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luo)陽(yang)民主(zhu)街西(xi)連太平(ping)街,東臨(lin)壽春街,北接人民街,南至東大街,全長411米,寬7米,整體北高(gao)南低,形不規(gui)則,約呈“T”字狀,以風(feng)味小吃集中(zhong)聞名,曾長期作為(wei)洛(luo)陽(yang)政治、經濟、文化(hua)中(zhong)心,號稱老洛(luo)陽(yang)九條繁華車(che)馬大道(dao)之一。
隋唐時,民主街一隅曾經是洛陽城繁華的居民區,時稱里坊(fang)。
明神宗時,朱(zhu)常洵競爭太(tai)子失敗,于公元1601年(nian)受封福王(wang)(wang),1614年(nian)3月24日離京就(jiu)藩洛陽,在今青年(nian)宮廣場一帶大(da)建王(wang)(wang)府,洛陽縣(xian)衙遂(sui)東遷至今民主(zhu)西街10號院。
清代、民國時期,民主街為政府機關(guan)所在,有(you)許(xu)多官邸(di),是洛陽城(cheng)的核心區,街北頭(tou)時有(you)集市,靠近衙門一帶還多小商店(dian)、小飯館、茶(cha)館和大煙館等(deng)行業(ye),為官員、有(you)閑人和探監者提(ti)供(gong)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