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救箱必備藥品有哪些
1、急救手冊
國際紅十字會(hui)統計,全球只有12%的(de)(de)成年人(ren)(ren)能夠在突(tu)發(fa)(fa)事(shi)件(jian)中采取(qu)緊急(ji)(ji)(ji)搶救(jiu)措施,而(er)其中僅有5%的(de)(de)措施是(shi)有效的(de)(de)。很多(duo)家庭急(ji)(ji)(ji)救(jiu)藥箱(xiang)里的(de)(de)東(dong)西很多(duo),但不懂急(ji)(ji)(ji)救(jiu)方法。欠缺急(ji)(ji)(ji)救(jiu)常識使得我們很多(duo)人(ren)(ren)在意外發(fa)(fa)生時手(shou)足(zu)失措,所以(yi),一本急(ji)(ji)(ji)救(jiu)手(shou)冊是(shi)最重要的(de)(de)。一般書店(dian)里都能買(mai)到急(ji)(ji)(ji)救(jiu)手(shou)冊,網上下載裝訂也可(ke)以(yi)。
2、體溫計
使(shi)用水銀體(ti)溫計時(shi)要先將水銀柱甩下,擦去腋下汗水夾10分(fen)鐘即可(ke);使(shi)用電(dian)(dian)子(zi)體(ti)溫計時(shi),需(xu)將探(tan)頭放在需(xu)要測(ce)溫的位置(zhi),直到聽見蜂(feng)鳴聲(sheng),讀出測(ce)量(liang)值。家用電(dian)(dian)子(zi)體(ti)溫計也有使(shi)用壽命,一般在5年左右(you)。
3、創可貼
用于小(xiao)創面、傷口包扎(zha),大中小(xiao)各種(zhong)尺寸都(dou)要(yao)有。防水創可貼、帶(dai)藥創可貼都(dou)要(yao)備全(quan)。
4、消毒紗布
用來覆蓋傷口。它既(ji)不像(xiang)棉(mian)花(hua)一樣有可能將(jiang)棉(mian)絲留(liu)在傷口上(shang),移(yi)開時(shi),也不會(hui)牽動傷口。也可以用繃帶,繃帶具有彈性,用來包扎傷口,不妨礙血(xue)液循環。2寸的適合手(shou)部,3寸的適合腳部。
5、三角巾
又叫三角繃(beng)帶,具多種用(yong)途,可(ke)承托(tuo)受(shou)傷的上肢、固定敷料或骨折處等(deng)。
6、圓頭剪刀、鉗子、一次性手套
圓(yuan)頭剪(jian)刀比較安全,可(ke)用(yong)來剪(jian)開膠布或(huo)繃帶。必要時,也可(ke)用(yong)來剪(jian)開衣物(wu)。鉗(qian)子可(ke)代替雙手持敷料,或(huo)者鉗(qian)去傷口上的污物(wu)等。一次性手套可(ke)以(yi)防止人體直接接觸傷口,避免交叉感染 .
7、口罩
主要用于隔離口鼻腔氣體對創(chuang)面的(de)污(wu)染。需要提醒(xing)的(de)是,佩戴(dai)前后(hou)(hou)必(bi)須洗手,佩戴(dai)一次以后(hou)(hou)立刻更換。
8、手電筒
在漆黑環境(jing)下施救時(shi),可用它照明,也可為暈倒的人做(zuo)瞳(tong)孔反(fan)應。
9、0.9%的生理鹽水
用(yong)(yong)來清洗傷口。基于衛生(sheng)要求,最好(hao)選擇獨立的(de)小包裝或(huo)中型瓶裝的(de)。需要注意的(de)是,開(kai)封(feng)后用(yong)(yong)剩(sheng)的(de)應該扔(reng)掉,不(bu)要再(zai)放(fang)進急(ji)救箱。如果沒有,可(ke)用(yong)(yong)未開(kai)封(feng)的(de)蒸(zheng)餾水或(huo)礦泉水代替。
10、消毒紙巾
用于清(qing)潔皮膚,殺(sha)菌消毒,撕(si)開包裝直接涂擦皮膚即可。
11、保鮮紙
利用它不會緊貼傷口的特性,在送醫院前包裹燒傷(shang)、燙傷(shang)部位。
12、冰袋
置于(yu)淤傷(shang)(shang)、肌肉拉傷(shang)(shang)或(huo)關節(jie)扭傷(shang)(shang)的部(bu)位,令(ling)微血管收縮,可幫(bang)助減少腫脹(zhang)。流鼻血時,置于(yu)傷(shang)(shang)者(zhe)額(e)部(bu),能幫(bang)助止血。
13、抗生素藥膏
如金霉素(su)軟(ruan)膏(gao)、紅霉素(su)軟(ruan)膏(gao),用(yong)于膝蓋、肘關節擦(ca)傷等情況,以(yi)保護外露的內層皮(pi)膚。注意:抗生(sheng)素(su)類藥品(pin)不要隨意使用(yong),請看清楚說明。或(huo)者按照醫囑。
14、局部抗組胺藥和阿司匹林(或其他非處方鎮痛藥)
抗組胺類藥物主要是為了抗過敏,如撲爾敏、息斯敏(阿(a)司咪(mi)唑)、苯海(hai)拉明等。
鎮痛(tong)(tong)藥如(ru)阿司(si)匹林、去痛(tong)(tong)片、消炎痛(tong)(tong)等,用于緩解輕度至(zhi)中度疼痛(tong)(tong),如(ru)頭痛(tong)(tong)、關節痛(tong)(tong)、牙痛(tong)(tong)、肌肉(rou)痛(tong)(tong)、神經痛(tong)(tong)、痛(tong)(tong)經,應至(zhi)少備(bei)足三(san)到(dao)五天的量。如(ru)若服(fu)藥5小時(shi)后沒有好(hao)轉,請(qing)盡快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需要提(ti)醒(xing)的是(shi),家(jia)庭急救箱里的藥(yao)物每3~6個月應(ying)清理(li)一次(ci)。如果您的家(jia)人中有(you)各種慢性病、心臟病等(deng),還要針對個別情況補(bu)充急救箱。
二、家有老人要常備什么藥品?
1、心腦血管藥物
現在(zai)的(de)老年人十(shi)有(you)八九都患有(you)心血管疾(ji)病,除了需(xu)遵醫囑服用(yong)的(de)藥物外(wai),平時不妨(fang)多備點硝(xiao)酸甘油,一旦覺得(de)有(you)胸悶、心臟不適,或是出(chu)現了心絞痛,便(bian)立即(ji)含(han)服。
現在(zai)硝酸甘(gan)油還(huan)有了新(xin)型噴霧劑(ji),只要噴上兩下(xia)就管(guan)(guan)用,更(geng)加方便。如果(guo)父母患有腦(nao)血管(guan)(guan)疾病,子女可以在(zai)家(jia)備點安宮(gong)牛黃丸,如果(guo)發現有中(zhong)風征兆,比如突(tu)然口齒不(bu)清、說不(bu)出話(hua)來,就最好讓他們服上一粒。
2、消化類藥物
胃(wei)腸功能(neng)不好也(ye)是老(lao)人(ren)的(de)常見問題。一方面,他(ta)們吃飯后容(rong)易脹氣,可以準備(bei)些嗎丁啉(lin)這樣的(de)胃(wei)腸動力藥(yao);另一方面,便(bian)秘不是大毛病,但(dan)因(yin)此猝死的(de)老(lao)人(ren)卻不少。因(yin)此,應準備(bei)些通便(bian)藥(yao),如開塞露(lu)。
3、血壓計、血糖儀
對于血壓劑,耳朵不好的老人最好選擇電子的,準確率一般也沒什么問題。當覺得自己有頭暈、胸悶等不舒服的癥狀時,最好能及時量一下。此外,平時早晨起床后,最好也測一下血壓,以便更早地發現異常。血糖儀是(shi)糖尿病(bing)病(bing)人的(de)必備之物,不舒服時(shi)可隨時(shi)隨地測量。
4、氧氣袋
心臟病病人或肺功(gong)能不好的病人,建議備上一(yi)(yi)個。但要注意,氧氣袋只能解決“一(yi)(yi)時之痛”,一(yi)(yi)旦(dan)癥狀緩解后,一(yi)(yi)定(ding)要到正(zheng)規醫院(yuan)就診。
5、體溫計
老(lao)年(nian)人對自(zi)己體溫(wen)變(bian)化的敏感性已經大(da)不如前,大(da)多時候(hou)都感覺(jue)不到自(zi)己已經發燒了。因此,當老(lao)年(nian)人精神(shen)不濟、沒有(you)食(shi)欲時,最(zui)好先量(liang)量(liang)體溫(wen),看(kan)是(shi)(shi)不是(shi)(shi)發燒“惹的禍”。而且,發燒是(shi)(shi)許多重大(da)疾病的“排頭兵(bing)”,不可(ke)大(da)意。
此(ci)外(wai),感冒、退燒(shao)、止咳、平喘類(lei)藥物也(ye)可以(yi)(yi)長年備用。專家(jia)提醒,家(jia)庭(ting)藥箱是(shi)用來應急的,如果服(fu)藥后突(tu)發癥狀得以(yi)(yi)緩解,還是(shi)應當去(qu)醫(yi)院做(zuo)系統檢(jian)查,以(yi)(yi)免錯失治療良機(ji)。
三、家庭急救箱放置使用注意事項
1、子女要(yao)把(ba)藥箱放在老(lao)人床頭,如果(guo)夜間發病,一伸手就能夠到。
2、每3個月檢查一次有(you)沒有(you)過期的藥(yao)。
3、盡量選(xuan)擇非處方藥,因為(wei)它(ta)們一般(ban)療(liao)效確切、用(yong)法(fa)簡單,而且(qie)常用(yong)藥最好少(shao)而精,量不用(yong)過多,最重(zhong)要是看它(ta)能不能“藥到病除”。
申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