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5月11日,西(xi)奧多·馮·卡門出(chu)生于匈牙利(li)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家庭。后來他進入了父親創辦的明(ming)塔中學,在校的最后一年獲得(de)了E?tv?s獎。
1899年(nian),進入位于布達佩(pei)斯皇家約(yue)瑟夫技術大(da)學(xue)學(xue)習工程學(xue)。
1902年(nian),從(cong)皇家約(yue)瑟夫(fu)技術大(da)學(xue)畢業,獲得機(ji)械工程學(xue)位,畢業論文(wen)為(wei)《圓端由(you)水平(ping)面支(zhi)撐的重桿(gan)運動》;同年(nian),進入奧匈帝國(guo)軍隊,擔(dan)任了一年(nian)炮(pao)兵學(xue)員。
1903年—1906年,在皇家約瑟夫(fu)技術(shu)大學擔任(ren)助理。
1906年,移(yi)居德(de)意志(zhi)帝國,進入(ru)德(de)國哥廷(ting)根(gen)大(da)學(xue)(xue)(xue)攻讀(du)(du)博士(shi)學(xue)(xue)(xue)位(wei),師從現代流(liu)體力學(xue)(xue)(xue)開拓者之一(yi)的路(lu)德(de)維(wei)(wei)希(xi)·普朗(lang)特(te)教授,但未及(ji)獲得學(xue)(xue)(xue)位(wei)便(bian)去(qu)了巴黎大(da)學(xue)(xue)(xue)。在法國期間與飛(fei)行家亨利·法爾芒的對話將他(ta)引上了畢(bi)生從事航空航天氣動力學(xue)(xue)(xue)研究(jiu)的道(dao)路(lu)。之后路(lu)德(de)維(wei)(wei)希(xi)·普朗(lang)特(te)邀請他(ta)到(dao)哥廷(ting)根(gen)大(da)學(xue)(xue)(xue)去(qu)擔任助手,從事教學(xue)(xue)(xue)和研究(jiu)飛(fei)艇的工作,并繼續(xu)攻讀(du)(du)博士(shi)學(xue)(xue)(xue)位(wei)。
1908年(nian),獲得哥廷(ting)根大學(xue)博士(shi)學(xue)位,研(yan)究論題為《大型結構屈曲的(de)數學(xue)模型》,之后留校任教4年(nian)。
1913年,接受邀請擔任(ren)亞(ya)琛工業(ye)大學航空(kong)學院院長。
1919年(nian),第一(yi)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攜帶母親和妹妹約瑟芬回到亞琛。
1926年,受到時任加州理工學院校長羅伯(bo)特·安德魯·密立根的(de)邀(yao)請,幫助該校建立航空(kong)實驗室,建造(zao)風洞。
1930年,加(jia)(jia)州(zhou)理工學院正式向他提供了(le)古(gu)根海(hai)姆(mu)航(hang)空(kong)實(shi)驗(yan)室主任的(de)全職位置(zhi),同時擔心德國(guo)納粹主義的(de)迫害,西奧多·馮·卡門(men)與母親和(he)妹妹一起搬到了(le)美國(guo)南加(jia)(jia)州(zhou)洛杉磯,指導(dao)古(gu)根海(hai)姆(mu)氣(qi)動(dong)力實(shi)驗(yan)室和(he)加(jia)(jia)州(zhou)理工大(da)學第(di)一個風洞的(de)設計(ji)和(he)建設。
1936年,加(jia)入(ru)美(mei)國籍(ji);同(tong)年,領導實驗室(shi)開始研(yan)究(jiu)導彈(dan)。
1938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yuan)院(yuan)士。
1943年11月,噴氣(qi)推進實驗(yan)室根(gen)據與美國(guo)陸軍的合同在加州(zhou)理工學院正式掛牌,西奧多·馮·卡(ka)門從(cong)其五年前的初創階段起就兼任實驗(yan)室主(zhu)任。
1944年12月1日,陸軍航空隊正(zheng)式(shi)成(cheng)立(li)了科學(xue)顧問組,西(xi)奧多·馮(feng)·卡(ka)門擔任組長。
1945年,西(xi)奧多(duo)·馮·卡門受命以少將軍銜率領美國(guo)(guo)(guo)空軍顧問團一行36人,趕赴德國(guo)(guo)(guo)考察納粹(cui)德國(guo)(guo)(guo)秘密(mi)研究火(huo)箭技術(shu)的情況(kuang)。返(fan)回美國(guo)(guo)(guo)后,先寫出一份《我們在何處》的考察報告,對比了美國(guo)(guo)(guo)、德國(guo)(guo)(guo)在戰爭期間的科技發展(zhan),并(bing)指(zhi)出美國(guo)(guo)(guo)已有可(ke)能研制射程達9600千米的導彈。接著,又拿出了名為《通向(xiang)新地平線》的第(di)二(er)份報告。
1948年,當(dang)選為美國藝(yi)術與(yu)科學(xue)院院士。
1963年5月6日,在前往亞(ya)琛的路(lu)上(shang)逝世,享年82歲。
西奧多·馮(feng)·卡(ka)門在(zai)哥廷根大學(xue)從事過微觀的物(wu)理和(he)力學(xue)研(yan)究。在(zai)宏觀的流(liu)(liu)體力學(xue)和(he)空氣動(dong)力學(xue),他(ta)的研(yan)究包括(kuo)(kuo)非(fei)彈性屈(qu)曲、環圓(yuan)柱(zhu)流(liu)(liu)中的非(fei)定(ding)常尾流(liu)(liu)、層流(liu)(liu)穩(wen)定(ding)性、湍流(liu)(liu)、穩(wen)定(ding)和(he)非(fei)定(ding)常流(liu)(liu)中的翼型、邊界層和(he)超音速空氣動(dong)力學(xue)理論(lun)。也涉及到(dao)其他(ta)領域,包括(kuo)(kuo)彈性、振動(dong)、傳熱和(he)晶體學(xue)等(deng)。
1915年(nian)—1918年(nian),第一次世界(jie)大戰期(qi)(qi)間,西奧多(duo)·馮·卡門在(zai)奧匈帝(di)國(guo)軍隊服役時(shi)設計了早期(qi)(qi)的(de)直(zhi)升機Petróczy-Kármán-?urovec。
西(xi)奧多(duo)·馮·卡門在理論(lun)和工程應用(yong)中做了開(kai)創性的(de)工作(zuo),他(ta)的(de)名字(zi)也(ye)出(chu)現在許(xu)多(duo)概(gai)念(nian)中,比如:
馮·卡門渦街
福普爾-馮卡門方程
玻(bo)恩-馮·卡曼邊界條件
玻恩–馮·卡(ka)門晶格模型
查(cha)普利金-卡門(men)-錢近似
法爾科維奇(qi)-卡門方(fang)程(cheng)
馮·卡門常量
卡門線
馮·卡門-加布里埃利圖
卡門-豪沃思方程
卡門-彭納通量分數
卡門-尼古拉茲校正
卡門-波爾豪森參數
Kármán–Treffz變換
普朗特-馮卡門定律
馮·卡門動量積分
馮·卡門·奧戈
馮·卡門應變
馮·卡門風湍流模型
卡門-錢學森公式
渦流脫落
馮·卡門渦流
1899年,獲得明塔中學E?tv?s獎(jiang)。
1938年,當選美國(guo)國(guo)家(jia)科學院院士。
1941年,當選(xuan)美國哲學學會會士。
1948年,獲(huo)得富(fu)蘭克林獎章。
1948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yuan)院(yuan)士。
1957年,獲得(de)路德維(wei)希-普朗特環(第一位獲得(de)者)。
1963年(nian)2月,獲得美國(guo)國(guo)家(jia)科學勛章(第一枚)。
1968年,入選國際航空航天名人堂。
1983年,入選俄(e)亥(hai)俄(e)州代頓的國家航空名人堂。
2005年,當選阿諾德工程(cheng)發(fa)展中心名(ming)譽院(yuan)士。
西奧多·馮·卡門博(bo)士在空氣動力(li)學理(li)論(lun)方面(mian),特(te)別是在超音速飛(fei)(fei)行領域作出了(le)(le)重要貢獻,他被譽為“超音速飛(fei)(fei)行之父”,同時也(ye)在航空航天技術、理(li)論(lun)空氣動力(li)學理(li)論(lun)和提高飛(fei)(fei)機性能的應用(yong)方面(mian)做出了(le)(le)重大貢獻。(美國飛(fei)(fei)行百年紀念日委員會(U.S. Centennial of Flight Commision)評)
西奧多·馮·卡門在輝煌的職業生涯中為航空航天技術、空氣動力學和提高飛機(ji)性能(neng)做(zuo)出了重大貢(gong)獻。(美國機(ji)械工程師協會評)
1968年,美(mei)國工業與應(ying)(ying)用(yong)數學(xue)(xue)學(xue)(xue)會設立并頒發西奧多·馮·卡門獎(jiang),旨在(zai)表彰在(zai)獲獎(jiang)前五到十年內數學(xue)(xue)在(zai)力學(xue)(xue)和/或(huo)工程科學(xue)(xue)中的顯著應(ying)(ying)用(yong)。該獎(jiang)項可以頒發給(gei)一個(ge)人的重(zhong)大成就或(huo)可能(neng)由多個(ge)貢獻者完成的重(zhong)要工作。
1983年,國際宇航科學院設立并頒發西奧(ao)多(duo)·馮·卡門獎(jiang),以表彰在任何科學分支(基(ji)礎科學、工程科學、生(sheng)命科學或社會(hui)科學)中取得的杰出終(zhong)身成就,不分國籍,每年頒發一次(ci)。
1977年,亞琛工業大(da)(da)學將新建(jian)的演講廳命名為“卡門禮堂”,以紀(ji)念西奧多·馮·卡門在亞琛工業大(da)(da)學航空學院的杰出研究貢獻(xian)。
1992年8月(yue)3日,西(xi)奧多(duo)·馮·卡門的(de)祖國(guo)匈牙(ya)利(li)發(fa)行了一(yi)枚紀念他的(de)郵票。
1992年(nian)8月(yue)31日,美國也發行了一枚西奧多·馮·卡門紀念郵票。
2002年,Lisunov Li-2飛機(注冊(ce)號HA-LIX)被(bei)命名為Kármán Tódor。
在加利福(fu)尼亞(ya)州爾灣市(shi),在歐文商業中心的中心有一條五英里長的街道(dao),以西奧多·馮·卡(ka)門的名(ming)字命(ming)名(ming)。
馮·卡門撞擊(ji)坑(keng)位于月(yue)球背面南極(ji)艾特(te)肯盆地中部(bu),是整個太(tai)陽(yang)系(xi)中最(zui)古老的(de)(de)撞擊(ji)坑(keng),年(nian)(nian)齡大約為36億年(nian)(nian),其保存了原始月(yue)殼的(de)(de)巖石(shi),并可能含有水。1970年(nian)(nian)被國際天文學聯合(he)會(hui)批準接受(s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