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在故(gu)鄉山東度過(guo),救(jiu)亡歌曲(qu)、膠東民歌和地方戲曲(qu)給他(ta)(ta)留下(xia)了很深的印象,自學(xue)過(guo)吉他(ta)(ta)、小提琴(qin)等(deng)樂器。
1946年,參加解放區宣傳(chuan)隊(dui)演出活動,開(kai)始業余創(chuang)作(zuo)。
1948年起,在遼東省從事林業(ye)及礦業(ye)工人文藝工作。
1950年(nian),到長春東北大(da)學(xue)(現東北師范大(da)學(xue))音樂系(xi)深(shen)造。
1954年,調中央(yang)建政文工(gong)團任專業(ye)創(chuang)作員,后任藝委會主席。
1963年—2000年,在(zai)海政歌舞(wu)團(tuan)任藝術指導(dao)。
1980年(nian),出版了《呂遠歌曲集》。
曾任中國文(wen)聯全國委員(yuan),中國音樂家(jia)協會(hui)創(chuang)作委員(yuan)會(hui)、外事委員(yuan)會(hui)顧問,中國石油文(wen)聯顧問,北(bei)京國際人(ren)才(cai)交流(liu)協會(hui)常務理事,八達嶺長(chang)(chang)城文(wen)化交流(liu)協會(hui)理事長(chang)(chang),中國首都醫科大(da)學(xue)名(ming)譽教(jiao)授,東(dong)北(bei)師大(da)、海軍政治學(xue)院兼職教(jiao)授等。
呂遠的歌曲詞曲結合得尤為貼切,這得益于他自己既寫詞又譜曲的原因。呂遠對民間比較熟悉,從東北到西北,從民歌到曲藝,廣泛地汲取和匯融,使之成為他的歌曲創作的源泉。他的旋律有動人的抒情性,富于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在(zai)半個多(duo)世紀的音樂(le)生(sheng)涯(ya)中創作了1000多(duo)首歌曲,大約(yue)100部歌劇、舞劇和(he)影視片音樂(le)。
《克(ke)拉(la)瑪依之歌》
《走上這高高的興安(an)嶺(ling)》(呂文科(ke)演唱)
《祖國(guo)明天(tian)多美好(hao)》(馬(ma)國(guo)光(guang)演(yan)唱)
《八月十(shi)五月兒圓》(郭(guo)蘭英演(yan)唱)
《有一個(ge)美麗的(de)傳(chuan)說》(柳石(shi)明(ming)演(yan)唱)
《愿做蝴(hu)蝶比翼飛》(關牧(mu)村演唱(chang))
《泉水叮(ding)咚響》(卞小貞演唱)
《我們(men)的生(sheng)活充(chong)滿陽(yang)光》(于淑珍演唱)
《牡丹之歌》(蔣大(da)為演(yan)唱(chang))
《我們的明(ming)天比(bi)蜜(mi)甜》(關(guan)貴敏演唱)
《七律長征》
《親人(ren)送別金沙灘》
《西沙,我(wo)可愛的家(jia)鄉》
《思親曲》
《俺的海島好》
《壯麗的婚禮》
《大青山凱歌》
歌(ge)劇《壯麗的婚(hun)禮》獲建國(guo)30周年(nian)創作一等獎。
歌劇《歌仙——小(xiao)野小(xiao)町》獲日本(ben)和平與(yu)友(you)誼金獎。
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yang)光》獲政府獎并被聯(lian)合國(guo)教科(ke)文組織選為教材。
歌曲《牡(mu)丹之歌》獲(huo)唱(chang)片社獎。
歌曲(qu)《泉(quan)水(shui)叮咚響》獲解放(fang)軍獎。
歌曲《水兵的祝福》獲雷(lei)箭杯金獎(jiang)。
歌曲(qu)《八(ba)月十五月兒(er)圓》獲文化(hua)部獎。
歌(ge)曲《克拉瑪依之(zhi)歌(ge)》獲中央電(dian)臺建臺40周年廣(guang)播金曲獎。
歌曲(qu)《走上這高高的興安嶺》獲中央(yang)電臺建臺40周(zhou)年(nian)廣播金曲(qu)獎。
歌曲《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獲新時期十年金曲獎(jia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