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滘(jiao)(jiào)鎮,隸屬(shu)廣東省東莞市,位于東莞市西部、穗深(shen)經濟走(zou)廊中部,毗鄰東莞市區,北(bei)距廣州36公(gong)里,南距香港(gang)90公(gong)里。
道滘鎮原名到(dao)滘,又名濟川(chuan),意思是到(dao)了河川(chuan)相聚的地(di)方。始建于(yu)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2014年,轄(xia)1個社區(qu)、13個行(xing)政村。
截至2021年,全鎮(zhen)總面積54.25平(ping)方(fang)公里,是全國著名的“游(you)泳之(zhi)鄉”、“中(zhong)國民(min)間文化藝術之(zhi)鄉”、“中(zhong)國曲(qu)藝之(zhi)鄉”、“中(zhong)國特色食品名鎮(zhen)”,獲得“全國億萬(wan)農民(min)健身活動先進(jin)鎮(zhen)、國家衛生鎮(zhen)、廣東省教育強鎮(zhen)、廣東省園林城鎮(zhen)”等(deng)稱號。
2006年11月21日,全國最大的私(si)家園林,集景觀與(yu)(yu)藝術(shu)為一體,休閑與(yu)(yu)文化交匯,傳統(tong)工(gong)藝與(yu)(yu)現代審美情趣融(rong)于(yu)一園的大型嶺(ling)南古建筑點——粵暉園正式開園試業。
六一(yi)一(yi)亭(ting)是為(wei)了(le)紀念(nian)1941年農歷6月11日,日寇第二次屠村時,被(bei)毒煙熏死的(de)老百姓而建(jian)立的(de)。
六一一亭(ting)又稱(cheng)為“國殤冢”,于1949年2月(yue)24日(ri)揭幕,內有當(dang)時(shi)國民(min)黨廣東、東莞軍(jun)政界(jie)人士題(ti)(ti)刻(ke)的石碑共十九塊(kuai),每塊(kuai)都(dou)有名人題(ti)(ti)字(zi)。這些題(ti)(ti)詞既(ji)記錄(lu)了當(dang)時(shi)的悲(bei)壯歷史,也銘刻(ke)住廣大人民(min)群眾反(fan)抗日(ri)寇,斗爭到底,英勇無懼(ju)的愛國主義(yi)精(jing)神(shen)和民(min)族精(jing)神(shen)。
虹橋(qiao),相傳也是(shi)同“巍煥樓”一(yi)齊在明代所建。當年張家玉在道滘(jiao)與葉如日、何(he)不凡等率領(ling)義士抗清,清兵(bing)無(wu)法攻入泥(ni)城,后發現潮落(luo)時虹橋(qiao)口(kou)有秘道可(ke)入,于是(shi)精心布置(zhi),一(yi)舉在水(shui)干(gan)時從虹橋(qiao)口(kou)攻入道滘(jiao)泥(ni)城,以至道滘(jiao)陷落(luo)清兵(bing)之手。因此,虹橋(qiao)建于明代是(shi)有根據的。
但早(zao)在清代倒塌(ta)。1982年,永慶鄉政(zheng)府撥款,并發動群眾(zhong)和港澳同胞捐款,重新建筑水泥結構,聘請國內(nei)書(shu)法家麥(mai)華三書(shu)寫“虹橋”兩字。
主橋長40.7米,橋扶手高92厘米,橋寬3.6米,2010年后,鎮村(cun)兩級對(dui)橋也進(jin)行修(xiu)楫(ji),對(dui)橋旁的三棵挺拔的古棉加(jia)以保護,使之與巍煥樓相輝映,再現“虹(hong)橋晚望觀漁(yu)火,巍煥朝(chao)暉(hui)映露(lu)華(hua)”之風(feng)采(cai)。
道(dao)滘(jiao)鎮(zhen)位于東莞市的西部,處于廣(guang)深高速(su)公(gong)(gong)路橫跨鎮(zhen)區(qu),從道(dao)滘(jiao)立交口往廣(guang)州33公(gong)(gong)里,到深圳93公(gong)(gong)里,東江(jiang)南支流(liu)貫穿鎮(zhen)區(qu)。全鎮(zhen)總(zong)面積54.25平(ping)方公(gong)(gong)里。
道滘鎮已上(shang)榜“2018年度全國綜(zong)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nian)10月,道滘鎮入選“2019年(nian)度全國綜合實(shi)力千強鎮”。
2021年(nian)1月,道滘鎮入選2020年(nian)重新確認(ren)國(guo)家(jia)衛生鄉鎮(縣城(cheng))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