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寺建于唐元和七年(812年),幾經興廢,明、清曾重修,現存建筑為康熙年間(1662-1722年)年重建,占地七十多畝,其(qi)中(zhong)寺廟建筑面積一千(qian)五(wu)百多平方米(mi)。
萬佛寺依(yi)山(shan)而建,取山(shan)勢(shi),分六重,逐漸升高。
第一重為(wei)石牌坊(fang),上(shang)刻(ke)“霧禪(chan)勝境”四(si)字,整(zheng)座牌坊(fang)壯(zhuang)觀(guan)雄(xiong)偉、雕刻(ke)精(jing)細。
第(di)二重是正山門,為八字形。
第三重(zhong)為文(wen)武殿,重(zhong)檐歇(xie)山式屋(wu)頂(ding)。
第四重為接引佛殿。
第(di)五重為觀(guan)音殿,內供觀(guan)音。
第六重塔林,即和尚冢。
萬佛寺整(zheng)寺院(yuan)寬敞(chang)明亮,每(mei)殿(dian)東西(xi)兩側(ce)均有廂房連接。
寺(si)內珍藏(zang)(zang)佛經(jing)兩(liang)部:大正藏(zang)(zang)與中華大藏(zang)(zang)經(jing)。有(you)羅漢碑、李(li)調元詩碑、天機和(he)尚碑、性平(ping)和(he)尚碑、見悟和(he)尚碑等碑刻十(shi)一通。有(you)明、清名家書寫(xie)匾額兩(liang)個。其它(ta)文物有(you):石獅(shi)、唐代(dai)石佛、鐵獅(shi)、雕香(xiang)爐、石塔等。寺(si)內生長有(you)一株銀杏樹(shu),圍(wei)圓(yuan)12米(mi),高(gao)32米(mi),中空,可安放一圓(yuan)桌,坐十(shi)余人。
萬佛(fo)寺始建于(yu)唐憲宗(zong)年(nian)間,宋(song)、元、明代曾幾度(du)興廢,明末毀于(yu)兵亂(luan)。康(kang)熙年(nian)間廣漢僧(seng)人云海攜(xie)其師傅骨灰至大霍(huo)山,住于(yu)羅真觀,他披荊斬棘,墾(ken)荒苦行(xing),募(mu)建萬法堂(tang),于(yu)是(shi)更名為(wei)萬佛(fo)寺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