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于1950年,知名地理知識類刊物,其刊發的文章和圖片常被各大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
《中國(guo)國(guo)家(jia)地(di)理》,原名《地(di)理知識(shi)》,是關于地(di)理的月刊。內(nei)容以中國(guo)地(di)理為主,兼具世(shi)界各(ge)地(di)不同區(qu)域(yu)的自然(ran)、人文(wen)景觀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ling)亦涉及天文(wen)、生物、歷史和考(kao)古等(deng)領域(yu)。
《中國國家地理(li)》的前(qian)身《地理(li)知識》,創(chuang)刊(kan)于(yu)1950年,創(chuang)刊(kan)于(yu)南京。當(dang)時整本雜志只有8頁(ye),一(yi)年后增至16頁(ye)。當(dang)時的內容包括地理(li)思想、中外國地理(li)、自然地理(li)、地圖及地理(li)調查法、地理(li)教(jiao)學、地理(li)資料等。
1954年,《地理(li)知識》因(yin)發表披露中(zhong)(zhong)國(guo)國(guo)內(nei)的工業(ye)地理(li)文章,被(bei)中(zhong)(zhong)國(guo)官方認為是“泄密(mi)”而遭受重創(chuang)。但不久(jiu)后影響消失,該雜志(zhi)的內(nei)容(rong)繼續擴充,至1957年時增至48頁,發行(xing)量(liang)達到了2萬冊。
1960年7月,遭遇停刊,1961年改名為《地理》復刊。1966年3月第二次停刊(kan)。中國大(da)陸的一些(xie)科學雜志在(zai)大(da)躍進(jin)及文化大(da)革(ge)命(ming)中遭受(shou)重(zhong)大(da)打擊。1972年(nian),《地理知識》復刊。《地理知識》也不例外(wai),在(zai)此期間,《地理知識》發(fa)行很不穩定,時(shi)斷時(shi)續,該情況在(zai)文革(ge)結束后才有所改善。
1998年,該雜志改版,頁數增至84頁,翌年增至100頁。由黑白改為全彩,由膠版紙改為銅版紙,定價由4.9元增至16元。2000年10月(yue),《地理(li)知識》雜志(zhi)更名為《中國(guo)國(guo)家地理(li)》,隨后亦在(zai)臺灣、香港等地推出繁(fan)體(ti)字(zi)版(ban)乃至(zhi)在(zai)日本(ben)推出日文版(ban)。2004年,《中國(guo)國(guo)家地理》增至(zhi)148頁(ye),并(bing)推出(chu)青少年版《博物》。2005年(nian)10月,在其創刊55周年(nian)之際,推出550頁的(de)“選美中(zhong)國(guo)”特(te)刊,出版量達到55萬冊的(de)歷史新高。
2008年3月,《中華遺產》正式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品牌下的一員。2008年7月,港(gang)(gang)澳繁體版以“中國名片”的姿態直卷全港(gang)(gang)。2009年1月,雜志價格(ge)提升至20元,頁碼加到176頁。2009年4月,《中國(guo)國(guo)家地理》英文版(ban)正式出版(ban)。2010年(nian)是《中國國家地(di)理》創刊60周年(nian),雜志舉辦了重溫有影響力的(de)(de)(de)觀點、征(zheng)集改變較大的(de)(de)(de)地(di)方、尋(xun)找60年(nian)傳讀(du)的(de)(de)(de)世(shi)家和“校園(yuan)行知客”4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