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2月1日(ri)(農(nong)歷己(ji)未年十月初十日(ri))她出身(shen)在清貧的家庭(ting)。七歲(sui)喪(sang)父。
1929年進當地醒(xing)獅(shi)劇藝社學(xue)藝,學(xue)花旦。可是(shi)所投的科(ke)班兩次解散,后考進嵊(sheng)縣華堂鎮大華舞(wu)臺。
1933年冬她離(li)開科(ke)班(ban),與別人搭班(ban)在浙東的寧(ning)波、紹興、杭州(zhou)一帶演出。
1934年年底,沈(shen)家門一(yi)個戲班請新鳳舞臺出身的(de)葉彩金唱頭(tou)肩(jian)旦,聘剛從瑞云舞臺滿師的(de)竺水招唱二肩(jian)旦,唯獨缺少(shao)小(xiao)(xiao)生(sheng),這位班主聽(ting)說尹(yin)(yin)桂(gui)芳旦角(jiao)、生(sheng)角(jiao)兼能,于(yu)是一(yi)邊托人來聘請,一(yi)邊自作主張地(di)將尹(yin)(yin)桂(gui)芳取名為(wei)“尹(yin)(yin)云峰”,掛出了(le)(le)牌(pai)子。尹(yin)(yin)桂(gui)芳到了(le)(le)沈(shen)家門,一(yi)見此狀,哭笑(xiao)不得(de)。由花旦改演小(xiao)(xiao)生(sheng),誰知用“尹(yin)(yin)云峰”的(de)名字扮演小(xiao)(xiao)生(sheng),竟使她成了(le)(le)名。
1935年正式在沈家門登臺,這以后(hou),尹(yin)桂芳跟隨(sui)多個(ge)演(yan)出(chu)班子,輾(zhan)轉演(yan)出(chu)于新昌、嵊縣、寧波、杭州等地。
1938年尹桂芳正式進軍大上海(hai),加(jia)盟了舊上海(hai)老(lao)閘(zha)橋旁的永樂戲(xi)院,後在同(tong)樂戲(xi)院領銜(xian)演(yan)出。那個(ge)時期,正是上海(hai)越劇由花旦臺柱向小生臺柱過渡的時期。
1940年秋,尹桂芳(fang)與(yu)竺水招(zhao)合(he)作掛頭牌(pai)。
1941年,《呂布(bu)與貂(diao)蟬》。
1942年6月,尹(yin)桂芳與(yu)來(lai)自四季春班的(de)傅全(quan)香在(zai)(zai)老閘大(da)戲(xi)院(yuan)演出了(le)《黃金(jin)與(yu)美(mei)人(ren)》、《春花泣秋(qiu)風(feng)》等新戲(xi)。1944年,尹(yin)桂芳不顧(gu)劇場老板的(de)反對,在(zai)(zai)竺水招的(de)支持下(xia),請(qing)來(lai)了(le)編導人(ren)員(yuan),并采(cai)用立體布景、寫實的(de)道具和(he)效果(guo)、新穎的(de)燈(deng)光(guang),在(zai)(zai)龍門大(da)戲(xi)院(yuan)演出了(le)《云破月圓(yuan)》,又演出了(le)《殉情》,觀眾(zhong)反應良好。
1945年(nian)春,她聘請洪鈞、徐進(jin)、弘英、蘭明等先后編演了《石達開》、《夜短情長》、《寶(bao)(bao)玉(yu)與(yu)黛(dai)玉(yu)》、《春閨夢里人》、《幾時重相(xiang)見》、《荒島恩仇記(ji)》、《沙(sha)(sha)漠王子》等新戲,影響進(jin)一步擴大。尤其是《寶(bao)(bao)玉(yu)與(yu)黛(dai)玉(yu)》中的(de)(de)(de)《寶(bao)(bao)玉(yu)哭靈》和《沙(sha)(sha)漠王子》中的(de)(de)(de)《算命》唱段(duan),在(zai)電臺播(bo)唱后,聽眾(zhong)反響強烈,越劇改革(ge)取(qu)得了一定的(de)(de)(de)交果。這時尹桂芳的(de)(de)(de)演技(ji)也日臻成熟,逐漸形(xing)成了自(zi)己的(de)(de)(de)風格與(yu)流派。
1946年,她(ta)與竺水(shui)招(zhao)搭檔成立(li)芳華(hua)越(yue)劇團,任(ren)團長(chang)。長(chang)期演出于境內(nei)貴州路麗(li)都大(da)戲(xi)院,先后演出了《云破月(yue)圓》、《殉(xun)情》、《石達開》、《葛嫩娘》、《光緒與珍妃》等一大(da)批既有(you)思想(xiang)內(nei)涵又能吸引觀(guan)眾的新戲(xi),尤其是(shi)《寶玉(yu)與黛玉(yu)》、《沙(sha)漠王子(zi)》和時裝戲(xi)《回(hui)頭想(xiang)》、《秋海棠》、《浪蕩子(zi)》等戲(xi),接(jie)二連三地引起(qi)轟(hong)動(dong)。由(you)于她(ta)藝(yi)德出眾、人品高尚(shang),越(yue)劇姐妹們都親切地稱(cheng)她(ta)為“尹(yin)大(da)姐”。
1947年,她積極支持袁雪芬倡(chang)導的(de)《山河戀》義演(yan)活動,放棄了自己原(yuan)定拍攝(she)電(dian)影(ying)《王孫公(gong)子》的(de)計劃。
1948年,先后與傅全香、王文娟(juan)搭檔,在蘭(lan)心和新光(guang)兩家劇(ju)場主演了《陸文龍》、《浪淘沙》、《魯男子》、《桃(tao)花(hua)扇》等新戲。越劇(ju)觀眾投票選舉“越劇(ju)皇帝”,色藝雙絕(jue)、德(de)藝雙馨的(de)尹(yin)桂芳榮登榜首(shou)。
1951年,在大(da)眾(zhong)劇場(chang)義演《杏(xing)花村》,為抗(kang)美援(yuan)朝捐獻"越劇號"飛(fei)機(ji)作出貢獻。
1952年在麗都大(da)戲(xi)院排演了古典名(ming)劇(ju)《西(xi)廂記》和新編(bian)歷(li)史(shi)劇(ju)《信陵(ling)君》、《陳勝吳廣》,《梁祝哀史(shi)》等。
1954年,華東戲曲匯演(yan)(yan),她主演(yan)(yan)的《屈原》獲得(de)劇本、表演(yan)(yan)、音樂一等獎。
1955年(nian)當選(xuan)為(wei)上(shang)海市人民代表。
1958年(nian),在(zai)現代劇《紅(hong)花村》中扮演先進的服務員(yuan),產生了不小的社會反響。
1959年起(qi)為福州市人(ren)民代(dai)表。
1959年1月25日,尹桂芳(fang)率“芳(fang)華越(yue)劇團”全(quan)體演職員(yuan)六十三人(ren),登上了(le)從上海開(kai)往(wang)福州的第53次列車。她懷著一(yi)股(gu)熱情(qing),毅然舉團遷往(wang)福建(jian),到(dao)八閩之地(di)去(qu)繼續播撒(sa)越(yue)劇藝術的種(zhong)子。尹桂芳(fang)曾在(zai)《紅樓(lou)夢》、《西廂記》、《沙漠王子》、《盤妻索妻》、《屈原(yuan)》、《梁山(shan)伯與(yu)祝英(ying)臺》劇目中(zhong)成(cheng)功地(di)塑造了(le)賈寶玉、張生、梁玉書、梁山(shan)伯、屈原(yuan)、等人(ren)物形象,給人(ren)留下難忘的印象。芳(fang)華越(yue)劇團在(zai)尹桂芳(fang)的領(ling)導(dao)下,培養出一(yi)批“尹派后(hou)秀”,在(zai)歷屆省戲劇會演中(zhong),均獲獎。
1960年加入中(zhong)國共產黨。
1963年起,任福建省政協(xie)委(wei)員。
文化(hua)大(da)革命期間(jian),由于(yu)常年處于(yu)極(ji)其惡劣的(de)生活環境中(zhong),加之以一(yi)些非人(ren)待(dai)遇對身體所造(zao)成的(de)侵害,尹桂芳倒下(xia)了(le),中(zhong)樞(shu)神經(jing)損傷,一(yi)手一(yi)足癱瘓。身殘(can)志不殘(can),仍然為振興(xing)越劇事業,培養越劇新人(ren)積極(ji)地(di)貢(gong)獻自己的(de)力量(liang)。粉碎“四人(ren)幫”后,尹桂芳帶病恢復了(le)“芳華”。
1978年當選為全國(guo)文聯委(wei)員,并任中國(guo)戲劇家協會(hui)福建分會(hui)副主席。現(xian)任福建省政(zheng)協委(wei)員、芳華越劇團名譽團長。
1979年處于半癱瘓(huan)中(zhong)的(de)(de)(de)(de)尹桂(gui)芳(fang)(fang)(fang),在(zai)上海藝(yi)術研究所和上海越劇院的(de)(de)(de)(de)幫助下,舉辦了(le)(le)盛況空前的(de)(de)(de)(de)"尹桂(gui)芳(fang)(fang)(fang)越劇流派(pai)演(yan)唱(chang)會"。這一(yi)天,她(ta)重(zhong)新登臺,與袁雪芬一(yi)起,唱(chang)起了(le)(le)《山(shan)河戀》的(de)(de)(de)(de)"送信"選段。容(rong)納一(yi)萬多(duo)人(ren)的(de)(de)(de)(de)文化廣(guang)場座無(wu)虛席(xi)。她(ta)將更多(duo)的(de)(de)(de)(de)精力投入到了(le)(le)培養尹派(pai)接班人(ren)的(de)(de)(de)(de)工作中(zhong)去,是尹桂(gui)芳(fang)(fang)(fang)藝(yi)術生命的(de)(de)(de)(de)延續,用她(ta)自己的(de)(de)(de)(de)話說:殘了(le)(le)尹桂(gui)芳(fang)(fang)(fang),自有(you)后來人(ren)。1986年芳(fang)(fang)(fang)華越劇團在(zai)福州舉行規模龐大的(de)(de)(de)(de)建團40周年大會及尹派(pai)藝(yi)術演(yan)唱(chang)會。
1990年(nian)12月10至17日,芳華越(yue)劇(ju)團首(shou)次應邀(yao)出(chu)訪香港,演出(chu)了《紅樓夢》、《玉蜻(qing)蜓》、《何(he)文秀》等優秀劇(ju)目(mu),香港同胞首(shou)次欣賞到(dao)芳華的藝術風采(cai)。
2000年3月1日上午08:15分,尹(yin)桂芳走了,但她卻留下一(yi)筆(bi)閃光的越劇(ju)藝術遺產(chan)。
尹桂芳一(yi)(yi)生演(yan)過上百個劇目(mu),其代表作有(you)《屈(qu)原》、《江姐》、《浪蕩子》、《紅樓(lou)夢(meng)》、《西廂(xiang)記》、《何文(wen)秀》、《玉蜻蜓》、《信(xin)陵君》、《盤(pan)妻索(suo)妻》、《沙漠王子》等。代表人(ren)物:賈寶玉、何文(wen)秀、梁(liang)玉書、屈(qu)原、張(zhang)生、信(xin)陵君等。塑造了一(yi)(yi)系(xi)列經典藝術形象。
在越(yue)(yue)劇(ju)界,她富有(you)創新精神,是繼袁雪芬之后最早投入“新越(yue)(yue)劇(ju)”行列的著名演員,為越(yue)(yue)劇(ju)改革作出巨大貢獻。
20世紀(ji)40年代,她已具有比較豐富的(de)(de)藝術實踐經(jing)驗。投身越劇改革:尹桂(gui)芳努(nu)力學習,多次觀摩了京劇、話(hua)劇的(de)(de)演(yan)出(chu),看的(de)(de)電影也不(bu)少,眼界逐漸開闊,對科(ke)班那一套也感(gan)到不(bu)合時(shi)代要求(qiu),于是(shi)積極進行越劇改革,決心走出(chu)一條新的(de)(de)路(lu)子來。
在(zai)演唱藝(yi)術(shu)上,繼承了竺(zhu)素娥等同行(xing)的(de)精華,又向京劇(ju)小生名(ming)家葉盛蘭、姜妙香、俞振飛等取經(jing),借鑒其藝(yi)術(shu)成果,充(chong)實、提(ti)高自身的(de)表演水準。也從話劇(ju)電影中吸取營養,逐(zhu)步形成了質樸流(liu)暢(chang)、醇厚(hou)雋永(yong)的(de)風格。在(zai)上海很快(kuai)走紅,這對(dui)越(yue)劇(ju)小生行(xing)當的(de)成熟(shu)起到了舉足輕(qing)重的(de)作用(yong)。
越劇“三花一娟一桂(gui)”的(de)(de)(de)時代由(you)此(ci)刻(ke)開始向(xiang)“尹(yin)(yin)桂(gui)芳(fang)時代”轉變,萬人(ren)空(kong)巷的(de)(de)(de)“尹(yin)(yin)桂(gui)芳(fang)現象”成為越劇最終確立起以(yi)小生為臺柱的(de)(de)(de)風格特征(zheng)的(de)(de)(de)有力佐證(zheng),成了上(shang)海越劇圈中的(de)(de)(de)代表人(ren)物。
1939年(nian)2月6日,農歷戊寅年(nian)十二月十八日:尹桂芳首次到滬演出
尹桂(gui)芳首次到上海,客串演出于由王明(ming)珠、張桂(gui)蓮主演的永樂戲院。
1941年(nian)(nian)1月3日(ri),農(nong)歷庚辰年(nian)(nian)十二(er)月初六日(ri):上海“全市女(nv)子越劇大會串(chuan)”舉行
中國救濟(ji)婦孺總(zong)會募(mu)捐運動(dong)在上海新(xin)(xin)新(xin)(xin)電(dian)臺舉(ju)辦“全市女(nv)子越劇大會串(chuan)”,施銀花(hua)、屠杏花(hua)、姚水娟、竺素娥、筱丹(dan)桂、馬樟花(hua)、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蘭、商芳臣(chen)、李(li)艷(yan)芳、邢竹琴等38位演(yan)(yan)員,參(can)加播音演(yan)(yan)唱。
1941年1月(yue)21日,農歷庚辰年十二月(yue)廿(nian)四日:“全滬(hu)越(yue)國紅星十班大會串”舉行
“全滬越國(guo)紅星十班大會(hui)串”在(zai)上海浙(zhe)東(dong)大戲(xi)院進行。日夜場演出折(zhe)子戲(xi)。演出劇目有:
《借紅燈》(尹桂芳,竺水招)
《樓(lou)臺會》(姚水(shui)娟,李艷芳)
《書房會》(馬(ma)樟花,傅(fu)全香)
《大堂(tang)會》(商(shang)芳臣,林黛英)
《盤夫索(suo)夫》(竺素娥,邢竹(zhu)琴)
《曾貴(gui)嫖(piao)嫂》(王水花(hua),王明珠)
《化緣認(ren)妻(qi)》(尹樹(shu)春,陳素娥)
《倪鳳(feng)扇茶》(筱丹桂,張湘卿)
《方玉娘(niang)哭塔》(施銀花(hua),錢(qian)秀靈)
1941年1月22日,農歷庚辰(chen)年十二(er)月廿五日:越劇(ju)九(jiu)班大(da)會串舉(ju)行1月22日至23日,嵊新(xin)女子越劇(ju)團(tuan)勸募故(gu)鄉災款(kuan)游(you)藝大(da)會,聯合在大(da)來、天香(xiang)、卡德、民樂(le)、永樂(le)、南(nan)洋、同(tong)樂(le)、浙東、萬國等(deng)戲院演(yan)(yan)(yan)出的(de)越劇(ju)團(tuan),假(jia)座(zuo)上(shang)海更新(xin)舞臺(tai)舉(ju)行九(jiu)班大(da)會串。劇(ju)目有《碧玉簪》、《孟麗(li)君》、《沉香(xiang)扇》等(deng)。馬(ma)樟花、李艷芳(fang)、王水花、毛佩卿扮(ban)演(yan)(yan)(yan)王玉林,施銀(yin)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ban)演(yan)(yan)(yan)李秀(xiu)(xiu)英,小白(bai)玉梅、姚水娟(juan)、王明珠、袁雪芬扮(ban)演(yan)(yan)(yan)孟麗(li)君,竺素娥(e)、張湘(xiang)卿、尹(yin)桂芳(fang)、屠杏(xing)花扮(ban)演(yan)(yan)(yan)皇(huang)甫(fu)少華,小白(bai)玉梅、姚水娟(juan)分飾蔡蘭英,屠杏(xing)花、竺素娥(e)、張湘(xiang)卿、尹(yin)桂芳(fang)分飾徐文秀(xiu)(xiu)。
1941年7月29日(ri),農歷辛(xin)巳(si)年閏六月初六日(ri):嵊(sheng)新(xin)女子越劇(ju)團勸募大會舉(ju)行
1941年7月29日(ri)(ri)至30日(ri)(ri),中國救濟婦(fu)孺(ru)總會(hui)(hui)籌募(mu)捐款委員(yuan)(yuan)會(hui)(hui)主(zhu)辦嵊新女(nv)子(zi)越劇團勸募(mu)大會(hui)(hui),在上海黃金大戲院舉行,日(ri)(ri)夜共演4場。劇目有《御筆樓》、《采桂(gui)(gui)別桂(gui)(gui)》、《樓臺會(hui)(hui)》、《楊(yang)貴(gui)妃(fei)》、《恒娘(niang)(niang)》、《林慧娘(niang)(niang)》、《販馬(ma)(ma)(ma)記》、《碧玉(yu)簪》、《紅玉(yu)公》、《貂(diao)蟬》、《拾玉(yu)鐲》、《女(nv)欽(qin)差》、《書房會(hui)(hui)》、《寶蓮燈》、《馬(ma)(ma)(ma)寡婦(fu)開店》等。參與(yu)主(zhu)演的有屠杏(xing)花(hua)、王(wang)杏(xing)花(hua)、小白玉(yu)梅(mei)、邢月芳(fang)、商芳(fang)臣、筱丹(dan)桂(gui)(gui)、賈靈鳳、袁(yuan)雪芬、馬(ma)(ma)(ma)樟花(hua)、徐玉(yu)蘭、趙瑞(rui)花(hua)、竺素娥、邢竹琴、范瑞(rui)娟(juan)、尹(yin)桂(gui)(gui)芳(fang)、竺水(shui)招、姚水(shui)娟(juan)、李艷芳(fang)等演員(yuan)(yuan)。
1942年(nian)4月(yue)15日,農歷壬午(wu)年(nian)三(san)月(yue)初一(yi)日:傅全香加(jia)入同(tong)樂(le)戲(xi)院
傅全香加入同樂戲院(yuan),與尹桂芳、竺水招合(he)作。
1944年5月11日,農(nong)歷甲申(shen)年四月十九日:全滬(hu)越劇聯合(he)大(da)會串義演舉(ju)行
上(shang)海越劇聯誼會(hui)假皇后大(da)戲院,舉辦全(quan)滬(hu)越劇聯合大(da)會(hui)串,義演3天。有傅全(quan)香、范(fan)瑞(rui)娟的(de)《送鳳冠》;李(li)艷芳、邢竹琴(qin)的(de)《十八相送》;筱丹桂、賈(jia)靈鳳的(de)《人心》;尹桂芳、竺水(shui)(shui)招的(de)《陳(chen)琳與寇珠》;姚水(shui)(shui)娟、王水(shui)(shui)花(hua)(hua)(hua)(hua)的(de)《拾玉(yu)鐲》;王杏(xing)花(hua)(hua)(hua)(hua)、竺素娥的(de)《販馬記》;施(shi)銀花(hua)(hua)(hua)(hua)、屠杏(xing)花(hua)(hua)(hua)(hua)的(de)《化緣認妻》;余彩(cai)琴(qin)、張桂蓮(lian)、陸錦花(hua)(hua)(hua)(hua)、戚雅仙、徐天紅(hong)、吳小樓的(de)《明(ming)末遺(yi)恨》。
1944年(nian)9月(yue),農(nong)歷(li)甲申(shen)年(nian):尹桂芳開始越(yue)劇(ju)改革
尹桂芳在龍門大戲院開始越劇(ju)改革(ge),首(shou)演新(xin)越劇(ju)《云破月圓(yuan)》(由(you)深紅(hong)編劇(ju),紅(hong)英(ying)導(dao)演),并建立劇(ju)務部。洪鈞(韓義)、野鶴(he)、鐘泯(min)、徐(xu)進、藍明等相(xiang)繼加入。
1945年12月24日,農歷乙(yi)酉年十一月二十日:為籌募(mu)嵊縣善后救濟(ji)經費,全滬(hu)越劇大(da)會串舉行
為籌(chou)募嵊縣善后救濟(ji)經費(fei),假座天(tian)蟾舞臺舉行全滬越(yue)劇(ju)大(da)會串。劇(ju)目有筱丹桂、徐玉蘭的(de)《青衫迷(mi)》;邢竹(zhu)琴、王水花的(de)《大(da)堂會》;袁雪芬(fen)、范瑞娟(juan)的(de)《忠魂鵑血》;姚水娟(juan)、張桂蓮的(de)《血濺洞房》;傅全香、張湘卿的(de)《送(song)鳳冠(guan)》;尹(yin)桂芳、竺水招、徐天(tian)紅(hong)的(de)《兩代(dai)兒(er)女》;尹(yin)樹春、玉牡丹的(de)《大(da)劈棺》;金(jin)香琴、金(jin)月樓的(de)《御筆樓》等。
1946年2月2日(ri),農歷丙戌年正月初(chu)一日(ri):芳華(hua)劇(ju)團成立
以尹(yin)桂芳、竺水招為首(shou)的芳華劇(ju)(ju)團成(cheng)立,在九星大戲院(yuan)首(shou)演《沙漠王子》,由徐進編劇(ju)(ju),鐘泯導(dao)演。
1947年4月(yue)8日(ri),農歷丁亥(hai)年閏二月(yue)十七(qi)日(ri):尹桂芳、竺水招首(shou)演時裝越劇《浪(lang)蕩子》
以尹桂芳、竺(zhu)水招為首的(de)芳華劇(ju)團,在九星大戲院首演反映(ying)上海現實生(sheng)活的(de)時裝越劇(ju)《浪蕩子》,由(you)徐進編劇(ju),嚴進導演。
1947年7月29日,農歷(li)丁(ding)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劇十姐妹”簽訂聯合義演合約(yue)
越劇(ju)界一批著名演員(yuan)在上海(hai)四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會,為聯合義(yi)演簽訂合約。在上面簽名的有尹桂(gui)芳、徐(xu)玉蘭、竺水招、筱丹桂(gui)、袁雪芬、張桂(gui)鳳、吳小(xiao)樓、傅全香、徐(xu)天紅、范瑞(rui)娟(次(ci)序按合約原(yuan)件排列)。這十(shi)位演員(yuan)人(ren)稱“越劇(ju)十(shi)姐(jie)妹”。
1947年8月19日,農歷(li)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劇十姐妹聯合義(yi)演《山河戀》。
因在上海的(de)越劇(ju)(ju)(ju)演(yan)員(yuan)處處受著(zhu)老板的(de)控制、盤(pan)剝和欺凌,她們渴望有自己的(de)劇(ju)(ju)(ju)場(chang),能自由地演(yan)戲(xi)。為了籌建創建越劇(ju)(ju)(ju)實驗劇(ju)(ju)(ju)場(chang),袁雪芬(fen)、尹桂芳(fang)、范瑞(rui)娟等十個年輕的(de)越劇(ju)(ju)(ju)演(yan)員(yuan),發起(qi)舉行聯合大(da)義演(yan)。演(yan)出劇(ju)(ju)(ju)目是《山河戀》,地點(dian)在黃金大(da)戲(xi)院。這十位演(yan)員(yuan)是:袁雪芬(fen)、尹桂芳(fang)、范瑞(rui)娟、竺水招、徐玉蘭、筱丹桂、徐天紅、傅全香、張桂鳳、吳小樓。
1947年8月(yue)29日(ri),農歷(li)丁(ding)亥年七月(yue)十四日(ri):《山(shan)河戀》獲準繼續演出(chu)
在前一晚接(jie)到警(jing)察局送來的“勒令停演(yan)”后,袁雪芬、尹(yin)桂芳、吳小樓和湯(tang)蒂茵,到社會局與局長吳開先展開面(mian)對(dui)面(mian)的說理斗爭,取得勝(sheng)利,《山河(he)戀》獲準繼續演(yan)出。該劇演(yan)至1947年9月12日結束。
1947年(nian)9月(yue)23日,農歷丁亥年(nian)八月(yue)初九日:芳華(hua)劇團改組為云華(hua)劇團
因(yin)尹桂芳(fang)去香港,原芳(fang)華劇團(tuan)改組為云華劇團(tuan),竺水招為團(tuan)長(chang),演出(chu)于上(shang)海國(guo)泰大戲院,首演劇目為《未婚妻》,主要演員(yuan)有吳小樓(lou)、周寶奎、焦月娥、張茵、賈靈鳳等。
1948年(nian)7月13日,農歷戊子年(nian)六月初七(qi)日:尹桂芳重建芳華劇(ju)團
尹桂(gui)芳(fang)從香(xiang)港返滬,重建芳(fang)華劇團,與(yu)王文娟搭檔,演(yan)于蘭心戲院,首演(yan)劇目(mu)《陸(lu)文龍(long)》。
1948年(nian)9月4日,農歷戊子年(nian)八(ba)月初二(er)日:芳華越劇團遷往新光大戲院
芳華越(yue)劇團遷往新光大戲院(yuan)演(yan)出,尹桂(gui)芳與傅全香搭檔,老生(sheng)為徐天紅。
1954年5月22日,農歷(li)甲午年四月二十日:芳華越劇團首演《屈原》
芳華越劇(ju)團在麗都大戲院(yuan)上演(yan)了歷(li)史劇(ju)《屈(qu)原》,由馮允(yun)莊編劇(ju),司徒陽導演(yan),尹桂(gui)芳、徐天紅、許金彩、戴忠桂(gui)、尹小(xiao)芳等主(zhu)演(yan)。
1957年4月,農歷丁酉(you)年:“越劇之家(jia)”上海(hai)市經(jing)濟委員會成立
為(wei)(wei)(wei)在嵊(sheng)縣(xian)建立“越劇之家(jia)(jia)”,成立了“越劇之家(jia)(jia)”上(shang)海市經濟委員會,袁雪芬任常(chang)委會主任,尹桂芳、戚雅仙為(wei)(wei)(wei)副主任,王文娟(juan)、魏素云等10人為(wei)(wei)(wei)常(chang)委。集資采取義演形式。義演從(cong)4月(yue)(yue)上(shang)旬開(kai)始,至1959年2月(yue)(yue)為(wei)(wei)(wei)止,共籌(chou)義演款37202元63角。
1958年12月17日,農歷戊戌年十一(yi)月初(chu)七日:芳華越劇團首演《紅花村》
芳(fang)華(hua)越劇(ju)(ju)團新作現代劇(ju)(ju)《紅花村》,首演于瑞金劇(ju)(ju)場。該劇(ju)(ju)由陳曼(man)、王(wang)艷霞編劇(ju)(ju),朱(zhu)家訓導演,尹桂芳(fang)、徐天紅主演。
1962年,率領芳華越劇團”回娘(niang)家(jia)(上(shang)(shang)海(hai))“演出,劇目:《盤妻(qi)索妻(qi)》、《紅樓(lou)夢》,受(shou)到上(shang)(shang)海(hai)文化藝術界和觀眾的熱烈歡迎。
1979年處于半癱瘓中的(de)(de)尹桂(gui)(gui)芳,在上(shang)海藝術研究所和上(shang)海越(yue)劇院的(de)(de)幫助(zhu)下,舉(ju)辦了(le)盛況空前的(de)(de)"尹桂(gui)(gui)芳越(yue)劇流派演(yan)唱會"。這(zhe)一天(tian),她(ta)重新登臺,與袁(yuan)雪芬一起(qi),唱起(qi)了(le)《山河(he)戀》的(de)(de)"送信(xin)"選(xuan)段。容納一萬多(duo)人(ren)的(de)(de)文(wen)化(hua)廣場座無虛席(xi)。她(ta)將更多(duo)的(de)(de)精(jing)力投入(ru)到(dao)了(le)培養尹派接班人(ren)的(de)(de)工作中去(qu),是尹桂(gui)(gui)芳藝術生(sheng)命(ming)的(de)(de)延續(xu),用(yong)她(ta)自己的(de)(de)話說(shuo):殘了(le)尹桂(gui)(gui)芳,自有后來(lai)人(ren)。
1986年(nian)芳(fang)華越劇團在(zai)福州舉行規模龐大的建團40周年(nian)紀(ji)念大會與尹(yin)(yin)派藝(yi)術演唱(chang)會。當年(nian)“越劇十姐妹”中的傅全(quan)香等以及尹(yin)(yin)派傳人,從(cong)上海(hai)趕來祝賀并同臺獻藝(yi)。全(quan)國(guo)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題了(le)“越劇奇葩”賀詞(ci)。當年(nian)海(hai)峽文藝(yi)出(chu)版社出(chu)版了(le)《尹(yin)(yin)桂(gui)芳(fang)唱(chang)腔選集》一書。由(you)海(hai)峽文藝(yi)出(chu)版社出(chu)版,32開,14萬(wan)字。專門(men)介紹了(le)尹(yin)(yin)桂(gui)芳(fang)生(sheng)平與藝(yi)術的《一代風流尹(yin)(yin)桂(gui)芳(fang)》也隨后出(chu)版。
1993年(nian)4月18日,農歷癸酉年(nian)三月廿七(qi)日:“一(yi)代風流(liu)——尹桂芳”藝術系列活動舉行
4月18日至4月20日,“一代風(feng)流——尹(yin)(yin)桂(gui)芳(fang)”藝(yi)術系列活動在(zai)她家(jia)鄉浙(zhe)江新昌舉行3天,除進(jin)行藝(yi)術研討外,還有(you)大(da)型演出(chu)。尹(yin)(yin)桂(gui)芳(fang)率領上海(hai)、浙(zhe)江、福建(jian)的弟子尹(yin)(yin)小芳(fang)、尹(yin)(yin)瑞芳(fang)、茅威濤(tao)、趙志剛、張(zhang)學芬(fen)、王君(jun)安(an)、張(zhang)麗君(jun)等演出(chu)尹(yin)(yin)派(pai)名劇。上海(hai)的中年演員張(zhang)國華(hua)、朱祝芬(fen),也參(can)加表演尹(yin)(yin)派(pai)代表作《屈原》選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