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nian),考入廈門大(da)學化學系。
1954年,從(cong)廈(sha)門大(da)學化學系研究生畢業后留校(xiao)任教(jiao),先后擔任講師、副教(jiao)授、教(jiao)授,廈(sha)門大(da)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
1987年(nian)-1992年(nian),兼任中國科學(xue)院福建物(wu)質結構(gou)研究所所長。
1991年(nian),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shi) 。
2020年(nian)5月3日(ri),安詳辭世,享年(nian)93歲。
1982年(nian),項目《配(pei)位場理論方法》獲“國家自然科學(xue)獎勵(li)委員會自然科學(xue)獎一(yi)等獎”。
1984年,項(xiang)目《休(xiu)克兒矩陣(zhen)圖形方法》獲“省高教廳科技(ji)成果(guo)一等獎”。
1987年,項目《多面體(ti)分子軌道方法》獲“國家教(jiao)委科(ke)學技(ji)術進(jin)步獎(jiang)二(er)等獎(jiang)”。
1989年,項目《群論(lun)方法在量子化學(xue)中(zhong)的新應用》獲“國家自(zi)然科(ke)學(xue)獎(jiang)(jiang)(jiang)勵委員(yuan)會自(zi)然科(ke)學(xue)獎(jiang)(jiang)(jiang)二等獎(jiang)(jiang)(jiang)”。
1991年(nian),項目《過渡金(jin)屬原子簇化合(he)物的合(he)成化學(xue)與(yu)結構化學(xue)》獲“中國(guo)科學(xue)院自然(ran)科學(xue)獎一(yi)等(deng)獎”。
1993年,項目(mu)《鉬、鐵、硫等(deng)原子(zi)簇化(hua)合物的(de)合成化(hua)學(xue)(xue)與結構化(hua)學(xue)(xue)》獲“國(guo)家自然科學(xue)(xue)獎勵委員(yuan)會(hui)自然科學(xue)(xue)獎二等(deng)獎”。
1993年,項目《鉬、鐵、硫(liu)等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化學與結構(gou)化學》獲(huo)“王丹萍(ping)科學技術二等獎”。
1994年(nian),項(xiang)目《群表示約化方法、程序與應(ying)用》獲“國家自然科學獎(jiang)勵委(wei)(wei)員會科技進步(bu)二等(deng)獎(jiang)”,《部分主族原(yuan)子簇(cu)粒子的激光產(chan)生(sheng)與結構研究》獲“國家教委(wei)(wei)科技進步(bu)三等(deng)獎(jiang)”。
2001年,項目《價鍵(jian)理(li)論新方法及(ji)其應用(yong)》獲“教育部中國高(gao)校自然(ran)科學獎(jiang)一等獎(jiang)”。
1989年(nian),獲“全國教(jiao)育系統勞動模范”稱號。
2001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ke)學與(yu)技術(shu)進步(bu)獎”。
2004年,獲“福建省杰出科技(ji)人(ren)員”稱號。
2006年,獲(huo)“2005年度福(fu)建省科學技術(shu)重大貢(gong)獻獎 ”、“人民(min)教師獎章(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