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bei)京市第五十中學(xue)創建(jian)于(yu)1953年,位于(yu)風景秀麗的龍潭湖(hu)畔,為北(bei)京市示范(fan)性(xing)普通(tong)高中校。現任(ren)校長張(zhang)威同志。校園(yuan)三(san)季有(you)花、四季常(chang)綠、碩果累(lei)累(lei)、小(xiao)鳥啁啾、環境優雅,學(xue)校三(san)座教學(xue)樓、兩(liang)座綜合樓、學(xue)生公(gong)寓(yu)及一(yi)萬平米的全封閉(bi)人造草坪運動場錯落布(bu)局,中心花園(yuan)、婆(po)娑古槐(huai)、多層次綠化圍墻彰顯著(zhu)學(xue)校深厚的人文底蘊。
學校(xiao)開(kai)設初、高(gao)中,設有(you)住宿部(bu),專門招(zhao)收(shou)遠郊(jiao)區(qu)、縣學生。學校(xiao)還與(yu)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jia)的(de)多所學校(xiao)建立了友(you)好(hao)關系(xi),并互派學生,開(kai)展豐富多彩的(de)雙(shuang)邊交流(liu)活動。
歷經六(liu)十(shi)余年風雨,幾代人(ren)薪(xin)火相傳,北(bei)京(jing)市(shi)第(di)五十(shi)中學在不斷實(shi)施素質教(jiao)育的過(guo)程中,苦練內功求發展(zhan),改革創新譜新篇,以優異(yi)的教(jiao)育教(jiao)學成果,成為了享(xiang)譽京(jing)城的優質教(jiao)育品牌。
五十中(zhong)努力(li)讓“五實(shi)”的優良傳統,在(zai)教(jiao)(jiao)師的教(jiao)(jiao)育教(jiao)(jiao)學(xue)行為中(zhong)得(de)到傳承。同(tong)時,傳承中(zhong)重發展,繼(ji)承中(zhong)講(jiang)創新(xin)。自2010年于(yu)海(hai)明校長接任以來,五十中(zhong)學(xue)著眼于(yu)從學(xue)校文(wen)化(hua)建設入手(shou),用學(xue)校文(wen)化(hua)構建師生(sheng)的認同(tong)感和(he)責任感,營造(zao)和(he)諧共進的氛圍,并使其成為學(xue)校可(ke)持(chi)續發展的強大動力(li)。
在(zai)繼承“五實”傳統的(de)基礎上,學(xue)校(xiao)提出構(gou)建(jian)“活力”文(wen)化。五十中具有(you)優良的(de)傳統,秉承著(zhu)以(yi)育人(ren)為本的(de)教育理念(nian),求真務實,不斷(duan)開拓發(fa)展。在(zai)新的(de)教育環境下,學(xue)校(xiao)越來越關注(zhu)人(ren)的(de)健康成長,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只有(you)充滿“活力”才能(neng)全面(mian)、可持續(xu)地促進(jin)師生、學(xue)校(xiao)未來發(fa)展。
全國綠色學校
首都精神文(wen)明單位
北京市示范(fan)性普通高中
北京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北(bei)京市教育科研先(xian)進學(xue)校
北京市師德建(jian)設(she)先進集體
北京市(shi)中小學(xue)校園環境示范學(xue)校
北京市中(zhong)小學信息化(hua)工作先進(jin)校(xiao)
北京市基礎(chu)教育課程(cheng)建設先進單位
北京市基礎(chu)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先(xian)進(jin)單位
結合校安工程,學校深入思考與打造學校文化體系,以獨特的校園環境,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新校(xiao)(xiao)標由上升的(de)(de)“五(wu)(wu)十(shi)”組成天壇形狀,代(dai)表五(wu)(wu)十(shi)中立足北京,傳(chuan)承中國文化(hua),踏(ta)實(shi)教學的(de)(de)優良作風,形成了五(wu)(wu)十(shi)中的(de)(de)“五(wu)(wu)實(shi)”(辦(ban)學理念務實(shi),工作作風扎實(shi),教師隊伍踏(ta)實(shi),學生(sheng)生(sheng)活充實(shi)、教育質量求實(shi))辦(ban)學傳(chuan)統。新校(xiao)(xiao)標以及學校(xiao)(xiao)導識(shi)系統的(de)(de)設(she)計表達了五(wu)(wu)十(shi)中人正以飽滿熱情融(rong)入時(shi)代(dai)發展需要的(de)(de)情懷。
初、高中樓共有四層,在文化構建上,一二層圍繞“知”的教育(高中“閱讀名家經典、感受大師風采”系列、漫條思理哲理漫畫系列、“印象(xiang)五(wu)十”系(xi)(xi)列(lie);初(chu)中(zhong)“中(zhong)國夢”系(xi)(xi)列(lie)、二十四節氣系(xi)(xi)列(lie))布(bu)置,三四層展現“行”(包括 “印象(xiang)五(wu)十”系(xi)(xi)列(lie)、“寄語母校”系(xi)(xi)列(lie)、“思(si)齊風采系(xi)(xi)列(lie)”專欄)的(de)(de)(de)風采,并(bing)附以雙(shuang)語的(de)(de)(de)論語名(ming)言和紅色(se)小(xiao)篆漢字或(huo)成語裝飾,設立班(ban)級文(wen)化(hua)墻(qiang),高中(zhong)榜樣(yang)墻(qiang)、惜時(shi)墻(qiang)、記憶(yi)墻(qiang)、旅游吧(ba)、健康生(sheng)活(huo)角(jiao)、對(dui)外交流角(jiao),初(chu)中(zhong)校歌墻(qiang)、愿(yuan)景墻(qiang)、讀書吧(ba)、益(yi)智吧(ba)和習慣養成角(jiao)等)從(cong)而(er)體(ti)現 “知行合一”的(de)(de)(de)教育(yu)理(li)念(nian)。整(zheng)體(ti)以沉穩的(de)(de)(de)灰色(se)為(wei)主色(se)調,體(ti)現五(wu)十中(zhong)人追求作(zuo)風踏實(shi)(shi)(shi)、教風樸實(shi)(shi)(shi)、教學(xue)扎(zha)實(shi)(shi)(shi)的(de)(de)(de)“求實(shi)(shi)(shi)”精神。這些具(ju)有中(zhong)華傳統文(wen)化(hua)特征(zheng)和人生(sheng)哲(zhe)理(li)的(de)(de)(de)教育(yu)元素,在充分關注(zhu)學(xue)識傳授的(de)(de)(de)同時(shi),加強了學(xue)生(sheng)文(wen)化(hua)內(nei)涵和思(si)想(xiang)修為(wei)教育(yu)。
學(xue)(xue)校(xiao)設備(bei)先進,學(xue)(xue)生教(jiao)室和物(wu)理(li)、化學(xue)(xue)、生物(wu)、地(di)理(li)、信息技(ji)術、通(tong)用技(ji)術、音樂、美術、形體(ti)等專用教(jiao)室都配備(bei)多(duo)媒體(ti)教(jiao)學(xue)(xue)設施,并(bing)建(jian)有多(duo)個高端實驗室;圖書館藏書豐富,實行開(kai)架閱覽(lan),滿足同(tong)學(xue)(xue)的(de)借(jie)閱需(xu)求(qiu);
電子閱覽室能為幾十名同學(xue)(xue)(xue)同時上網提(ti)供便利(li);先進(jin)、完善(shan)的(de)(de)(de)閉(bi)路電視演播系統(tong)和校園(yuan)網絡系統(tong),為師生(sheng)的(de)(de)(de)教與(yu)學(xue)(xue)(xue)活動(dong)提(ti)供了良好硬件保證;全封閉(bi)運(yun)動(dong)場(chang)(chang)由200米跑道的(de)(de)(de)田徑場(chang)(chang)、籃球(qiu)(qiu)(qiu)場(chang)(chang)、足球(qiu)(qiu)(qiu)場(chang)(chang)、排(pai)球(qiu)(qiu)(qiu)場(chang)(chang)、網球(qiu)(qiu)(qiu)場(chang)(chang)、羽(yu)毛球(qiu)(qiu)(qiu)場(chang)(chang)和乒乓(pang)球(qiu)(qiu)(qiu)館以及設備完善(shan)的(de)(de)(de)體能健身館組(zu)成(cheng);學(xue)(xue)(xue)校還攜(xie)手中體健身會(hui)所開設游泳課,不斷滿足學(xue)(xue)(xue)生(sheng)多方(fang)面的(de)(de)(de)需(xu)求。
1953年:北(bei)京市第五十(shi)中學成立,共有24名教職工,6個初中男生班(ban)。臨時校址位(wei)于法華寺小學。
1954年:遷入夕照寺現校址,占地面積約(yue)為(wei)14000平方米。
1955年:開始招(zhao)收(shou)女生。
1958年:增設高中(zhong)部。
1966年:“文革”期間,學(xue)校雖遭受沖擊,但基本保持了穩定的教學(xue)秩序。
1968年:一校(xiao)兩址(zhi)辦學,校(xiao)區分別位于夕照(zhao)寺街和(he)板(ban)廠南(nan)里。
1969年(nian):由部分干部、教師承辦的板廠南里校區獨(du)立為北京市龍(long)潭中(zhong)學。
1977年:高(gao)考恢復,高(gao)等(deng)院校在崇文區錄取了(le)11名應屆高(gao)中畢業生,其(qi)中7名為該校學生。
1978年:成為崇文區(qu)重點(dian)中學(xue)。北京市第一一七(qi)中學(xue)部分師(shi)生員(yuan)工(gong)并入。
1985年:合并北京市(shi)第一零八中學(xue),學(xue)校占地(di)面積增至22666平方米。
1986年:召開首(shou)屆教職工(gong)代表大會。
1991年:教學實驗樓竣工,總(zong)建筑面積(ji)為(wei)4602平方米。著名(ming)科學家錢(qian)偉長題寫樓名(ming)。
1994年:操(cao)場竣工,建有200迷環形跑道標準田徑場、足球場和籃球場。
1998年(nian):新建校(xiao)門(men)和花園廣場。國家教委副(fu)主(zhu)任(ren)柳(liu)斌題寫(xie)校(xiao)名。
2004年:合并(bing)北京(jing)市天(tian)壇中學(xue)。原北京(jing)教育學(xue)院崇文分院院址劃入,學(xue)校占地面積(ji)增至27911平方米。
2005年:成(cheng)為北京市示范型(xing)普通高中。
2006年:建(jian)立北京市(shi)第五十中學(xue)分校(xiao)。
2007年:成為全國綠(lv)色學(xue)校創建活動(dong)先進學(xue)校。
2011年:啟動校安工程(cheng)和校園改造工程(cheng),遷至天壇東(dong)路辦學(xue)。
2013年:校安工程和(he)校園改造工程竣工,遷(qian)回原址(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