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fen)類(lei)
登錄 |    
通天巖石窟
0 票數:0 #人文景觀建筑#
通天巖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西北郊6.8公里處,通天巖石窟開鑿于唐朝,興盛于北宋,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專家譽為“江南第一石窟”。觀心巖、忘歸巖、龍虎巖、通天巖、翠微巖五大巖洞文化底蘊豐厚、歷史遺跡豐富,蘇東坡、陽孝本、王陽明、蔣經國等歷史名人也曾在此留下了眾多遺跡。
  • 門票參考: 60元
  • 所在地/隸屬: 江西省(sheng)贛州(zhou)市章貢(gong)區
  • 開放時間: 07:00~18:00
  • 適宜季節: 全年
  • 文物保護單位: 國(guo)家級第三(san)批(宋至明)
詳細(xi)介紹 PROFILE +

景點簡介

通(tong)天(tian)(tian)巖(yan)地處丘陵,高(gao)處為(wei)(wei)群玉(yu)閣所在的山脊,高(gao)度為(wei)(wei)192.96米。沿著這(zhe)條蜿蜒曲(qu)折 的山脊,自東向西延伸著三(san)個(ge)山凹(ao)(ao)。在這(zhe)三(san)個(ge)山凹(ao)(ao)中(zhong),分別有(you)忘歸巖(yan)、觀心(xin)巖(yan)、龍虎(hu)巖(yan)、翠(cui)微巖(yan)和通(tong)天(tian)(tian)巖(yan)等五個(ge)景點,構成通(tong)天(tian)(tian)巖(yan)石窟景區(qu)。 眾多的摩(mo)崖龕象和摩(mo)崖題刻,就鐫刻在這(zhe)巖(yan)洞的懸崖峭壁之(zhi)間(jian)。通(tong)天(tian)(tian)巖(yan)石窟現有(you)摩(mo)崖龕象410尊,摩(mo)崖題刻128品,數量之(zhi)多,藝術水平之(zhi)高(gao),在江南尚(shang)屬罕(han)見。1988年,被國務院(yuan)列為(wei)(wei)第三(san)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u)單(dan)位。

通天(tian)巖是我國南(nan)方(fang)古代石(shi)(shi)窟藝術寶庫,這(zhe)里有江西(xi)大(da)的石(shi)(shi)龕造像(xiang)(xiang)群,共有石(shi)(shi)龕279座(zuo),石(shi)(shi)刻造像(xiang)(xiang)359尊。石(shi)(shi)刻造像(xiang)(xiang)均為佛(fo)像(xiang)(xiang)神(shen)祇,多屬(shu)唐宋時期作品。這(zhe)些造像(xiang)(xiang)神(shen)態各異(yi),精致俊美,是古石(shi)(shi)雕藝術的瑰寶。通天(tian)巖附(fu)近巖深谷秀,泉水涓涓,古木參(can)天(tian),冬(dong)暖夏涼,是游覽和避暑的好地(di)方(fang)。

主要景點

忘歸巖

因為(wei)(wei)巖石橫空(kong)而出,形(xing)狀好似一頭巨獅,故(gu)(gu)而又稱為(wei)(wei)“獅巖”。山巖間有一個(ge)天然的石洞,每當盛(sheng)夏酷暑(shu),清風徐來(lai),沁人(ren)心脾,令人(ren)留連忘返,故(gu)(gu)而稱“忘歸巖”。在(zai)巖壁之間有石龕造(zao)像和摩巖石刻

同心巖

在忘(wang)歸巖的東邊(bian),巖壁間(jian)有(you)明(ming)朝劉昭文(wen)書刻(ke)的“同心巖”三個字,還刻(ke)有(you)龍(long)虎造型。此處地勢平坦開(kai)闊,摩(mo)巖石刻(ke)和石龕造像依次刻(ke)于游路一側的巖壁間(jian),恰如露天(tian)的博物館一般,游人可以便走邊(bian)賞。

同(tong)心巖(yan)向(xiang)前,就(jiu)是通(tong)天巖(yan)。這里(li)山(shan)勢(shi)合抱,峭壁聳立,中有(you)一洞,洞內一竅直通(tong)山(shan)巔,“通(tong)天巖(yan)”即由此(ci)而得名。宋代的(de)(de)著名學(xue)者陽(yang)孝(xiao)本(ben)(1039~1122年)曾在此(ci)隱(yin)居。元佑九年(1094年),蘇東(dong)坡路經贛(gan)州,曾慕名拜訪(fang)陽(yang)孝(xiao)本(ben),二人(ren)一見如故,遂成至交(jiao)。陽(yang)孝(xiao)本(ben)死(si)后葬(zang)于通(tong)天巖(yan),后人(ren)在此(ci)立有(you)“玉巖(yan)祠”,祠內供有(you)蘇東(dong)坡、陽(yang)孝(xiao)本(ben)的(de)(de)雕(diao)像(xiang)。通(tong)天巖(yan)自唐、宋以來就(jiu)是贛(gan)南的(de)(de)佛教名山(shan),巖(yan)壁間層層排列,滿刻佛像(xiang)300余尊。

通天巖

及其毗鄰的(de)翠(cui)微巖(yan)(yan)、同心巖(yan)(yan)、忘歸巖(yan)(yan),巖(yan)(yan)壁間(jian)有很多的(de)古(gu)代(dai)摩巖(yan)(yan)題(ti)刻(ke)(ke),原有116品(pin),現(xian)存97品(pin),其中宋代(dai)的(de)33品(pin),明代(dai)的(de)36品(pin),早的(de)為(wei)北宋熙寧六年(nian)(1073年(nian))所刻(ke)(ke)。題(ti)刻(ke)(ke)不(bu)僅保(bao)存了大量的(de)地(di)方史資料,而(er)且(qie)保(bao)留(liu)了許(xu)多字體,刻(ke)(ke)工精致(zhi),是珍貴(gui)的(de)古(gu)代(dai)書(shu)法藝(yi)術(shu)作品(pin)。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我心明亮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通天巖石窟】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核實后進行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戶提(ti)供信息(xi)存儲(chu)空間(jian)服(fu)務,非(fei)“MAIGOO編輯(ji)上傳提(ti)供”的文章/文字均是(shi)注冊用戶自(zi)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dian),版(ban)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xi)、錯(cuo)誤(wu)信息(xi)或(huo)任何問題,請及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di)一時(shi)間(jian)刪除或(huo)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信息的知識產權(quan)歸網(wang)站方所有(包括但不(bu)限于(yu)文字、圖片、圖表、著作(zuo)權(quan)、商標權(quan)、為(wei)用戶提(ti)供(gong)的商業信息等),非經許可不(bu)得抄(chao)襲或使用。
提交說明(ming):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71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5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2589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1201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