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詠史(班固詩作)

#古詩詞# 0 0
《詠史》是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所作的一首五言詩,出自《史記·倉公傳》。這首詩是詩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詠史詩,詩人借用西漢文帝時緹縈上書的事跡,表達了對諸子不肖使自己受到牽累的哀傷與無奈,同時也流露出能夠因圣主明君發動惻隱之心而獲得寬宥的微茫期許。此詩以質樸無華的語言,敘述了事件始末,乃班固借“詠史”抒“已懷”之五言體杰作。全詩中遣字用韻融入聲韻理論,偶句押韻,一韻到底,全押平聲。該用韻方式為后人寫古詩效法,也接近唐律詩用韻方式。
  • 中文名: 詠史
  • 類型: 五(wu)言詩
  • 作者: 班固
  • 創作時間: 東漢
詳(xiang)細介紹 PROFILE +

基本介紹

《詠史》是東漢史學家(jia)、文(wen)學家(jia)班固創作的一首五言詩(shi),該詩(shi)借用西漢文(wen)帝時(shi)緹縈(ying)上書的事跡,表(biao)達了對諸子不(bu)肖使(shi)自己受到(dao)牽累(lei)的哀傷與無(wu)奈,同時(shi)也(ye)流(liu)露出能(neng)夠因圣主明君發(fa)動惻隱之心而(er)獲(huo)得寬(kuan)宥的微茫期許。

該(gai)詩(shi)(shi)(shi)(shi)敘事凝練,語言質樸;全(quan)詩(shi)(shi)(shi)(shi)中遣字(zi)用韻(yun)融入聲韻(yun)理論,偶(ou)句(ju)押韻(yun),一(yi)韻(yun)到底,全(quan)押平聲。該(gai)用韻(yun)方式(shi)為后人(ren)寫古詩(shi)(shi)(shi)(shi)效(xiao)法(fa),也接近唐律詩(shi)(shi)(shi)(shi)用韻(yun)方式(shi)。

內容介紹

作品原文

詠史

三王德(de)彌薄(bo)⑴,惟后用肉刑⑵。

太蒼令有罪⑶,就遞長安城⑷。

自恨(hen)身無子(zi)⑸,困(kun)急獨煢煢⑹。

小(xiao)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sheng)。

上(shang)書詣北闕⑺,闕下歌雞鳴(ming)⑻。

憂心摧折(zhe)裂⑼,晨風揚激聲(sheng)⑽。

圣漢(han)孝文(wen)帝⑾,惻然(ran)感至情⑿。

百(bai)男何憒(kui)憒(kui)⒀,不如一(yi)緹縈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三(san)王:當(dang)指夏商周三(san)代(dai)的開國君主禹、湯和周文(wen)(wen)(wen)王。德(de):文(wen)(wen)(wen)德(de)。彌(mi):副(fu)詞(ci),益(yi),越來越。薄:衰減(jian),淡薄。傳說(shuo)三(san)代(dai)圣王以文(wen)(wen)(wen)德(de)治天(tian)下,故“刑錯而兵(bing)寢(qin)”(刑罰(fa)不(bu)用(yong),兵(bing)器也收藏起來)。其后則文(wen)(wen)(wen)德(de)日漸衰微,各種各樣的刑罰(fa)也就多起來。

⑵惟:語氣詞(ci)。肉刑(xing)(xing):古(gu)時切(qie)斷(duan)肢體(ti)、割(ge)裂肌膚(fu)的刑(xing)(xing)罰,包括墨刑(xing)(xing)、劓(yì)刑(xing)(xing)、剕(fèi)刑(xing)(xing)、宮刑(xing)(xing)、大(da)辟等。

⑶太(tai)倉令:官名,管(guan)理(li)太(tai)倉(漢(han)代政(zheng)府(fu)儲糧之倉)的行(xing)政(zheng)長官。緹縈之父淳于(yu)意曾擔任齊之太(tai)倉令。

⑷就(jiu)遞:遞解。“遞”,《文(wen)選》作“逮”。

⑸身:自身,自己。

⑹困急(ji):危急(ji)關頭。煢(qióng)煢:孤獨(du)之狀。漢(han)文帝四年(前(qian)175),有(you)人告發(fa)太倉史淳(chun)于(yu)意(yi)觸犯刑律。淳(chun)于(yu)意(yi)被逮,押赴長(chang)安(an)。淳(chun)于(yu)無子(zi),有(you)五(wu)女(nv)。將(jiang)行,“罵其(qi)女(nv)曰:生(sheng)子(zi)不(bu)生(sheng)男,有(you)緩急(ji),非(fei)有(you)益也。’”(史記(ji)·孝文紀》)

⑺詣(yì):到。闕(que)(què)下:闕(que)謂宮(gong)闕(que),闕(que)下代指朝廷。“小女(nv)”以(yi)下三句,言緹(ti)縈(ying)向皇帝上書,自(zi)請為(wei)官(guan)婢以(yi)續父親之刑。《史記(ji)》載(zai):“其少女(nv)緹(ti)縈(ying)自(zi)傷(shang)泣,乃隨其父至長安,上書曰:“臣父為(wei)吏齊中(zhong),皆稱其廉平(ping)。今坐法當刑。妾傷(shang)夫死者(zhe)不可(ke)復(fu)生,刑者(zhe)不可(ke)復(fu)屬。雖復(fu)欲改過自(zi)新(xin),其道無(wu)由也。妾愿沒(mei)入為(wei)官(guan)婢,贖(shu)父刑罪,使得自(zi)新(xin)。”

⑻雞鳴(ming)(ming)(ming):《詩(shi)經·齊風·雞鳴(ming)(ming)(ming)》。全(quan)詩(shi)以對話形式(shi)寫女子催促丈夫上朝,是“雞鳴(ming)(ming)(ming)戒旦”成語(yu)的出處。據《文選》注引劉向《列女傳(chuan)》,緹縈伏(fu)闕上書之(zhi)時(shi),嘗歌(ge)《雞鳴(ming)(ming)(ming)》《晨風》之(zhi)詩(shi)。按《雞鳴(ming)(ming)(ming)》中有“匪(fei)雞則鳴(ming)(ming)(ming),蒼蠅之(zhi)聲”、“匪(fei)東方則明,月(yue)出之(zhi)光”之(zhi)語(yu),緹縈歌(ge)詠此詩(shi),似(si)在(zai)表(biao)明父親所獲(huo)之(zhi)罪與(yu)事(shi)實不(bu)符。

⑼摧折裂:謂斷(duan)裂。此句形容緹縈號哭闕下、傷(shang)心斷(duan)腸之狀。

⑽晨(chen)風(feng):《詩經(jing)·秦風(feng)·晨(chen)風(feng)》。《詩序》謂此詩乃刺國君(jun)棄其賢臣之(zhi)作。后人多以為(wei)歌(ge)詠女子(zi)“未見君(jun)子(zi)”之(zhi)憂。

⑾圣(sheng):圣(sheng)明。孝文(wen)帝(di):漢(han)文(wen)帝(di)劉恒(heng),漢(han)高祖(zu)劉邦之(zhi)(zhi)子(zi),公元前179年(nian)至前156年(nian)在位。在位期間提倡農耕、輕(qing)徭薄賦,國富民強,與其(qi)子(zi)漢(han)景帝(di)統治時(shi)代并成為“文(wen)景之(zhi)(zhi)治”。

⑿惻然:悲憫之(zhi)狀。至(zhi)情(qing):至(zhi)真至(zhi)純之(zhi)情(qing)。此二句言緹索之(zhi)舉感(gan)動(dong)文帝,下(xia)詔(zhao)免其(qi)(qi)(qi)父之(zhi)罪并廢(fei)止肉刑。《史(shi)記》云:“天(tian)子憐悲其(qi)(qi)(qi)意,乃下(xia)詔(zhao)今人有(you)過,教未(wei)施而刑加(jia)焉。或欲(yu)改行為善(shan)而道無由也(ye)。朕甚(shen)憐之(zhi)。夫刑,至(zhi)斷支(肢)體,刻肌膚,終(zhong)身不息(xi),何其(qi)(qi)(qi)楚痛(tong)而不德(de)也(ye),豈稱為民父母之(zhi)意哉?其(qi)(qi)(qi)除肉刑。”

⒀憒(kuì)憒:昏愚。

白話譯文

三王以(yi)文(wen)德治國的美德已喪失殆盡,隨之實行殘酷的肉刑。

太倉令(ling)(淳于(yu)意)被(bei)誣(wu)有罪,押(ya)解到(dao)長安城。

只悔恨沒生兒子,困苦危難時(shi)才孤立無援。

小女(淳于緹(ti)縈(ying))聽父親這么說心(xin)痛(tong)不已,她想(xiang)人死了(le)哪還能(neng)復生。

她到皇宮門(men)前給漢(han)文帝上書,并在宮門(men)前吟唱《雞鳴》詩(shi)。

緹(ti)縈號哭闕下、傷心(xin)斷腸,而見(jian)不(bu)到君王更憂心(xin)如(ru)焚。

圣明的(de)孝文(wen)帝(di),終(zhong)于被至誠所感動。

天下男(nan)兒為什么那么愚笨無(wu)能,竟比不上弱女子緹縈。

背景介紹

東漢永元元年(89),大將(jiang)軍(jun)竇憲伐匈奴(nu),征班(ban)固為中(zhong)護軍(jun)。后(hou)竇憲敗,班(ban)固坐免(mian)官,又因為諸子(zi)不尊法度、得(de)罪洛陽令種競而(er)被捕(bu),于永元四年(92)卒于獄中(zhong)。這首詩(shi)大約是班(ban)固晚年在獄中(zhong)所(suo)作(zuo)。

作者介紹

班(ban)(ban)固(gu)(32年(nian)—92年(nian)),字孟(meng)堅(jian),扶風安陵(今(jin)陜西咸陽市東北)人,東漢(han)史(shi)(shi)(shi)(shi)學家(jia)、文學家(jia)。父班(ban)(ban)彪卒后,繼承父業,撰寫《史(shi)(shi)(shi)(shi)記后傳》。被人告發,以私改國史(shi)(shi)(shi)(shi)罪下獄。弟班(ban)(ban)超上書辯(bian)解(jie),乃獲釋。召為(wei)蘭臺令史(shi)(shi)(shi)(shi),轉遷(qian)為(wei)郎(lang),典校秘書。歷時20余年(nian),寫成(cheng)《漢(han)書》。得(de)漢(han)章帝寵信(xin),常侍(shi)從巡狩,獻賦作頌。漢(han)和帝永(yong)元(yuan)初,隨大將軍竇(dou)憲征匈奴,為(wei)中護軍。憲獲罪,他受牽連,死(si)于獄中。辭賦有《兩都賦》。《詠(yong)史(shi)(shi)(shi)(shi)》詩是現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之一。明人輯有《班(ban)(ban)蘭臺集》。傳附《后漢(han)書》卷四十(shi)《班(ban)(ban)彪傳》。

鑒賞評價

文學賞析

全詩可分(fen)為三部分(fen)。開首兩句(ju),是第(di)一部分(fen)。簡(jian)短捷說。追敘肉(rou)(rou)刑(xing)起始,以引(yin)出太倉令將受(shou)肉(rou)(rou)刑(xing)一事。這兩句(ju),類似(si)全詩的(de)(de)“引(yin)子”,卻(que)暗含(han)著(zhu)對(dui)肉(rou)(rou)刑(xing)的(de)(de)譴責。意思是說,夏禹、商湯(tang)、周文王等三王的(de)(de)仁(ren)德之(zhi)(zhi)治,隨著(zhu)時代的(de)(de)變遷,漸(jian)漸(jian)被淡薄(bo)了(le),后(hou)來就(jiu)使用起了(le)肉(rou)(rou)刑(xing)。贊“三王”之(zhi)(zhi)道用“德”,那么“用肉(rou)(rou)刑(xing)”者自是不德。作者對(dui)殘暴肉(rou)(rou)刑(xing)的(de)(de)譴責,對(dui)仁(ren)德之(zhi)(zhi)政的(de)(de)向(xiang)往,就(jiu)盡(jin)在這兩句(ju)中了(le)。

由“太(tai)倉令(ling)有(you)罪(zui)”至“惻然感至情”,是(shi)第二部分。這部分是(shi)敘述(shu)緹(ti)(ti)縈之父獲罪(zui),緹(ti)(ti)縈上書救父,漢文帝深受感動的歷史故事(shi)。

在這(zhe)部(bu)分中,詩人(ren)先用四(si)(si)句(ju)(ju),來寫齊太倉令淳于意獲罪,將(jiang)被遞(di)解長安(an)受刑(xing),以(yi)及他自恨沒有(you)男(nan)兒,到(dao)危急之(zhi)時深感孤獨無(wu)援的悲(bei)痛。再(zai)用四(si)(si)句(ju)(ju),來寫幼(you)女(nv)緹(ti)縈傷于父親(qin)“生子不生男(nan),緩急無(wu)可使(shi)者(指(zhi)危急時無(wu)可用之(zhi)人(ren))”的話,傷于父親(qin)的命運,想到(dao)古歌《雞鳴》中那“蟲來嚙桃(tao)(tao)根,李樹代桃(tao)(tao)僵(jiang)”的詩句(ju)(ju),于是隨父至京,“詣(yi)闕(que)下(xia)(即到(dao)宮闕(que)之(zhi)下(xia))”上(shang)(shang)書朝廷,“愿入身為官(guan)婢,以(yi)贖父刑(xing)罪”。接(jie)下(xia)來兩(liang)句(ju)(ju)“憂(you)心摧折(zhe)裂,晨風揚激聲”,是渲染(ran)緹(ti)縈的為父心憂(you)和(he)上(shang)(shang)書之(zhi)言,足(zu)以(yi)使(shi)天(tian)地(di)折(zhe)裂,晨風為之(zhi)傳(chuan)頌。其悲(bei)壯之(zhi)言行,足(zu)以(yi)感天(tian)動地(di)。果然,連皇(huang)帝(di)也被感動了。這(zhe)兩(liang)部(bu)分的末兩(liang)句(ju)(ju),“圣(sheng)漢孝文帝(di),側然感至情”,就(jiu)是寫漢文帝(di)被他那孝父至情所(suo)感動,頓生惻隱憐憫之(zhi)情。結果是不言而喻的,正(zheng)如《史記·扁鵲(que)倉公列傳(chuan)》所(suo)載,“上(shang)(shang)悲(bei)其意,此歲中亦除(chu)肉刑(xing)法。”

緹縈,身為一個封建(jian)社會(hui)的弱女(nv)子,竟(jing)敢伏闕上(shang)書,甘(gan)愿沒身為婢以(yi)贖(shu)父罪,并(bing)且希望廢止肉刑(xing)而給人以(yi)改(gai)過自新的機(ji)會(hui)。其情可憫,其見甚明,其行亦悲壯(zhuang)矣。

因而,詩人在最后一(yi)(yi)(yi)部分(fen),用兩句,將(jiang)她的(de)言行與男(nan)(nan)(nan)子(zi)作(zuo)比道:“百(bai)男(nan)(nan)(nan)何憒憒,不如一(yi)(yi)(yi)緹縈!”以“百(bai)男(nan)(nan)(nan)”與一(yi)(yi)(yi)女(nv)作(zuo)比,本(ben)身已(yi)見出(chu)(chu)高(gao)下(xia)之勢(shi):百(bai)男(nan)(nan)(nan)竟(jing)“不如”一(yi)(yi)(yi)女(nv),則更見出(chu)(chu)此女(nv)子(zi)的(de)不同凡俗。作(zuo)者正是通(tong)過這樣(yang)一(yi)(yi)(yi)個強比,將(jiang)他對(dui)這奇女(nv)子(zi)的(de)敬佩和盛(sheng)贊(zan)之情,以及對(dui)“百(bai)男(nan)(nan)(nan)”的(de)輕蔑之意(yi),充分(fen)地表達(da)出(chu)(chu)來(lai)了。

該詩有兩點(dian)需要(yao)說及。一(yi)是,在男尊(zun)女(nv)卑的(de)(de)(de)封建社會,班固能以“百男何憒憒,不如一(yi)緹縈”的(de)(de)(de)態度,來歌(ge)頌一(yi)個奇女(nv)子,已屬難(nan)能可(ke)(ke)貴。二是,此詩雖僅老實敘事,缺乏(fa)文(wen)采和(he)形象性(xing),但它畢竟是有文(wen)獻(xian)可(ke)(ke)考的(de)(de)(de)第一(yi)首文(wen)人五言詩,那(nei)種初學者(zhe)的(de)(de)(de)質(zhi)樸和(he)幼稚是情有可(ke)(ke)原的(de)(de)(de),而作(zuo)者(zhe)那(nei)種敢(gan)于實踐新詩體的(de)(de)(de)精神,也是可(ke)(ke)貴的(de)(de)(de)。

全詩(shi)以(yi)質(zhi)樸無華(hua)的(de)(de)語言,敘述了(le)(le)事件始末。除了(le)(le)分行押韻(yun)聲(sheng)調都需有所(suo)講(jiang)究之外,更重要(yao)的(de)(de)還是(shi)有濃(nong)厚的(de)(de)情感(gan)熔鑄其中(zhong)。詩(shi)開始就(jiu)慨嘆禹湯文(wen)武德化漸薄,以(yi)至(zhi)于后(hou)世竟然使用了(le)(le)殘(can)酷的(de)(de)肉(rou)刑。這(zhe)兩(liang)句詩(shi)把所(suo)詠之事置(zhi)于廣闊的(de)(de)社會歷史背(bei)景(jing)中(zhong),突出了(le)(le)它(ta)的(de)(de)重要(yao)性(xing)。

名家點評

南(nan)北(bei)朝鐘嶸《詩(shi)品》:“班固詠史,質木無文。……孟堅才流,而老于掌故,觀其《詠史》,有感嘆之詞。”

清朝丁福保《全漢(han)三(san)(san)國晉南北朝詩·緒言》:“班固詠(yong)史,據(ju)事(shi)直書,特(te)開子建、仲宜三(san)(san)良(liang)一(yi)派。”

本百(bai)科詞條由網站注(zhu)冊用戶【 CN109794 】編輯(ji)上傳提供(gong),詞(ci)條屬于(yu)(yu)開(kai)放詞(ci)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ci)條介紹(shao)涉及宣傳內(nei)容屬于(yu)(yu)注冊(ce)用戶個人(ren)編輯(ji)行為(wei),與(yu)【詠史(班固詩作)】的所屬企業/所有人(ren)/主(zhu)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nei)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dai)表(biao)本(ben)站立(li)場。內(nei)容僅為(wei)介紹(shao)詞(ci)條基本(ben)情況(kuang),本(ben)站不提供(gong)觀看和下載(zai),請支持正版(ban)!想(xiang)要了解更多(duo)請到官方平臺。
詞條所在榜單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點擊注冊>>,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相關知識文章
中國最有名的十首唐詩 唐詩排行榜前十名 十大著名唐詩賞析
唐詩主言情、多含蓄,詩味較濃,總用感性形象來把握現實。作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唐詩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本文MAIgoo小編就跟大家盤點了下中國最有名的十首唐詩,有《黃鶴樓》《登高》《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登鸛雀樓》《出塞二首·其一》《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等。你心目中的最著名的唐詩有哪些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十首絕美宋詞 意境美到極致的宋詞 唯美的宋詞
宋詞與唐詩被稱為古代文學的雙絕,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本文maigoo編輯就跟大家分享下十首意境美到極致的宋詞,如《桂枝香·金陵懷古》《行香子·過七里瀨》《卜算子·詠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蘇幕遮·懷舊》《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等。在你心目中意境最美的宋詞或者宋詞巔峰之作是哪一首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最著名的十首古代情詩 中國古代著名愛情詩 古人浪漫的情詩
關于愛情,古今中外都有著無數的文學創作,情詩更是中國詩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組成,你心中最浪漫的古詩是哪個呢?Maigoo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十首最著名的古代情詩,如 周南·關雎、上邪、無題二首、錦瑟、離思、題都城南莊、雨霖鈴等,一起來看看吧。
最有名的十首愛國古詩 經典愛國古詩詞精選 古代愛國詩大全
愛國是一種源于血脈、與生自來的本能,也是詩詞中最為常見的主題。歷代關于愛國的詩詞有很多,如《離騷》《秦風·無衣》《示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春望》《過零丁洋》《滿江紅·怒發沖冠》《白馬篇》等,這些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愛國詩詞。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愛國古詩?本文MaiGoo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最有名的十首愛國古詩,一起來體會下名人們筆下的壯志豪情吧。
最有名的十首詠史詩 懷古詠史詩代表作 詠史懷古詩詞大全
懷古詠史詩詞,多是以歷史題材作為詠寫對象,內容很廣。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現存最早的詠史詩,其源頭可追溯到東漢班固的《詠史》,此后這一題材便被不斷拓展書寫,最有名的有《詠史》《念奴嬌·赤壁懷古》《蜀相》《登幽州臺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烏衣巷》《赤壁》等,這些都是詠懷詩名篇。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懷古詠史詩代表作呢?下面maigoo小編就跟大家盤點下最有名的10首詠史詩,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最有名的十首思鄉詩 表達思鄉的古詩名句 思念家鄉的古詩大全
歷代關于思鄉古詩詞有很多。如《靜夜思》《回鄉偶書·其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幕遮·懷舊》《渡漢江》《邯鄲冬至夜思家》等等,這些都是千古傳唱的思鄉詩詞名作。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十首最有名的思鄉古詩詞,一起來感受下歷代文人們筆下的思鄉佳作吧。
田園詩詞大全100首 經典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賞析
東晉詩人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體后,之后的田園詩便主要變成了隱居不仕的文人和從官場退居田園的仕宦者們所作的以田園生活為描寫對象的詩歌,Maigoo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田園詩詞大全100首,如飲酒、春曉、山居秋暝、游山西村、過故人莊、歸園田居、鹿柴等,你會背幾首呢?
最有名的十首悼亡詩詞 古代最感人的悼亡詩 關于悼亡的詩大全
悼亡詩萌芽于先秦,最早見于《詩經》,后潘岳、沈約等均有寫悼亡詩。歷史上最著名的悼亡詩詞有《邶風·綠衣》《遣悲懷三首》《江城子·記夢》《離思·其四》《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夢微之》等等,這些都是膾炙人口的悼亡詩詞名作。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有名的悼念詩詞呢?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十大著名悼亡詩詞。這些悼亡詩詞,情真意切,思念無休無止,還留下了很多凄美的悼亡詩詞名句,都很值得一讀。
十大最經典的邊塞詩詞 最有名的邊塞詩 關于邊塞的古詩大全
歷史上的邊塞詩不在少數,而流傳千古的經典作品也是數不勝數,尤其是唐朝時期處于邊塞詩的發展高峰,出過很多杰出的邊塞詩人,留下許多宏偉的篇章,極具歷史意義。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十大最經典的邊塞詩詞,上榜的有《從軍行·其四》《燕歌行》《使至塞上》《漁家傲·秋思》《關山月》《出塞·其一》《涼州詞·其一》等。在這些膾炙人口的邊塞詩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呢?
十首最經典的閨怨古詩詞 著名閨怨詩賞析 關于閨怨的詩大全
閨怨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個很獨特的門類,以題材上來分話,又可分為閨怨詩與宮怨詩兩類。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十首最經典的閨怨古詩詞,上榜的有《閨怨》《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秋夕》《玉階怨》《望江南·梳洗罷》《行宮》《聲聲慢·尋尋覓覓》等,這些都是著名閨怨詩詞。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欣賞下這些感情真摯動人的閨怨古詩詞吧。
最有名的十首送別詩 關于送別的古詩名句 經典送別詩大全
從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對于“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它們或傷感,或纏綿,或豪邁,或灑脫,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感悟。本文MAIgoo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最有名的十首送別詩,上榜的有《邶風·燕燕》《渭城曲》《贈汪倫》《賦得古原草送別》《雨霖鈴·寒蟬凄切》《別董大·其一》《送孟浩然之廣陵》等,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送別詩經典名篇。在這些經典送別詩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送別詩表達的情感或意境呢?
十首絕美詠秋詩詞 關于秋天的著名古詩詞 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
詠秋為古詩詞常見題材,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歷代的詠秋詩詞,或寫景,或抒情,描繪出“秋天”的萬千變幻和美妙景象,給人美的享受。下面maigoo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下十大關于秋天的著名古詩詞,上榜的有《天凈沙·秋思》《秋詞二首·其一》《山行》《暮江吟》《楓橋夜泊》等等。這些絕美詠秋詩詞,你最喜歡哪一首呢?
10首生僻卻驚艷的古詩詞 有意境的冷門詩句 絕美冷門詩詞大全
在歷史的長河中,即生僻又驚艷的古詩詞有很多,如趙嘏的《江樓舊感》、邵雍的《清夜吟》、的白樸《天凈沙·秋》、曾鞏的《詠柳》等,這些都是很有意境的冷門詩詞。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絕美的冷門詩詞呢?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下10首生僻卻驚艷的古詩詞,快隨maigoo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中學10首必背古詩詞 中考必背古詩詞精選 初中生必背古詩大全
歷代有不少優秀的古詩詞,被選入初中課本。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學100首必背古詩詞,上榜的有《觀滄海》《行路難·其一》《周南·關雎》《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使至塞上》 《望岳》《過零丁洋》等,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初中必背詩詞。在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中考必背古詩詞又是哪首呢?
最有名的十首抒情古詩 經典抒情古詩詞 古代抒情詩大全
自古以來,抒情詩一直是中國詩歌的主流,占據了大半壁江山。如《小雅·采薇》《離騷》《將進酒》《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相思》《鵲橋仙·纖云弄巧》等等,這些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抒情古詩詞。如果你對古代文人的抒情古詩詞感興趣的話,下面就隨Maigoo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下最有名的十首抒情古詩吧。
10首表達懷才不遇的經典古詩 形容自己懷才不遇的詩詞名句
懷才不遇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感慨,他們通過詩詞表達了自己雖有才華卻未能得到施展的苦悶和無奈。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此類佳作亦屢見不鮮,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念奴嬌·赤壁懷古》《登幽州臺歌》《賈生》《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蜀相》等,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詩詞。下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10首表達懷才不遇的經典古詩詞,一起來欣賞下這些文豪筆下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豐富的情緒與情感吧。
10首高中必背古詩詞 高考必背古詩詞精選 高中生必背古詩大全
歷代有不少優秀的古詩詞,有些被選入高中語文課本,有些是高考必背知識點,有些甚至的高考必考古詩詞。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高中100首必背古詩詞,上榜的有《將進酒》《秦風·無衣》《念奴嬌·赤壁懷古》《登高》《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錦瑟》《蜀相》等。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高中必背詩詞。在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中考必背古詩詞是哪首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十大羈旅詩代表作 最著名的羈旅詩 經典羈旅詩詞大全
羈旅詩,又稱為記行詩或行旅詩,是古代文人因種種緣由遠離故土時創作的詩歌形式。其獨特之處在于情感之細膩、意象之豐富。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下十大羈旅詩代表作,有《楓橋夜泊》《蘇幕遮·懷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夜雨寄北》《邯鄲冬至夜思家》《天凈沙·秋思》等,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羈旅詩詞作品。下面隨MaiGoo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10首表達孤獨最經典的古詩詞 關于孤獨的詩詞名句精選
“孤獨”作為古詩詞中歷久彌新的情感主題,常被文人墨客以別具一格的筆觸細致描摹,展現出他們內心深處的孤寂與凄涼。同時,孤獨并非總是消極的代名詞,它亦能成為詩人尋找自我、沉淀思緒的契機。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下10首表達孤獨最經典的古詩詞,有《登幽州臺歌》《登高》《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江雪》《減字木蘭花·春怨》《月下獨酌·其一》等。下面隨MaiGoo小編一起來欣賞下這些文豪筆下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豐富的情緒與情感吧。
10首絕美詠杏花詩 描寫杏花的詩詞名句 經典杏花詩詞大全
杏花盛開時,滿樹繁花似錦,潔白與粉紅交織,如同春日里的云霞,美得令人心醉。歷代描寫杏花的詩詞有不少,如《玉樓春·春景》《春風》《游園不值》《日日》《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杏花》等,都膾炙人口的詠杏花詩詞。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杏花的古詩詞?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10首絕美詠杏花詩詞,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