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畫(北京內畫鼻煙壺),編號:Ⅶ-15
(1)批次/類型:2008年(第二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或單位:北京市西城區
(3)保護單位:北京市長城美術品廠
2、衡水內畫(河北省),編號:Ⅶ-15
(1)批次/類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或單位:河北省衡水市
(3)保護單位: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
3、內畫(魯派內畫),編號:Ⅶ-15
(1)批次/類型:2014年(第四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或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
(3)保護單位:張廣慶內畫藝術研究院
4、內畫(廣東內畫),編號:Ⅶ-15
(1)批次/類型:2008年(第二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或單位:廣東省汕頭市
(3)保護單位:汕頭市工藝美術學會
相傳(chuan)嘉(jia)慶、道光年間,一個外地小吏到京城述職,寄宿在廟里,因鼻(bi)(bi)煙(yan)(yan)快吸完了(le),就用煙(yan)(yan)簽(qian)刮煙(yan)(yan)壺(hu)中剩(sheng)下的鼻(bi)(bi)煙(yan)(yan)。廟里的一個和尚看到煙(yan)(yan)簽(qian)在壺(hu)的內壁留下很多(duo)刮痕(hen),很有國畫(hua)的線(xian)條(tiao)感,就將(jiang)其(qi)拓(tuo)展成了(le)內畫(hua)壺(hu)技藝。
不過(guo),據(ju)專家考證,內(nei)畫壺(hu)的(de)發(fa)明者并(bing)非和尚,而是清嘉(jia)慶年(nian)(nian)間南(nan)方一(yi)位年(nian)(nian)輕(qing)畫家。他將(jiang)小(xiao)鋼珠、石英砂(sha)和少量水灌入(ru)壺(hu)內(nei)晃動,將(jiang)內(nei)壁磨(mo)出細紋,使顏料易于附(fu)著,然(ran)后以帶有彎鉤的(de)竹(zhu)筆蘸上(shang)顏色,在內(nei)壁反向(xiang)作畫。這位畫家就是甘桓(huan)文(wen),現(xian)存甘桓(huan)最(zui)早的(de)內(nei)畫壺(hu)制于1816年(nian)(nian),據(ju)傳他在1860年(nian)(nian)輟筆。
1880-1930
北京(jing)名家(jia)(京(jing)派):周樂元丁二仲 馬少宣(xuan) 閆玉田 葉仲三 畢榮九
1930-1960
北京(jing)(jing)名家(jia)(京(jing)(jing)派):葉(xie)(xie)仲(zhong)三 葉(xie)(xie)曉峰 葉(xie)(xie)菶棋
山東名家(魯(lu)派):畢榮(rong)九(1900年后于山東) 張文堂 薛京萬
廣(guang)東名家(粵派):吳(wu)松齡(ling)
1960-1980
北京名(ming)家(京派):葉曉(xiao)峰 葉菶(beng)棋 王習三(1967年后于河北衡水) 劉守本(ben) 葉淑英 丁桂玲
山東名家(魯派(pai)):張文堂 薛京萬 李克昌 陳東順(shun) 王繼泉(quan) 張廣忠
廣東名(ming)家(粵派):吳松(song)齡 賴(lai)乙寧
河北(bei)名家(冀派(pai)):王(wang)習三
1980-2000
北京名(ming)家(京派):劉守本 葉淑英 丁桂玲
山(shan)東名家(魯派(pai)):張廣慶 王孝誠 王光明 李(li)慧(hui)同 李(li)慧(hui)婷
廣(guang)東名(ming)家(粵派):賴(lai)乙寧
河北名家(冀派):衡水(shui):王習三 王百川 王冠(guan)宇 陳潤璞 付國順 黃雙水(shui) 王春光 盧建廣
石家莊:王千 董雪 劉(liu)藝子
西(xi)安名家(秦派):張鐵山
2000-至今 大師級(國際中國鼻(bi)煙壺協(xie)會(hui)(hui)2015年春季會(hui)(hui)刊資(zi)料(liao))
北京名家(京派):劉守本
山(shan)東名家(魯(lu)派(pai)):張(zhang)廣慶
廣(guang)東名(ming)家(粵派):賴乙(yi)寧
河(he)北名(ming)家(冀派):王習三
西(xi)安名家(秦派):張(zhang)鐵(tie)山
葉派內(nei)(nei)畫創始(shi)人葉仲三大師,生(sheng)于光緒元年(nian)1875年(nian),卒于1945年(nian)。堂號(hao)“杏林堂葉”。他與內(nei)(nei)畫高手周(zhou)樂園,馬少宣,丁(ding)二仲被稱為(wei)“京派內(nei)(nei)畫四(si)大名家”。
葉仲(zhong)三的作(zuo)品來源主要是(shi)晚清和民國初年社會上所(suo)流行的一(yi)些畫(hua)冊,如《古今名人畫(hua)譜》、《飛影閣》等。人物(wu)題材的畫(hua)主要取(qu)自《三國志(zhi)》、《聊(liao)齋》、《紅樓夢》等書(shu)中的插圖,色彩鮮(xian)艷而有情節。他(ta)創作(zuo)的題材廣泛(fan),花鳥、山水、人物(wu)、草蟲、博古等無(wu)所(suo)不能(neng)。他(ta)畫(hua)的聊(liao)齋故事(shi)活靈活現,紅樓人物(wu)栩栩如生,被稱(cheng)為“內畫(hua)人物(wu)一(yi)絕”。
葉仲三(san)在1945年離世后,他的長子蓁(zhen)禎、次子蓁(zhen)禧、三(san)子蓁(zhen)祺(qi),以及葉蓁(zhen)祺(qi)之女葉淑英,繼承并發(fa)展了葉派內畫藝術。葉淑英大師是(shi)當今(jin)葉派內畫唯一(yi)一(yi)位嫡傳人(ren)。
此后(hou)葉(xie)派內(nei)畫又先后(hou)吸收王習(xi)三(san)(san)、劉(liu)守本(ben)、丁桂玲等為(wei)外(wai)姓弟子,王習(xi)三(san)(san)還在(zai)河北衡水創立了(le)冀派內(nei)畫,為(wei)發展葉(xie)派內(nei)畫做出了(le)很(hen)大貢獻。
魯派內(nei)畫(hua)也因(yin)其具(ju)有鮮明的特色而收(shou)到(dao)收(shou)藏家的青睞。
清光緒十六年,北(bei)京的(de)內(nei)畫(hua)(hua)鼻煙(yan)壺(hu)(hu)工藝傳到了琉璃之鄉(xiang)——山東(dong)博山。畫(hua)(hua)師(shi)畢榮九利用本地生產的(de)琉璃水晶(jing)料做壺(hu)(hu)坯,開始制作琉璃內(nei)畫(hua)(hua)鼻煙(yan)壺(hu)(hu),成為博山內(nei)畫(hua)(hua)藝術的(de)創始人(ren)和我國內(nei)畫(hua)(hua)史(shi)上的(de)一代名師(shi)。
1956年,老藝人薛(xue)京萬(wan)、張文堂在博山美術琉璃廠(chang)招收藝徒,傳授(shou)技(ji)藝,恢復(fu)了內畫產品的生產。
1958年(nian),老藝人薛京萬發明(ming)了內(nei)(nei)(nei)(nei)畫(hua)毛筆(bi),同(tong)時發明(ming)了不(bu)怕水(shui)的烤(kao)彩內(nei)(nei)(nei)(nei)畫(hua)鼻煙(yan)壺。內(nei)(nei)(nei)(nei)畫(hua)毛筆(bi)的發明(ming),是(shi)內(nei)(nei)(nei)(nei)畫(hua)藝術(shu)史上一(yi)個(ge)重要的里程碑。內(nei)(nei)(nei)(nei)畫(hua)毛筆(bi)與原(yuan)來的竹(zhu)筆(bi)比較,有(you)著極(ji)大的優(you)越性,使(shi)用起來得心應手、宜(yi)書宜(yi)畫(hua),極(ji)大豐富了內(nei)(nei)(nei)(nei)畫(hua)藝術(shu)的表現力,又提高了效(xiao)率。在此(ci)基(ji)礎(chu)上,山(shan)東內(nei)(nei)(nei)(nei)畫(hua)藝術(shu)家們(men),從60年(nian)代(dai)開始創(chuang)作了《水(shui)滸108將(jiang)》、《清明(ming)上河圖(tu)》、《紅(hong)樓夢》、《洛陽興殿圖(tu)》、《百(bai)子(zi)圖(tu)》、《百(bai)獸(shou)圖(tu)》、《百(bai)美圖(tu)》、《百(bai)鶴圖(tu)》、《泰山(shan)雄姿》等一(yi)大批內(nei)(nei)(nei)(nei)畫(hua)藝術(shu)珍品(pin)(pin)。這(zhe)些作品(pin)(pin)多以(yi)歷史典故、神話(hua)傳說(shuo)、傳統題(ti)材(cai)進(jin)行創(chuang)作,場面宏大、人物(wu)眾多、構圖(tu)飽滿、層次分明(ming)、刻畫(hua)細(xi)微、工整蘊藉,人物(wu)生動傳神,動物(wu)栩栩如生,工藝技法(fa)各具風格,形(xing)成了自己的內(nei)(nei)(nei)(nei)畫(hua)藝術(shu)特色,被國(guo)內(nei)(nei)(nei)(nei)外收藏家、愛好者(zhe)和(he)國(guo)際(ji)煙(yan)壺協會譽為“山(shan)東畫(hua)派”。
經過幾十(shi)年的不斷(duan)探索,幾代(dai)內畫藝(yi)人(ren)的奮發努力,使山東(dong)畫派欣(xin)欣(xin)向榮(rong)。他們(men)各(ge)顯其能,各(ge)具風格(ge),造(zao)就(jiu)出了像李克昌、文向君、張廣慶、孫即(ji)杰、張廣忠、王繼泉、吳(wu)建柱(zhu)、陳東(dong)順、王孝誠、王光明等工藝(yi)美術大師、高級工藝(yi)美術師多人(ren),作品享譽海內外,成為收藏家(jia)手中(zhong)的珍寶。在國內外重(zhong)大展(zhan)覽評(ping)比(bi)中(zhong)多次榮(rong)獲金(jin)、銀(yin)獎(jiang)(jiang),百花獎(jiang)(jiang),優秀(xiu)獎(jiang)(jiang)等,名副(fu)其實的成為我國工藝(yi)美術百花園中(zhong)的一朵奇(qi)葩。
近幾年(nian)來,在繼承傳(chuan)統(tong)和改革(ge)創(chuang)新方面,內(nei)畫(hua)界也涌現(xian)出了(le)許多新面孔。主流內(nei)畫(hua)在不斷(duan)發展,以其細膩(ni)、嚴謹、精(jing)微及(ji)通俗的(de)(de)表現(xian)形式為世人所熟知(zhi)。而一些代表新作的(de)(de)理念正(zheng)在形成,內(nei)畫(hua)大師(shi)劉藝(yi)子在1994年(nian)舉辦的(de)(de)河(he)北省內(nei)畫(hua)藝(yi)術(shu)(shu)研(yan)習班上率先提(ti)出了(le)新內(nei)畫(hua)的(de)(de)概念,“新內(nei)畫(hua)”的(de)(de)主旨是強調內(nei)畫(hua)藝(yi)術(shu)(shu)化,旗幟鮮明反叛內(nei)畫(hua)民間工匠傳(chuan)統(tong),以現(xian)代人的(de)(de)藝(yi)術(shu)(shu)語言詮釋新內(nei)畫(hua),潛心研(yan)藝(yi),不斷(duan)求變。以自由的(de)(de)創(chuang)造精(jing)神打破(po)內(nei)畫(hua)抄襲摹仿和庸(yong)俗化的(de)(de)現(xian)狀。
形成
現代(dai)內畫鼻(bi)煙(yan)壺四派(pai)均起源于(yu)北京,其中京派(pai)的(de)歷史最為久遠。北京是中國明清兩代(dai)的(de)王(wang)朝的(de)皇都(dou)(dou),也(ye)內畫鼻(bi)煙(yan)壺的(de)發(fa)祥地,百業興旺人才咸集(ji),經濟文化的(de)發(fa)達,蘊育出內畫鼻(bi)煙(yan)壺藝術(shu)有著(zhu)必然性(xing),內畫畫工們汲取京都(dou)(dou)深(shen)厚(hou)的(de)文化底蘊,逐漸地形成詩(shi)、書、畫印并茂的(de)京派(pai)藝術(shu)風格。
工具及風格
北京派的藝(yi)人用竹筆、柳(liu)木筆作畫,以畫面厚樸、古雅見(jian)長。
代表人物
京派內畫(hua)以周樂元、丁二仲、馬(ma)少宣、葉仲三為代表。
形成
魯派畫(hua)工云集地在山東(dong)博山,魯派因著(zhu)山東(dong)博山籍(ji)的(de)內畫(hua)藝術師畢九榮在清光緒十六年(1890)從(cong)北京回到博山后發展起來。
工具及風格
魯派最有特色的(de)是能夠利用(yong)瓷器上用(yong)的(de)釉(you)彩用(yong)毫(hao)毛在鼻(bi)煙(yan)盒的(de)內壁上作畫(hua),然后,烘(hong)燒(shao)形成內畫(hua)鼻(bi)煙(yan)壺的(de)瓷釉(you)畫(hua),即使盛水畫(hua)面(mian)也毫(hao)不受損(sun)。以畫(hua)面(mian)纖巧、艷(yan)麗(li)取勝。
代表人物
魯派內畫(hua)的代(dai)表人物是畢九榮。
冀派(pai)是當代的(de)(de)(de)形成(cheng),雖然形成(cheng)的(de)(de)(de)較晚,然而(er),現在冀派(pai)內畫鼻煙壺及其相關產業的(de)(de)(de)從業人員是最多的(de)(de)(de)。冀派(pai)內畫的(de)(de)(de)發源地河北(bei)衡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guo)內畫之鄉”。
藝術風格
冀派內(nei)畫(hua)的藝術(shu)特點是(shi)精皴(cun)細染、造型準確(que)、風格典雅,以國畫(hua)色(se)和油畫(hua)色(se)綜合表(biao)現(xian)手法摹擬(ni)多個畫(hua)種的。畫(hua)面效果,尤其(qi)是(shi)在(zai)肖像(xiang)題(ti)材(cai)方面的創(chuang)作上非常(chang)突出。
工具
冀派(pai)使用的(de)內(nei)畫工具為王習(xi)三首(shou)創的(de)金屬桿鉤筆。
代表人物
冀派的開山鼻祖(zu)為王(wang)習三。
形成及風格
粵派(pai)以(yi)艷麗的色彩和裝(zhuang)飾風格(ge)著稱于世,也是一個年輕的派(pai)系。粵派(pai)在(zai)廣東汕頭。
代表人物
粵派的(de)代(dai)表人是吳松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