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ke)魯(lu)格(ge)人(ren)文與(yu)社會(hui)科學(xue)終身成就獎(jiang)(jiang),簡稱“克(ke)魯(lu)格(ge)獎(jiang)(jiang)”(Kluge Prize),獎(jiang)(jiang)勵對象是(shi)(shi)在歷(li)史、哲學(xue)、人(ren)類學(xue)、社會(hui)學(xue)和宗教學(xue)等人(ren)文研(yan)究范疇做出重大(da)和深遠的貢獻的學(xue)者,由電視大(da)亨約(yue)翰·克(ke)魯(lu)格(ge)(John Kluge)資助,設立于(yu)2003年(nian),獎(jiang)(jiang)金總額為150萬美(mei)元,被認為是(shi)(shi)人(ren)文學(xue)科的諾貝爾獎(jiang)(jiang)。
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xue)終身成就獎是美國國會圖書館(guan)頒發的一(yi)個獎項(xiang),對象是在人文研究范疇(chou)做出重(zhong)大(da)和深遠(yuan)的貢獻的學(xue)者,由(you)電視大(da)亨約翰·克魯格資(zi)助于2003年設立,獎金總額為150萬美元(yuan)。
克(ke)魯格獎授獎對(dui)象不分國籍和語言。
2003年:波蘭哲學家萊謝克(ke)·柯(ke)拉柯(ke)夫(fu)斯基(Leszek Ko akowski)
2004年:耶魯大學(xue)(xue)歷史學(xue)(xue)家(jia)雅(ya)羅斯拉夫·帕(pa)利坎(Jaroslav Pelikan)、法國(guo)哲學(xue)(xue)家(jia)保羅·利科(Paul Ric ur)。
2006年:臺(tai)灣(wan)“中研院”院士(shi)余英時、美國非裔歷史學家(jia)約(yue)翰·霍普·弗蘭(lan)克(ke)林(lin)(John Hope Franklin)
2008年:印度(du)歷(li)史學(xue)家塔帕(pa)(Romila Thapar)、英國(guo)歷(li)史學(xue)家彼得·布朗(Peter Brown)
2012年(nian):巴(ba)西社(she)會(hui)學(xue)家與(yu)政治家費爾南(nan)多·恩里克·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
2015年:德國哲學(xue)家、社(she)會學(xue)家尤爾根·哈(ha)貝馬斯(Jurgen Habermas)和(he)加拿大(da)哲學(xue)家查爾斯·泰(tai)勒(Charles Tay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