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高僧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ji) 上傳提供 ★★★ 發布 反饋 0
01
六(liu)祖惠(hui)能
六祖惠能大師(638年~713年),俗姓盧,唐新州人,中國禪宗杰出大師。24歲聞《金剛經》開悟而辭母北上湖北黃梅謁五祖弘忍,以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法偈得五祖認可,夜授《金剛經》,密傳禪宗衣缽信物,為第六代祖。惠能在曹溪大倡頓悟法門,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他用通俗簡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瑣的義學,形成了影響久遠的南宗禪,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體現于《六祖法寶壇經》。
02
法顯
法顯(334年~420年),東晉高僧,平陽郡武陽人,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在399年,法顯65歲的高齡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尋求戒律,游歷30余國,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前后歷時14年,于義熙九年歸國。法顯以年過花甲的高齡,完成了穿行亞洲大陸又經南洋海路歸國的遠途陸海旅行的驚人壯舉,他留下的杰作《佛國記》,不僅在佛教界受到稱譽,而且也得到了中外學者的高度評價。
03
支遁(dun)
支遁(314年~366年),字道林,世稱支公,也稱林公,別稱支硎,本姓關,陳留人,或說河東林慮人,是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魏晉時代,玄學流行,名士清談,蔚然成風,支遁精通老莊之說,佛學造詣也很深,他家世代崇信佛教,年曾著《圣不辯之論》,《道行旨歸》,《學道戒》等論書,在《即色游玄論》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創立了般若學即色義,成為當時般若學“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
04
鳩摩羅什(shen)
鳩摩羅什(344年~413年),譯“鳩摩羅什婆”,祖籍天竺,混血,出生于西域龜茲國,家世顯赫,其祖上為名門。鳩摩羅什自幼天資超凡,半歲會說話,三歲能認字,五歲開始博覽群書,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游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并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與玄奘、不空、真諦并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
05
真(zhen)諦
真諦(公元499~569年),印度優禪尼國人,精通大乘佛教。在南北朝梁武帝時,真諦攜帶大量梵文經典,乘船來到梁都建康,在準備開始譯經之時,爆發了“侯景之亂”,于是他輾轉到富春,才開始譯經。之后,真諦又多次遷移,雖在兵荒馬亂年代,但始終堅持譯經,與鳩摩羅什、玄奘、不空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師。真諦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48部232卷,著名的有《無上依經》、《十七地論》、《攝大乘論》、《俱舍釋論》等。
06
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536年),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意譯為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印度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北魏時,他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于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
07
智顗
智顗(538年~597年),中國佛教天臺宗四祖,也是實際的創始者,俗姓陳,字德安,隋代荊州華容人,祖籍穎川,世稱智者大師、天臺大師。智顗廣弘教法,創五時八教的判教方法,發明一念三千,三諦圓融的思想,成立天臺宗的思想體系。他成為中國佛教宗派史上第一個宗派——天臺宗的始祖,也是實際的創始者。因智顗晚年居住天臺山,故稱為天臺宗。因以《法華經》為主要教義根據,故亦稱法華宗。
08
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陳祎,洛州緱氏人,其先潁川人,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后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玄奘于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后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公元645年玄奘歸來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并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譯出典75部,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
09
法藏
法藏法師(643年~712年),唐朝佛學高僧,華嚴體系實際構建者,又稱賢首國師,華嚴宗三祖。法藏的學術著作多數難考其具體年代,且有部分佚失,但重要著作均得以流傳。其中《華嚴探玄記》是彰顯法藏華嚴教義學理論建構成熟之作,另有諸多注疏,史稱“賢首十疏”,包含有《梵網經疏》《心經略疏》等。法藏著述中,《華嚴指歸》《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華嚴金獅子章》并稱“賢首三要”。
10
一行
一行(683年~727年),佛僧法號名,本名張遂,唐高宗弘道元年生于武功縣,玄宗開元十五年卒于古都長安華嚴寺,籍貫為邢州巨鹿,是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主持修編新歷、最主要的成就是編制《大衍歷》。他在制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測量方面也頗多貢獻。張遂自幼關中,刻苦學習歷象和陰陽五行之學,青年時代即以學識淵博聞名于長安,先后在嵩山、天臺山、當陽山學習釋教經典和天文數學,曾翻譯過多種印度佛經,后成為佛教一派——密宗的領袖。
加載(zai)更多

古(gu)代十大著(zhu)(zhu)名高僧榜(bang)單,主要根據知名度(du)較高、對佛教(jiao)有(you)(you)所貢獻的僧人(ren)進行(xing)篩(shai)選,并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pai)行(xing)榜(bang)/榜(bang)單進行(xing)推薦(jian),榜(bang)單僅供(gong)參考,幫(bang)助您了(le)解中國古(gu)代有(you)(you)哪些(xie)著(zhu)(zhu)名高僧。如(ru)有(you)(you)疑問(wen),歡迎在末(mo)尾(wei)評論/批評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注冊用(yong)戶提供信息(xi)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ji)上傳提供”的文(wen)章/文(wen)字(zi)均是注冊用(yong)戶自(zi)主發布(bu)上傳,不代(dai)表(biao)本(ben)站觀點,版權歸(gui)原作者所有(you)(you),如有(you)(you)侵權、虛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任何問題,請(qing)及(ji)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jiang)在第一(yi)時(shi)間刪除或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xin)息的知識產權歸(gui)網站方所有(包括但(dan)不限于(yu)文字(zi)、圖片、圖表、著作權、商標(biao)權、為用戶提供的商業(ye)信(xin)息等(deng)),非經許可不得(de)抄襲或使(shi)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72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5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136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1814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