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月——1978年1月,北京(jing)大學化學系催(cui)化專業(ye)學習;
1978年(nian)1月——1978年(nian)10月,中(zhong)國科學(xue)(xue)院長春應用化學(xue)(xue)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78年(nian)10月——1981年(nian)12月,中國科學(xue)院化學(xue)研(yan)究所(suo)結構化學(xue)專(zhuan)業碩(shuo)士研(yan)究生(sheng)、研(yan)究實習員;
1981年(nian)12月(yue)——1985年(nian)9月(yue),中(zhong)國(guo)科學(xue)院(yuan)化學(xue)研(yan)究所結構化學(xue)專業博士研(yan)究生、助理研(yan)究員;
1985年(nian)(nian)9月——1987年(nian)(nian)11月,美國(guo)加州理(li)工學(xue)院博士后和訪問學(xue)者,在噴氣推進實驗室從事真空掃描隧道顯微境(jing)(STM)研究;
1987年(nian)11月——1992年(nian)7月,中國(guo)科學院化學研(yan)究(jiu)(jiu)(jiu)所(suo)助理研(yan)究(jiu)(jiu)(jiu)員(yuan)、副研(yan)究(jiu)(jiu)(jiu)員(yuan)、研(yan)究(jiu)(jiu)(jiu)員(yuan)、STM實驗室主任(1991年(nian)10月—1992年(nian)4月,日本東(dong)北大(da)學金(jin)屬材(cai)料研(yan)究(jiu)(jiu)(jiu)所(suo)客座教授(shou));
1992年7月——1996年3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jiu)所(suo)副所(suo)長,黨委(wei)委(wei)員;
1996年3月——2004年12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1995年6月——2003年12月,兼第(di)三、四屆(jie)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1995年7月——200年7月, 兼全國青(qing)聯(lian)副(fu)主席;
1996年(nian)(nian)5月(yue)——2006年(nian)(nian)10月(yue)兼中國(guo)青(qing)年(nian)(nian)科技(ji)工作(zuo)者協會會長(chang),第(di)25、26屆中國(guo)化學會理事長(chang);
1997年,當選為(wei)中(zhong)國科(ke)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ke)學院院士;
1999年(nian),國(guo)務院學(xue)位委員會委員;
2001年1月(yue),兼中國科(ke)學(xue)院(yuan)研究生(sheng)院(yuan)院(yuan)長,
1997年(nian)3月——1997年(nian)5月,在中(zhong)央黨校進(jin)修一班學(xue)習;
2001年(nian)6月(yue)和2006年(nian)5月(yue),分(fen)別當選(xuan)第(di)六屆(jie)、第(di)七屆(jie)中國(guo)科學(xue)技術協會(hui)副主席;
2002年3月——2002年5月,中央黨(dang)校進修一班學習);
2004年12月—2011年2月,中國科學(xue)(xue)院常(chang)務副(fu)院長(chang)、黨(dang)組(zu)副(fu)書記,第(di)五屆化學(xue)(xue)學(xue)(xue)部主(zhu)任(ren);
2005年(nian),亞太材料學會副主席(xi);
2006年,美國科學院外(wai)籍院士;
2007年,英國皇家化學(xue)會(hui)榮譽會(hui)士;
2011年2月(yue)(yue)(yue)—2013年1月(yue)(yue)(yue),中(zhong)(zhong)國(guo)科(ke)(ke)(ke)學院(yuan)院(yuan)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執(zhi)行主席(2011年05被(bei)授予中(zhong)(zhong)國(guo)科(ke)(ke)(ke)協榮(rong)譽委員,2012年3月(yue)(yue)(yue),被(bei)推選(xuan)為(wei)丹(dan)麥皇家文理科(ke)(ke)(ke)學院(yuan)外籍院(yuan)士,2012年兼中(zhong)(zhong)國(guo)科(ke)(ke)(ke)學院(yuan)大學校長。2012年9月(yue)(yue)(yue)當選(xuan)新(xin)一屆發(fa)展中(zhong)(zhong)國(guo)家科(ke)(ke)(ke)學院(yuan)院(yuan)長);
2013年1月—,中國科學院(yuan)院(yuan)長,黨(dang)組書記,學部主(zhu)席團執行主(zhu)席,發展中國家科學院(yuan)院(yuan)長;
2014年5月3日,因白(bai)春禮是納(na)米科學領域的(de)先驅之(zhi)一,且在相關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白(bai)春禮當選為英(ying)國皇(huang)家(jia)學會外籍會員;
2016年4月20日,白春禮當選美(mei)國藝術(shu)與科學(xue)院院士(shi);
2017年11月20日,白春禮(li)當(dang)選(xuan)白俄羅斯科學院(yuan)外籍(ji)院(yuan)士,是首位獲選(xuan)的中國科學家。
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九大代表,中(zhong)(zhong)共第十五屆(jie)(jie)(jie)、十六屆(jie)(jie)(jie)、十七屆(jie)(jie)(jie)中(zhong)(zhong)央委(wei)員(yuan)會候補委(wei)員(yuan),中(zhong)(zhong)國(guo)共產黨(dang)第十八屆(jie)(jie)(jie)、十九屆(jie)(jie)(jie)中(zhong)(zhong)央委(wei)員(yuan)會委(wei)員(yuan)、第十三屆(jie)(jie)(jie)全國(guo)人民(min)代表大會常務委(wei)員(yuan)會委(wei)員(yuan)。
1、研制成功了(le)計算機控制的掃描隧道顯(xian)微鏡(STM)
2、研(yan)制成(cheng)功了中國第(di)一(yi)臺原子力顯微鏡(jing)(AFM)
3、第一(yi)臺激光原子(zi)力顯微鏡
4、低溫(wen)掃描隧(sui)道顯微鏡(STM)
5、彈道(dao)電子發射顯微鏡
6、超(chao)高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
7、在(zai)原子或分(fen)子級分(fen)辨(bian)率的(de)(de)水(shui)平上(shang),解釋了材料表面(mian)結構與樣(yang)品制備、形成條件的(de)(de)關系。
1989年(nian) 中國(guo)化學(xue)會青年(nian)化學(xue)獎
1989年 國(guo)務(wu)院“全國(guo)先進(jin)工作者”
1989年 中國(guo)科學(xue)院(yuan)首屆優秀青年科學(xue)家(jia)
1990年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1年(nian) 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de)者
1992年(nian) 全國十大杰出青年(nian)
1994年 第二屆中國青(qing)年科(ke)學家獎(jiang)
1995年 香(xiang)港求是科(ke)技基(ji)金會(hui) “杰出青(qing)年學者(zhe)獎(jiang)”
1997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7年 發展中國家科(ke)學院院士
2006年 美(mei)國(guo)(guo)國(guo)(guo)家科(ke)學(xue)院外籍院士
2007年 英(ying)國皇家化(hua)學會榮譽(yu)會士(獲(huo)此(ci)殊榮的第一個中國人)
2008年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9年 印(yin)度(du)科學(xue)院榮譽院士
2010年11月 教科文(wen)組織首次頒發的“納米科學(xue)和納米技術(shu)發展貢(gong)獻”獎章(zhang)
2011年 德國工程(cheng)院院士
2012年 丹麥皇(huang)家文理學(xue)院(yuan)外籍院(yuan)士?
2018年(nian) 入選“中國(guo)改革開放海歸40年(nian)40人”榜單(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