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館位于大板鎮大板街東段北側清代古建筑群—康熙行宮院內,總建筑面積47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400平方米。2003年,由旗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那·恩和籌建。2005年,旗政府出資征集文物,2006年6月正式開館。2011年5月經自治區文物局正式批準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以蒙古族民俗文物為主體的旗縣級國有民俗博物館。2014年10月,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2A級旅游景區。自2006年開始,實現全天免費開放,年均接待參觀者20000人次。館藏文物2000多件(jian)(套(tao))。經專(zhuan)家(jia)鑒定(ding),51件(jian)(套(tao))被確定(ding)為珍貴文物,其(qi)中,國家(jia)二級(ji)文物14件(jian)(套(tao)),三級(ji)文物37件(jian)(套(tao))。
巴(ba)(ba)林(lin)右旗(qi)民(min)俗(su)(su)博物館以(yi)巴(ba)(ba)林(lin)民(min)俗(su)(su)為主(zhu)題,展(zhan)現(xian)了濃(nong)縮(suo)的(de)巴(ba)(ba)林(lin)右旗(qi)生態變遷史與草原文(wen)明發展(zhan)史,包括巴(ba)(ba)林(lin)右旗(qi)三(san)百年沿革、農林(lin)畜牧、游牧習俗(su)(su)、宗教(jiao)信仰、巴(ba)(ba)林(lin)文(wen)學傳承等內容,呈現(xian)了微觀(guan)的(de)巴(ba)(ba)林(lin)右旗(qi)完整形象,個性鮮明,引人入勝(sheng),是(shi)巴(ba)(ba)林(lin)右旗(qi)經濟社會發展(zhan)水平和文(wen)明程度的(de)重要標志。
巴林右旗(qi)積極做好文(wen)物搶救和保護工作,推動文(wen)化(hua)產(chan)業(ye)快(kuai)速(su)發(fa)展。目(mu)前,巴林右旗(qi)已有自治區級(ji)非(fei)遺(yi)項(xiang)目(mu)名(ming)錄9個、傳承人(ren)3名(ming);赤峰市級(ji)非(fei)遺(yi)項(xiang)目(mu)名(ming)錄15個、傳承人(ren)15名(ming);旗(qi)級(ji)非(fei)遺(yi)項(xiang)目(mu)名(ming)錄44個、傳承人(ren)49名(ming)。2014年,“格斯爾”被(bei)列入(ru)國家級(ji)非(fei)物質文(wen)化(hua)遺(yi)產(chan)代(dai)表(biao)性項(xiang)目(mu)名(ming)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