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畢(bi)業于長春(chun)地質學(xue)(xue)院(現吉林(lin)大學(xue)(xue))地球物理勘探系,獲得學(xue)(xue)士學(xue)(xue)位。
1981年,畢業于長春(chun)地(di)質學(xue)(xue)院(現吉林大學(xue)(xue))應用地(di)球物理(li)專業,獲得(de)碩士學(xue)(xue)位。
1981年,從長春地(di)質學(xue)(xue)院碩(shuo)士(shi)畢業后到中國(guo)地(di)質科學(xue)(xue)院礦床所地(di)球物理(li)室工作。
1985年(nian),到原(yuan)地質礦產部深部地質辦公室工作。
1986年,到中(zhong)國地(di)質科學(xue)院(yuan)(地(di)質所)巖石(shi)圈(quan)研究(jiu)中(zhong)心工作,先(xian)后擔(dan)任中(zhong)心主任、中(zhong)國地(di)質科學(xue)院(yuan)深部探測與地(di)球(qiu)(qiu)動力(li)學(xue)重點實(shi)驗室主任、國土資源部深部探測與地(di)球(qiu)(qiu)動力(li)學(xue)重點實(shi)驗室(籌)主任。
2015年,當(dang)選(xuan)為(wei)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6年(nian),擔任中山大學(xue)地球科(ke)學(xue)與地質工程(cheng)學(xue)院教授。
2016年04月起,擔任南京大(da)學(xue)客(ke)(ke)座教授、中(zhong)國地質(zhi)大(da)學(xue)客(ke)(ke)座教授、中(zhong)國青藏高原研究會(hui)常(chang)務(wu)理(li)事、北京地球物理(li)學(xue)會(hui)常(chang)務(wu)副理(li)事長等(deng)職務(wu)。
1、揭露(lu)印度板(ban)塊和亞洲板(ban)塊沿雅魯藏布江縫(feng)合帶正(zheng)在進行(xing)的陸陸碰(peng)撞深部過程(cheng)。
2、發現華北板(ban)塊(亞洲板(ban)塊一部分(fen))巖石圈地幔俯沖在青藏高原東(dong)北緣之下的地震學(xue)證據。
3、發現塔(ta)里木與西昆侖大陸(lu)巖(yan)石圈傾斜相接的地(di)震反射(she)構(gou)造,提出青藏高(gao)原存在(zai)面對面的陸(lu)陸(lu)碰撞新類型。
4、實現橫過高原腹地的羌(qiang)塘地體310km不間斷的長深反射(she)地震剖(pou)面完整采集。
5、提(ti)出并命名青藏高原北邊界逆沖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