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中是1914年創校于(yu)牛(niu)津(jin)學(xue)堂,該校除了提(ti)供臺灣子弟中學(xue)教育外,也作為(wei)神學(xue)院(yuan)的(de)預備學(xue)校。由于(yu)采五(wu)育并重的(de)人(ren)本(ben)(ben)精神教育方(fang)式,因此(ci)在日本(ben)(ben)時(shi)代末期(qi)雖一度被日人(ren)接管,但仍是本(ben)(ben)土籍菁英會集,人(ren)才(cai)輩(bei)出的(de)學(xue)校。戰(zhan)后改名并和(he)女中合并成“私立淡江中學(xue)”。八(ba)角塔和橄欖球隊至今都是(shi)淡(dan)中(zhong)的精神(shen)象征。該(gai)校今日仍(reng)以崇尚美育、學(xue)風自由和浪漫的校園(yuan)情(qing)境名(ming)聞全臺。
周杰倫:亞(ya)洲流行天王
詹(zhan)宇豪:臺灣偶像實力組合南拳媽(ma)媽(ma)成員(yuan)
常青:臺(tai)灣偶像實力組合浪花兄弟成員
古龍:武俠小說家
黃(huang)國書:曾任臺(tai)灣地區立法(fa)院(yuan)院(yuan)長。
陳紹馨:曾任臺(tai)大(da)教授是臺(tai)灣(wan)首位文學博士。
葉能哲:前真理(li)大學校長。
蔡阿信(xin):為臺灣女醫(yi)生。
林哲夫:曾任(ren)立法委員。
黃嘉千:藝人。
黃瑜(yu)嫻(小嫻):藝人。
同恩:歌手。
辜濂松(song):臺灣銀(yin)行家。現任中國信托金(jin)融(rong)控股公(gong)司董(dong)事長
胡(hu)德(de)夫:原住民歌手
鐘(zhong)肇政:作家,著有《濁(zhuo)流三部曲》、《魯冰花》、《歌德激(ji)情(qing)書》等。
洪榮宏:臺語(yu)歌手
夏如芝:藝人
張恒維:成人影片專家
黃國峻:作家
葉宗澄:臺(tai)北多家餐廳(ting)負責人
王小棣:臺灣導演
蔡葉偉:淡水區區長,曾于鎮長任(ren)內向母校課征108萬工地(di)稅(shui)引發爭議。
廖信忠(zhong):兩岸作家(jia),著有《我們(men)臺(tai)灣這些年》
淡(dan)江高中昔稱(cheng)淡(dan)水中學(xue)及淡(dan)水高女。兩校溯源于1882年加拿大宣教(jiao)士(shi)(shi)馬偕博士(shi)(shi)所創辦之牛(niu)津(jin)學(xue)堂與淡(dan)水女學(xue)堂,牛(niu)津(jin)學(xue)堂為(wei)臺灣新式教(jiao)育的發(fa)祥地,女學(xue)堂則為(wei)全臺女子(zi)首學(xue)。
日據時(shi)期因應新時(shi)代環境(jing),女學(xue)(xue)堂(tang)于1970年(nian)(nian)改制為(wei)女子中(zhong)(zhong)學(xue)(xue),并在1910年(nian)(nian)增設婦學(xue)(xue)堂(tang)推動成年(nian)(nian)婦女教育(yu),牛津學(xue)(xue)堂(tang)也在同時(shi)增設五年(nian)(nian)制普通科為(wei)中(zhong)(zhong)學(xue)(xue)教育(yu)之濫殤。直到馬(ma)偕博士長子偕叡廉先(xian)生學(xue)(xue)成歸國(guo)后,于1914年(nian)(nian)正式創辦(ban)淡江中(zhong)(zhong)學(xue)(xue),為(wei)臺灣北部本土子弟就讀的中(zhong)(zhong)學(xue)(xue)校了(le)。
1925年遷往今之(zhi)八角塔校(xiao)址后,更(geng)是蓬勃發展。雖在日據時(shi)代中期,日本(ben)政府(fu)厲行(xing)皇(huang)民(min)化,以缺乏日本(ben)精(jing)(jing)神(shen)為由施以壓迫,并于1936年強制接管男女(nv)兩校(xiao),改名淡(dan)水中學(xue)校(xiao)和淡(dan)水高(gao)等女(nv)校(xiao),但(dan)仍(reng)因本(ben)土精(jing)(jing)難薈萃,人(ren)才輩出而聞名全臺。
戰后,兩校回歸臺灣(wan)基督(du)長(chang)老教(jiao)會,一度因(yin)新(xin)法令改名為(wei)(wei)淡(dan)江中學(xue)和純德女中,直到1956年(nian)男女才合并為(wei)(wei)今天的私(si)立淡(dan)江高級(ji)中學(xue),并于(yu)1996年(nian)開(kai)始辦理綜合高中。淡(dan)江中學(xue)以“愛與(yu)服務”為(wei)(wei)校訓(xun),并承傳馬偕博士“寧為(wei)(wei)燒盡(jin),不(bu)(bu)愿銹(xiu)壞”,與(yu)臺灣(wan)基督(du)長(chang)老教(jiao)會“焚(fen)而不(bu)(bu)毀”之傳統(tong)精神(shen),教(jiao)學(xue)上具(ju)有五育(yu)并重的百年(nian)根柢,是一所現代教(jiao)學(xue)與(yu)傳統(tong)特色兼具(ju)的百年(nian)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