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xuan)統元(yuan)年(nian)(1909年(nian))1月,生于河(he)北(bei)省(sheng)香河(he)縣(xian)一農家。
民國(guo)五(wu)年(1916年),就讀于地方大紳士石顯恒創立的小學之(zhi)初級。
民國(guo)十年(nian)(1921年(nian)),就讀于(yu)鎮立小學之(zhi)高(gao)級。
民(min)國十四年(nian)(1925年(nian)),考取(qu)通縣師范學校。
民(min)國(guo)二十年(1931年),通縣師范學校畢業。
民國(guo)二十四年(nian)(1935年(nian)),畢業于北京大學中國(guo)語言(yan)文學系,并改名為“中行”。8月(yue),至天(tian)津南(nan)開中學教書。
民(min)國(guo)二(er)十五年(nian)(1936年(nian)),至(zhi)保定(ding)私立育德(de)中學教書,并于同年(nian)和李芝鑾成(cheng)婚(hun)。
民(min)國二(er)十七(qi)年(1938年),任(ren)職(zhi)于(yu)民(min)眾教育館,期(qi)間閱讀了(le)大量西方(fang)思(si)想著作。
民國三(san)十一年(nian)(1942年(nian)),民眾教育館解散,去(qu)北京大(da)學(xue)文學(xue)院任助(zhu)教。
民(min)國三十四(si)年(1945年)6月,辦《新聞報(bao)》不成,8月,日(ri)本戰敗(bai)后,重回北大文學院(yuan)授課。
民國三(san)十(shi)五年(1946年),離(li)開(kai)北大文(wen)(wen)學(xue)院,至第(di)四中學(xue)教國文(wen)(wen),在天(tian)津(jin)《新生晚報》開(kai)專欄“周末閑(xian)談”,與季羨林、金克(ke)木合稱“燕園三(san)老”。
民國三(san)十六(liu)年(1947年),辭去四(si)中教(jiao)(jiao)職,至(zhi)貝滿中學教(jiao)(jiao)初中修(xiu)身課,開始(shi)以一己之力主編佛(fo)學月刊《世間解(jie)》。
1949年后,任人民教(jiao)育出版社編輯、特約評審。
1951年,寫了《順生論》第一部分。
1964年,五(wu)萬字的(de)《佛(fo)教與中國文學》完稿。
1968年起,離(li)開工作崗位,被下放勞作。
1978年,恢復退休待(dai)遇。
1980年,開始(shi)編寫《文言文選讀》。
1982年,完成《文言津逮》,9月(yue)寫成《負暄瑣話(hua)》第一篇(pian)《慶(qing)珍》。
1983年(nian),開始在《中學語文教(jiao)學》連(lian)載《作文雜談》。
1988年,《禪(chan)外說禪(chan)》完稿。
1992年,《順(shun)生論(lun)》完稿(gao)。
1996年(nian),完成《流(liu)年(nian)碎影》的寫作。
2006年2月24日凌晨2:40左右,張(zhang)中行在北京(jing)解放軍305醫院安然辭世,享(xiang)年98歲(sui)。
文言津逮 1984 福(fu)建教育出版社
佛學與中國文學 1984 安(an)徽教育出版社
作文雜(za)談 1985 人民教育出版社
負暄瑣(suo)話 1986 黑(hei)龍江人(ren)民出(chu)版(ban)社
文言與(yu)白話(hua) 1988 黑(hei)龍江人民出版社
負暄三(san)話(hua) 1990 黑龍江人(ren)民出版社
禪(chan)外說(shuo)禪(chan) 1991 黑龍(long)江人民(min)出版社
詩(shi)詞讀(du)寫從話 1992 人民教育出版社
順生論 1995 中(zhong)國社(she)會科學出版社(she)
橫議(yi)集 1995 經濟管(guan)理出版社(she)
月(yue)旦(dan)集(ji) 1995 經濟管理出版(ban)社
流(liu)年碎影 1997 中國社會(hui)科學出版社
望道雜纂<順生論>外編 2000 群言出版(ban)社
散簡(jian)集存 2001 中國社(she)會科學出(chu)版社(she)
說八(ba)股 2004 中(zhong)華(hua)書局(ju)
季羨林:“高人(ren)、逸人(ren)、至人(ren)、超(chao)人(ren)”。
中行先生(sheng)一(yi)生(sheng)低調澹泊、無欲無求,曾常(chang)年寓居(ju)于燕園女兒家。先生(sheng)一(yi)生(sheng)清(qing)貧,86歲的(de)時候才分到一(yi)套普通(tong)的(de)三居(ju)室,屋里(li)擺設極(ji)為簡陋,除(chu)了兩書(shu)柜書(shu)幾乎別無他物(wu)。老人(ren)為自(zi)己的(de)住所起了個雅號叫“都(dou)市(shi)柴門”。他的(de)書(shu)房(fang)里(li)書(shu)卷氣襲人(ren),桌上攤(tan)著文房(fang)四寶和片片稿(gao)紙,書(shu)櫥(chu)內列著古玩,以石頭居(ju)多。
張(zhang)(zhang)老(lao)謙稱書房像“倉庫”。而(er)于治學(xue)方(fang)面,他(ta)則一絲不茍,晚年(nian)仍拍案而(er)起,痛批(pi)臺灣某(mou)“國學(xue)大師”南懷(huai)瑾(jin),可(ke)謂“后(hou)五四時(shi)代”學(xue)者風范的真實(shi)寫照(zhao)。追(zhui)憶(yi)張(zhang)(zhang)先(xian)生(sheng),有(you)人(ren)感嘆:“他(ta)有(you)著古代文人(ren)的風范”,更有(you)后(hou)輩贊道:“老(lao)頭有(you)骨(gu)氣”。
張中(zhong)行先生治學嚴(yan)謹,博學多識(shi),造詣深厚,精通中(zhong)國古典文字,熟悉西方哲(zhe)學。他與季羨林(1911年(nian)(nian)8月6日—2009年(nian)(nian)7月11日)、金克(ke)木(1912年(nian)(nian)8月14日—2000年(nian)(nian)8月5日)合稱“燕園三(san)老(lao)”。三(san)人又與鄧廣銘(1907年(nian)(nian)3月16日—1998年(nian)(nian)1月10日)合稱“未名四老(lao)”。
許怡:先(xian)生涉獵廣(guang)泛(fan),博聞(wen)強記,遍及文史、古典、佛學(xue)、哲學(xue)諸(zhu)多(duo)領域,人稱“雜家”。自覺(jue)較(jiao)專者為語(yu)文、中(zhong)國古典和人生哲學(xue)。終生為文,以“忠于寫作,不(bu)宜(yi)寫者不(bu)寫,寫則以真(zhen)面目對人”為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