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品牌分類   知識分類          
移動端
  • 買購網APP
  • 手機版Maigoo
  

彈簧墊圈壓緊后開口大小標準 彈簧墊圈的開口為什么會有脹圈現象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時代工業園 上傳提供 2025-03-04 評論 0
摘要:彈簧墊圈中間有一個開口,這是為了提高墊圈的彈性和適應性,增加摩擦力,方便安裝和拆卸,從而確保零部件的緊固和可靠性。彈簧墊圈壓緊后開口大小標準是多少?彈簧墊圈的開口大小標準是根據其直徑來確定的,直徑小于等于6mm時,開口形狀可以為任意形狀,直徑大于6mm時,開口應為直線型或缺口型。彈簧墊圈的開口為什么會有脹圈現象?下面來了解下。

一、彈簧墊圈壓緊后開口大小標準

彈簧墊圈的(de)開口(kou)大小標準(zhun)是根據其(qi)直徑來確定的(de)。以下是不同直徑的(de)彈(dan)簧墊圈的(de)開口(kou)尺寸(cun)范圍:

當彈簧(huang)墊圈(quan)的直徑(jing)小于等(deng)于6mm時,開口形狀可以為(wei)任(ren)意形狀,但(dan)必(bi)須保證不影響其使用。

當彈簧墊圈的直(zhi)徑大于(yu)6mm時(shi),開(kai)口應為直(zhi)線(xian)型(xing)或缺口型(xing),并且需要符合以下(xia)規范(fan):

直(zhi)徑(jing)6~10mm的彈簧墊(dian)圈(quan),口徑(jing)應在1.0~1.4mm,開口長度在0.5~0.9mm。

直徑10~16mm的(de)彈簧墊圈,口(kou)徑應在1.8~2.5mm,開口(kou)長度在1.0~1.5mm。

直徑(jing)16~24mm的(de)彈(dan)簧(huang)墊圈,口(kou)徑(jing)應在3.0~4.6mm,開口(kou)長度在1.5~2.0mm。

直徑24~30mm的彈(dan)簧(huang)墊圈,口徑應在4.6~5.5mm,開口長度在2.0~2.5mm。

直徑(jing)30~36mm的彈(dan)簧墊圈,口徑(jing)應(ying)在5.5~6.6mm,開口長度(du)在2.5~3.0mm。

直徑36~42mm的彈簧墊圈,口徑應在6.6~7.7mm,開口長度在3.0~3.5mm。

彈簧墊圈(quan)的(de)(de)開口(kou)(kou)位(wei)置應位(wei)于(yu)其內部的(de)(de)幾何中(zhong)心處(chu),并且需要保(bao)(bao)證(zheng)口(kou)(kou)的(de)(de)上(shang)下對稱,以確保(bao)(bao)負載(zai)分(fen)配均勻(yun),并避(bi)免在松(song)動部件運行時出現異常磨損或破(po)損。這(zhe)樣的(de)(de)開口(kou)(kou)形狀規范可以保(bao)(bao)證(zheng)彈簧墊圈(quan)與(yu)螺栓或螺母的(de)(de)配合緊密,從(cong)而達到更好的(de)(de)緊固效果。

二、彈簧墊圈的開口為什么會有脹圈現象

1、彈簧墊圈(quan)(quan)發生脹圈(quan)(quan)現象,一般不是彈簧墊圈(quan)(quan)本身的問題。

2、發生脹圈的彈簧墊(dian)圈必然受到一(yi)個徑(jing)向外(wai)張力,外(wai)張力源于(yu)擰緊力矩產生的加(jia)緊軸力。

3、螺母支承(cheng)面的(de)外倒角(jiao)(jiao)使軸向夾緊力(li)產生了徑向分力(li),從而使得彈簧(huang)墊圈的(de)開(kai)口脹(zhang)大。倒角(jiao)(jiao)直徑越小,發生脹(zhang)圈的(de)可能性就越大。

4、在螺母和彈簧墊圈之(zhi)間加(jia)一個平墊(dian)圈(quan)(quan)有助于(yu)減緩或者阻止(zhi)脹圈(quan)(quan)現象(xiang)的(de)發生,但是平墊(dian)圈(quan)(quan)太(tai)薄或者太(tai)軟也不能防止(zhi)發生脹圈(quan)(quan)。

5、彈簧墊圈(quan)氫脆斷(duan)裂(lie)原因(yin)一般都(dou)是有熱處(chu)理工藝(yi)不合理,還有就是電鍍鋅后(hou)沒有及時做去氫處(chu)理才導致的斷(duan)裂(lie)。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zhu)(zhu)冊(ce)用戶(hu)提供(gong)信息存儲空間服(fu)務(wu),非“MAIGOO編輯”、“MAIGOO榜單(dan)研(yan)究員”、“MAIGOO文章(zhang)編輯員”上傳(chuan)提供(gong)的文章(zhang)/文字(zi)均是注(zhu)(zhu)冊(ce)用戶(hu)自主發布上傳(chuan),不代表(biao)本站(zhan)觀(guan)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cuo)誤信息或(huo)任何(he)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di)一時間刪除或(huo)更(geng)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xiang)關信息的知識產權歸網站方(fang)所(suo)有(包(bao)括但不限于(yu)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作權、商(shang)標權、為用戶提供的商(shang)業(ye)信息等),非(fei)經許可不得(de)抄襲或使(shi)用。
提(ti)交(jiao)說明: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