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從南京大(da)學畢業后前往(wang)瑞士(shi)日內瓦(wa)的歐洲核子中心,參加物理學家丁肇中領導(dao)的L3實驗,專業研(yan)究高能粒子。
1991年,獲得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博士學位。
1992年,進入美(mei)國麻省(sheng)理工學(xue)院核(he)物理實驗室,擔任研究人(ren)員(yuan)。
1996年,進入美國斯(si)坦福(fu)大學物理系(xi),擔(dan)任助理研究員。
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xue)院(yuan)百人計劃。
2001年,回到(dao)祖國(guo),擔任中國(guo)科(ke)學(xue)院(yuan)高能物理研(yan)究(jiu)(jiu)所研(yan)究(jiu)(jiu)員。
2012年(nian)03月08日(ri),所在團隊通過實驗測出(chu)新的中(zhong)微子振蕩(dang)模(mo)式。隨后,該實驗入選(xuan)美國《科學》評選(xuan)的“2012年(nian)十(shi)大科學進展”。
2013年,入選國家萬人計(ji)劃(hua)。
2015年(nian),當(dang)選中(zhong)國科學院(yuan)院(yuan)士(shi)。
2016年10月,當(dang)選俄羅斯(si)科學院(yuan)外籍(ji)院(yuan)士。
2016年11月,當(dang)選(xuan)發展中國家科學(xue)院院士。
2017年,出任中國科學院(yuan)大學核科學與(yu)技術學院(yuan)院(yuan)長。
2012年12月14日,榮獲(huo)“十(shi)佳全國(guo)優秀科技工(gong)作者”稱號。
2012年,榮獲“CCTV十大科(ke)技創新人物(wu)”稱號。
2013年,榮獲“何(he)梁何(he)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3年05月25日,榮(rong)獲第六屆科(ke)技獎——“基礎科(ke)學獎”。
2014年04月(yue),榮獲“潘(pan)諾夫斯基實驗粒(li)子物理學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guo)科學家。
2015年,榮(rong)獲第20屆“日經(jing)亞洲(zhou)獎”——科學技(ji)術獎。
2015年11月09日,榮(rong)獲“基礎物(wu)理學突破獎(jiang)”,是首位獲得該獎(jiang)的中國科學家(jia)。
2017年(nian)02月(yue),榮獲“布魯諾·龐蒂科夫獎(jiang)”。
2018年10月(yue)11日,榮(rong)獲“意大利共和國指揮官(guan)勛章”。
2019年(nian),榮獲未來科(ke)學大獎——“物質(zhi)科(ke)學獎”。
2012年04月(yue)(yue) - 2016年04月(yue)(yue),擔(dan)任北京正負(fu)電(dian)子對撞機國家(jia)實驗(yan)室副主任、實驗(yan)物理中心主任。
2018年03月至今(jin),擔任(ren)中(zhong)華(hua)人民(min)共和國(guo)第十三屆全國(guo)人民(min)代(dai)表大會代(dai)表、核(he)探測(ce)與核(he)電子學(xue)(xue)國(guo)家重點實驗室主任(ren)、中(zhong)國(guo)物(wu)(wu)理(li)(li)(li)學(xue)(xue)會高能物(wu)(wu)理(li)(li)(li)分會副理(li)(li)(li)事(shi)長、中(zhong)國(guo)核(he)學(xue)(xue)會核(he)電子學(xue)(xue)與核(he)探測(ce)技術分會理(li)(li)(li)事(shi)長、亞洲未(wei)來加(jia)速器委員會副主席、國(guo)際未(wei)來加(jia)速器委員會委員、全球華(hua)人物(wu)(wu)理(li)(li)(li)學(xue)(xue)會理(li)(li)(li)事(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