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條件及評分標準規定 高新技術企業常見問題解答

本文章由 MAIGOO編(bian)輯(ji) 上傳提供 2021-12-31 評論 發布 反饋 0
摘要:為推動科學進步,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國家科技部特針對全國大小企業的研究開發及成果轉化能力推出了一項“高新技術企業”的資質認定。獲得該稱號的高新技術企業,不僅能夠享受國家給予的稅收減免優惠,還能有效地提升企業品牌形象。下面就跟隨Maigoo編輯一起來看看有關高新技術企業常見問題解答吧。

高新技術企業是什么

高(gao)(gao)新(xin)技(ji)術(shu)(shu)企(qi)業(ye)(ye)(ye)是(shi)由國(guo)(guo)家科(ke)技(ji)部組織對(dui)企(qi)業(ye)(ye)(ye)技(ji)術(shu)(shu)創新(xin)及成(cheng)果(guo)轉化能力評價(jia)的一(yi)種資質認(ren)(ren)定(ding)(ding),根據科(ke)技(ji)部、財政部、國(guo)(guo)家稅(shui)務總局關(guan)于修訂印發《高(gao)(gao)新(xin)技(ji)術(shu)(shu)企(qi)業(ye)(ye)(ye)認(ren)(ren)定(ding)(ding)管理(li)辦(ban)法》的通知:高(gao)(gao)新(xin)技(ji)術(shu)(shu)企(qi)業(ye)(ye)(ye)是(shi)指在(zai)《國(guo)(guo)家重點支持的高(gao)(gao)新(xin)技(ji)術(shu)(shu)領域(yu)》內,持續進行研(yan)究開發與技(ji)術(shu)(shu)成(cheng)果(guo)轉化,形成(cheng)企(qi)業(ye)(ye)(ye)核(he)心(xin)自主知識產(chan)權,并以此為基(ji)礎開展經營(ying)活動,在(zai)中國(guo)(guo)境內(不包括港(gang)、澳、臺(tai)地(di)區)注冊(ce)的居(ju)民企(qi)業(ye)(ye)(ye)。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

(一)企(qi)業(ye)申請認定(ding)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yi)上;

(二)企業通過自(zi)主研發、受(shou)讓、受(shou)贈(zeng)、并購等(deng)方式,獲(huo)得對其主要產品(pin)(服務(wu))在技術上發揮核心(xin)支(zhi)持作用的知識(shi)產權的所有權;

(三)對企(qi)業主(zhu)要產品(服務(wu))發揮(hui)核心支持作用的(de)技(ji)術屬(shu)于《國(guo)家(jia)重點支持的(de)高(gao)新技(ji)術領域》規定(ding)的(de)范(fan)圍;

(四)企業(ye)從(cong)事研發和相(xiang)關技(ji)術創(chuang)新活動(dong)的科技(ji)人員(yuan)占企業(ye)當年(nian)職工總(zong)數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業近(jin)三個會計年(nian)度(實際經營期(qi)不滿三年(nian)的(de)按(an)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de)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zhan)同期(qi)銷(xiao)售(shou)收入(ru)總額的(de)比例符(fu)合如下要(yao)求:

1. 最近(jin)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yuan)(含)的(de)企業,比例不低于5%;

2. 最近一年(nian)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di)于4%;

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ru)在(zai)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其(qi)中,企業在中國(guo)境內發生(sheng)的研(yan)究(jiu)開發費(fei)用總(zong)(zong)額(e)占全部研(yan)究(jiu)開發費(fei)用總(zong)(zong)額(e)的比例(li)不低(di)于60%;

(六)近一年高新技(ji)術(shu)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zong)收入的比例(li)不(bu)低于60%;

(七)企(qi)業(ye)創新能力評價應(ying)(ying)達(da)到相(xiang)應(ying)(ying)要求;

(八(ba))企業申(shen)請認定前一年內未(wei)發(fa)生重(zhong)大(da)安全、重(zhong)大(da)質(zhi)量事(shi)故或嚴(yan)重(zhong)環境違法(fa)行為。

高新技術企業評分標準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主要通過考察企業的創新能力來進行評分,其創新能力從企業的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等四項指標進行具體評價。各級指標均按整數打分,滿分為100分,綜合得分達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為符合認定要求。


序號

指標

分值

1

知(zhi)識產權

30

2

科技(ji)成(cheng)果轉化能力

30

3

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

20

4

企業成長性(xing)

20


知識產權

包括企業的發(fa)明、實用新型和(he)軟著(zhu),主要考察這些技術的先進程度和(he)對(dui)主要產品(pin)(服(fu)務)在技術上(shang)發(fa)揮的核心支持作用水(shui)平(ping)。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考核企業近三年的(de)科研(yan)項(xiang)目,主(zhu)要體(ti)現(xian)在(zai)RD研(yan)發表格和提供的(de)相關證明材料上,判斷(duan)能力強(qiang)弱的(de)依據為產品、服務(wu)、樣品、樣機四(si)項(xiang)指標。

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

考核研(yan)發組織是否(fou)建立(li)管理制度(du)、研(yan)發投入核算(suan)體系(xi)、相應的科研(yan)條件(jian)、激勵獎(jiang)勵制度(du)、科技人員(yuan)培養(yang)進修、研(yan)發費用輔助賬(zhang)等功能。

企業成長性

由財務專家選(xuan)取企(qi)業凈(jing)資產增長率(lv)、銷售收入(ru)增長率(lv)等指(zhi)標(biao)對企(qi)業成長性進行評價,企(qi)業實(shi)際(ji)經營期不(bu)滿三(san)年的(de)按實(shi)際(ji)經營時(shi)間計算。

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

電子信息技術

包(bao)括軟件(jian)、微(wei)電子技術(shu)、計算(suan)機及網絡技術(shu)、通(tong)信(xin)技術(shu)、廣播(bo)電視技術(shu)、新型電子元器件(jian)、信(xin)息安全技術(shu)和指南交通(tong)技術(shu)。

生物與新醫藥技術

包括醫(yi)藥生物(wu)技術、中(zhong)藥/天然藥物(wu)、化學藥、新劑(ji)型及制(zhi)劑(ji)技術、醫(yi)療(liao)儀器技術/設備與醫(yi)學專用軟件、輕(qing)工和(he)化工生物(wu)技術和(he)現代(dai)農業技術。

航空航天技術

包(bao)括(kuo)民用(yong)飛機技術、空(kong)中管(guan)制系(xi)統、新一(yi)代民用(yong)航空(kong)運行(xing)保障系(xi)統、衛(wei)(wei)星(xing)通信應(ying)用(yong)系(xi)統和衛(wei)(wei)星(xing)導航應(ying)用(yong)服務系(xi)統。

新材料技術

包括(kuo)金屬材料(liao)、無(wu)機非(fei)金屬材料(liao)、高分子材料(liao)、生物醫用(yong)材料(liao)和(he)精細(xi)化學品。

高技術服務業

包括共性技(ji)術、現(xian)代物流、集成電路、文化創意產業支撐技(ji)術、技(ji)術咨(zi)詢服(fu)務、生物醫藥技(ji)術、工業設計等領域。

新能源及節能技術

包括(kuo)可(ke)再(zai)生清潔能源技術、核能及(ji)氫能、新(xin)型高效能量轉換(huan)與儲(chu)存技術、高效節能技術。

資源與環境技術

水污染(ran)(ran)控制技術(shu)、大(da)氣污染(ran)(ran)控制技術(shu)、固體廢(fei)棄物的處理(li)與綜合利用(yong)技術(shu)、環境監測技術(shu)、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技術(shu)、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技術(shu)、資(zi)源(yuan)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yong)技術(shu)。

先進制造與自動化

包(bao)括工業生(sheng)產過程控制系統、高性能/智(zhi)能化儀(yi)器(qi)儀(yi)表、先(xian)進制造技術、新型機(ji)械、電力系統信息化與自動化技術、汽車行業相關技術。

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qi)業(ye)所(suo)得(de)稅法》第二十八條(tiao)第二款規定(ding),國家需(xu)要重點(dian)扶持的高新技(ji)術企(qi)業(ye),減(jian)按15%的稅率征收企(qi)業(ye)所(suo)得(de)稅。

延長虧損結轉年限

根據《關(guan)于延(yan)長(chang)高(gao)新技(ji)術(shu)企(qi)業(ye)(ye)和(he)科(ke)技(ji)型中小企(qi)業(ye)(ye)虧損結(jie)轉(zhuan)年(nian)(nian)限(xian)(xian)的通知(zhi)》規(gui)定,自2018年(nian)(nian)1月1日起,當年(nian)(nian)具備高(gao)新技(ji)術(shu)企(qi)業(ye)(ye)或科(ke)技(ji)型中小企(qi)業(ye)(ye)資(zi)格的企(qi)業(ye)(ye),其(qi)具備資(zi)格年(nian)(nian)度(du)之前5個(ge)年(nian)(nian)度(du)發生的尚未(wei)彌補完的虧損,準予結(jie)轉(zhuan)以后年(nian)(nian)度(du)彌補,最長(chang)結(jie)轉(zhuan)年(nian)(nian)限(xian)(xian)由5年(nian)(nian)延(yan)長(chang)至10年(nian)(nian)。

技術轉讓所得企業所得稅減免

《中華人民共和(he)國企(qi)業所(suo)(suo)(suo)得(de)(de)稅(shui)法實(shi)施(shi)條(tiao)例》第(di)九十條(tiao)規定,企(qi)業所(suo)(suo)(suo)得(de)(de)稅(shui)法第(di)二十七條(tiao)第(di)四項所(suo)(suo)(suo)稱符合(he)條(tiao)件(jian)的(de)技(ji)術轉讓所(suo)(suo)(suo)得(de)(de)免征(zheng)(zheng)、減征(zheng)(zheng)企(qi)業所(suo)(suo)(suo)得(de)(de)稅(shui),是(shi)指一個納(na)稅(shui)年度內,居民企(qi)業技(ji)術轉讓所(suo)(suo)(suo)得(de)(de)不超過(guo)500萬(wan)元(yuan)的(de)部分(fen),免征(zheng)(zheng)企(qi)業所(suo)(suo)(suo)得(de)(de)稅(shui);超過(guo)500萬(wan)元(yuan)的(de)部分(fen),減半征(zheng)(zheng)收企(qi)業所(suo)(suo)(suo)得(de)(de)稅(shui)。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財政部 稅務(wu)總局 科技部關于(yu)提(ti)高研(yan)究開發(fa)費用稅前加計(ji)扣除(chu)比(bi)例(li)的(de)通知》規定(ding),企業(ye)開展研(yan)發(fa)活動中實際發(fa)生(sheng)的(de)研(yan)發(fa)費用,未形(xing)(xing)成(cheng)無形(xing)(xing)資(zi)產(chan)計(ji)入當期(qi)損益的(de),在(zai)(zai)(zai)按(an)(an)規定(ding)據實扣除(chu)的(de)基礎(chu)上,在(zai)(zai)(zai)2018年1月1日(ri)至(zhi)2020年12月31日(ri)期(qi)間(jian),再按(an)(an)照實際發(fa)生(sheng)額的(de)75%在(zai)(zai)(zai)稅前加計(ji)扣除(chu);形(xing)(xing)成(cheng)無形(xing)(xing)資(zi)產(chan)的(de),在(zai)(zai)(zai)上述期(qi)間(jian)按(an)(an)照無形(xing)(xing)資(zi)產(chan)成(cheng)本的(de)175%在(zai)(zai)(zai)稅前攤銷。

高新企業賬務處理

收入賬戶的設置

除了設“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外,還應設置“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技術轉讓收入”、“技術承包收入”、“技術服務收入”、“接受委托科研收入”五個二級科目。分(fen)別用于核算(suan)符合《國家重(zhong)點支(zhi)持(chi)的(de)(de)高新技術領域》中規定的(de)(de)各項(xiang)收入。

成本賬戶的設置

除了設“主營業務成本”科目外,還應設置“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成本”、“技術轉讓成本”、“技術承包成本”、“技術服務成本”、“接受委托科研成本”五個二級科目。分別用(yong)于核算符合《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yu)》中規定的各項成本(ben)。

生產成本科目的設置

按(an)不同(tong)的(de)成本(ben)核算方法在“生產(chan)成本(ben)”下二級科(ke)(ke)(ke)目(mu)(mu):品種法或(huo)分步法的(de),設產(chan)品名稱(cheng)(cheng)或(huo)產(chan)品大(da)類名稱(cheng)(cheng);訂單(dan)法的(de),設客戶或(huo)項目(mu)(mu)名稱(cheng)(cheng)。并在以(yi)上科(ke)(ke)(ke)目(mu)(mu)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yong)三個二級科(ke)(ke)(ke)目(mu)(mu)。

研究開發費用的歸集

高新技(ji)術研究(jiu)開發(fa)費(fei)用的(de)(de)歸(gui)集應啟用“成本類”中(zhong)的(de)(de)“研發(fa)支出(chu)(chu)(chu)”科目(mu)進行過渡性核算。研究(jiu)開發(fa)費(fei)用應分為資本化(hua)支出(chu)(chu)(chu)和(he)(he)費(fei)用化(hua)支出(chu)(chu)(chu),按立項(xiang)書上的(de)(de)項(xiang)目(mu)設“研發(fa)支出(chu)(chu)(chu)—RD名(ming)(ming)稱-XX資本化(hua)支出(chu)(chu)(chu)”和(he)(he)“研發(fa)支出(chu)(chu)(chu)—RD名(ming)(ming)稱XX費(fei)用化(hua)支出(chu)(chu)(chu)”二(er)級(ji)和(he)(he)三(san)級(ji)科目(mu)。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注明(ming)“MAIGOO編輯(ji)上傳(chuan)提供”的所有(you)作(zuo)(zuo)品,均(jun)為MAIGOO網原創(chuang)、合法擁有(you)版權(quan)或有(you)權(quan)使用的作(zuo)(zuo)品,未經本網授權(quan)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shi)使用上述作(zuo)(zuo)品。已經本網授權(quan)使用作(zuo)(zuo)品的,應在(zai)授權(quan)范圍內(nei)使用,并注明(ming)“來源:MAIGOO網”。違反上述聲明(ming)者,網站會追(zhui)責到底。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1642928個品牌入駐 更新517447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71961個加盟需求 已有1302158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