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梆(bang)子傳(chuan)統(tong)劇目,又名(ming)(ming)《李陵(ling)碑(bei)》《碰(peng)碑(bei)》,事(shi)見《楊家(jia)將演(yan)義》第(di)八回(hui)及《昭代(dai)蕭韻》。山東梆(bang)子著名(ming)(ming)表演(yan)藝(yi)術(shu)家(jia)竇朝榮的代(dai)表劇目。
竇朝榮飾楊繼業
李云鵬飾楊六郎
王廷臣飾楊七郎
宋太師潘(pan)洪(hong)溝通(tong)遼軍(jun)(jun)進犯,自討(tao)帥印,薦楊繼(ji)業(ye)為(wei)(wei)先行(xing)。六(liu)郎、七郎隨父出征,陣(zhen)前獲勝。潘(pan)洪(hong)為(wei)(wei)報殺子(zi)前仇,閉城不納(na),反將(jiang)擂(lei)石砸下(xia)。父子(zi)重返敵陣(zhen),被(bei)困兩狼山中。繼(ji)業(ye)命七郎回朝(chao)搬兵,被(bei)潘(pan)洪(hong)誑下(xia)戰(zhan)馬,亂箭射死。繼(ji)業(ye)盼兵不至,又派(pai)六(liu)郎回朝(chao)。敵軍(jun)(jun)圍困日緊(jin),人馬凍餓(e)折損(sun),繼(ji)業(ye)恥(chi)做敵囚,碰死李陵碑上(shang)。
楊繼業:
兩狼(lang)山困住俺楊家將,累得我(wo)精疲力凈兩膀酸。
朔(shuo)風(feng)怒號(hao)山搖動,夜(ye)霧茫茫鐵甲寒。
歇(xie)一歇(xie)戰馬(ma)再出戰,馬(ma)吐白(bai)沫(mo)我(wo)心可憐。
不(bu)用(yong)戰飯(fan)怎(zen)交戰,馬不(bu)用(yong)飽草怎(zen)銜環。
人不(bu)得戰(zhan)飯緊(jin)緊(jin)帶(dai),馬無有飽(bao)草(cao)勒背鞍。
勒勒帶,緊緊鞍,楊繼業(ye)到此亦心酸(suan)。
六郎(lang)(lang)兒(er)白龍馬渾身是(shi)汗,七(qi)郎(lang)(lang)兒(er)小烏騅吼叫連天(tian)。
回頭來叫了聲我的(de)青鬃馬,老夫我有話對你言:
這才是我為江山你為主,咱們兩個的心意是一般。
你(ni)馱我殺退遼(liao)兵將,我轉請咱主封你(ni)官,
午門外蓋一座馬(ma)王(wang)殿,不枉你受苦在邊關。
馬懂人言將頭(tou)兒點,這才(cai)是同(tong)甘共苦咱的心相連(lian)。
見此(ci)情不由我心感嘆——耳聞戰鼓(gu)響兩天。
楊七郎:
觀(guan)遼營(ying)燈火亮氣破了肝(gan)膽,恨不能一馬撲下兩狼山(shan)。
楊六郎:
遵父命搬(ban)兵(bing)不(bu)遲慢,撩(liao)甲(jia)邁(mai)步(bu)我把馬牽。
猛回頭觀父帥白發風擺亂,護心盔(kui)甲不周(zhou)全。
實(shi)難(nan)舍年邁蒼(cang)蒼(cang)的老父帥,又恐怕遼兵攻破(po)兩狼(lang)山。
我(wo)此去兩樁(zhuang)心事(shi)難放下(xia),留下(xia)了七弟年幼怎承(cheng)擔。
左思右想我(wo)無主見,這才是顧(gu)了(le)東來我(wo)顧(gu)不了(le)南。
楊繼業:
像你(ni)這二十四五(wu)正當年,恁正好為國保江(jiang)山。
老父我(wo)年(nian)邁六(liu)十三(san),六(liu)十三(san)占了個先行官。
老天爺(ye)再賜我(wo)二(er)十年壽,定宋寶刀劈(pi)狼山。
我的話雖這樣講,比(bi)不得當年(nian)在余塘關。
想當(dang)年在(zai)河東人人稱贊(zan),入(ru)槍(qiang)林(lin)穿箭(jian)雨誰(shui)不膽寒。
楊七郎:
六哥你(ni)的智謀遠,你(ni)保(bao)定(ding)父帥守狼山。
在松林困得(de)我渾身乏倦,我定要去搬兵(bing)沖殺(sha)一番。
用手(shou)帶過來我的(de)烏騅馬——
楊六郎:上前來把我的七弟(di)攔(lan)。
你此(ci)去搬兵多(duo)兇險(xian),你讓為(wei)兄我(wo)到(dao)雁(yan)門關。
楊七郎:
我的烏騅(zhui)馬虎頭(tou)搶人人喪膽(dan),縱是那銅墻鐵壁難把我攔。
楊繼業:
七郎講話壯人的膽,就命(ming)我兒把兵搬(ban)。
上關去見呼延老千歲(sui),再(zai)不要(yao)生風你惹禍(huo)端(duan)。
搬請兵將(jiang)你(ni)早回轉,免得老(lao)父掛心間。
楊七郎:
倒身先(xian)拜我(wo)的老父(fu)帥,再(zai)叫六(liu)哥你聽(ting)我(wo)言。
在松林交(jiao)給你老父帥,還得(de)六哥你好照管(guan)。
老(lao)(lao)父帥在你便在,老(lao)(lao)父帥他不在我(wo)不容寬。
楊六郎:
背轉(zhuan)身一陣傷心痛,滿腹的言語不成(cheng)聲。
此后問你要(yao)搬兵(bing)去,兩狼(lang)山千金(jin)的擔(dan)子我承擔(dan),
你見了潘賊可不要下馬,勒馬停(ting)蹄你等救兵。
楊七郎:記(ji)下了。
辭別了父兄(xiong)我出林走——
三人合(he)唱(chang):為國家難留戀(lian)骨肉親。
楊繼業:這才(cai)是父望望我的(de)子,
楊七郎:子望望我的父(fu),
楊繼業:真乃是(shi)難(nan)割——
楊七郎:難舍。
楊(yang)六郎(lang):這才(cai)是(shi)兄望(wang)望(wang)我的弟,
楊七(qi)郎:弟(di)望望我的兄。
楊六郎:只哭的(de)難離——
楊七郎:難分。
楊繼業:
忍(ren)悲痛催我兒急忙(mang)上馬,搬兵(bing)回要謹(jin)慎,
我(wo)的兒啦,你不要久停。
楊七郎:父帥。六哥(ge)。
楊六郎:七弟。
七弟催(cui)馬(ma)往東走,我到(dao)西邊誆敵(di)兵。
老父(fu)帥你請到松林等,我誆敵兵我的七弟好登程。
楊繼業:
麒(qi)麟還生麒(qi)麟子,汪洋大海藏蛟龍。
六郎引陣念他(ta)的手(shou)足義,送我兒表(biao)一表(biao)俺(an)父(fu)子之情。
《兩狼山》是我(wo)國(guo)戲曲舞臺上典型(xing)的愛國(guo)戲,把(ba)楊(yang)老將鞠躬盡(jin)瘁(cui)、舍身報(bao)國(guo)的凜凜大義,把(ba)被圍困在兩狼山上的楊(yang)繼業父子三(san)人(ren),內無(wu)糧草、外(wai)無(wu)救兵情(qing)(qing)(qing)況下,把(ba)角(jiao)色心(xin)潮之(zhi)漲(zhang)落、思緒之(zhi)錯雜,層層剝落給觀(guan)眾。悲壯(zhuang),慘烈,慷慨,激昂,把(ba)父子情(qing)(qing)(qing)、兄弟情(qing)(qing)(qing),甚至和(he)戰馬的留戀之(zhi)情(qing)(qing)(qing),演來不(bu)溫不(bu)火,有(you)情(qing)(qing)(qing)有(you)致,感(gan)人(ren)至深。
上(shang)世紀三、四十(shi)年代,山東梆(bang)子(zi)表演藝術家竇朝榮就以(yi)《兩狼山》、《洪昌府》等戲名震魯(lu)西南(nan)。
1954年山(shan)東(dong)省文化局戲曲工作(zuo)組截取其中楊(yang)家父(fu)子(zi)被困廟宇一折,單獨整理,張(zhang)彭(peng)執筆(bi)。突出楊(yang)家將在(zai)逆境中的(de)英雄主(zhu)義精神和對戰馬對親人的(de)情感。
1954年山東(dong)省(sheng)戲曲(qu)代表團攜《兩(liang)狼山》參(can)加華東(dong)戲曲(qu)觀(guan)摩演出(chu)(chu)大會(hui)演出(chu)(chu),竇朝榮(rong)飾楊繼業,李云鵬飾六郎,王(wang)延臣(chen)飾七郎。獲劇本(ben)二等獎和演出(chu)(chu)獎,竇朝榮(rong)獲演員一等獎。
1955年(nian)劇本由山東(dong)人民出版社出版,同(tong)年(nian)收入《華東(dong)地(di)區戲曲叢刊》第十五集(ji)。
1956年12月(yue)獲文化(hua)部頒布的全國(guo)戲曲劇(ju)本獎。
1960年劇本收錄《中國地方戲曲集(ji)成﹒山(shan)東省卷》。當時(shi)醞釀把竇朝榮演出(chu)的《兩狼山(shan)》搬上銀幕時(shi),竇老(lao)卻不幸逝(shi)世(shi),其舞臺藝術形象未能傳世(shi)。
2007年(nian)(nian),在山東省文化廳(ting)的領導下,山東省藝術研究所完成了(le)竇老(lao)《兩狼山》(山東省梆子(zi)劇團1960年(nian)(nian)錄音,竇朝榮飾楊(yang)繼業,陳傳(chuan)富(fu)飾楊(yang)六(liu)郎,任光明飾楊(yang)七郎)音配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