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廟始建于1750年(清乾隆15年),屬于藏傳佛教寺廟,2008年恢復重建。寺中的陽山大佛始建于2014年,總高度81米,其中佛身69米,底座(萬佛殿)12米,為一尊露天(tian)釋迦牟尼(ni)站像(xiang),坐落在一個V字形(xing)的峽(xia)谷之間,四周環境幽(you)靜而莊(zhuang)嚴。從山門開始,連接東升廟(miao)各(ge)殿和陽山大(da)佛(fo)的(de)(de)踏步(bu)臺階(jie)共989步(bu)。第一(yi)個(ge)“9”為(wei)“四(si)生九有(you)”的(de)(de)一(yi)切眾生;中間的(de)(de)“8”為(wei)踐行(xing)佛(fo)陀所說的(de)(de)“八(ba)正道”;而最后的(de)(de)“9”為(wei)“九法(fa)界(jie)”的(de)(de)一(yi)切有(you)情。通往大(da)佛(fo)有(you)三個(ge)緩步(bu)平臺,代表(biao)著修行(xing)成佛(fo)有(you)三個(ge)階(jie)段,稱為(wei)“三士道”。
在歷(li)史(shi)(shi)上,人們稱陰(yin)(yin)山最西的一段為陽(yang)(yang)山,即今狼山。因位于當時黃河(he)正流(liu)(今黃河(he)支流(liu)烏加(jia)河(he))之北(bei),故名。《史(shi)(shi)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三年(前214年)“使(shi)蒙恬渡河(he)取高闕(que)、陽(yang)(yang)山”,即此(ci)。裴駰集(ji)解引(yin)徐廣曰:“五原西安 陽(yang)(yang)縣(xian)北(bei)有陰(yin)(yin)山。陰(yin)(yin)山在河(he)南, 陽(yang)(yang)山在河(he)北(bei)。”這就是陽(yang)(yang)山大佛的名字來源。
據傳,唐朝開元初年,就有(you)一(yi)位叫海通的和尚(shang)在此(ci)建造過大佛,而且,還(huan)曾得到過朝廷的支持,免(mian)除(chu)了(le)(le)當地的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后來,東升廟(miao)逐(zhu)漸發(fa)展為藏傳佛教圣(sheng)廟(miao),并以地名的形式保存了(le)(le)下(xia)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