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5年 | 2010年 |
年(nian)末(mo)戶籍人口(kou)(萬人) | 待發布 | 待發布 | 7119 | 6949 | 6827 |
其中城鎮人口比重(%) | 待發布 | 待發布 | 34.65 | 27.58 | 22.71 |
年(nian)末常(chang)住(zhu)人(ren)口(萬人(ren)) | 6113 | 6105 | 6092 | 6011 | 5957 |
其中城鎮人口比重(%) | 59.39 | 58.33 | 57.02 | 50.97 | 43.2 |
出 生 率(‰) | 8.05 | 9.45 | 12.03 | 12.92 | 12.7 |
死 亡 率(‰) | 8 | 7.96 | 6.04 | 5.94 | 5.95 |
自然增長率(‰) | 0.05 | 1.49 | 5.99 | 6.98 | 6.75 |
流向省外半年以上的人數(萬人) | 1145 | 1152 | 1061 | 1045 | 1038 |
據《安徽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yue)1日零時,安徽省常(chang)住人口為61027171人,與2010年安徽省第六次全國(guo)人口普(pu)查的59500468人(ren)相比,增加1526703人,增長2.57%,年均增長(chang)率(lv)為0.25%。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為(wei)35595103人,鄉村人口為25432068人,城(cheng)鎮化率為58.33%;男性人口為(wei)31103394人(ren),占50.97%;女性人(ren)口為29923777人,占49.03%。人口年齡分(fen)布情況:0-14歲人口(kou)為11742682人(ren),占19.24%;15-59歲人口為37815253人,占(zhan)61.96%;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469236人(ren),占18.79%,其中65歲(sui)及以上人口為9159411人(ren),占15.01%。
從全省范(fan)圍(wei)來看(kan),自2010年(nian)至2022年(nian)的12年間,安徽全省(sheng)常住人(ren)口(kou)持續上(shang)升(sheng),由(you)2010的5956.7萬(wan)人(ren),至2019年達到6365.9萬人,達(da)到(dao)峰值,此后安(an)徽(hui)省常住(zhu)人口(kou)在(zai)6100萬左右徘徊。2022年常住人(ren)口(kou)達到6127萬人,12年(nian)來人口增長(chang)了170.3萬(wan)人,年均人口增長14.2萬人(ren)。 從16個地(di)級市(shi)人(ren)口來看(kan),自2010年至(zhi)2022年,合(he)肥(fei)(fei)市、阜(fu)陽(yang)市、蕪(wu)湖市的(de)常(chang)住人口在逐年上(shang)升;尤其(qi)是(shi)省會城市合(he)肥(fei)(fei),自2010年的570萬(wan)人(ren),增(zeng)長至2022年的963.4萬人,12年間人口增長(chang)了(le)393.4萬人,年均增長32.78萬人(ren),人(ren)口大規模(mo)向省(sheng)會(hui)城(cheng)市集中。而阜陽市12年間(jian)人口(kou)也增長了52.7萬人。其余地級(ji)市人口變化幅度不(bu)大。
地 區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全 省 | 6127 | 6113 | 6105 | 6365.9 | 6323.6 | 6254.8 | 6195.5 |
合肥市 | 963.4 | 946.5 | 937.34 | 818.9 | 808.74 | 796.53 | 786.9 |
阜陽市 | 814.1 | 817.1 | 820.33 | 825.9 | 820.72 | 809.26 | 799.1 |
宿州市 | 530 | 532.5 | 532.65 | 570 | 568.14 | 565.69 | 559.9 |
亳州市 | 496 | 498.6 | 499.87 | 526.3 | 523.72 | 516.88 | 510.4 |
六安市 | 437.9 | 440.5 | 439.53 | 487.3 | 483.74 | 480.03 | 477.2 |
安慶市 | 415.6 | 417.1 | 416.68 | 472.3 | 469.13 | 464.29 | 461.2 |
滁州市 | 405 | 399 | 398.85 | 414.7 | 411.42 | 407.62 | 404.4 |
地 區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全 省 | 6143.61 | 6082.9 | 6029.82 | 5988 | 5968 | 5956.7 |
合肥市 | 778.95 | 769.6 | 761.14 | 757.2 | 752.08 | 570.8 |
阜陽市 | 790.15 | 782.3 | 771.61 | 763.9 | 761.92 | 761.4 |
宿州市 | 554.12 | 548.6 | 543.11 | 537.8 | 536.61 | 536.2 |
亳州市 | 504.69 | 499.6 | 494.97 | 489.5 | 488.01 | 486.1 |
六安市 | 474.12 | 572.5 | 568.33 | 565.1 | 563.56 | 561.8 |
安慶市 | 458.61 | 537.6 | 534.47 | 532 | 530.6 | 531.5 |
滁州市 | 401.71 | 398.5 | 396.18 | 394.5 | 393.13 | 394.1 |
從全省范圍來看,自2010年至2022年(nian)的12年間,安徽的戶籍人(ren)口(kou)在持續上漲(zhang),由2010的(de)6826.63萬人,至2021年達到7125.4萬人(ren),戶籍人(ren)口增長(chang)了298.77萬人。
從16個地級市人口來看(kan),自(zi)2010年至2022年,合肥市(shi)(shi)、亳州(zhou)市(shi)(shi)、宿(su)州(zhou)市(shi)(shi)、蚌(bang)埠市(shi)(shi)、阜陽市(shi)(shi)、淮(huai)南市(shi)(shi)、滁州(zhou)市(shi)(shi)等地(di)級市(shi)(shi)戶籍人口(kou)在(zai)持續上(shang)升,而六安(an)市(shi)(shi)、安(an)慶(qing)市(shi)(shi)的戶籍人口(kou)在(zai)持續下降,其(qi)中,合肥市(shi)(shi)戶籍人口(kou)變動最大,由2010年(nian)的(de)494.95萬人(ren),增(zeng)長至(zhi)2021年的792.67萬(wan)人,人口增長了297.72萬人,除了巢湖市劃入合(he)肥市外,和省會(hui)城市的虹吸(xi)效應有關系。
地 區 | 2021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全 省 | 7125.4 | 7119.37 | 7082.89 | 7059.15 | 7026.98 |
合肥市 | 792.67 | 770.44 | 757.96 | 742.76 | 729.83 |
淮北市 | 218.5 | 218.72 | 217.86 | 216.95 | 216.54 |
亳州市 | 669.45 | 662.99 | 656.83 | 650.77 | 646.85 |
宿州市 | 660.17 | 658.27 | 656.56 | 655.47 | 654.05 |
蚌埠市 | 386.8561 | 386.3 | 383.94 | 381.25 | 379.52 |
阜陽市 | 1077.32 | 1077.28 | 1070.83 | 1070.07 | 1061.55 |
淮南市 | 388.4267 | 390.82 | 389.66 | 389.56 | 389.11 |
地 區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全 省 | 6949.11 | 6935.83 | 6928.53 | 6901.97 | 6875.87 | 6826.63 |
合肥市 | 717.72 | 712.81 | 711.5 | 710.53 | 706.13 | 494.95 |
淮北市 | 216.5 | 215.3 | 214.5 | 218.28 | 221.82 | 219.56 |
亳州市 | 634.95 | 634.35 | 632.92 | 612.55 | 604.22 | 600.76 |
宿州市 | 649.51 | 642.32 | 641.93 | 651.66 | 649.23 | 642.07 |
蚌埠市 | 376.35 | 371.1 | 366.6 | 367.81 | 365.45 | 362.23 |
阜陽市 | 1042.65 | 1051.42 | 1053.24 | 1039.82 | 1025.24 | 1011.84 |
淮南市 | 383.39 | 243.35 | 243.29 | 243.78 | 245.64 | 24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