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海濤法師,俗姓黃,臺北市人,公元1958年生(sheng)于高雄市。1982年中(zhong)國(guo)文(wen)化(hua)大(da)學觀(guan)光系畢業。
釋海濤法師雖生長于(yu)傳統宗教(jiao)家庭(ting)中,中學時(shi)代卻(que)接觸(chu)基督教(jiao),直到大學時(shi)仍為虔(qian)誠教(jiao)友(you)。成(cheng)家立業之后,為應付事業、人際(ji)的復雜關系,而接觸(chu)道(dao)教(jiao)。
1991年,海濤法師有緣到(dao)(dao)臺北慧(hui)日講堂,見到(dao)(dao)低眉慈顏的(de)佛(fo)(fo)像及出家人(ren)(ren)自在的(de)行儀、佛(fo)(fo)法博大(da)精深的(de)人(ren)(ren)生(sheng)哲理,進而(er)皈依(yi)于(yu)上法下振老(lao)和尚(shang),后(hou)更因崇仰印順(shun)導師人(ren)(ren)間佛(fo)(fo)教的(de)理想而(er)發(fa)心出家。
1992年(nian)(nian),海濤(tao)法師(shi)于楠梓(zi)慈云(yun)寺受在家菩薩(sa)戒(了中長(chang)老為得(de)戒和尚(shang)(shang))。1993年(nian)(nian)六(liu)月(yue)于新竹福嚴精舍由其(qi)師(shi)公上真下(xia)華(hua)老和尚(shang)(shang)代為剃(ti)度,依止上如下(xia)虛老法師(shi),1994年(nian)(nian)于高(gao)雄六(liu)龜妙通寺上戒下(xia)德老和尚(shang)(shang)座下(xia)受具足(zu)戒,其(qi)后兩年(nian)(nian)間常往(wang)來于慧日講堂及恒(heng)春五公寺。
在往后出家生涯的十余年中,海(hai)濤法師不(bu)斷透過電視、廣播(bo)、心靈講座(zuo)、游化朝(chao)圣以及傳授八關齋戒、護生、放生等活動,來培養(yang)社會大眾(zhong)對正(zheng)信佛教的認知。
2002年11月,蒙香港觀宗(zong)寺上覺下光長老(lao)慈悲印證(zheng),允授(shou)以天臺正宗(zong)第四(si)十七代法脈(mo),以冀傳(chuan)法心燈,續佛慧命。
2005年(nian)3月,法(fa)師至大(da)陸禮拜寧波(bo)瞻岐慧(hui)日禪寺上悟下道(dao)大(da)和尚(shang),并賜與法(fa)號“智海”。上悟下道(dao)大(da)和尚(shang)教(jiao)內譽為“慈悲王”,通(tong)宗通(tong)教(jiao),禪凈密律(lv),獨(du)步教(jiao)內,為我(wo)教(jiao)內一法(fa)門龍象。海濤(tao)法(fa)師如今師承天(tian)臺(tai)兩大(da)龍象,更肩負了天(tian)臺(tai)法(fa)嗣的重任。
天臺宗的義(yi)理(li),教觀雙美,將理(li)論與實踐(jian)緊密結(jie)合(he),不空談,不妄修(xiu),尤其是它(ta)“自(zi)行唯在空中,利他(ta)三千赴物”的思想,不僅體現了大(da)乘佛教自(zi)利利他(ta),自(zi)度度他(ta)的宗教實踐(jian),更體現佛法(fa)知行合(he)一的精神(shen),這種精神(shen),向來是海濤法(fa)師所致力的方向。(編輯整理(li):念定寺釋德政(zheng))
海(hai)濤法師(shi)曾(ceng)親近印順(shun)導(dao)師(shi)等諸多海(hai)內外大(da)德尊者,并(bing)多次率(lv)臺灣佛教(jiao)徒來大(da)陸參訪。海(hai)濤法師(shi)也是臺灣佛教(jiao)僧青年中影響較大(da)的(de)法師(shi)之一(yi),他主(zhu)張兩岸統一(yi),認為臺灣佛教(jiao)的(de)根在大(da)陸。他不(bu)僅要走遍(bian)中國的(de)名山(shan)大(da)川,還要走訪國外的(de)佛教(jiao)名勝,以精進自(zi)己,為“和諧(xie)社會”貢獻自(zi)己的(de)一(yi)份力量。
2012年3月13日,在廣州舉行(xing)的禪宗文化(hua)大講(jiang)壇活動中進(jin)行(xing)公益(yi)講(jiang)座--“因為懂得(de),所以(yi)慈悲”,為聽眾(zhong)開示何謂(wei)禪,禪的意義等知識,講(jiang)座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