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在沒有讀過(guo)高(gao)中的(de)情況(kuang)下,15歲(sui)的(de)張首晟直(zhi)接考入復(fu)旦大學物理(li)系(xi)。
1979年,作(zuo)為交流學(xue)生被(bei)送往(wang)德國柏(bo)林自(zi)由大學(xue)深造(zao)。
1983年(nian),獲德國柏林自由大(da)學碩士(shi)學位(wei)(wei),同年(nian)赴美國紐(niu)約州立(li)大(da)學石溪分(fen)校(xiao),師從著名物(wu)理(li)學家楊振寧教授攻讀博士(shi)學位(wei)(wei)。
1987年(nian),獲物(wu)理學博(bo)士學位,進入(ru)加州(zhou)大學的SantaBarbara分(fen)校從事博(bo)士后研究。
1989年底,結束博士(shi)后(hou)研(yan)究,到SanJose的IBM繼續從事科學(xue)研(yan)究工作。
1993年,被評為斯坦福(fu)大學(xue)物理系副教(jiao)授(shou)。
1995年,被聘為斯(si)坦福大學物理系教授(shou)。
2013年,入選(xuan)中國科學院外(wai)籍院士。
2015年,入選美(mei)國科(ke)學院(yuan)(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yuan)士。
2018年(nian)12月(yue)1日(當地時(shi)間),美國(guo)華裔物理(li)學家張首(shou)晟教(jiao)授去世,終年(nian)55歲。
1992年(nian),獲全球華人(ren)物理學會(hui)杰(jie)出青年(nian)科學家獎。
1993年,獲IBM研究部杰出創新(xin)獎(jiang)。
1999年,受(shou)聘為教(jiao)育部“長江(jiang)學(xue)者講座教(jiao)授(shou)”,任清華大(da)學(xue)高等研究院特聘教(jiao)授(shou)。
2010年7月,榮獲(huo)德國(guo)“古登堡研究獎”。
2010年9月,獲(huo)歐洲物(wu)(wu)理學(xue)會(hui)頒發的歐洲物(wu)(wu)理獎(jiang),成為獲(huo)得該(gai)獎(jiang)項的首位華人科學(xue)家。
2011年9月,獲香港(gang)求是科技基(ji)金會“求是杰出科學家獎”。
2011年,入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yuan)(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yuan)士。
2012年(nian),榮獲美國物理學會(hui)頒發的(de)凝聚(ju)態(tai)物理最高獎--奧利(li)弗·巴克利(li)獎(Oliver Buckley獎)。
2012年8月,榮獲聯合(he)國教(jiao)科文組織下屬的國際(ji)理(li)論物(wu)理(li)學中心“狄(di)拉克獎”(國際(ji)理(li)論物(wu)理(li)學領域最高獎)。
2013年3月(yue),獲尤(you)里基(ji)礎(chu)物(wu)理(li)學獎(jiang)前沿獎(jiang)。
2013年12月,當(dang)選(xuan)中國(guo)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4年11月3日,因在拓撲絕緣體研究領(ling)域(yu)的開創性貢獻,獲富蘭克林物理獎。
2016年(nian)12月13日,“2016年(nian)度華(hua)人(ren)經濟人(ren)物(wu)”。
2017年3月(yue)31日,2016-2017年“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2017年12月21日,入(ru)選“2017年度中國留學(xue)人員50人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