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在山東工(gong)藝美術學校學習,畢業(ye)后留校。
1985年(nian),調入中國畫藝(yi)術研(yan)究院工作。
1996年,在南京藝術學院(yuan)獲博士(shi)學位。
1998年1月,提出(chu)“民(min)間文化(hua)生態保護(hu)”,發起(qi)“山東省(sheng)傳統手工文化(hua)生態保護(hu)活動”。
1998年4月,創建“東(dong)方中國(guo)民藝博物(wu)館”。
1998年5月,赴中國臺灣參加由“臺灣藝(yi)術大學”主辦的“傳統藝(yi)術研討會”并作主題(ti)演講(jiang)。
2000年5月,在(zai)德國舉辦畫展(zhan),作品被國際基金(jin)會收藏。
2000年8月,創辦中國民藝(yi)網。
2001年8月,主編(bian)國家“十五(wu)”重點項目《中國美術百科全(quan)書(shu)·民族(zu)民間美術卷》。
2002年10月(yue),擔任“中國民(min)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
2003年4月,出版(ban)《離開鍋(guo)灶(zao)端起碗(wan)——在民藝(yi)的(de)門檻上聊天》。
2003年6月,出版《潘魯生畫集(ji)》。
2003年7月,擔(dan)任“家——從(cong)傳(chuan)統(tong)到現代(dai)2003上海(hai)美術大展(zhan)·設(she)計藝術展(zhan)”評(ping)委。
2003年(nian)12月(yue),主持教育部人文(wen)社(she)會科學(xue)研究“九(jiu)五”規劃(hua)項目“工藝文(wen)化生態保護與調研”,出版《中國民藝采風錄》、《民間文(wen)化生態調查》叢(cong)書。
2004年6月(yue),在瑞典舉辦“潘(pan)魯(lu)生彩墨繪畫藝術展”。
2004年11月(yue),擔任“從洛桑(sang)到北京——第三屆國(guo)際纖維(wei)藝術雙年展(上海(hai)展年)”評委。
2006年6月,擔任“第二屆藝術與科學國際(ji)作(zuo)品展暨研討會”學術委(wei)員(yuan)。
2011年(nian)4月(yue),當選中(zhong)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zhu)席。
2012年,當選山(shan)東省文(wen)聯主席。
2013年(nian),當選全國政(zheng)協委員(yuan),參加(jia)政(zheng)協會議。
1994年10月,主編《中國圖案大系——現(xian)代(dai)卷(juan)》,獲第九(jiu)屆中國圖書獎(jiang),作品(pin)《1997·破鏡重(zhong)圓(yuan)》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
1998年12月,策劃制作民俗(su)文化片《大過年》,獲全(quan)國(guo)精神文明建設“五個(ge)一工程”獎、第十六屆中國(guo)電(dian)視(shi)金鷹獎。
1999年10月(yue),作品《保護母親河(he)行動》入選(xuan)“第九屆全(quan)國(guo)美展(zhan)”。
2001年5月,作品(pin)(pin)《世紀吉祥》獲“藝術與科學國際美(mei)術作品(pin)(pin)展(zhan)覽(lan)”提名獎。
2001年8月,獲山東省“德藝(yi)雙馨中青年藝(yi)術家(jia)”稱(cheng)號。
2004年4月,作品(pin)《線(xian)描齊(qi)魯》入選“2004首屆全國(guo)壁畫大展”。
2004年7月(yue),作品《門(men)——走(zou)進傳統走(zou)出現代》《新(xin)(xin)韻(yun)系列(lie)之(zhi)二·古板新(xin)(xin)彩》入選“第十屆全國(guo)美展”。
2004年8月,作品《門神》獲“首(shou)屆中國(guo)現代(dai)工藝美術展(zhan)”銅(tong)獎。
2004年10月,雕(diao)版(ban)琺瑯彩工(gong)藝(yi)(yi)獲“2004首屆全國壁畫(hua)大(da)展(zhan)”工(gong)藝(yi)(yi)成就獎。
2005年2月(yue),主編“設計藝(yi)術學科體系及課程結(jie)構研(yan)究’暨(ji)高(gao)等院校設計藝(yi)術專業系列教”,獲(huo)山東(dong)省高(gao)等教育(yu)教學成果(guo)一等獎。
2013年5月,榮獲意大利文化金典獎、藝術家獎,成為首位榮獲“文化(hua)經(jing)典獎·藝術(shu)家獎”的中國藝術(shu)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