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nian)10月7日,出生于(yu)法(fa)國巴(ba)黎,他剛開始(shi)所學(xue)習的樂器是小提琴(qin),后來是中提琴(qin)。
1959年(nian),開(kai)始(shi)學鋼琴(qin)與大提琴(qin),5歲開(kai)始(shi)在(zai)觀眾面前演(yan)出(chu)。
1962年(nian),與(yu)家人遷(qian)往美國紐(niu)約定居。同年(nian)參加(jia)了為籌建華盛頓(dun)文化中心(xin)舉行的(de)巡回義演音樂會,美國總統肯尼(ni)迪夫婦出席(xi)晚會。
1969年,中學畢業,并且(qie)以獨(du)奏者的身分(fen),與哈(ha)佛雷蒂克里夫(fu)樂(le)團(tuan)共同演奏了柴可(ke)夫(fu)斯(si)基(ji)的《洛可(ke)可(ke)主(zhu)題變奏曲(qu)》。之后進入茱(zhu)莉亞學院,在大提琴家雷奧(ao)納多(duo)·羅斯(si)門下(xia)學習。
1971年5月,在(zai)紐(niu)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的大提琴獨奏會上,16歲的馬(ma)友友技驚四座(zuo),聲名鵲起。
在(zai)茱莉亞學(xue)院(yuan)就(jiu)讀了7年之后(hou),雖然成(cheng)績名列前(qian)茅(mao),但他(ta)卻在(zai)尚未畢(bi)業之前(qian)便退學(xue),并前(qian)往(wang)哈佛大學(xue)就(jiu)讀。他(ta)在(zai)這個時候逐漸成(cheng)名,與(yu)許多交(jiao)響(xiang)樂團一起(qi)演奏。這段期(qi)間(jian)馬友友錄制并演奏了巴赫(he)的《大提琴(qin)組曲(qu)》。同(tong)時經(jing)常與(yu)他(ta)在(zai)音樂學(xue)院(yuan)時期(qi)所結(jie)交(jiao)的好友鋼琴(qin)家伊(yi)曼(man)紐爾·艾克(ke)斯,合作演出一些室內(nei)樂。他(ta)也曾與(yu)美國前(qian)國務(wu)卿康多莉扎·萊絲共同(tong)演出二重奏。
1976年,美國哈佛大(da)學(xue)畢業,并取得人(ren)類學(xue)學(xue)士學(xue)位。
1991年,哈佛(fo)大學授予他(ta)榮譽博士學位(wei)。
1993年(nian),獲頒香(xiang)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bo)士學位(wei)。
1997年,費時多年完成(cheng)一(yi)項將巴(ba)赫無伴奏大(da)提(ti)琴(qin)組曲結合多種表(biao)演(yan)藝(yi)術的創新詮釋(shi),演(yan)出共分成(cheng)六部組曲各一(yi)的六部影片(pian),和不同(tong)領域的藝(yi)術家創造出新風貌的巴(ba)赫。影片(pian)在“公共電視臺”及(ji)全球(qiu)各大(da)電視網播出,獲多項獎(jiang)(jiang)(jiang)項,其中包(bao)括兩項艾美獎(jiang)(jiang)(jiang)、加拿大(da)雙子星獎(jiang)(jiang)(jiang)16項提(ti)名及(ji)許多國際影展(zhan)大(da)獎(jiang)(jiang)(jiang),由新力古典發行錄影帶。
1998年,新力古典發行了三張《絲綢之路》專輯(ji),其他如“絲路網站”等多媒體呈現方式也會一并推出。同年,他的(de)(de)專輯(ji)《馬友(you)友(you)的(de)(de)巴赫靈感》問世。
1999年(nian),與名(ming)指(zhi)揮巴(ba)倫(lun)波(bo)因(yin)合作,和一群來自(zi)中東的年(nian)輕音樂家(jia)們組(zu)成的“中東青(qing)年(nian)管弦(xian)樂團(tuan)”一起演(yan)出研習,活(huo)動名(ming)為“1999文化(hua)之(zhi)城”。同年(nian),他(ta)醞釀了10年(nian)之(zhi)久的《巴(ba)西之(zhi)魂》專輯問世,并獲得格萊美獎。
2000年,發(fa)行《阿(a)帕拉(la)契(qi)圓舞(wu)曲》的(de)續篇《阿(a)帕拉(la)契(qi)之旅》。同年,為電影(ying)《臥虎藏龍》演奏主(zhu)題曲,這首(shou)新古典(dian)提(ti)琴曲獲得(de)了奧斯(si)卡最佳音樂獎。
2002年,美國時(shi)間11日上午,“911”恐怖襲(xi)擊事(shi)件一周年紀(ji)念活(huo)動在(zai)(zai)紐約世(shi)貿中(zhong)心遺址隆重舉行,馬友友受邀在(zai)(zai)紀(ji)念活(huo)動上演奏。
2006年,回到故(gu)鄉寧(ning)(ning)波(bo)舉行《巴赫之(zhi)旅(lv)》大提琴獨奏(zou)音樂會,這是他第一次踏上故(gu)鄉寧(ning)(ning)波(bo)的土地。
2007年,率領“絲綢之路”合奏團在世界(jie)特奧(ao)會(hui)開(kai)幕式上進(jin)行(xing)演(yan)奏。
2009年1月20日,在美國(guo)總統奧巴馬的就職典(dian)禮中(zhong)演出,領銜表演四重奏(zou)。
2011年2月15日,美(mei)國(guo)總統奧巴馬在白宮舉行授勛(xun)儀式,為馬友(you)友(you)等頒發了代表美(mei)國(guo)平民(min)最高榮譽(yu)的(de)總統自由(you)勛(xun)章。同年馬友(you)友(you)獲得美(mei)國(guo)肯尼迪中心(xin)“終身成(cheng)就獎”,他的(de)跨(kua)界新專(zhuan)輯《圈(quan)羊四重奏》也全(quan)球發行。
2012年,第(di)(di)一次在重慶演出,攜鋼琴家凱(kai)瑟琳·斯托特共同上(shang)演《馬友(you)友(you)和(he)凱(kai)瑟琳·斯托特音樂(le)會》,這是他在西(xi)南地區(qu)的第(di)(di)一場音樂(le)會。
2013年8月6日,亮相美國坦(tan)格伍德音(yin)樂節上(shang),傾情(qing)奉獻了經典的(de)德沃(wo)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zou)曲。
2014年,率(lv)絲綢之(zhi)路合奏團亮(liang)相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2016年,仍然(ran)在(zai)進行著他的絲綢之(zhi)路計(ji)劃。與吳彤(tong)、余隆攜《度(du)》,從絲綢之(zhi)路的起(qi)點西安(an)出發,先后在(zai)西安(an)、蘭州、烏魯(lu)木(mu)齊分別與西安(an)交響樂團(tuan)、蘭州交響樂團(tuan)、新疆(jiang)愛樂樂團(tuan)合作舉(ju)辦(ban)三場西部音樂會(hui)。11月16日,馬友友北京場巡(xun)演在(zai)國家(jia)大劇院音樂廳舉(ju)辦(ban)。
2017年1月15日(ri),廣東(dong)國際(ji)青(qing)年音(yin)樂(le)(le)周(zhou)(YMCG)正式閉幕,此次(ci)音(yin)樂(le)(le)周(zhou),邁克(ke)爾(er)·斯特(te)恩和馬友(you)友(you)帶(dai)著臨時(shi)組(zu)建了9天的廣州青(qing)年交響樂(le)(le)團青(qing)年藝術家們在星海音(yin)樂(le)(le)廳上演了一場音(yin)樂(le)(le)會。
音樂專輯:《Dvo?ák: Cello Concerto & Symphony No. 8 in》、《Yo Yo Ma - The Classic Albums》、《Songs from the Arc of Life》、《歌詠鄉愁》、《Appassionato (熱情)》、《Obrigado Brazil - Live In Concert》等。
音樂單曲:《ow Come the Black Man Sits in the Back of the Bus》。
1985年,獲格萊美獎最佳樂(le)器獨奏獎(無交響(xiang)樂(le)團)。
1986年,獲(huo)格(ge)萊美獎最佳室內(nei)樂(le)演(yan)奏。
1987年,獲格(ge)萊美獎最佳室(shi)內(nei)樂演奏。
1990年(nian),獲格萊美(mei)獎(jiang)(jiang)最(zui)佳(jia)樂器獨奏(zou)獎(jiang)(jiang)(與交響樂團合奏(zou))。
1992年,獲格萊美(mei)獎最佳(jia)室內樂演奏(zou)。
1993年,獲格萊美(mei)獎(jiang)最佳(jia)室內樂(le)演奏。
1993年,獲格萊美獎最佳樂(le)器獨奏獎(與交響(xiang)樂(le)團合奏)。
1995年(nian),獲格(ge)萊(lai)美獎(jiang)(jiang)最佳樂器獨奏獎(jiang)(jiang)(與交響(xiang)樂團合奏)。
1995年,獲格萊美獎最佳古典音樂(le)當代(dai)作(zuo)曲(qu)獎。
1996年,獲(huo)格萊(lai)美獎最(zui)佳(jia)室內樂演奏。
1998年,獲(huo)格(ge)萊美獎最佳樂(le)(le)器獨(du)奏獎(與交響樂(le)(le)團合奏)。
1998年,獲格萊美獎(jiang)最佳古典音樂專輯(ji)獎(jiang)。
1999年,獲(huo)格萊美獎(jiang)(jiang)最佳古典混(hun)合音樂專輯獎(jiang)(jiang)。
1999年,獲顧爾德獎。
2001年,獲(huo)格萊(lai)美獎最佳古典混合音樂(le)專輯獎。
2004年,獲格萊美獎最佳古(gu)典混合音樂專輯獎。
2006年,被任(ren)命為聯(lian)合國和(he)平使(shi)者。
2006年,獲(huo)唐大衛獎。
2010年,獲第52屆格萊美最佳古典跨(kua)界專(zhuan)輯獎。
2011年(nian),獲美(mei)國總統自由勛(xun)章。
2017年,獲第59屆格(ge)萊美獎最(zui)佳世界音(yin)樂專(zhuan)輯獎。
2021年,入(ru)選(xuan)《福布(bu)斯中(zhong)國·北美華人(ren)精英(ying)TOP60》。
他的(de)演奏有(you)如上帝駕臨,因為(wei)喬(qiao)布斯不相信一(yi)個凡人(ren)能做(zuo)到這樣。他的(de)琴聲總讓人(ren)流淚,眼睛濕(shi)潤,心里充滿著愛(ai)和無邊(bian)的(de)思想,友友的(de)音樂讓世(shi)界(jie)連在了一(yi)起。(喬(qiao)布斯、譚(tan)盾評)
他(ta)(ta)借(jie)著與音樂(le)(le)(le)家(jia)之間的(de)(de)互(hu)動,超越(yue)單一(yi)(yi)音樂(le)(le)(le)風(feng)格(ge)的(de)(de)界限。他(ta)(ta)最大的(de)(de)目(mu)(mu)標就是(shi)將音樂(le)(le)(le)化為(wei)一(yi)(yi)溝通的(de)(de)語(yu)言,跨(kua)越(yue)世界不同種族(zu),拉近人與人之間距(ju)離。為(wei)達成(cheng)此目(mu)(mu)的(de)(de),他(ta)(ta)更投身研究(jiu)國(guo)樂(le)(le)(le)、中(zhong)國(guo)傳統樂(le)(le)(le)器、非洲卡拉哈利的(de)(de)叢林音樂(le)(le)(le)等。從他(ta)(ta)廣泛而(er)多(duo)(duo)元的(de)(de)音樂(le)(le)(le)事(shi)業(ye),不難理解其不斷(duan)尋(xun)求(qiu)與聽(ting)從不同的(de)(de)對話方(fang)式以(yi)及對個(ge)人的(de)(de)藝(yi)術成(cheng)長求(qiu)新求(qiu)變的(de)(de)態度。無論是(shi)演(yan)奏(zou)(zou)新樂(le)(le)(le)曲(qu)或大家(jia)耳熟能詳的(de)(de)曲(qu)目(mu)(mu)等,馬(ma)友(you)(you)友(you)(you)都努力從中(zhong)找尋(xun)能激發想(xiang)象力的(de)(de)元素。為(wei)發展大提琴演(yan)奏(zou)(zou)曲(qu)目(mu)(mu),馬(ma)友(you)(you)友(you)(you)時常(chang)演(yan)奏(zou)(zou)20世紀較不為(wei)人知(zhi)的(de)(de)大提琴曲(qu),許多(duo)(duo)現代作(zuo)曲(qu)家(jia)皆(jie)為(wei)他(ta)(ta)量(liang)身訂做新樂(le)(le)(le)曲(qu)。他(ta)(ta)曾為(wei)多(duo)(duo)位作(zuo)曲(qu)家(jia)的(de)(de)新作(zuo)首演(yan),這些不僅是(shi)為(wei)他(ta)(ta)而(er)寫的(de)(de)作(zuo)品,他(ta)(ta)在作(zuo)曲(qu)家(jia)的(de)(de)創(chuang)作(zuo)過程也扮(ban)演(yan)重要角(jiao)色(se)。(新浪娛樂(le)(le)(le)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