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yi)夫獎是按邵逸(yi)夫先生(sheng)的(de)意(yi)愿設立,由邵逸(yi)夫獎基(ji)金(jin)會(hui)有限(xian)公(gong)司(si)管(guan)理(li)及執行的(de)國(guo)際(ji)性獎項,旨(zhi)在表彰在學術及科(ke)學研究或應用上在近期獲(huo)得突破性的(de)成果(guo),和(he)該成果(guo)對(dui)人類(lei)生(sheng)活產生(sheng)深遠影響的(de)科(ke)學家。
2002年11月,按(an)邵逸夫(fu)先生的意愿而設立(li)邵逸夫(fu)獎。2004年9月7日首屆邵逸夫(fu)獎的頒(ban)獎禮在(zai)香(xiang)港舉行。
據(ju)2018年12月(yue)邵(shao)逸夫獎官網顯示,邵(shao)逸夫獎設有(you)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xue)、生命科學(xue)與醫學(xue)、數學(xue)科學(xue),每(mei)年評(ping)選和頒發一次。截至(zhi)2021年6月(yue),邵(shao)逸夫獎共評(ping)選十八屆,頒發了(le)十八屆。
2002年(nian)11月,按邵(shao)逸(yi)夫(fu)先生的意愿而設(she)立(li)邵(shao)逸(yi)夫(fu)獎(jiang)(jiang),并由邵(shao)逸(yi)夫(fu)獎(jiang)(jiang)基(ji)金會有限(xian)公司管理及執(zhi)行,基(ji)金會辦(ban)事處設(she)在香港。據“邵(shao)逸(yi)夫(fu)獎(jiang)(jiang)”成(cheng)立(li)儀式上宣布,該(gai)獎(jiang)(jiang)設(she)立(li)數學(xue)(xue)(xue)科(ke)學(xue)(xue)(xue)、天文學(xue)(xue)(xue)、生命(ming)科(ke)學(xue)(xue)(xue)與醫學(xue)(xue)(xue)3個獎(jiang)(jiang)項。獎(jiang)(jiang)項的始創成(cheng)員包括:邵(shao)方逸(yi)華女士、馬(ma)臨教授、楊振(zhen)寧教授。
2003年(nian)5月,邵逸(yi)夫獎(jiang)基金(jin)會(hui)獲香港稅務局批準成(cheng)為慈善機構。
2004年(nian)9月7日,首屆(jie)邵(shao)逸(yi)夫獎(jiang)的頒獎(jiang)禮(li)在香(xiang)港舉行。
2021年10月28日,2021年度邵逸夫獎頒(ban)獎典禮在線上舉行。
2022年9月29日,2022年度(du)“邵逸夫獎(jiang)”頒獎(jiang)典禮以網上直播形式舉行,主(zhu)會場設于香(xiang)港科技(ji)大學。
邵(shao)逸夫(fu)(fu)獎(jiang)(jiang)(jiang)設有三(san)個獎(jiang)(jiang)(jiang)項,分別為(wei)邵(shao)逸夫(fu)(fu)天文(wen)學(xue)(xue)獎(jiang)(jiang)(jiang)、邵(shao)逸夫(fu)(fu)生命(ming)科學(xue)(xue)與(yu)醫學(xue)(xue)獎(jiang)(jiang)(jiang)和邵(shao)逸夫(fu)(fu)數學(xue)(xue)科學(xue)(xue)獎(jiang)(jiang)(jiang),每項獎(jiang)(jiang)(jiang)金一百二十萬美元、一面獎(jiang)(jiang)(jiang)牌及一張證書。原則是不(bu)論得獎(jiang)(jiang)(jiang)者的種族(zu)、國(guo)籍、性別和宗教信(xin)仰。近期在科研上(shang)有杰出成就且仍活躍于該學(xue)(xue)術領域的候(hou)選人將獲(huo)優先考慮。
邵(shao)逸夫(fu)獎(jiang)由(you)邵(shao)逸夫(fu)獎(jiang)基金會(hui)有(you)限公司管理(li)及執(zhi)行(xing),基金會(hui)成立一(yi)(yi)個(ge)四層(ceng)架(jia)構的組織專司其事(shi)。根據章(zhang)程,“邵(shao)逸夫(fu)獎(jiang)基金會(hui)”(設(she)在香(xiang)港(gang))由(you)董事(shi)會(hui)、理(li)事(shi)會(hui)、評(ping)審(shen)(shen)會(hui)和秘書處(chu)四個(ge)部分(fen)組成。評(ping)審(shen)(shen)會(hui)負責選出(chu)(chu)得(de)獎(jiang)人;其下設(she)3個(ge)獎(jiang)項委員(yuan)(yuan)會(hui),各(ge)設(she)一(yi)(yi)名(ming)(ming)首席評(ping)審(shen)(shen)和4位(wei)評(ping)審(shen)(shen),負責候(hou)選人的提名(ming)(ming)及評(ping)選工(gong)作(zuo)。由(you)著名(ming)(ming)物(wu)理(li)學家、諾貝爾獎(jiang)得(de)主楊振寧教授(shou)出(chu)(chu)任(ren)(ren)評(ping)審(shen)(shen)會(hui)主席,評(ping)審(shen)(shen)人員(yuan)(yuan)從(cong)世界各(ge)地有(you)限期聘任(ren)(ren)。評(ping)審(shen)(shen)工(gong)作(zuo)從(cong)每(mei)年6月開始,翌年6月宣布(bu)得(de)獎(jiang)者名(ming)(ming)單,8月頒獎(jiang)。
楊綱凱教授(shou)(主(zhu)席):邵逸夫獎(jiang)評審(shen)會副主(zhu)席、香港中文大學物理學榮休(xiu)教授(shou)
簡悅威教(jiao)授: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美國(guo)加州大學醫學系羅氏·達蒙血液學講座教(jiao)授
程(cheng)伯中教(jiao)授:香港中文大(da)學信興高(gao)等工程(cheng)研(yan)究所(suo)所(suo)長(chang)、香港中文大(da)學卓(zhuo)敏(min)電子工程(cheng)學講(jiang)座(zuo)教(jiao)授
陳(chen)偉儀教授:香(xiang)(xiang)港(gang)中(zhong)文大(da)學副(fu)校長(策略(lve)發展)、香(xiang)(xiang)港(gang)中(zhong)文大(da)學敬文書院院長、香(xiang)(xiang)港(gang)中(zhong)文大(da)學醫(yi)(yi)學院生(sheng)物醫(yi)(yi)學學院署理院長及生(sheng)物醫(yi)(yi)學教授、香(xiang)(xiang)港(gang)中(zhong)文大(da)學組織工程與再生(sheng)醫(yi)(yi)學研究所所長
陳偉(wei)文先生(sheng):邵(shao)(shao)逸(yi)夫慈善信托基(ji)金(jin)顧問委員會成員、邵(shao)(shao)氏基(ji)金(jin)會(香港)董事、邵(shao)(shao)逸(yi)夫獎基(ji)金(jin)會董事、邵(shao)(shao)氏旗下公(gong)司(si)董事總(zong)經理
徐遐(xia)生教授:美國圣地亞哥加州大學(xue)物理系榮休教授
主席:簡悅威教授
副主席:楊綱凱教授
委員:
萊因哈德·根舍教授(天文學獎遴選委員會主席(xi))
蘭迪(di)·舒卡文(wen)教授(生命科學與(yu)醫學獎遴選委員(yuan)會(hui)主席)
蒂莫西·高爾斯教授(數學科學獎遴選委(wei)員會(hui)主席)
遴選委員會(hui)(2018-2019)
邵(shao)逸(yi)夫(fu)天(tian)文(wen)學(xue)(xue)(xue)獎 邵(shao)逸(yi)夫(fu)生命科學(xue)(xue)(xue)與醫學(xue)(xue)(xue)獎 邵(shao)逸(yi)夫(fu)數學(xue)(xue)(xue)科學(xue)(xue)(xue)獎
主(zhu)席:萊因(yin)哈德·根舍教(jiao)(jiao)授(shou) 主(zhu)席:蘭迪(di)·舒卡文教(jiao)(jiao)授(shou) 主(zhu)席:蒂(di)莫(mo)西.高爾斯教(jiao)(jiao)授(shou)
委員:委員:委員:
赫里莎 ·庫韋利奧(ao)圖教授 邦妮 · 巴(ba)斯勒教授 伊(yi)蓮 · 埃斯諾(nuo)教授
約翰 · 皮考克教授(shou) 漢斯 · 克萊弗斯教授(shou) 費利克斯 · 奧托(tuo)教授(shou)
斯科特 · 特里梅(mei)因教授(shou) 嘉露 · 格雷德教授(shou) 保羅 · 賽德爾教授(shou)
依云 · 范狄淑嘉教授 理查德(de) · 利夫頓(dun)博士 文(wen)德(de)林 · 維爾納教授
王曉東教授
胡達 · 佐格比(bi)教授(shou)
邵逸夫獎提名及評審程序于每年九月開始,該獎評選的原則主要考(kao)慮候選人(ren)之(zhi)專業(ye)貢獻(xian)能(neng)推動社會進步,提高人(ren)類(lei)生活質素(su),豐富人(ren)類(lei)精神文明。
年份 得主 國籍
2004年 陳省身 美籍華人(ren)
2005年 安(an)德(de)魯·懷爾斯 英國
2006年 吳文俊、大(da)衛·曼福德 中(zhong)國(guo)、美國(guo)
2007年 羅伯特·朗蘭(lan)茲、理察(cha)·泰勒 美國、美國
2008年 弗拉基米(mi)爾·阿諾德、路(lu)德維希·費迪(di)夫 俄(e)羅斯、俄(e)羅斯
2009年 西蒙·唐納森、克利福·陶布斯 英國(guo)、美國(guo)
2010年(nian) 辛康(kang)·布爾甘 美國(guo)
2011年 德(de)梅(mei)特(te)里(li)奧斯·克里(li)斯托多羅、理查德(de)·哈密頓 瑞士、美國
2012年 馬克西姆·康采(cai)維奇 法國
2013年 大衛·多諾霍 美(mei)國
2014年 喬(qiao)治(zhi)·盧斯蒂格 美(mei)國(guo)
2015年 格爾德(de)·法(fa)爾廷斯(si)、亨里(li)克(ke)·伊萬(wan)尼克(ke) 德(de)國(guo)、美(mei)國(guo)
2016年 奈杰爾·希欽 英(ying)國
2017年 亞諾什?科拉爾、克萊爾?瓦贊 匈(xiong)牙(ya)利、法國
2018年5月(yue)14日 路(lu)易(yi)·卡(ka)法(fa)雷 美(mei)國
2019年5月(yue)21日 米歇爾·塔拉格蘭(lan)(Michel Talagrand)法國
2020年5月(yue)21日(ri) 亞歷山大·貝林森、大衛·卡茲丹 美國(guo)、以色列
2021年6月1日(ri) 讓·米歇(xie)爾·比斯姆、杰(jie)夫·奇(qi)格 法國、美(mei)國
2022年5月24日(ri) 諾加·阿隆、埃(ai)胡德·赫(he)魯索夫斯基 美(mei)國、英國
2023年(nian)5月30日 丘成桐、弗拉(la)基(ji)米(mi)爾(er)(er)·德林費爾(er)(er)德(Vladimir Drinfeld)
年份 得主 國籍
2004年 詹姆斯·皮布(bu)爾斯 美國(guo)
2005年 杰弗里(li)·馬西、米歇爾·麥耶 美國、瑞士
2006年(nian) 索爾·普密特、亞當·利(li)(li)斯、布萊·施(shi)米茲 美(mei)國、美(mei)國、澳大利(li)(li)亞
2007年 彼得·高里 美國(guo)
2008年(nian) 賴因哈德(de)·根策爾(er) 德(de)國(guo)
2009年 徐遐生 美籍華人
2010年 查爾斯·班(ban)尼特(te)、萊(lai)曼·佩治、戴(dai)維·斯佩格 美(mei)(mei)國(guo)、美(mei)(mei)國(guo)、美(mei)(mei)國(guo)
2011年 恩(en)里科·科斯塔、杰(jie)拉(la)爾(er)德(de)·菲(fei)什曼 意大利、美(mei)國
2012年(nian) 大衛(wei)·朱維(wei)特、劉(liu)麗杏 美國(guo)、美國(guo)
2013年(nian) 史(shi)蒂芬·拜爾巴斯、約翰·霍利 英(ying)國、美國
2014年(nian) 丹尼爾·愛森斯坦、肖恩·科爾、約(yue)翰·皮考克 美(mei)國、英國
2015年 威(wei)廉·伯魯(lu)奇 美國
2016年 羅(luo)奈爾特(te)·德雷弗、基普·索恩、雷納·韋(wei)斯 美國
2017年(nian) 西蒙?懷特(te) 英國(guo)
2018年5月14日 尚-盧·普吉 法(fa)國
2019年(nian)5月(yue)21日 愛德(de)華·史東(Edward C Stone)美國
2020年5月21日 羅(luo)杰(jie)·布蘭福德 美國
2021年6月1日 維多(duo)利(li)亞·卡斯皮、赫麗薩·庫韋利(li)奧圖 加拿大、美國
2022年(nian)5月24日 萊納特·林德格倫、邁克爾(er)·佩里曼 瑞典、愛爾(er)蘭(lan)
2023年5月30日 馬修·貝爾斯(si)、鄧(deng)肯·洛里默、莫拉·邁克勞克林
年份 得主 國籍
2004年 簡悅(yue)威、史丹利(li)·科(ke)恩、赫伯特·布瓦耶、理查·多爾 美(mei)籍華人、美(mei)國、美(mei)國、英國
2005年 邁克爾·貝里奇爵(jue)士 英國
2006年(nian) 王曉東 美籍華人
2007年 羅伯特·尼科威 美國
2008年 伊恩·威爾(er)穆特、基思(si)·坎(kan)貝爾(er)、山中真也 英(ying)國(guo)(guo)、英(ying)國(guo)(guo)、日本(ben)
2009年(nian) 道格(ge)拉斯·高爾(er)曼(man)、杰弗里·弗理德曼(man) 美(mei)國、美(mei)國
2010年 戴維·朱利雅斯(si) 美國
2011年 朱爾斯·霍夫曼、魯(lu)斯蘭(lan)·麥哲托夫、布(bu)魯(lu)斯·比尤特勒 法國、美(mei)(mei)國、美(mei)(mei)國、美(mei)(mei)國
2012年 弗(fu)朗茲-烏爾(er)里奇·哈特爾(er)、亞瑟·霍里奇 德國、美國
2013年 杰(jie)弗里·霍爾(er)、邁(mai)克(ke)爾(er)·羅(luo)斯巴殊(shu)、邁(mai)克(ke)爾(er)·楊(yang) 美國、美國、美國
2014年(nian) 森和俊、彼德·瓦爾特(te) 日本、美國
2015年(nian) 邦妮·巴斯勒(le)、彼德·格林伯格 美(mei)國(guo)
2016年 艾(ai)德(de)里安·伯(bo)德(de)、胡達(da)·佐格比 英國(guo)(guo)、美國(guo)(guo)
2017年 伊恩?吉本斯、羅納德?韋爾 美國
2018年5月14日 瑪莉-克萊(lai)爾·金 美國(guo)
2019年5月21日 瑪麗亞·杰辛(Maria Jasin)美國
2020年5月21日 格羅·米森伯(bo)克、彼(bi)得·黑格曼、格奧爾格·內格爾 英國(guo)、德國(guo)、德國(guo)
2021年6月1日 斯(si)科(ke)特·埃(ai)姆爾 美國
2022年5月24日 保羅·內古列斯庫、邁克爾·威爾士(shi) 美國(guo)
2023年5月(yue)30日 帕特里克·克拉(la)瑪(ma)、伊娃·諾加利斯
屆(jie)份 日期 地點(dian) 嘉賓
第1屆 2004.9.7 香港(gang)會議(yi)展覽中心 董(dong)建華(香港(gang)特別行(xing)政區行(xing)政長(chang)官);邵逸夫爵士(獎項創辦(ban)人(ren))
第2屆 2005.9.2 香港會議(yi)展覽(lan)中心 許仕仁(ren)(香港特(te)別行政區(qu)署(shu)理行政長官);邵(shao)逸(yi)夫爵士(獎項創辦人)
第3屆(jie) 2006.9.12 香(xiang)港會議展覽中心 曾蔭權(香(xiang)港特別行(xing)政區行(xing)政長(chang)官);邵逸夫爵士(獎(jiang)項創辦人)
第4屆 2007.9.11 香(xiang)港會議展(zhan)覽中心 曾(ceng)蔭權(香(xiang)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chang)官);邵逸(yi)夫爵士(獎項創辦(ban)人)
第5屆 2008.9.9 香港(gang)會議展覽中(zhong)心 唐(tang)英年(香港(gang)特別行政(zheng)區署(shu)理行政(zheng)長(chang)官);邵逸夫(fu)爵士(獎項創辦人)
第6屆 2009.10.7 香港會(hui)議(yi)展(zhan)覽中(zhong)心 曾蔭(yin)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chang)官);邵逸夫爵(jue)士(shi)(獎項創辦人(ren))
第7屆(jie) 2010.9.28 香(xiang)港(gang)會議(yi)展(zhan)覽中心 曾蔭權(香(xiang)港(gang)特別(bie)行(xing)(xing)政區(qu)行(xing)(xing)政長官)
第8屆 2011.9.28 香港(gang)(gang)會議展覽中心 曾蔭權(香港(gang)(gang)特別(bie)行(xing)政(zheng)(zheng)區行(xing)政(zheng)(zheng)長官);邵(shao)逸夫爵士(獎項(xiang)創辦人)
第9屆 2012.9.17 香港(gang)(gang)會議展覽(lan)中心 梁振英(香港(gang)(gang)特別(bie)行政區行政長(chang)官)
第(di)10屆(jie) 2013.9.23 香(xiang)港(gang)(gang)會(hui)議展(zhan)覽中(zhong)心 梁振(zhen)英(香(xiang)港(gang)(gang)特(te)別行(xing)政區行(xing)政長(chang)官);楊振(zhen)寧(諾貝爾獎獲(huo)得者)
第(di)11屆 2014.9.24 香(xiang)港會(hui)議展覽中心 梁(liang)振英(香(xiang)港特別(bie)行政(zheng)區行政(zheng)長官(guan));楊振寧(諾貝爾(er)獎獲得者(zhe))
第12屆 2015.9.24 香港(gang)(gang)會議(yi)展覽中心 梁振英(香港(gang)(gang)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第(di)13屆(jie) 2016.9.27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梁(liang)振英(ying)(香港特(te)別(bie)行(xing)政(zheng)區行(xing)政(zheng)長官)
第14屆 2017.9.26 香港(gang)會議展覽(lan)中(zhong)心 林(lin)鄭月娥(香港(gang)特(te)別行政區(qu)行政長官)
第15屆 2018.9.26 香港(gang)會(hui)議展(zhan)覽中心 林鄭(zheng)月娥(香港(gang)特(te)別行政區行政長(chang)官)
第(di)16屆 2019.9.25 香(xiang)港(gang)會議(yi)展(zhan)覽中(zhong)心 林鄭月娥(香(xiang)港(gang)特(te)別行政區(qu)行政長官)
獎(jiang)牌的正(zheng)面為邵逸夫先生的浮雕肖像(xiang),旁邊是英文"The Shaw Prize"和中(zhong)國(guo)文字(zi)的“邵逸夫獎(jiang)”稱(cheng)號。獎(jiang)牌背面展(zhan)示了獎(jiang)項,相關頒獎(jiang)年度及當年獲獎(jiang)者(zhe)的名(ming)字(zi)。在右上(shang)角為中(zhong)國(guo)名(ming)句“制(zhi)天(tian)命,而(er)用之”的印章(zhang)(引述自(zi)荀子-中(zhong)國(guo)歷史上(shang)的戰國(guo)時期思(si)想(xiang)家-公元前(qian)313-238年),意為“把握自(zi)然規律,并利用他(ta)”。
邵(shao)逸夫獎(jiang)為(wei)國際性(xing)獎(jiang)項,得獎(jiang)者應(ying)仍(reng)從事于有(you)關(guan)的(de)(de)學術領(ling)域,在(zai)學術或科學的(de)(de)研究或應(ying)用上有(you)杰出(chu)貢(gong)獻,或在(zai)近期獲得突破性(xing)的(de)(de)成果(guo),或在(zai)其他領(ling)域有(you)卓越之成就。
“邵(shao)逸夫(fu)獎(jiang)(jiang)(jiang)(jiang)”與“諾(nuo)貝爾(er)獎(jiang)(jiang)(jiang)(jiang)”所設(she)立的(de)(de)3個(ge)科學(xue)(xue)(xue)(xue)獎(jiang)(jiang)(jiang)(jiang)項并不(bu)重復。數學(xue)(xue)(xue)(xue)與天文學(xue)(xue)(xue)(xue)都是(shi)(shi)基(ji)礎(chu)科學(xue)(xue)(xue)(xue),諾(nuo)貝爾(er)獎(jiang)(jiang)(jiang)(jiang)沒有(you)此兩項獎(jiang)(jiang)(jiang)(jiang)顯然(ran)是(shi)(shi)有(you)缺陷(xian)的(de)(de)。數學(xue)(xue)(xue)(xue)是(shi)(shi)一切自然(ran)科學(xue)(xue)(xue)(xue)和現代(dai)技術的(de)(de)基(ji)礎(chu)語言,社(she)會(hui)科學(xue)(xue)(xue)(xue)、經濟活動以及人(ren)(ren)們日常生(sheng)活都離不(bu)開它,21世紀數學(xue)(xue)(xue)(xue)的(de)(de)地位更(geng)重要。天文學(xue)(xue)(xue)(xue)既(ji)是(shi)(shi)最古老的(de)(de),又(you)是(shi)(shi)極年輕的(de)(de),21世紀將是(shi)(shi)探(tan)索宇宙的(de)(de)黃金時(shi)代(dai)。“邵(shao)逸夫(fu)獎(jiang)(jiang)(jiang)(jiang)”的(de)(de)生(sheng)命科學(xue)(xue)(xue)(xue)與醫(yi)學(xue)(xue)(xue)(xue)獎(jiang)(jiang)(jiang)(jiang)比諾(nuo)貝爾(er)生(sheng)理學(xue)(xue)(xue)(xue)或醫(yi)學(xue)(xue)(xue)(xue)獎(jiang)(jiang)(jiang)(jiang)的(de)(de)范(fan)疇更(geng)廣闊,要為(wei)新世紀的(de)(de)人(ren)(ren)類帶來更(geng)好的(de)(de)健(jian)康和更(geng)高的(de)(de)生(sheng)活素質。“邵(shao)逸夫(fu)獎(jiang)(jiang)(jiang)(jiang)”是(shi)(shi)彌補“諾(nuo)貝爾(er)獎(jiang)(jiang)(jiang)(jiang)”的(de)(de)不(bu)足,兩者(zhe)關系是(shi)(shi)并駕齊驅、相得益彰(zhang)。(人(ren)(ren)民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