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參軍,在解放軍某(mou)部(bu)文工團(tuan)從事音樂創作。
1950年,赴朝(chao)參(can)加抗(kang)美援朝(chao)戰爭。
1960年(nian),轉業到中(zhong)央電(dian)視臺(tai),從事編導工(gong)作(zuo),創作(zuo)了一千多部不同規模,不同形(xing)式和不同體裁的電(dian)視片。
1979年,出(chu)席全國第四屆(jie)文代會(hui)。
1983年,黃一鶴(he)做出(chu)了決定,采用(yong)直播的形式(shi)(shi)吸引觀眾的目光(guang),采用(yong)與(yu)觀眾互(hu)動(dong)的形式(shi)(shi),開(kai)辟了電(dian)話點播節(jie)目的專線。
1981年,小提琴協奏曲《梁祝(zhu)》,導演兼撰稿,獲電視節(jie)(jie)目優(you)秀節(jie)(jie)目獎,被列入《中國藝術(shu)之最》一書。
1983年(nian)(nian)、1984年(nian)(nian)、1985年(nian)(nian)、1986年(nian)(nian)、1990年(nian)(nian)五屆《春(chun)節聯歡(huan)晚會》,均任總導(dao)演,其中除85年(nian)(nian)以(yi)外(wai)均獲全國(guo)特別獎。
1984年,黃一鶴決定邀請張明敏(min)與奚秀蘭等港(gang)臺演員來(lai)北京參加(jia)春(chun)晚的演出,并做為中(zhong)國廣播電視(shi)代表團(tuan)成員赴意大(da)利、葡萄牙、南斯拉夫(fu)進(jin)行(xing)電視(shi)業(ye)務考(kao)察。
1985年,赴香港進行(xing)電(dian)視業務考(kao)察(cha),電(dian)視藝(yi)術(shu)片(pian)《張明敏的(de)歌(ge)(ge)》和《紅梅花兒開》獲電(dian)視文藝(yi)“星光獎”二等(deng)獎,系列音(yin)樂(le)普及節目(mu)《音(yin)樂(le)愛好者》編播了十二集,導(dao)演了藝(yi)術(shu)片(pian)《驕楊頌》(舞劇)、《士兵的(de)旋律(lv)》(歌(ge)(ge)舞片(pian))、《我們懷念敬愛的(de)周總理》等(deng)。
1989年(nian),赴美國(guo)進行電視業務考察。
1992年(nian),赴日(ri)本進(jin)行電視業務(wu)考察。
2019年4月8日(ri),去世,享年85歲。
1983年《春節聯歡(huan)晚(wan)會》
1984年《春節聯歡晚(wan)會》
1985年《春節聯歡晚(wan)會(hui)》
1986年《春節(jie)聯歡晚會》
1990年(nian)《春節聯歡晚(wan)會》
1961年《小(xiao)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電視播出》
1962年《試論(lun)大型音樂節目(mu)的電視轉(zhuan)播(bo)》
1986年《寫在(zai)春節晚會之后》
1987年(nian)《苦辣酸甜——春(chun)節(jie)晚(wan)會(hui)導(dao)演手記》、《關于春(chun)節(jie)晚(wan)會(hui)的(de)思索》
1993年(nian),獲得獲1993年(nian)全國電視(shi)星光杯一等獎。“1992年(nian)中日友好歌會”
1992年,獲(huo)得獲(huo)全國電視“星光獎(jiang)”二等獎(jiang)。《情(qing)逐(zhu)遼河開(kai)》
1990年,獲得獲全國電(dian)視“星光獎”特(te)別獎。《春節聯歡晚(wan)會》
1990年(nian),獲得獲全國電視“星光獎(jiang)”二等獎(jiang)。《紅莓花兒開》
1988年,獲(huo)得獲(huo)全國(guo)電視“星光(guang)獎”三等獎。《小(xiao)提(ti)琴協奏曲梁山伯與(yu)祝英臺(tai)》
1988年,獲(huo)得獲(huo)全國電(dian)視“星(xing)光獎(jiang)(jiang)”二等獎(jiang)(jiang)。《張(zhang)明敏的歌》
1986年,獲得(de)獲全(quan)國(guo)電(dian)視“星光(guang)獎(jiang)”特別獎(jiang)。《春(chun)節聯歡(huan)晚會(hui)》
1984年(nian),獲(huo)得獲(huo)全國電視(shi)“星光獎”特等獎。《春節聯歡晚會》
1983年,獲得(de)獲全國(guo)電(dian)視“星光(guang)獎”特等獎。《春節聯歡晚會》
1981年,獲得(de)獲廣播電(dian)視(shi)部頒發的電(dian)視(shi)藝術節目優秀節目獎。《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zhu)英臺》
黃一鶴所追(zhui)求(qiu)的藝術風格是“真(zhen)情、清新、質樸(pu)”六個字,這一切(qie)在開始時是潛藏的,朦朧的,是在經(jing)歷了三(san)十多(duo)年(nian)的漫長道路之后,是在千多(duo)部作品的實踐摔打中,才逐(zhu)漸意(yi)識到,黃一鶴也嘗(chang)試著融進了“動情”的場面(mian)以(yi)試圖(tu)強化(hua)晚會的感情沖擊(ji)力,并得到了觀眾的認(ren)可。(網易新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