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潛(qian)(qian)是(shi)湖南(nan)省(sheng)醴陵(ling)縣北鄉長連沖村人(ren)。1882年(nian)(nian)3月31日(ri)(清(qing)光緒八年(nian)(nian)二(er)月廿(nian)三日(ri))生于(yu)一個耕讀世家,祖(zu)父程蘭林(lin),祖(zu)母王氏;父親程若鳳,母親鐘氏。鐘氏生子女五人(ren),三子依次叫衣(yi)慶(吉如(ru))、衣(yi)斯(si)(昭如(ru))、潛(qian)(qian)(月如(ru)),兩女叫德貞(zhen)、細貞(zhen),程潛(qian)(qian)最小。
九歲(sui)入私塾,十六歲(sui)通過童試(shi)成秀才(cai)。
十八歲(sui)(1900年)進入長沙岳麓(lu)書(shu)院(yuan),開始了(le)解中外時局(ju)后,決定放棄科舉之(zhi)途(tu),棄文習武。
1903年(nian)以第一名成績(ji)考入湖南(nan)武備學堂。
1904年通過考核(he)被(bei)保送留學日本,在日本結識黃興、宋教仁、李烈鈞等(deng)人,開始傾向革命,并組成革命同志會。
1905年程潛(qian)加入剛成(cheng)立(li)的(de)同盟會。與(yu)孫中山面談即成(cheng)為孫之追隨者。程潛(qian)同時加入以軍(jun)人學生為主(zhu)的(de)丈夫團。
1907年進入(ru)日本(ben)陸(lu)軍士(shi)官學校第六期炮(pao)科。
1908年(nian)底畢業后后回國,到四川訓練新軍。1910年(nian)任第十七(qi)鎮參(can)謀官。
1910年(nian)任新式陸(lu)(lu)軍(jun)陸(lu)(lu)軍(jun)第(di)十七(qi)鎮參(can)謀官。
1911年辛(xin)亥革命爆發后,程潛到(dao)武昌,助黃(huang)興(xing)指揮(hui)炮兵反攻漢口。
1912年中(zhong)華民國建立后任湖南軍事廳長。
1913年二次革命時(shi)組(zu)織討袁(yuan),但旋即失敗(bai),湖南取消獨(du)立,程潛逃(tao)亡日本,進入早稻田(tian)大學。期間孫中山(shan)改組(zu)國民(min)黨為(wei)中華革命黨,程潛反對入黨方法而未加入。
1913年(nian)3月13日,長沙(sha)發(fa)生退(tui)伍軍人(ren)圍攻都(dou)督府事(shi)件,湖南(nan)軍事(shi)廳長張孝準(zhun)辭職,3月15日程潛接(jie)任湖南(nan)軍事(shi)廳長。
1915年袁(yuan)世(shi)凱洪憲帝制后,程潛赴云南(nan)(nan)加(jia)入(ru)護(hu)國戰爭(zheng),受(shou)蔡鍔命(ming)為湖南(nan)(nan)招撫使,到湖南(nan)(nan)召集其舊部(bu)反袁(yuan),被舉為護(hu)國湘(xiang)軍總司令,驅逐湖南(nan)(nan)督軍湯薌銘。
1915年2月11日(ri),李根源、林虎、程潛、熊克武(wu)、張孝準等人發表通(tong)電反對(dui)“二(er)十一條”。
1915年11月(yue)5日(ri)到(dao)上海,說服楊玉(yu)鵬、廖湘蕓回湘西(xi)寶慶組(zu)織反(fan)袁(yuan)力(li)量。
1916年2月(yue)1日(ri)(ri)(ri)唐繼堯任命(ming)程潛為(wei)護(hu)國(guo)軍(jun)湖南招(zhao)撫(fu)使(shi),3日(ri)(ri)(ri)程潛帶領一營部隊啟程回湘(xiang),23日(ri)(ri)(ri)到貴陽(yang)見劉顯世,27日(ri)(ri)(ri)離貴陽(yang)向鎮(zhen)遠(yuan)(yuan)進發,3月(yue)7日(ri)(ri)(ri)到達鎮(zhen)遠(yuan)(yuan)。
1916年(nian)3月23日,程潛由(you)新(xin)晃縣(xian)出發(fa),向(xiang)靖縣(xian)行進(jin),經(jing)天柱縣(xian)于25日抵達靖縣(xian),建(jian)立護國政權(quan),召集舊部(bu)策(ce)動反袁驅湯,很(hen)快編就(jiu)了三旅部(bu)隊。
1916年(nian)4月10日止,湘西地區除(chu)常(chang)德、桃(tao)源、沅陵、辰溪、古丈、麻(ma)陽6縣因駐有袁(yuan)軍未能響(xiang)應外,其(qi)余21縣都已(yi)宣布獨(du)立(li)反帝反袁(yuan)。
1917年孫中山發動(dong)護法(fa)運動(dong),程潛(qian)聯絡舊部支(zhi)持,被任為湖(hu)南(nan)(nan)護法(fa)軍(jun)司令,在湘南(nan)(nan)大敗南(nan)(nan)下(xia)進攻廣東之(zhi)北洋政府部隊,一度進攻至長沙。后因與譚(tan)延(yan)闿之(zhi)爭,再被迫離職(zhi)。
1920年(nian)(nian)孫中(zhong)山(shan)(shan)第(di)(di)二次(ci)在(zai)廣(guang)(guang)州(zhou)(zhou)護法(fa),程(cheng)被任為陸軍次(ci)長。在(zai)第(di)(di)二次(ci)護法(fa)時的北伐(fa),與陳炯(jiong)明沖突中(zhong)皆支(zhi)持(chi)孫中(zhong)山(shan)(shan),因而頗(po)受器(qi)重。孫中(zhong)山(shan)(shan)得以于1923年(nian)(nian)回廣(guang)(guang)州(zhou)(zhou)第(di)(di)三(san)次(ci)護法(fa),亦得助于程(cheng)潛平定廣(guang)(guang)州(zhou)(zhou)。程(cheng)更曾(ceng)在(zai)廣(guang)(guang)州(zhou)(zhou)建立軍校,自(zi)任校長培養軍事人材(cai)。
1923年(nian)3月2日任孫中山大(da)元(yuan)帥(shuai)府大(da)本營軍(jun)政部長。
1923年(nian)8月23日任孫中山大元(yuan)帥府大本營(ying)軍法裁判官。
1924年1月(yue)20日,國民(min)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zhou)國立高等師范學(xue)校禮堂隆重開幕,程潛作為湖(hu)南代表與會。
1924年(nian)4月孫中(zhong)山任(ren)命軍政部(bu)長(chang)程潛(qian)兼校(xiao)長(chang),1925年(nian)1月12日(ri)程潛(qian)率師長(chang)驅直入(ru),進駐韶關馬(ma)壩。
1926年1月6日,國民(min)黨政治(zhi)委員會議決定程潛任第六軍軍長。
1926年1月16日當選為(wei)國民黨第二(er)屆(jie)中央(yang)執行委員,繼續執行孫(sun)中山(shan)先生確定的“三大政策(ce)”。
1926年遂毅然改(gai)變原截(jie)斷南(nan)潯路的(de)戰略計劃,命令(ling)第六軍第十九師轉向(xiang)生(sheng)米街兼程(cheng)前(qian)進,暗襲南(nan)昌。
1927年(nian)1月1日在南昌參加軍事(shi)善(shan)后會議,10日程潛繼(ji)賀耀祖為九江衛戍總司令。
1927年1月25日(ri)蔣(jiang)介石(shi)以程潛為中路軍(jun)江右軍(jun)總指(zhi)揮,率第二、第六軍(jun)及獨(du)立第二師由(you)贛北進取南京,2月8日(ri)抵秋浦。
1927年程(cheng)潛(qian)遭李宗仁突然扣押,電中央謂“程(cheng)潛(qian)素行暴戾(li),好亂成性,西征后(hou)更飛揚跋扈,把(ba)持湘政,本(ben)日特別會議(yi)(yi)議(yi)(yi)決將程(cheng)潛(qian)暫行監視,請即明令免(mian)其本(ben)兼各職(zhi)”,被拘禁于(yu)漢(han)口,23日中央政治會議(yi)(yi)議(yi)(yi)決程(cheng)潛(qian)免(mian)職(zhi),“聽候查辦”,第六(liu)軍群龍無首(shou),內部(bu)矛盾(dun)迭起,部(bu)隊迅速分化(hua)。
1927年(nian)(nian)6月23日(ri),國(guo)民黨中央常委會(hui)通過決定(ding),程潛(qian)先行停止中央執行委員職權,1927年(nian)(nian)8月8日(ri)國(guo)民黨二屆五中全(quan)會(hui)在南(nan)京(jing)召開,追認(ren)中央常會(hui)對程潛(qian)的決定(ding)。
11月(yue)(yue)24日(ri)程(cheng)潛獲(huo)釋,自漢(han)口(kou)到上(shang)海,28日(ri)國(guo)民(min)黨中(zhong)央政治會(hui)議下(xia)令解除對程(cheng)潛的監視,免于查辦,30日(ri)程(cheng)潛及其夫(fu)人出武(wu)漢(han)政治分會(hui),乘汽車回(hui)紫陽里私寓(yu)。1927年12月(yue)(yue)4日(ri)國(guo)府(fu)明令“程(cheng)潛免于查辦”,但(dan)行(xing)動的自由(you)仍被控(kong)制,此(ci)后寓(yu)居上(shang)海,常借(jie)詩詞發泄(xie),消磨歲月(yue)(yue)。
1929年3月,蔣(jiang)李(li)反目(mu),桂系孤(gu)立無援(yuan),被蔣(jiang)介石逐(zhu)回廣西,程潛仍以大局為(wei)重(zhong),從民族存亡出發,以德報怨,奔(ben)走(zou)其間(jian),力主對桂和(he)平解決(jue)。
1931年(nian)12月28日,程潛受(shou)國(guo)民(min)(min)政(zheng)(zheng)府(fu)主(zhu)席林(lin)森之邀,重任國(guo)民(min)(min)政(zheng)(zheng)府(fu)委員、國(guo)民(min)(min)黨(dang)中央執行委員。
1935年11月(yue)22日(ri)選為(wei)國民黨第五屆(jie)候補中(zhong)央執行委(wei)(wei)員,12月(yue)2日(ri)當選為(wei)中(zhong)央政(zheng)治委(wei)(wei)員會(hui)(hui)委(wei)(wei)員。12月(yue)18日(ri)特任軍(jun)事委(wei)(wei)員會(hui)(hui)參謀總長,再入軍(jun)政(zheng)。
1936年(nian)1月11日任為陸(lu)軍(jun)上將,敘第二級。
1936年(nian)11月12日給與一等(deng)寶鼎勛章。
12月12日蔣介石被扣(kou)于西安,中央常務會議(yi)及政(zheng)治會議(yi)決議(yi)加推(tui)程潛等(deng)六人(ren)為(wei)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
九一八事變后(hou),國民黨內各系謀求(qiu)和(he)解(jie),程潛方再被(bei)選(xuan)為(wei)政府(fu)委(wei)員,中央執委(wei)。
1935年升任二(er)級陸軍(jun)上將(jiang),任總參謀(mou)長。
七七事變后指揮平漢(han)路(lu)抗日,1938年(nian)起(qi)任(ren)第(di)一戰區司令長(chang)官(guan),兼河(he)南省主席。曾指揮蘭(lan)封會戰等(deng)大戰役。6月(yue),炸開開封花園口黃河(he)大堤。同年(nian)底(di),改任(ren)天水行營主任(ren),駐西安。
1940年調任軍事(shi)委員會(hui)副總參謀,至抗戰(zhan)勝利。
戰后程(cheng)潛任(ren)武漢行營主任(ren),掌管華中軍政。
1948年3月參加副總(zong)統(tong)選舉,最后放棄,所得票改投李宗(zong)仁,令蔣介石支持的孫科未能當(dang)選。之后武漢行營取消(xiao),由桂系白崇禧出任(ren)華中剿總(zong)代替(ti)。程(cheng)改為(wei)湖(hu)(hu)南(nan)綏靖公署主(zhu)任(ren)兼省主(zhu)席,但仍集湖(hu)(hu)南(nan)軍(jun)政大權。
1949年1月,蔣介石在壓力(li)下下野(ye),桂(gui)系上臺,李宗仁代(dai)(dai)任總統(tong)。同(tong)年4月國共和(he)談失敗(bai),解放(fang)軍渡(du)過長(chang)(chang)(chang)江,湖北亦失守(shou)。7月22日,程潛、陳明(ming)仁派(pai)出代(dai)(dai)表與(yu)中(zhong)國共產黨(dang)進行和(he)平談判。8月3日,長(chang)(chang)(chang)沙市民組成(cheng)長(chang)(chang)(chang)沙各(ge)界迎(ying)接解放(fang)籌備會(hui),并舉行第(di)一次會(hui)議,到會(hui)有(you)53個單位的各(ge)界代(dai)(dai)表和(he)民主黨(dang)派(pai)多人(ren)。當(dang)晚,國民黨(dang)湖南(nan)黨(dang)、政、軍有(you)關人(ren)員(yuan)集會(hui),決(jue)定(ding)接受中(zhong)共中(zhong)央和(he)毛澤東提出的《國內和(he)平協(xie)定(ding)》八條。4日,程潛、陳明(ming)仁率(lv)湖南(nan)保安(an)部(bu)隊及國民黨(dang)第(di)一兵團(tuan)全(quan)體官兵在長(chang)(chang)(chang)沙舉行起(qi)義。5日,湘中(zhong)和(he)平解放(fang)。中(zhong)共領導對在長(chang)(chang)(chang)沙起(qi)義的程潛、陳明(ming)仁委以重任。
1949年1月(yue)程潛(qian)派人與中共(gong)秘密聯(lian)系,對中共(gong)提出的和(he)平談判(pan)八(ba)項(xiang)條件,認為除了“戰(zhan)犯(fan)”一條外,其他各條均(jun)可接(jie)受,此(ci)后他下令停止(zhi)征(zheng)兵,減少(shao)征(zheng)糧,又相(xiang)繼分批釋放政治犯(fan),但(dan)仍對列名于戰(zhan)犯(fan)心存疑(yi)慮。
1949年5月程(cheng)潛(qian)簽署了《起義(yi)備忘錄》,7月11日得到毛澤(ze)東(dong)的親筆回信(xin)。
1949年(nian)8月1日程(cheng)潛以個人(ren)名義發出(chu)和平(ping)通電,3日程(cheng)潛與林彪(biao)之代表李明灝(hao)簽訂《長沙(sha)和平(ping)協(xie)定》。
1949年8月4日(ri)與陳明(ming)仁領銜發表湖南(nan)“和平(ping)起義(yi)通電”,國民(min)黨宣布開除程潛黨籍。
1949年9月29日(ri)程潛任湖南軍政委員會主(zhu)席(xi)。
1952年3月(yue)14日被任(ren)命為湖南(nan)省人(ren)民(min)政府主(zhu)席。
1952年4月(yue)5日荊江分洪工程動工,6月(yue)20日竣工,程潛傾注了不可磨滅的智慧和心血。
1954年9月27日當選為一屆全(quan)國(guo)(guo)人(ren)大常(chang)務委員會(hui)委員,28日任(ren)國(guo)(guo)防委員會(hui)副主(zhu)席,12月起為全(quan)國(guo)(guo)政(zheng)協(xie)常(chang)委。
1955年7月(yue)30日全國(guo)人大代表舉(ju)行會議(yi),選出了參(can)加全國(guo)議(yi)會聯盟的(de)人民代表團執行委員會,彭真為主(zhu)席(xi)(xi),程潛等(deng)為副主(zhu)席(xi)(xi)。9月(yue)授予一(yi)級解放勛章。
1956年3月5日被(bei)選為民革第三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xi)。
11月(yue)開始出訪蘇聯、捷克(ke)斯洛伐(fa)克(ke)、羅馬尼(ni)亞(ya)、保(bao)加利亞(ya)、阿(a)爾巴尼(ni)亞(ya)和(he)南斯拉(la)夫,程潛為副團長。1958年2月(yue)起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yuan)長。
1958年7月任湖南省長(chang)。12月4日,民革(ge)中央舉行四(si)屆一中全會(hui),程潛被選為副主席。
1959年4月(yue)任第二(er)屆(jie)全國(guo)人大主(zhu)席團(tuan)常務主(zhu)席、常委會副委員長、國(guo)防委員會副主(zhu)席。
1962年1月(yue)19日,各民主(zhu)(zhu)黨(dang)派(pai)、無黨(dang)派(pai)民主(zhu)(zhu)人(ren)(ren)士和全國(guo)工商聯負責人(ren)(ren)在政(zheng)(zheng)協禮堂(tang)舉(ju)行集(ji)會,譴責美(mei)國(guo)肯尼(ni)迪政(zheng)(zheng)府迫害美(mei)國(guo)共產黨(dang)的暴行,集(ji)會由民革副主(zhu)(zhu)席程(cheng)潛(qian)主(zhu)(zhu)持。
1962年3月(yue),程潛自告奮(fen)勇地以雙重身份(人大(da)副委(wei)員長、全(quan)國政協常委(wei))到(dao)全(quan)國各地視察工作(zuo),廣泛接觸各階層群眾(zhong),進行(xing)周密(mi)的調(diao)查研(yan)究,根(gen)據實地調(diao)查所(suo)得,提出了改進工作(zuo)的建議。
1965年1月任第三屆全國人大常(chang)委會(hui)副委員(yuan)長、國防委員(yuan)會(hui)副主席(xi)。
1966年9月(yue),周恩(en)來擬定了(le)一份(fen)“應予保護的干部(bu)名單”,程潛列(lie)名其(qi)中,受(shou)到周恩(en)來總理的重點保護,沒(mei)受(shou)到沖擊。
1968年1月(yue),程潛在家(jia)中摔成骨折(zhe)后住進北(bei)(bei)京(jing)(jing)醫院。4月(yue)9日(ri)由于(yu)肺炎引起大量出血在北(bei)(bei)京(jing)(jing)逝世(shi),終年八(ba)十七歲(sui),周恩(en)來立即到程家(jia)悼念。4月(yue)12日(ri),中國國民黨(dang)革命(ming)委員會在八(ba)寶山舉行程潛追悼會。
頌公搞了幾(ji)十年,幾(ji)起(qi)幾(ji)落,始終(zhong)沒有被打倒,不簡(jian)單。——毛澤東點(dian)評程潛。
程潛(qian)是(shi)中(zhong)國(guo)(guo)國(guo)(guo)民黨(dang)革命委(wei)員會的(de)(de)卓越(yue)領導人,是(shi)對中(zhong)國(guo)(guo)人民革命事(shi)業作出過(guo)重要貢(gong)獻的(de)(de)著名(ming)愛(ai)國(guo)(guo)人士,是(shi)中(zhong)國(guo)(guo)共產(chan)黨(dang)的(de)(de)忠實朋(peng)友——彭真
深郁而(er)永(yong)揚,無異阮嗣宗。風華而(er)天秀,實(shi)與大謝同(tong)。趙叟非諛者(zhe),評語出至公。良(liang)由(you)所立大,風操勁(jing)且崇。典雅(ya)而(er)敦厚,進退(tui)為(wei)世隆。英華掞(shan)積久,豁(huo)爾能(neng)貫通。誰知三軍(jun)帥,詩亦一代雄(xiong)!——趙樸初為(wei)《程潛詩集(ji)》題記,
程(cheng)潛同志一生不(bu)斷(duan)前進,從參加舊民主主義(yi)革(ge)命到投身新民主主義(yi)、社會(hui)主義(yi)革(ge)命,經歷了(le)嚴峻的(de)(de)考驗。他走過曲折(zhe)迂回的(de)(de)道路,終于找(zhao)到了(le)光(guang)榮的(de)(de)歸(gui)宿,為新中(zhong)國(guo)的(de)(de)革(ge)命和建設作(zuo)出了(le)自己的(de)(de)貢(gong)獻”,他的(de)(de)一生是“愛國(guo)的(de)(de)、革(ge)命的(de)(de)一生”。——屈(qu)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