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月24日,出生于南京(jing)。
1950年(nian),入金陵(ling)大(da)學(1952年(nian)并入南(nan)京大(da)學)經濟(ji)系,1952年(nian)高等院校調(diao)整轉入上海復旦大(da)學經濟(ji)系。
1952年9月(yue)3日,被(bei)批準加入(ru)中(zhong)國共產黨。
1952年,全國高等學(xue)(xue)校院系調整,金陵(ling)大(da)(da)學(xue)(xue)并入南京大(da)(da)學(xue)(xue),經濟(ji)系調整至復旦大(da)(da)學(xue)(xue)經濟(ji)系。
1953年,大學畢業。
1954年,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為兼任研究員冀朝鼎、姜君辰等作助手,后跟隨援華的蘇聯財政專家阿·畢爾曼研究企業財務問題。
1955年(nian)到(dao)1956年(nian),跟阿·畢爾曼,研(yan)究企業財務和國家(jia)財政問題。
1956年到(dao)1957年,參加(jia)全國范圍的體制(zhi)調查和體制(zhi)改革研究。
1957年(nian),因為犯(fan)有(you)在青年(nian)中宣傳《在橋梁工(gong)地上》、《組織(zhi)部新來的年(nian)輕人》這類“右(you)派小說”等“嚴(yan)重右(you)傾”錯誤(wu),受(shou)到黨內嚴(yan)重警(jing)告(gao)的處分。
1959年4月,參加在上海舉行的(de)“商品生產和(he)價值規律討論會”。
1960年5月,《經濟研究》刊出《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這是第一篇產生較大影響的長篇論文;10月,參加孫冶方組(zu)織的《社會(hui)主義經濟(ji)論》寫作班子。
1961年3月(yue),參(can)加(jia)中央宣傳部舉辦的(de)毛澤東《政(zheng)(zheng)治(zhi)經濟學讀書筆(bi)記》學習班,參(can)加(jia)于光遠(yuan)領(ling)導(dao)的(de)《政(zheng)(zheng)治(zhi)經濟學》寫作組。
1983年(nian)至(zhi)1984年(nian)7月,一度赴美國耶魯大學進行調查研究。
1983至(zhi)1984年,美國耶魯大學經(jing)濟系(xi)和社會(hui)政(zheng)策研究(jiu)所做訪(fang)問研究(jiu)員。
1983年至今(jin),中國社會(hui)科學院經濟研(yan)(yan)究所研(yan)(yan)究員。
1984年至(zhi)今,中國(guo)社會科(ke)學院(yuan)研究(jiu)生院(yuan)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4-1988年,國(guo)務院發展研究中心(xin)常務干事(shi)。
1986-1987年(nian),國務院經(jing)濟改革方(fang)案辦公室副主任。
1984年(nian)至今(jin) ,國(guo)務院經濟(ji)研究(jiu)中(zhong)心(現國(guo)務院發展(zhan)研究(jiu)中(zhong)心)研究(jiu)員,其(qi)中(zhong)1984~1989年(nian)任(ren)常務干事,1985~1990年(nian)任(ren)動態組組長。
1985年至今,《經濟社會體制比較(jiao)》雜志主編。
1990年,英國牛津大學圣(sheng)安東(dong)尼(ni)學院評議(yi)會委(wei)員。
1992年(nian)起,《改革》雜志(zhi)主編。
1994年,美國斯(si)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1996年,美國(guo)麻省理工(gong)學院訪問研究員。
1999年,匈牙(ya)利 布達佩斯高級研究所(Collegium Budapest),研究員。
2007年,吳敬璉(lian)等100名海內外英(ying)才(cai)分別摘取了2007十大系(xi)列英(ying)才(cai)稱號(hao)。
2011年(nian)(nian),榮(rong)獲“第一財經金融(rong)價(jia)值榜”年(nian)(nian)度公共經濟學家殊榮(rong)。
現工作于國(guo)務院(yuan)發展研究中心(xin)(xin)市場經濟(ji)研究所,為當代中國(guo)杰出經濟(ji)學(xue)家,著名市場經濟(ji)學(xue)者,是中國(guo)經濟(ji)學(xue)界的泰斗,被譽為“中國(guo)經濟(ji)學(xue)界良心(xin)(xin)”,《人民(min)網(wang)》專欄(lan)作家、專家 。
《駁“四人幫”對社會主義工資制度的誣蔑》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78年
《經濟改革問題探索》 中國展望出版社 1987年
蘇聯科學院出版社(俄文版) 1990年《中國(guo)經濟(ji)改革(ge)的(de)整體設計》(與周小川、樓(lou)繼偉等合著)中國展望出版社 1988年
《中國經濟的動態分析和對策研究》(與胡季等合著)中國人民大(da)學出版社 1988年
《1987年中國經濟實況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年
《吳敬璉選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
《論競爭性市場體制》(與劉(liu)吉瑞(rui)合著(zhu))中國財政經濟出(chu)版社 1991年
《1989年中國經濟實況分析》(與張軍擴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
《通向市場經濟之路》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1992年
日本THE SIMUL PRESS INC.(日文版) 1995年
《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 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2年
《市場經濟的培育和運作》 中國發展出版社 1993年
《大中型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合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年
《現代公司與企業改革》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
《建設市場經濟的總體構想與方案設計》(合著)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6年
《構筑市場經濟的基礎結構》 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7年
《何處尋求大智慧》北京三聯書店 1997年
《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與張軍擴、劉世錦、陳小洪合著)中國發展出版社 1998年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戰略與實施》 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9年
《公司治理結構、債務重組和破產程序:重溫1994年京倫會議》(與周小川合著)中央(yang)編譯出版社 1999年(nian)
《國企改革攻堅15題》(與陳清泰、謝伏瞻合著) 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9年
《改革:我們正在闖大關》北京三聯書店 2001年
《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法規政策研究報告》(與陳清泰合著)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1年
《十年紛紜話股市》 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1年
《比較:以比較傳遞理念、思想和智識》 中信出版社 2002年
《發展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制度重于技術》中國發展出版社 2002年
《轉軌中國》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年
《吳敬璉自選集(1980-2003)》 山西經濟出版社 2003年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 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4年
《比較(4)》 中信出版社 2002年
《比較(5~9)》 2003年
《比較(10~15)》 2004年
《比較(16~21)》 2005年
《比較(22~27)》 2006年
《比較(28~36)》 2007年
《比較(37~39)》 2008年
《比較(41~45)》 2009年
《比較(46~51)》 2010年
《比較(52~57)》 2011年
《比較(58~63)》 2012年
《比較(64~66)》 2013年
《吳敬璉專集》(首屆中國經濟杰出貢獻獎獲獎者叢書) 山西經濟出版社 2005年
《中國增長模式抉擇》 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6年
《呼喚法治的市場經濟》 三聯書店 2007年
《長安講壇:第一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
《長安講壇:第二輯》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8年
《長安講壇:第三輯》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9年
《從威權到民主:可持續發展的政治經濟學》(青木昌彥著) 中信出版社 2008年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 上海遠東出版社 2010年
《中國未來30年》(與俞可平合譯)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1年
《宏觀經濟與地方產業發展》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11年
《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2年
《影子里的中國》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3年
《重啟改革議程: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與馬國川合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年
《改革共識與中國未來》(與俞可平、芮效儉合著)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