難者的(de)(de)紀念活動,完全理(li)解他的(de)(de)追(zhui)求。

2005年春節過后不久(jiu),徐宗懋就(jiu)接(jie)到(dao)林(lin)正修電(dian)話(hua):王(wang)昌(chang)誠已經過世,王(wang)妻、朱(zhu)諶之(原(yuan)名(ming)朱(zhu)楓)的繼女陳蓮芳還活著,他找到(dao)了(le)!

2005年3月(yue)找到朱楓繼(ji)女“阿菊”

1949年11月25日(ri),朱(zhu)楓(feng)身負重任自香港赴臺,是(shi)以去臺北看望女兒(er)阿(a)菊(ju)和(he)襁褓(bao)中的小外孫為由向臺灣當局申(shen)請并獲得批準(zhun)的。阿(a)菊(ju)是(shi)朱(zhu)楓(feng)前夫陳綬卿(qing)的女兒(er),朱(zhu)楓(feng)嫁到陳家時她才7歲,朱(zhu)楓(feng)親手將她帶大,母女間的感情融洽。

1946年秋,阿(a)菊和同在(zai)國民黨警(jing)務部門的(de)丈夫王昌誠隨機(ji)關由上海(hai)遷臺。朱楓抵臺后,就住(zhu)在(zai)阿(a)菊家里(li)從事共產黨的(de)秘(mi)密工作。

找到“阿(a)菊”就(jiu)能揭開“遺骸(hai)下落”的謎(mi)底(di)嗎?徐宗懋(mao)不(bu)無擔心。他(ta)(ta)請(qing)林正修陪他(ta)(ta)一(yi)起(qi)去拜訪陳(chen)蓮芳(fang)。在(zai)一(yi)個健康療(liao)養院,他(ta)(ta)們(men)見到了85歲的陳(chen)蓮芳(fang),她坐在(zai)健身椅上,面(mian)色(se)紅潤。

“我(wo)受您妹(mei)妹(mei)朱曉楓的委托來看您!”徐宗(zong)懋(mao)開門見山(shan)。

“妹妹?我(wo)沒(mei)有妹妹!”老太(tai)太(tai)沖(chong)口而(er)出(chu),臉色變(bian)得凝重。徐宗懋隨(sui)即提到她的繼母朱諶之(zhi)。老太(tai)厲(li)色相對:“朱諶之(zhi)是共(gong)匪,跟(gen)我(wo)沒(mei)關系(xi),我(wo)們一家都是國民黨。”

“朱諶(chen)之(zhi)被槍決后,是您先(xian)生收的尸?”

“沒(mei)有(you),我先生為了這(zhe)事(shi)還被關起來查(cha)了幾個(ge)月,尸體是政府處(chu)理的。不知(zhi)道(dao)(dao),這(zhe)件事(shi)我們都不知(zhi)道(dao)(dao)。”

又落空了。

當天中午,朱曉楓(feng)和我就先后接到徐宗(zong)懋打來的電話。朱曉楓(feng)聽說找到了(le)臺北(bei)的姐(jie)(jie)(jie)姐(jie)(jie)(jie)當然(ran)高興(xing),阿(a)(a)菊的“排斥反(fan)應”她能(neng)夠理解。她對徐宗(zong)懋說:“我那時還(huan)小,與阿(a)(a)菊相處時間不長,北(bei)京的陳蘭芳是她親姐(jie)(jie)(jie)姐(jie)(jie)(jie),2005年(nian)時已經88歲(sui)了(le),很想(xiang)她,很希望能(neng)見她一面。”

我在電話中也(ye)對徐(xu)宗懋說:雖(sui)然朱楓遺骸的(de)下落未查明,找到活著的(de)人(ren)也(ye)很重要,甚(shen)至(zhi)更有意義。

當天下午3時,徐(xu)宗(zong)懋又(you)帶著(zhu)一(yi)批(pi)資料(liao)趕(gan)回療養院。他拿出朱(zhu)曉楓提供的(de)她童年時在東北的(de)全(quan)家福照片。

“你怎(zen)么(me)有這個(ge)……”老人(ren)凝視照片,久久不(bu)能言語。徐宗懋說,她(ta)的兩個(ge)哥哥已經過(guo)世,可是(shi)姐姐還(huan)在,身(shen)體不(bu)好,希望有生之年能見她(ta)一面(mian)。

她露出笑容,但對(dui)于(yu)雙(shuang)方(fang)重新(xin)聯系卻仍拿不定主(zhu)意,“主(zhu)要(yao)還是(shi)怕影響到我(wo)女兒,讓我(wo)再考慮一下。”至此(ci),老太太已(yi)不當他是(shi)外人(ren)了,用惆悵的口吻談起往事:“唉,那些名字都(dou)是(shi)我(wo)在(zai)保密局的化名……”

聽到此言(yan),徐宗懋一下子被激醒,自己(ji)怎么忽略了(le)如此重要的(de)情節(jie)!林正修也告訴過(guo)他(ta),通過(guo)戶(hu)政(zheng)檔案找(zhao)不到王(wang)昌(chang)誠和陳蓮芳,因為他(ta)們根(gen)本是躲(duo)著(zhu)不讓人找(zhao)到。盡(jin)管兩岸(an)探親(qin)通商快(kuai)20年了(le),王(wang)昌(chang)誠夫婦不僅沒有回大陸(lu),還刻(ke)意躲(duo)避(bi)親(qin)人尋(xun)訪,避(bi)開他(ta)們經驗法則中任(ren)何可能的(de)危(wei)險。

不久,有(you)關當局(ju)的(de)檔案查閱也有(you)了結(jie)果(guo),徐宗懋(mao)了解到(dao)大(da)概的(de)真相(xiang):1950年6月10日,朱諶之遇(yu)難后(hou)即(ji)由(you)臺北市“衛(wei)生(sheng)局(ju)”火葬(zang)管理處(chu)派人(ren)送去(qu)火化。3個月后(hou),陳(chen)蓮芳寫了一封信向“軍法局(ju)”陳(chen)情(qing),希望(wang)領(ling)回繼母的(de)遺物,以便有(you)朝一日連同遺骸歸(gui)葬(zang)大(da)陸故里,“軍法局(ju)”也同意了,并具(ju)函通知(zhi)她來領(ling),但她最(zui)后(hou)卻沒有(you)去(qu)認(ren)領(ling)。

2010年驚蟄77號(hao)“無主骨灰(hui)罐”

2010年冬天,有(you)位上海的潘先生給我打(da)來電話說(shuo)(shuo),他不久(jiu)前去臺北參加(jia)“2009秋祭”,在(zai)那里仔細調查“戒嚴時期政治受(shou)難者(zhe)”墓冢(zhong)和(he)骨灰(hui)的下落,看到了(le)有(you)關部門的文件(jian),其中有(you)一(yi)份《政治受(shou)難者(zhe)墓區整建工(gong)程納骨塔(ta)骨罐遷移名(ming)冊》,名(ming)冊上編號(hao)77的無主骨灰(hui)罐署名(ming)為“朱湛文”。他認為“湛文”有(you)可能是“諶之”二字之誤,并在(zai)隨即發來的電子郵(you)件(jian)中作了(le)進一(yi)步說(shuo)(shuo)明。

我立刻將這個重要(yao)信息告訴(su)朱(zhu)曉楓(feng),并向(xiang)徐宗懋轉(zhuan)發了潘先生(sheng)的郵件。于是,徐宗懋托請他(ta)的大(da)學(xue)同窗、臺灣中研(yan)院近(jin)代(dai)史研(yan)究所朱(zhu)浤源(yuan)教授,以“白色恐怖時期政治案件研(yan)究”的名(ming)義向(xiang)臺北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提出呈請,查詢相關資(zi)料(liao),確有一個疑似朱(zhu)諶之的名(ming)字“朱(zhu)湛文”登記在第二(er)殯儀館提供(gong)的政治受難者名(ming)冊上(原編號233,后(hou)改(gai)為77)。

2010年3月4日(“驚蟄”前一(yi)天(tian))早(zao)晨8時,朱教授(shou)再次上山尋找。他們在富德公(gong)墓第(di)11墓區(qu)的(de)納骨室(shi)內,逐一(yi)翻找,至最(zui)角落處,看到了紅漆(qi)寫著“77”、外套白色編織袋的(de)“無主骨灰罐”。

說來也巧,當天早晨8點18分(fen),一場6.4級大地震發生在(zai)高雄至(zhi)屏東一線(xian),強(qiang)烈的震感波(bo)及海(hai)峽對岸的華東諸(zhu)省(sheng)。

當天下午(wu),徐(xu)宗懋(mao)向我(wo)通報了這(zhe)個激(ji)動(dong)的消息。隨后,他(ta)(ta)又發來(lai)(lai)電子郵件,附上(shang)一組照片和朱教授(shou)等(deng)人的聯系方式,也許是受到(dao)樂(le)觀情緒的推動(dong),他(ta)(ta)信中還(huan)說(shuo):“6月10日,剛好(hao)是朱女士赴(fu)刑場(chang)60周年(nian),我(wo)建議朱曉楓女士在(zai)這(zhe)之(zhi)前(qian)來(lai)(lai)臺灣……”

2010年12月9日北京首都機場

我向朱(zhu)曉楓夫(fu)婦轉告上述情況(kuang),老人家的欣喜自不待言。年事已高的朱(zhu)曉楓委托大(da)女婿(xu)李揚(yang)做全權代表。

在熱心人(ren)的幫(bang)助下,事(shi)情(qing)有了進展,但遇到的困難(nan)和麻煩(fan)也接踵而(er)至。因(yin)為(wei)兩岸之間(jian)處理此(ci)類“歷(li)史遺留問題(ti)”尚無先例,無論是家屬(shu)身份和死者關系(xi)的認定,還是“骨罐(guan)”的領取和出入(ru)境(jing),都有相(xiang)當復雜的手續要辦。多(duo)虧兩岸來往的最高(gao)層級(ji)“兩會(hui)”(海(hai)基會(hui)和海(hai)協會(hui))為(wei)此(ci)“特(te)殊(shu)個(ge)案”出具公文溝通情(qing)況、向家屬(shu)提(ti)供咨詢服務,特(te)事(shi)特(te)辦,可(ke)以稱得上是一次“破冰之旅(lv)”。

6月中(zhong)旬(xun),雷(lei)先生回(hui)信說(shuo):“經核查,該骨灰罐已打開內蓋為朱諶之(zhi)確(que)定(ding)沒錯,一(yi)直(zhi)安(an)置待(dai)領。”

然而,時間一天一天過去,6月(yue)10日的(de)“忌(ji)日”(朱楓犧牲60周(zhou)(zhou)年)過去了,11月(yue)22日的(de)“生辰”(朱楓誕生105周(zhou)(zhou)年)也過去了,遲(chi)遲(chi)不(bu)見有關(guan)烈(lie)士遺骸的(de)最后消息,以至我(wo)們這些(xie)知(zhi)情(qing)者都為之擔心。直到(dao)11月(yue)底,李揚才告訴我(wo),一切手續全部辦妥(tuo),朱楓烈(lie)士的(de)骨(gu)灰罐將由專人(ren)護送于12月(yue)9日飛抵北京(jing)。

2010年12月9日,北(bei)京天空晴朗。中午12時40分,從(cong)臺北(bei)起飛的(de)長榮航(hang)空公司BR716航(hang)班,正點降落在(zai)首都機(ji)(ji)場三號(hao)航(hang)站樓前的(de)停機(ji)(ji)坪上(shang),由臺灣中國生(sheng)(sheng)命(ming)集團(tuan)董事(shi)長劉(liu)添(tian)財先生(sheng)(sheng)親(qin)自護送的(de)朱(zhu)楓烈(lie)士(shi)骨灰罐(guan)同機(ji)(ji)到達。2011年7月12日下午3時寧波(bo)櫟社機(ji)(ji)場

從北京起飛、由(you)國家安全部門(men)所包的(de)(de)專(zhuan)機在(zai)在(zai)場眾人的(de)(de)目光中(zhong)(zhong)緩(huan)緩(huan)落地。5分鐘(zhong)后,朱(zhu)(zhu)(zhu)楓(feng)(feng)的(de)(de)外孫女徐云初手捧(peng)朱(zhu)(zhu)(zhu)楓(feng)(feng)遺像,外孫女婿李揚(yang)抱著(zhu)黨旗(qi)覆蓋著(zhu)的(de)(de)朱(zhu)(zhu)(zhu)楓(feng)(feng)骨灰盒,先后從飛機上(shang)走下。迎(ying)接(jie)他們的(de)(de),是(shi)早早在(zai)此等候的(de)(de)朱(zhu)(zhu)(zhu)楓(feng)(feng)女兒朱(zhu)(zhu)(zhu)曉楓(feng)(feng)和兒子朱(zhu)(zhu)(zhu)明等家屬。浙江省鎮海中(zhong)(zhong)學校園(yuan)(yuan)內有一清(qing)凈幽雅的(de)(de)小院(yuan)——憩園(yuan)(yuan),園(yuan)(yuan)內有一幢(chuang)木結構(gou)兩層樓(lou)房;1994年(nian),鎮海中(zhong)(zhong)學田徑場擴建,在(zai)周圍百余戶(hu)民宅即將拆遷時,學校領導了(le)解(jie)到其中(zhong)(zhong)有朱(zhu)(zhu)(zhu)楓(feng)(feng)烈士(shi)(shi)的(de)(de)故居,于是(shi)千(qian)方百計保存了(le)這幢(chuang)小樓(lou),進行全面整修,建立朱(zhu)(zhu)(zhu)楓(feng)(feng)烈士(shi)(shi)紀念樓(lou),現為市(shi)級愛國主(zhu)義教育基地。

紀念樓占地210平方米(mi),白墻黑(hei)瓦(wa),朱樓雕(diao)梁,洞門樓窗回廊,別(bie)致玲瓏小巧,兩(liang)層的小別(bie)墅,建筑面積160平方米(mi)。

樓內陳列朱楓烈士從1925年起參加(jia)各種進(jin)步學生運動(dong)和(he)愛國救亡運動(dong)以(yi)及1948年以(yi)后從事黨的情報工(gong)作、1950年6月(yue)在臺(tai)北壯(zhuang)烈犧牲的英(ying)勇事跡和(he)遺物(wu)。

紀念樓內還收藏有楊成武、張愛萍、薛暮橋、羅青長等中央有關領導、烈士生前(qian)親友的題詞和紀念書畫作品等。

本百科詞(ci)條由網(wang)站注冊用(yong)戶【 精靈世界(jie) 】編輯上(shang)傳提供,詞條屬(shu)于(yu)開放詞條,當(dang)前頁(ye)面所展示的(de)詞條介(jie)紹涉及宣傳內容(rong)屬(shu)于(yu)注冊(ce)用戶個人(ren)編輯行為,與(yu)【朱楓】的(de)所屬(shu)企(qi)業/所有人(ren)/主體無關,網站不(bu)完全保證內容(rong)信(xin)息的(de)準確性、真實(shi)性,也不(bu)代表本(ben)站立場,各項數(shu)據信(xin)息存在更新不(bu)及時的(de)情(qing)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fang)發布為準。如(ru)果頁(ye)面內容(rong)與(yu)實(shi)際(ji)情(qing)況不(bu)符,可點(dian)擊“反饋(kui)”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jiang)核實(shi)后進行更正。 反(fan)饋
詞條所在榜單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wei)注冊用戶提供信息存儲(chu)空間(jian)服務(wu),非“MAIGOO編輯(ji)上傳(chuan)提供”的(de)文(wen)章(zhang)/文(wen)字(zi)均是(shi)注冊用戶自主發布上傳(chuan),不代(dai)表(biao)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jia)信息、錯誤信息或(huo)(huo)任何問題,請及時聯(lian)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yi)時間(jian)刪除或(huo)(huo)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息(xi)的知(zhi)識產權歸網站(zhan)方所有(包括但(dan)不限于文字、圖片、圖表、著作權、商(shang)標權、為(wei)用戶提供的商(shang)業(ye)信息(xi)等),非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用。
提交說明(ming):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35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3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9568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3352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