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nian)03月(yue)-1978年(nian)10月(yue),北京市順(shun)義縣俸伯公社知青。
1978年10月-1982年09月.,中國人(ren)民大學(xue)農業經濟(ji)系學(xue)生。
1982年(nian)09月(yue)-1985年(nian)08月(yue),中國社(she)會科(ke)學院研(yan)究生院農村(cun)發展系碩(shuo)士研(yan)究。
1985年(nian)(nian)(nian)08月-1992年(nian)(nian)(nian)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農(nong)村發展(zhan)研究(jiu)所研究(jiu)人員(yuan)、農(nong)村發展(zhan)理論研究(jiu)室負責(ze)人 (其(qi)間:1986年(nian)(nian)(nian)10-1989年(nian)(nian)(nian)08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jiu)生院讀博(bo)士學位;1988年(nian)(nian)(nian)10評為(wei)副(fu)研究(jiu)員(yuan))。
1992年11月-1993年08月,中國社(she)會科學院農(nong)(nong)村發展(zhan)(zhan)研究所農(nong)(nong)村發展(zhan)(zhan)理論(lun)研究室主(zhu)任(其(qi)間:1993年08評(ping)為研究員(yuan))。
1993年08月-1998年09月,中國(guo)社會科學院人口(kou)研究(jiu)所(suo)副所(suo)長(chang)。
1998年(nian)(nian)09月(yue)-2014年(nian)(nian)07月(yue),中(zhong)國(guo)社(she)會科學院人(ren)口研究所(suo)(suo)所(suo)(suo)長(后改為(wei)人(ren)口與勞動經(jing)濟研究所(suo)(suo)) (其間:2006年(nian)(nian)05月(yue)至2007年(nian)(nian)05月(yue),掛(gua)任南水北調工(gong)程中(zhong)線(xian)干(gan)線(xian)工(gong)程建設(she)(she)管(guan)理局(中(zhong)線(xian)局)副(fu)局長兼漕河工(gong)程建設(she)(she)管(guan)理部副(fu)部長)。
2014年07月-2014年09月,中(zhong)國(guo)社會科學院(yuan)副院(yuan)長、黨(dang)組成員兼人(ren)口(kou)與勞(lao)動(dong)經濟研究(jiu)所(suo)所(suo)長。
2014年09月-2017年04月,中國(guo)社(she)會科學(xue)院副院長(chang)、黨組成(cheng)員。
2017年(nian)04月-2018年(nian)03月,任(ren)中(zhong)國社會科學院(yuan)副院(yuan)長、黨組成員,絲綢之路研(yan)究院(yuan)理事長。
2018年(nian)03月 ,任(ren)第十(shi)三屆(jie)(jie)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農(nong)業與農(nong)村委(wei)員(yuan)(yuan)(yuan)會副主(zhu)任(ren)委(wei)員(yuan)(yuan)(yuan),十(shi)三屆(jie)(jie)全國人大常委(wei)會委(wei)員(yuan)(yuan)(yuan),中(zhong)國社(she)會科(ke)學(xue)院副院長、黨(dang)組成員(yuan)(yuan)(yuan),絲綢(chou)之路研究院理(li)事長。
1998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xian)的中青年專家”稱(cheng)號。
2003年,被7部(bu)委授予出國(guo)留學(xue)人員杰出成就獎(jiang)。第四屆中國(guo)發展百人獎(jiang)獲得(de)者。第四屆中國(guo)農村發展研究獎(jiang)。被評選為“影響新中國(guo)60年經(jing)濟(ji)建設的100位經(jing)濟(ji)學(xue)家(jia)”之一。
2009年(nian)2月(yue)8日,與譚崇臺、吳敬璉、劉遵義、姚(yao)洋、胡必亮等(deng)學者,獲得(de)第二(er)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研究優秀成(cheng)果(guo)獎(jiang)。
中(zhong)國共產黨第(di)(di)十八大代表, 第(di)(di)十二屆(jie)全國人大常委(wei),第(di)(di)十三屆(jie)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hui)代表、第(di)(di)十三屆(jie)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hui)農業(ye)與農村委(wei)員(yuan)(yuan)會(hui)(hui)副主(zhu)任委(wei)員(yuan)(yuan),第(di)(di)十三屆(jie)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hui)常務(wu)委(wei)員(yuan)(yuan)會(hui)(hui)委(wei)員(yuan)(yuan),中(zhong)國社會(hui)(hui)科(ke)學院(yuan)學部委(wei)員(yuan)(yuan)。 兼任絲綢之(zhi)路研究院(yuan)理事長。
1. 《中國的二元經濟(ji)與(yu)勞(lao)動力轉移——理論(lun)分析與(yu)政策建議》,中國人(ren)民大學(xue)出版社,1990年。
2. 《十字路口(kou)的抉擇(ze)——深(shen)化(hua)農業(ye)經濟(ji)體(ti)制改(gai)革的思考》,中國(guo)社會科學出版(ban)社,1992年(nian)。
3. 《中(zhong)國的奇(qi)跡:發展(zhan)戰(zhan)略(lve)與(yu)(yu)經(jing)濟改革(ge)》(與(yu)(yu)林毅夫、李周合著),上海三聯(lian)書店、上海人民出版(ban)社,1995年。隨后(hou)以(yi)英文(wen)、日文(wen)、韓(han)文(wen)、法文(wen)、俄文(wen)、越南(nan)文(wen)等(deng)語言出版(ban)。
4. 《充分信息與國有企業改革》(與林毅夫、李周合著(zhu)),上海三(san)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隨后有英文、日文等(deng)版本。
5. 《窮(qiong)人的經濟(ji)學:農(nong)業依(yi)然是基礎》,武漢出版社(she),1998年;社(she)會科學文獻出版社(she),2007。
6. 《中國(guo)正在進(jin)行的農(nong)業(ye)改革》(與卡特、鐘甫(fu)寧合(he)著),中國(guo)財經出版(ban)(ban)社(she),1999年。另有英文版(ban)(ban)本出版(ban)(ban)。
7. 《可(ke)持續發展戰略(lve)》(與張(zhang)車偉(wei)合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
8. 《中國人(ren)口(kou)與勞動問題(ti)報(bao)告》(主編),社(she)會科學文獻出(chu)版社(she),自2000年后歷年。
9. 《惑與不惑之(zhi)間——與經濟學結(jie)緣20年》,廣西(xi)人(ren)民出(chu)版社,2001年。
10.《中國(guo)人口流(liu)動方式與途徑(1990-1999年(nian))》(主編),社會科學(xue)文獻出版社,2001年(nian)。
11.《人口,將給中國帶(dai)來什么》(與張車(che)偉等合著),廣州(zhou):廣東教育(yu)出版社,2002年(nian)。
12.《鷹(ying)和(he)人都吃雞》,天津人民(min)出版社,2002年。
13.《制度(du)、趨同(tong)與人文發(fa)展——區(qu)域(yu)發(fa)展和西部開發(fa)戰略思(si)考(kao)》(合(he)著),中國人民(min)大學出版社,2002年。
14.《中國經濟》(與林毅(yi)夫合(he)著),中國財經出(chu)版社,2003年;另有繁體(ti)字(zi)版和英文版出(chu)版。
15.《勞動(dong)力流動(dong)的政(zheng)治經濟(ji)學》(與(yu)都(dou)陽、王美艷合著),上海(hai)三聯書店、上海(hai)人民出版(ban)社,2003年。
16.《城市就(jiu)業與勞動(dong)力市場轉型》(與楊(yang)云(yun)彥、陳金永、王德文合著),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年。
17.《中國勞動力市(shi)場的發育與轉型》(與都(dou)陽、王美艷(yan)合(he)著),商務印書館(guan),2005年(nian)。
18.《民生經濟學——“三農”與就業問題的解析》,社(she)(she)會科學文獻出版社(she)(she),2005年。
19.《擺脫就(jiu)業與保(bao)障(zhang)的困(kun)境》(與于(yu)法鳴(ming)共同(tong)主編),中國旅游出版社,2006年。
20.《中國轉軌時期(qi)勞動力流動》(與(yu)白南生共同主編(bian)),社(she)會(hui)科學文獻出版社(she),2006年。
21.《農村發展與增加農民收入》(與王德文等合著(zhu)),中國勞動社會保(bao)障出版社,2006年。
22.《中國轉軌時期收入差(cha)距(ju)與貧(pin)困》(與萬廣華共(gong)同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nian)。
23.《中國人口與可持續(xu)發展》(主編(bian)),科(ke)學出版社(she),2007年。
24.《中(zhong)國流動人口(kou)問題》,社會科學(xue)文(wen)獻出版(ban)社,2007年。
25.《科學發展(zhan)觀與增長可持續性》,社會科學文獻(xian)出(chu)版社,2006年;中國出(chu)版集團、中華(hua)書局,2009年。
26.《中國(guo)勞動與(yu)社(she)會保障體制改(gai)革(ge)30年(nian)研究》(主編),經濟管理(li)出版(ban)社(she),2008年(nian)。
27.《WTO框(kuang)架(jia)下中國工業競爭力研(yan)究(jiu)》(與王(wang)德文等(deng)合(he)著),中國社會科(ke)學(xue)出版(ban)社,2008年。
28.《劉易(yi)斯轉折點——中(zhong)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社會(hui)科學文(wen)獻出版社,2008年(nian)。
29.《中國農村改革(ge)與變遷:30年歷程和經(jing)驗分(fen)析(xi)》(與王德文、都陽合著),格致出版社,2008年。
30.《勞動經濟學(xue)——理論(lun)與中國現實》(與都陽、高文書(shu)、王美艷合著),北京師范(fan)大學(xue)出版社,2009年。
31.《蔡昉(fang)論文選》,中國出版(ban)集團(tuan)、中華書(shu)局,2009年。
32.《中國(guo)經濟轉(zhuan)型30年》(主(zhu)編),社會(hui)科學文獻(xian)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