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月(yue)26日,尼古(gu)拉·齊奧(ao)塞斯庫出生于羅馬尼亞王國奧(ao)爾(er)特(te)(te)縣的斯科爾(er)尼切什蒂村的一個貧寒(han)的農民家庭(ting),他在10個兄弟姐妹中排行(xing)第三。11歲(sui)時(shi)到布加勒斯特(te)(te)一家修(xiu)鞋鋪當(dang)學徒。15歲(sui)時(shi)因參加罷(ba)工和游(you)行(xing)而被(bei)捕(bu)。
1933年(nian),加(jia)入(ru)羅馬尼亞(ya)共產主義(yi)青年(nian)團(tuan),同年(nian)加(jia)入(ru)羅馬尼亞(ya)共產黨(1948年(nian)—1965年(nian)稱羅馬尼亞(ya)工人(ren)黨),并(bing)作為民(min)主青年(nian)的(de)代(dai)表參加(jia)全國反法西(xi)斯委員會。
1933年(nian)—1936年(nian),先(xian)后任布加(jia)勒斯特(te)(te)市、普拉(la)霍瓦(wa)州(zhou)和奧爾特(te)(te)尼(ni)亞州(zhou)共產主(zhu)義青(qing)年(nian)團團委(wei)書記。20世(shi)紀(ji)30年(nian)代中期,他在布加(jia)勒斯特(te)(te)、克(ke)拉(la)約瓦(wa)、肯普隆格和勒姆尼(ni)庫沃爾恰等地執行(xing)黨(dang)的任務,多次被(bei)拘捕。
1936年(nian)6月,被當局(ju)逮捕(bu),在(zai)(zai)布拉索夫被法庭(ting)判處(chu)2年(nian)監禁(jin)并以藐(miao)視法庭(ting)罪額外判處(chu)限定居住在(zai)(zai)斯(si)科爾(er)尼切什(shen)蒂1年(nian)零6個月,他(ta)(ta)的大(da)部分時間(jian)是在(zai)(zai)有“羅(luo)馬尼亞的巴士底獄(yu)”之稱的多(duo)夫塔納監獄(yu)中度(du)過(guo)的,在(zai)(zai)被關押(ya)期間(jian),他(ta)(ta)結識(shi)了一批杰出(chu)的共運活動家(包(bao)括格奧爾(er)基(ji)·喬治烏-德(de)治、埃(ai)米爾(er)·波(bo)德(de)納拉希、基(ji)伏·斯(si)托伊卡(ka)、亞歷山德(de)魯·莫吉(ji)奧羅(luo)什(shen)),1939年(nian)獲釋(shi)出(chu)獄(yu)。
1939年10月,當選為(wei)羅馬尼亞共青團(tuan)全國組(zu)織(zhi)書記。
1940年8月,再次被捕并被關押在吉拉瓦監(jian)獄(yu)(yu),1942年轉押卡(ka)蘭塞貝什(shen)(shen)監(jian)獄(yu)(yu),1943年先后轉移到瓦卡(ka)瑞什(shen)(shen)蒂監(jian)獄(yu)(yu)和(he)特爾古日烏集(ji)中營(ying)。在獄(yu)(yu)中參(can)加了以(yi)格奧爾基(ji)·喬(qiao)(qiao)(qiao)治(zhi)(zhi)烏·德(de)治(zhi)(zhi)為(wei)首的(de)(de)(de)(de)羅(luo)共領導核心,成為(wei)喬(qiao)(qiao)(qiao)治(zhi)(zhi)烏·德(de)治(zhi)(zhi)的(de)(de)(de)(de)得意(yi)門生和(he)黨(dang)內(nei)“監(jian)獄(yu)(yu)派”的(de)(de)(de)(de)骨干(gan)。同喬(qiao)(qiao)(qiao)治(zhi)(zhi)烏-德(de)治(zhi)(zhi)一(yi)起反抗揚·安(an)東內(nei)斯庫(ku)的(de)(de)(de)(de)法西斯主義親德(de)、意(yi)政權。
1944年8月(yue)23日羅(luo)共在布加勒斯(si)特舉行(xing)武裝起義時,齊奧塞斯(si)庫(ku)被(bei)營救出獄(yu)。
1944年—1945年,任(ren)羅馬尼亞(ya)共產(chan)主義青(qing)年團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八·二三”武裝起義勝利后(hou),參加了羅(luo)共(gong)領導(dao)和組織人民群(qun)眾奪取并鞏(gong)固政(zheng)權、建立民主政(zheng)府(fu)、進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重(zhong)要活(huo)動。此后(hou)相(xiang)繼進入羅(luo)馬尼亞軍事(shi)學(xue)(xue)院專(zhuan)修班、布加勒斯特(te)經濟研(yan)究學(xue)(xue)院和“斯特(te)凡(fan)·喬(qiao)治烏”社會政(zheng)治學(xue)(xue)院(羅(luo)共(gong)中央高級黨(dang)校)學(xue)(xue)習。
1945年(nian)10月,在羅(luo)馬尼(ni)亞共產黨全國代(dai)表(biao)會議上當選為羅(luo)共中央候補委員。
1946年—1948年,先后擔(dan)任羅(luo)共多布羅(luo)加(jia)和奧爾特尼(ni)亞州委書(shu)記。
1946年11月,當選為大國民議會代表。
1948年(nian)5月13日—1950年(nian)3月18日,擔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農(nong)(nong)業部(bu)國務秘書(shu),任內積極推進農(nong)(nong)業集體化政策,是(shi)農(nong)(nong)村社會主義改造的(de)倡導(dao)者之一。
1950年(nian)(nian)3月(yue)18日—1954年(nian)(nian)4月(yue)19日,先后擔任(ren)(ren)羅馬尼亞人(ren)民共和國(guo)武裝部(bu)隊部(bu)副(fu)部(bu)長、武裝部(bu)隊部(bu)第一副(fu)部(bu)長,并兼任(ren)(ren)武裝部(bu)隊總政治部(bu)主任(ren)(ren),1952年(nian)(nian)4月(yue)出任(ren)(ren)最高軍(jun)事(shi)委員會委員。1950年(nian)(nian)被(bei)授(shou)予少將軍(jun)銜(xian),1952年(nian)(nian)晉升為中將。
1952年,當(dang)選為羅(luo)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wei)員(yuan)兼中央組(zu)織局委(wei)員(yuan)。
1954年4月20日,在羅馬尼亞工人黨中(zhong)央委(wei)員(yuan)(yuan)會全體會議(yi)上當(dang)選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中(zhong)央政治(zhi)局候補委(wei)員(yuan)(yuan)、中(zhong)央書(shu)(shu)記處書(shu)(shu)記。
1955年12月,在羅(luo)馬尼(ni)亞工(gong)人黨(dang)第二次代表大會(羅(luo)馬尼(ni)亞共產黨(dang)“七大”)上當選為羅(luo)馬尼(ni)亞工(gong)人黨(dang)中央政治(zhi)局(ju)委員(yuan)、中央書(shu)記處書(shu)記,主管組織工(gong)作(zuo)(zuo)和工(gong)會、共青團、婦聯等群(qun)眾團體的工(gong)作(zuo)(zuo)。
1960年6月,在羅馬尼(ni)亞工人黨第三次(ci)代表大(da)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在黨內排名(ming)第二。
1964年起,齊奧塞斯庫開始(shi)更多地主(zhu)持黨(dang)中央的日常工作。
1965年3月22日,羅(luo)馬(ma)尼亞工(gong)人黨召開中央全會,尼古拉·齊奧(ao)塞斯庫當選為羅(luo)馬(ma)尼亞工(gong)人黨中央第一書記。
1965年7月(yue),在羅(luo)(luo)馬尼亞(ya)共產黨(dang)第九次代表大(da)會上,當(dang)選(xuan)為羅(luo)(luo)馬尼亞(ya)共產黨(dang)中(zhong)央(yang)委員(yuan)(yuan)(yuan)、中(zhong)央(yang)政治執(zhi)行委員(yuan)(yuan)(yuan)會委員(yuan)(yuan)(yuan)、常(chang)設主席團委員(yuan)(yuan)(yuan)(1974年11月(yue)起為中(zhong)央(yang)常(chang)設局委員(yuan)(yuan)(yuan))、羅(luo)(luo)馬尼亞(ya)共產黨(dang)中(zhong)央(yang)委員(yuan)(yuan)(yuan)會總書記。
1967年12月(yue)9日,開始擔任羅(luo)(luo)馬尼亞社會(hui)主(zhu)義共和國(guo)國(guo)務委員會(hui)主(zhu)席,成為羅(luo)(luo)馬尼亞的國(guo)家元首(shou)。
1968年(nian)11月,出任羅馬尼亞社會(hui)(hui)主(zhu)義團(tuan)(tuan)結陣(zhen)(zhen)線(1980年(nian)改(gai)稱羅馬尼亞社會(hui)(hui)主(zhu)義民主(zhu)和(he)團(tuan)(tuan)結陣(zhen)(zhen)線)全(quan)國委員會(hui)(hui)主(zhu)席。
1969年4月7日,出任羅(luo)馬尼亞社會(hui)主義(yi)共和國國防(fang)委員(yuan)會(hui)主席,并兼任武裝部隊(dui)(dui)總司令和愛國衛隊(dui)(dui)總司令。在8月召(zhao)開(kai)的羅(luo)馬尼亞共產(chan)黨第十次代表大會(hui)上(shang)再次當(dang)選為(wei)羅(luo)共中(zhong)(zhong)央(yang)(yang)委員(yuan)、中(zhong)(zhong)央(yang)(yang)政(zheng)治執行委員(yuan)會(hui)委員(yuan)、中(zhong)(zhong)央(yang)(yang)常設局委員(yuan)、中(zhong)(zhong)央(yang)(yang)委員(yuan)會(hui)總書記。
1973年,出任經濟和社(she)會(hui)發展最高委員會(hui)主席。
1974年(nian)3月29日,當選(xuan)為羅馬尼亞(ya)社會主義(yi)共和(he)國總(zong)統,并兼任國務委(wei)(wei)員(yuan)會主席。在(zai)11月召(zhao)開的羅馬尼亞(ya)共產(chan)黨第(di)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第(di)三次當選(xuan)為羅共中(zhong)央(yang)(yang)委(wei)(wei)員(yuan)、中(zhong)央(yang)(yang)政治執行(xing)委(wei)(wei)員(yuan)會委(wei)(wei)員(yuan)、中(zhong)央(yang)(yang)常(chang)設(she)局委(wei)(wei)員(yuan)、中(zhong)央(yang)(yang)委(wei)(wei)員(yuan)會總(zong)書記。
1977年,出任全國勞動人民委員(yuan)會主席。
1979年11月,在(zai)羅馬尼亞(ya)共產黨第十二(er)次全國代表(biao)大會(hui)上(shang)”第四次當選為(wei)羅共中(zhong)央(yang)委員(yuan)、中(zhong)央(yang)政治執行委員(yuan)會(hui)委員(yuan)、中(zhong)央(yang)常設局委員(yuan)、中(zhong)央(yang)委員(yuan)會(hui)總書記。
1984年11月,在(zai)羅馬尼亞共產黨(dang)第十三(san)次全國代(dai)表大會(hui)上第五次當選為羅共中央委(wei)員、中央政治執行委(wei)員會(hui)委(wei)員、中央常設局委(wei)員、中央委(wei)員會(hui)總書(shu)記。
1985年,當(dang)選為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和名(ming)譽院長。
1989年11月,在羅(luo)馬尼亞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guo)代(dai)表大會上第六次當選為羅(luo)共中(zhong)(zhong)央(yang)委(wei)員(yuan)(yuan)、中(zhong)(zhong)央(yang)政治執行委(wei)員(yuan)(yuan)會委(wei)員(yuan)(yuan)、中(zhong)(zhong)央(yang)常設局委(wei)員(yuan)(yuan)、中(zhong)(zhong)央(yang)委(wei)員(yuan)(yuan)會總書記(ji)。
1989年12月16日,羅(luo)馬尼亞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爆發了大規(gui)模(mo)群眾游行、示威活(huo)動,隨(sui)后示威活(huo)動迅速(su)波及全國和首都布加勒斯(si)特。
12月20日,齊奧塞斯庫于發表(biao)電視講話說,蒂米什(shen)瓦拉發生的騷亂是流氓、暴(bao)徒煽動的,是以破壞國家機關(guan)和公(gong)共財產為目(mu)的的,這是恐怖行動,與反動勢力、帝國主(zhu)義、沙文主(zhu)義勢力相勾結(jie),試圖搞亂羅馬尼亞的秩序與穩定。同時齊奧塞斯庫簽署(shu)命令(ling),宣(xuan)布蒂米什(shen)瓦拉市進入(ru)緊急狀態(tai)。
12月(yue)22日,齊(qi)奧塞斯(si)庫在(zai)(zai)宣布全國實(shi)行緊(jin)急狀(zhuang)態后攜夫人倉皇出逃(tao),于當日在(zai)(zai)特爾戈維什蒂被抓獲。
12月25日(ri),齊奧塞(sai)(sai)斯(si)(si)庫(ku)夫婦一起被(bei)(bei)羅馬尼亞特別軍事法庭以(yi)“實施種族滅絕,屠殺六萬人(ren)”、“危(wei)害國家”、”破壞(huai)公(gong)共(gong)財產“、“破壞(huai)國民經(jing)濟”、“在(zai)國外銀行(xing)有(you)超(chao)過10億美元(yuan)的秘密(mi)存(cun)款并企圖叛逃國外”等(deng)5大罪狀判處(chu)死刑(xing)并立即執(zhi)行(xing),當天下午4時,齊奧塞(sai)(sai)斯(si)(si)庫(ku)及其夫人(ren)被(bei)(bei)處(chu)決身(shen)亡。至此連續(xu)執(zhi)政長達25年(nian)的齊奧塞(sai)(sai)斯(si)(si)庫(ku)政權瞬間土崩瓦解,羅馬尼亞共(gong)產黨(dang)亦(yi)不復存(cun)在(zai)。
黨務工作
齊奧塞斯庫在羅(luo)(luo)共九(jiu)大(da)上強調集體(ti)領導(dao)和集體(ti)工(gong)作的(de)原則(ze),反(fan)對兼職,并通過(guo)黨章規定“一(yi)個(ge)黨員在黨或(huo)國家機關中只能擔任一(yi)項(xiang)需(xu)要經(jing)常(chang)工(gong)作的(de)政(zheng)治領導(dao)職務”,羅(luo)(luo)共“九(jiu)大(da)”后,齊奧塞斯庫對內注(zhu)意(yi)發揚民(min)主,重新審視羅(luo)(luo)共歷史上的(de)冤(yuan)假錯案,通過(guo)撥亂反(fan)正和批判喬治烏-德治個(ge)人迷信,為“大(da)清洗”的(de)受害(hai)者平反(fan)昭雪,凝聚了黨心、民(min)心,成功樹立了自(zi)己的(de)威(wei)信和聲(sheng)望。
1965年8月,羅(luo)馬(ma)尼(ni)亞(ya)大國(guo)民議會(hui)通過了(le)新憲(xian)法,將羅(luo)馬(ma)尼(ni)亞(ya)人民共(gong)(gong)和(he)國(guo)改為羅(luo)馬(ma)尼(ni)亞(ya)社會(hui)主義共(gong)(gong)和(he)國(guo),同(tong)時對(dui)羅(luo)馬(ma)尼(ni)亞(ya)工人黨(dang)的黨(dang)名進(jin)行更改,恢復了(le)羅(luo)馬(ma)尼(ni)亞(ya)共(gong)(gong)產黨(dang)的舊稱(cheng),并通過新了(le)的黨(dang)章。
1967年12月(yue),在羅馬(ma)尼(ni)亞共(gong)產黨(dang)全國代表會議(yi)上(shang),齊奧(ao)塞斯(si)庫(ku)提出為消除“目(mu)前在黨(dang)和國家機構中存在的平行和重疊(die)現象(xiang)”而“應(ying)由(you)黨(dang)和國家領導中的一位同(tong)志(zhi)來負責一個(ge)部門的工作”的建議(yi)。
1969年(nian)8月,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黨章修正案(an),決(jue)定黨的總書(shu)記不再由中央(yang)委員會選舉(ju)而由全國(guo)代表大會“直接選舉(ju)”產生(sheng),使齊奧塞斯庫(ku)處于不受中央(yang)委員會約束的地位。
集中權力
齊(qi)(qi)奧塞(sai)(sai)斯(si)庫(ku)隨(sui)著自(zi)身威望的(de)(de)(de)(de)提高(gao),逐步獨攬大權,對黨和(he)(he)(he)國(guo)家事務越來(lai)越獨斷專(zhuan)行(xing),實行(xing)家長制的(de)(de)(de)(de)統(tong)治和(he)(he)(he)一(yi)(yi)言(yan)堂領導(dao)。其(qi)本人(ren)的(de)(de)(de)(de)作風(feng)也越來(lai)越主(zhu)(zhu)觀(guan)武斷,聽不得不同意見,出現(xian)了(le)問題,唯下面是問。在干部(bu)用(yong)人(ren)政(zheng)策上(shang),齊(qi)(qi)奧塞(sai)(sai)斯(si)庫(ku)上(shang)臺(tai)時(shi)尚能堅持集體(ti)領導(dao),唯才是舉,但(dan)到了(le)1967年(nian)以后,齊(qi)(qi)奧塞(sai)(sai)斯(si)庫(ku)開始走上(shang)個人(ren)集權的(de)(de)(de)(de)道路,在1974年(nian)羅馬(ma)尼亞實行(xing)總(zong)統(tong)制后,齊(qi)(qi)奧塞(sai)(sai)斯(si)庫(ku)作為總(zong)統(tong)更是擁有(you)了(le)直接頒(ban)布法律、任(ren)免政(zheng)府官員(yuan)(yuan)的(de)(de)(de)(de)權力。羅馬(ma)尼亞共產黨的(de)(de)(de)(de)總(zong)書記、共和(he)(he)(he)國(guo)總(zong)統(tong)、國(guo)務委員(yuan)(yuan)會主(zhu)(zhu)席(xi)、國(guo)防委員(yuan)(yuan)會主(zhu)(zhu)席(xi)、武裝部(bu)隊總(zong)司令和(he)(he)(he)愛國(guo)衛(wei)隊總(zong)司令、經濟(ji)和(he)(he)(he)社會發展最(zui)高(gao)委員(yuan)(yuan)會主(zhu)(zhu)席(xi)均由他兼任(ren)。此外,還有(you)一(yi)(yi)些在齊(qi)(qi)奧塞(sai)(sai)斯(si)庫(ku)本人(ren)倡(chang)議下建(jian)立(li)的(de)(de)(de)(de)全(quan)國(guo)性的(de)(de)(de)(de)民(min)主(zhu)(zhu)機構(gou),如社會主(zhu)(zhu)義民(min)主(zhu)(zhu)和(he)(he)(he)團(tuan)結陣線以及全(quan)國(guo)勞動(dong)人(ren)民(min)委員(yuan)(yuan)會,也由其(qi)本人(ren)擔任(ren)主(zhu)(zhu)席(xi)。這樣,齊(qi)(qi)奧塞(sai)(sai)斯(si)庫(ku)把(ba)黨、政(zheng)、軍、經、群等各項(xiang)大權集于(yu)一(yi)(yi)人(ren)手中,成為世界上(shang)兼職最(zui)多的(de)(de)(de)(de)國(guo)家領導(dao)人(ren)之一(yi)(yi)。
個人崇拜
隨著(zhu)地(di)位(wei)的鞏固,齊(qi)(qi)(qi)奧(ao)塞(sai)斯(si)(si)庫越來(lai)(lai)越喜歡人們(men)(men)對他(ta)歌(ge)功(gong)頌德,熱(re)衷于形式主義(yi)的轟轟烈(lie)烈(lie)的場(chang)面(mian)。1971年后,齊(qi)(qi)(qi)奧(ao)塞(sai)斯(si)(si)庫開(kai)始走(zou)向(xiang)走(zou)向(xiang)個人崇拜(bai),他(ta)到(dao)全國(guo)各地(di)視(shi)察,群眾(zhong)都(dou)傾城出(chu)動,以最(zui)高禮(li)節(jie)來(lai)(lai)歡迎他(ta)。齊(qi)(qi)(qi)奧(ao)塞(sai)斯(si)(si)庫和(he)夫人過生日(ri)、以及出(chu)訪歸來(lai)(lai),或有重大(da)(da)活動,全國(guo)各地(di)、各部(bu)(bu)門都(dou)紛紛致賀電,以表(biao)示衷心擁護齊(qi)(qi)(qi)的領(ling)導。一切傳媒手(shou)段都(dou)用(yong)來(lai)(lai)宣傳齊(qi)(qi)(qi)奧(ao)塞(sai)斯(si)(si)庫夫婦(fu),齊(qi)(qi)(qi)氏夫婦(fu)巨照天天見諸報端,大(da)(da)量出(chu)版了(le)齊(qi)(qi)(qi)的講話文集和(he)言論集。每當齊(qi)(qi)(qi)奧(ao)塞(sai)斯(si)(si)庫講話時(shi)(shi),與(yu)會(hui)(hui)者都(dou)要(yao)數(shu)十次起立,長時(shi)(shi)間地(di)鼓掌(zhang)歡呼(hu)“齊(qi)(qi)(qi)奧(ao)塞(sai)斯(si)(si)庫—羅共”、“齊(qi)(qi)(qi)奧(ao)塞(sai)斯(si)(si)庫與(yu)人民”等。開(kai)大(da)(da)會(hui)(hui)時(shi)(shi),每位(wei)發言者,總理(li)和(he)部(bu)(bu)長們(men)(men)也不(bu)例外,都(dou)先贊揚齊(qi)(qi)(qi)奧(ao)塞(sai)斯(si)(si)庫夫婦(fu)的功(gong)績。
羅馬尼亞官方對(dui)他們的(de)歷史評(ping)價越(yue)來越(yue)高,齊(qi)奧(ao)塞(sai)斯庫(ku)被塑造成(cheng)羅馬尼亞千(qian)年(nian)以來最偉大(da)的(de)領袖。齊(qi)奧(ao)塞(sai)斯庫(ku)不僅個人大(da)權獨(du)攬,唯(wei)我獨(du)尊,還把夫人、子(zi)女及(ji)其(qi)他親屬安(an)排在(zai)重要崗位上,齊(qi)奧(ao)塞(sai)斯庫(ku)家(jia)族(zu)成(cheng)員(yuan)有30多人在(zai)黨政(zheng)軍經等(deng)重要部門任職,從(cong)而形成(cheng)了家(jia)族(zu)統治。
齊奧(ao)塞斯庫大(da)搞個人迷信和家族統治,導致了(le)羅馬(ma)尼(ni)亞國內深刻(ke)的政治、經濟和社(she)會矛盾,引(yin)起廣(guang)大(da)黨員和群眾的不滿,工(gong)人罷工(gong)事件和反齊傳單時有出現。
區劃改革
1968年(nian)2月,羅馬尼亞政府把(ba)全(quan)國(guo)16個州和(he)(he)兩個直(zhi)(zhi)轄市(shi)重(zhong)新劃(hua)分(fen)為39個縣(xian)(現(xian)為41個縣(xian))和(he)(he)一個直(zhi)(zhi)轄市(shi),取(qu)消(xiao)州和(he)(he)區的建(jian)制而(er)建(jian)立縣(xian),由中(zhong)央直(zhi)(zhi)轄,建(jian)立從中(zhong)央到縣(xian)、市(shi)和(he)(he)鄉鎮、農村的垂直(zhi)(zhi)領導體(ti)(ti)制,形成中(zhong)央—縣(xian)—鄉村三級行政體(ti)(ti)系,提高市(shi)和(he)(he)鄉的作用(yong)并擴(kuo)大(da)其(qi)權(quan)限,使中(zhong)央領導接近基層單位,以便直(zhi)(zhi)接貫(guan)徹黨和(he)(he)國(guo)家的決議。
1988年(nian),羅馬尼亞大力推行(xing)農村規范(fan)化計劃,把一些鄉和村合并(bing),建立農工中心。
在(zai)經濟(ji)建設上(shang),齊奧塞斯庫注重經濟(ji)建設,關(guan)(guan)注民(min)(min)生,為(wei)了(le)擺脫(tuo)前蘇聯的(de)(de)控制,逐步對經濟(ji)體制進行了(le)一些改革(ge)。他反復強調,“沒有(you)經濟(ji)上(shang)的(de)(de)獨立,就(jiu)不(bu)(bu)會有(you)政治(zhi)上(shang)的(de)(de)獨立”,“沒有(you)高速(su)度的(de)(de)發展(zhan),就(jiu)不(bu)(bu)可能生存下去”。因此(ci),羅馬(ma)尼亞把發展(zhan)國民(min)(min)經濟(ji)看作是(shi)關(guan)(guan)系民(min)(min)族存亡的(de)(de)大事,并在(zai)努力探索高速(su)發展(zhan)國民(min)(min)經濟(ji)的(de)(de)道路。
1965年羅(luo)共(gong)“九大”提(ti)出了(le)1966—1970年的(de)發(fa)展國民經濟的(de)指示(shi)草(cao)案和關于能源發(fa)展的(de)和國家電(dian)氣化(hua)的(de)十年計劃,草(cao)案規定(ding)黨的(de)政(zheng)策的(de)中(zhong)心仍然是國家的(de)工業(ye)(ye)化(hua),優先發(fa)展重(zhong)工業(ye)(ye),特別(bie)是機器制造業(ye)(ye)。在(zai)確定(ding)了(le)在(zai)繼續高速度進行社會主義工業(ye)(ye)化(hua)的(de)同時(shi),將更加重(zhong)視農業(ye)(ye)和提(ti)高農牧業(ye)(ye)生產(chan)。
針對(dui)經濟管(guan)理和計劃(hua)工作中存在的問題(ti)。齊奧塞斯庫(ku)采取了一系(xi)列改(gai)革措施:
1、建立工(gong)業(ye)中(zhong)心(xin),減少工(gong)業(ye)管理(li)體制中(zhong)的中(zhong)心(xin)環節。把過去由(you)工(gong)業(ye)部的高(gao)度(du)集(ji)中(zhong)領導和權力(li)過分(fen)集(ji)中(zhong),改為相(xiang)對(dui)(dui)分(fen)散的領導和權力(li)適當(dang)下放(fang),充分(fen)發(fa)揮(hui)了下面的積極性。這樣(yang)不(bu)僅能及時解決問題,而且針對(dui)(dui)性強,大(da)大(da)提高(gao)了工(gong)作效(xiao)率,對(dui)(dui)羅工(gong)業(ye)的迅速發(fa)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yong)。
2、取消(xiao)一長制,擴(kuo)大社會主義民主,實行集體領導(dao),吸收工人直接參加管(guan)理(li)。這(zhe)樣激發了工人參與企業管(guan)理(li)的積極性,為工人發揮創造精神創造了條(tiao)件。
3、改進對國民(min)經濟的管理(li)和計劃,擴大企業自主(zhu)權。
4、改(gai)革報酬(chou)制度,以調動職(zhi)工的積極性。
5、重(zhong)視國(guo)際(ji)經(jing)濟合作(zuo)和大力發展外貿(mao),廣泛(fan)對外開放,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geng)生的(de)同時,采用多種(zhong)形式引進外國(guo)的(de)先進技術和資(zi)本。
齊奧塞斯庫執政(zheng)期間,大(da)力發展國(guo)民經濟(ji),增(zeng)(zeng)強綜合國(guo)力,創造了羅(luo)(luo)馬(ma)(ma)(ma)尼亞經濟(ji)上的(de)“黃(huang)金時代”。從(cong)1965年(nian)到1989年(nian),羅(luo)(luo)馬(ma)(ma)(ma)尼亞的(de)國(guo)民收(shou)(shou)入增(zeng)(zeng)長了32倍(bei),工業增(zeng)(zeng)長119倍(bei),農業增(zeng)(zeng)長6倍(bei)。20多(duo)年(nian)的(de)建(jian)設使(shi)羅(luo)(luo)馬(ma)(ma)(ma)尼亞擁(yong)有(you)了自己(ji)的(de)石油、化工、冶(ye)金、機器制造、電子和汽車制造等工業部(bu)門,能制造客機、大(da)噸位的(de)船舶并正興建(jian)核能電站(zhan)。由于執行(xing)均(jun)衡發展各地經濟(ji)的(de)政(zheng)策,注意生產力的(de)合理布(bu)局,促使(shi)落后地區的(de)經濟(ji)有(you)了很(hen)大(da)發展。羅(luo)(luo)馬(ma)(ma)(ma)尼亞在住(zhu)宅方面的(de)建(jian)設成就就尤為(wei)顯(xian)著,到1989年(nian),羅(luo)(luo)全(quan)國(guo)人口的(de)82%已遷入新居,基本上解(jie)決了住(zhu)宅問題。人民生活(huo)還是有(you)了很(hen)大(da)改善,據公布(bu)的(de)數字,到1988年(nian),羅(luo)(luo)馬(ma)(ma)(ma)尼亞人均(jun)國(guo)民收(shou)(shou)入已達3000美(mei)元。
生育政策
為了(le)提高人口數量(liang),增強國力,1966年(nian)羅(luo)(luo)馬(ma)尼亞廢除(chu)了(le)以(yi)前關于個人可以(yi)自由流產的(de)(de)法(fa)(fa)律,實施了(le)禁(jin)止(zhi)(zhi)墮胎(tai)的(de)(de)政策。齊奧(ao)塞(sai)斯庫宣稱,胎(tai)兒是(shi)社(she)會(hui)的(de)(de)財富,不(bu)生(sheng)育(yu)孩子(zi)的(de)(de)人就是(shi)背叛國家的(de)(de)人。同(tong)時規定(ding),禁(jin)止(zhi)(zhi)離婚,每對羅(luo)(luo)馬(ma)尼亞夫妻至少要(yao)生(sheng)四個孩子(zi)。緊接著(zhu),國家頒(ban)布法(fa)(fa)令,節育(yu)和墮胎(tai)都屬(shu)違法(fa)(fa),不(bu)能受孕的(de)(de)女(nv)性要(yao)交納稅(shui)金(jin),墮胎(tai)者將受到判(pan)刑和囚禁(jin),婦女(nv)月經期要(yao)受到嚴(yan)格的(de)(de)檢查與盤(pan)問。
為保證政(zheng)令暢(chang)通,依據齊奧塞斯(si)庫的指令,執法者(zhe)紛紛進駐(zhu)機(ji)關、工廠、農村、學校(xiao)以及(ji)各個單(dan)位,對(dui)(dui)婦女(nv)進行(xing)嚴(yan)格的監(jian)控,督促她們每月(yue)必須做婦科(ke)檢查(cha),以確保沒(mei)有使用(yong)避(bi)孕(yun)工具(ju);對(dui)(dui)那(nei)些避(bi)孕(yun)的婦女(nv)和默許墮胎的醫(yi)生一經查(cha)出,嚴(yan)厲打擊、處罰監(jian)禁。
打字機法案
20世紀80年代初(chu),齊奧塞斯庫頒布了《大(da)羅馬尼亞打字(zi)機(ji)法》。
根據(ju)該法(fa),每一個羅馬(ma)尼(ni)亞(ya)的公民、企(qi)業(ye)、事業(ye)、機關、學校等(deng)單位(wei),凡(fan)擁有打(da)(da)(da)字(zi)機必(bi)須要(yao)(yao)得到警(jing)方(fang)的許可,領(ling)取使用(yong)(yong)執照;要(yao)(yao)成為打(da)(da)(da)字(zi)員也(ye)必(bi)須照此(ci)辦(ban)理,并且要(yao)(yao)將所打(da)(da)(da)字(zi)的樣品同時上(shang)報。如果打(da)(da)(da)字(zi)機需要(yao)(yao)修理,其使用(yong)(yong)者及其打(da)(da)(da)字(zi)機都(dou)需要(yao)(yao)更新執照。任何繼承打(da)(da)(da)字(zi)機的羅馬(ma)尼(ni)亞(ya)人,都(dou)必(bi)須將此(ci)上(shang)交(jiao)政府當局,或尋求取得使用(yong)(yong)它的資(zi)格;如果不(bu)把(ba)打(da)(da)(da)字(zi)機的鍵盤上(shang)交(jiao)警(jing)方(fang),即使損壞的打(da)(da)(da)字(zi)機也(ye)不(bu)得私(si)自處理,否則嚴加(jia)處罰。
1968年8月,前(qian)蘇(su)聯(lian)入侵捷克(ke)(ke)斯洛伐克(ke)(ke)事件(jian)發(fa)生(sheng)后,齊奧塞斯庫(ku)譴責五個(ge)社會主義國(guo)家(jia)的部隊入侵捷克(ke)(ke)斯洛伐克(ke)(ke)是(shi)一個(ge)重(zhong)大錯(cuo)誤,是(shi)對主權國(guo)家(jia)的粗(cu)暴踐踏。
為動(dong)員全國(guo)人民保(bao)衛祖國(guo),羅馬尼(ni)亞(ya)決定在全國(guo)各工(gong)廠、企業、農村(cun)、機關普遍重(zhong)新組織(zhi)建立愛(ai)國(guo)衛隊,包(bao)括步兵(bing)、偵查、反特、工(gong)兵(bing)、防空、反坦克等兵(bing)種(zhong)。此外,還(huan)在1968年8月(yue)還(huan)成(cheng)立了“青年保(bao)衛祖國(guo)軍(jun)訓隊”。
綜述
齊奧(ao)塞斯(si)庫對外(wai)廣泛(fan)開放,高舉(ju)民(min)族(zu)獨立(li)大(da)旗,堅(jian)持獨立(li)自主,反(fan)對前蘇聯(lian)的(de)(de)(de)(de)控制與顛覆,他在一系列講話和工作(zuo)報告中(zhong),強調獨立(li)自主,主張(zhang)各黨根(gen)據(ju)本(ben)國(guo)的(de)(de)(de)(de)實際情況獨立(li)自主地制訂自己的(de)(de)(de)(de)政(zheng)治路線,確定自己的(de)(de)(de)(de)發(fa)展道路;反(fan)對統一模(mo)式;主張(zhang)嚴格遵守國(guo)家關(guan)系中(zhong)“權力完全平(ping)(ping)等”、“互(hu)(hu)不干涉內政(zheng)”、“相(xiang)互(hu)(hu)尊(zun)重、平(ping)(ping)等互(hu)(hu)利”、“不使用(yong)武力或以武力相(xiang)威脅”的(de)(de)(de)(de)原(yuan)則(ze)。1969年齊奧(ao)塞斯(si)庫在講話中(zhong)強調羅馬(ma)(ma)尼亞“把平(ping)(ping)等、尊(zun)重民(min)族(zu)主權和獨立(li)、不干涉內政(zheng)、同志式的(de)(de)(de)(de)互(hu)(hu)助(zhu)這些馬(ma)(ma)列主義、無(wu)產階級國(guo)際主義的(de)(de)(de)(de)原(yuan)則(ze)”,當作(zuo)羅馬(ma)(ma)尼亞“同社會(hui)主義國(guo)家之(zhi)間的(de)(de)(de)(de)基礎”。
1970年12月,齊奧(ao)塞斯庫在接見(jian)各(ge)國使節時(shi)說:“羅(luo)馬尼(ni)亞過去和現在都(dou)一貫為發展(zhan)同世界所有國家(不管(guan)其(qi)制度如(ru)何)的(de)關系(xi)而行動”。他(ta)強(qiang)調羅(luo)馬尼(ni)亞“堅決(jue)(jue)反(fan)對(dui)帝(di)國主(zhu)(zhu)義的(de)控制、專橫和侵(qin)略(lve)政策(ce),即實力(li)政策(ce),堅決(jue)(jue)反(fan)對(dui)施加壓力(li)和進行奴(nu)役以(yi)及干涉他(ta)國內政的(de)種種形式”,“反(fan)對(dui)霸權主(zhu)(zhu)義和大國沙文主(zhu)(zhu)義”。
反對霸權
針(zhen)對(dui)1968年(nian)11月勃(bo)列日涅夫拋出的“有限(xian)主(zhu)(zhu)(zhu)權(quan)論”后,齊(qi)奧塞斯庫說,“限(xian)制或放棄(qi)華沙(sha)條約某一成員(yuan)國(guo)的主(zhu)(zhu)(zhu)權(quan)的理(li)論(即有限(xian)主(zhu)(zhu)(zhu)權(quan)論)不符(fu)合(he)社(she)會主(zhu)(zhu)(zhu)義國(guo)家關系準(zhun)則”。20世紀70年(nian)代起,前蘇聯推行華沙(sha)條約組織(zhi)“軍(jun)事一體化”,即在(zai)締(di)約國(guo)聯合(he)武裝部(bu)隊(dui)之(zhi)外,由蘇軍(jun)和(he)各(ge)成員(yuan)國(guo)的一部(bu)分軍(jun)隊(dui)組成包括海軍(jun)、空(kong)軍(jun)在(zai)內(nei)的“一體化部(bu)隊(dui)”,由聯合(he)武裝部(bu)隊(dui)總司令部(bu)指揮。
對(dui)(dui)此羅(luo)馬尼亞(ya)(ya)領(ling)(ling)導(dao)(dao)人和黨報(bao)多次(ci)強調:“華(hua)沙條約參加國(guo)(guo)的(de)軍(jun)(jun)隊(dui)之間合(he)作(zuo)聯(lian)系是(shi)建立在平等(deng)、相互尊重和信任、尊重國(guo)(guo)家(jia)主(zhu)權的(de)基礎上(shang)的(de);這(zhe)些準則(ze)排除(chu)了對(dui)(dui)任何一國(guo)(guo)軍(jun)(jun)隊(dui)的(de)內部(bu)事(shi)務進(jin)行任何干涉。”強調羅(luo)馬尼亞(ya)(ya)軍(jun)(jun)隊(dui)的(de)“唯一領(ling)(ling)導(dao)(dao)者(zhe)是(shi)黨、政(zheng)府、本國(guo)(guo)總(zong)司令部(bu),只有它們可(ke)以對(dui)(dui)羅(luo)馬尼亞(ya)(ya)軍(jun)(jun)隊(dui)發布命(ming)令”,“根本不能理解把黨和政(zheng)府對(dui)(dui)軍(jun)(jun)隊(dui)的(de)指揮權和領(ling)(ling)導(dao)(dao)權的(de)哪怕是(shi)多么(me)小的(de)一部(bu)分讓出(chu)去的(de)作(zuo)法”。齊(qi)奧塞(sai)斯庫(ku)還拒絕華(hua)約軍(jun)(jun)隊(dui)在羅(luo)領(ling)(ling)土(tu)上(shang)舉行軍(jun)(jun)事(shi)演習,在華(hua)約內部(bu)取得了類似(si)法國(guo)(guo)在北約中的(de)相對(dui)(dui)獨立地位,被稱為東(dong)歐的(de)“戴高樂主(zhu)義”。在經濟上(shang),齊(qi)奧塞(sai)斯庫(ku)同樣(yang)反對(dui)(dui)前蘇聯(lian)提出(chu)的(de)“一體(ti)化”方案。
1969年4月,重申羅(luo)馬(ma)尼亞(ya)“不(bu)主張一體化,不(bu)希望參加超國家(jia)(jia)的(de)聯合機構”,并(bing)(bing)指出經互(hu)會(hui)各國之間的(de)合作(zuo)“不(bu)應導致踐(jian)踏國家(jia)(jia)主權(quan)”,“不(bu)應侵犯”每個國家(jia)(jia)“根據自(zi)己的(de)意愿(yuan)自(zi)主地(di)決定發展計劃的(de)權(quan)利”,并(bing)(bing)延續了喬治烏-德治時代的(de)抵(di)制前蘇聯的(de)“分工專(zhuan)業化”的(de)政策。
開放外交
齊奧塞(sai)斯(si)庫與(yu)西(xi)方(fang)(fang)國(guo)家、中國(guo)、以色列建立和保持了良(liang)好的(de)關系,對美國(guo)和西(xi)歐奉(feng)行開(kai)放政策,在華約(yue)組(zu)織國(guo)家中率先承認西(xi)德,加入國(guo)際(ji)貨幣基金組(zu)織和關貿(mao)總協(xie)定(ding),羅(luo)馬尼(ni)亞和南斯(si)拉夫是僅有的(de)兩個與(yu)歐洲經濟共同體(ti)簽署貿(mao)易(yi)協(xie)定(ding)的(de)東(dong)方(fang)(fang)集團國(guo)家。
羅馬尼(ni)(ni)亞(ya)還積極參與國(guo)際事務和(he)調解國(guo)際沖(chong)突,在中(zhong)蘇(su)關系(xi)、中(zhong)美關系(xi)、中(zhong)東和(he)平(ping)進程中(zhong)扮演(yan)了(le)重要(yao)角色,并是世界(jie)(jie)上唯(wei)一一個(ge)與以(yi)色列(lie)和(he)巴(ba)勒斯坦都保持正(zheng)常(chang)關系(xi)的(de)(de)(de)國(guo)家。這(zhe)一系(xi)列(lie)的(de)(de)(de)外(wai)交舉措(cuo)為羅馬尼(ni)(ni)亞(ya)贏得了(le)廣闊(kuo)的(de)(de)(de)國(guo)際活(huo)動空間,提高了(le)羅馬尼(ni)(ni)亞(ya)的(de)(de)(de)國(guo)際地位和(he)聲譽,齊奧塞斯庫由于捍衛民族獨立和(he)國(guo)家主權的(de)(de)(de)立場,頗(po)得人心,在國(guo)內外(wai)的(de)(de)(de)威(wei)望升高,他(ta)長期活(huo)躍于國(guo)際政治舞臺,出訪過三個(ge)世界(jie)(jie)的(de)(de)(de)許多國(guo)家。
時間 獲獎名稱 所屬國家或組織
1964年 “社會主義勞動英(ying)雄”稱號、“鐮刀(dao)和鐵錘”金星獎章 羅馬(ma)尼亞(ya)
1966年 一級南(nan)斯拉夫(fu)之星勛章(zhang) 南(nan)斯拉夫(fu)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1969年 服(fu)務之星最高榮譽(yu)勛章 奧地(di)利
1970年 各族人民友誼勛章、“列寧誕辰(chen)一百周年”紀(ji)念獎(jiang)章 蘇聯
1971年(nian)(nian)、1978年(nian)(nian)、1980年(nian)(nian) 羅(luo)馬尼亞社會主義(yi)(yi)共(gong)和(he)國(guo)英雄(xiong)稱號、“共(gong)和(he)國(guo)英雄(xiong)”金星(xing)獎章、“社會主義(yi)(yi)勝利”勛(xun)章 羅(luo)馬尼亞
1971年(nian)5月17日 聯邦十(shi)字(zi)勛章 西德
1973年 何塞·馬蒂勛章(zhang) 古(gu)巴
1973年5月(yue)21日 大綬帶大十(shi)字(zi)騎士勛章 意(yi)大利(li)
1973年、1978年 列寧勛(xun)章 蘇聯
1974年 “解放者圣馬丁”勛章(zhang) 阿根廷
1975年 國家南(nan)十字(zi)星(xing)勛章 巴西
1975年10月14日 圣地亞哥騎士(shi)大項鏈勛章(zhang) 葡萄牙
1975年 “1941年—1945年偉(wei)大衛國戰爭勝利30周(zhou)年”紀(ji)念(nian)獎(jiang)章 蘇聯
1976年 雅典國(guo)際金獎 希(xi)臘
1976年 “攻打蒙卡達兵營20周年”獎章 古(gu)巴(ba)
1976年 國際養(yang)蜂(feng)人金質獎章(zhang) 阿德萊德國際養(yang)蜂(feng)人大會、澳大利亞
1978年(nian) 最尊貴的(de)巴斯爵級大十字勛章 英國
1979年 金質獎章 羅(luo)馬國際事務研(yan)究所
1980年 大(da)象騎士(shi)勛(xun)章 丹(dan)麥
1980年11月4日 塞拉芬皇(huang)家騎(qi)士勛(xun)章 瑞典
1983年(nian) “巴(ba)爾(er)干山(shan)脈”勛章(zhang) 保加利亞
1983年 十(shi)月革命勛章 蘇聯
1984年(nian) 奧林(lin)匹(pi)克金質(zhi)勛章 國際奧林(lin)匹(pi)克委(wei)員會
1988年 “卡爾·馬克(ke)思”金(jin)質勛章 東德
皇家圣(sheng)奧拉夫大十(shi)字(zi)勛章(zhang) 挪威
榮(rong)譽軍(jun)團(tuan)勛(xun)章 法國
羅(luo)馬(ma)(ma)尼亞社會(hui)主義共和國(guo)之星(xing)勛(xun)章 羅(luo)馬(ma)(ma)尼亞
“新農(nong)業革命英雄”稱(cheng)號 羅(luo)馬(ma)尼(ni)亞
羅(luo)(luo)馬尼(ni)亞(ya)社會主義(yi)共和國勞(lao)動勛章(zhang) 羅(luo)(luo)馬尼(ni)亞(ya)
羅馬尼(ni)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防(fang)勛章(zhang) 羅馬尼(ni)亞
羅(luo)(luo)馬(ma)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軍(jun)事(shi)服務(wu)勛章 羅(luo)(luo)馬(ma)尼亞
羅馬尼(ni)亞(ya)(ya)共和國建(jian)立(li)五周年紀念(nian)獎章(zhang) 羅馬尼(ni)亞(ya)(ya)
羅馬(ma)尼亞解放35周年(nian)紀念獎章 羅馬(ma)尼亞
時間 學位名稱 頒發(fa)院校 所屬國家
1973年 榮譽博士(shi) 布加勒斯(si)特大學 羅馬尼(ni)亞(ya)
1974年 榮譽博士 黎巴(ba)嫩大(da)學 黎巴(ba)嫩
1974年 榮譽博士 布宜(yi)諾斯(si)艾利斯(si)大學 阿根廷
1975年 榮譽(yu)博士(shi) 尤卡坦自治大學 墨(mo)西哥
1975年 榮譽博士 索菲(fei)亞·安(an)提波利斯·尼(ni)斯大學 法(fa)國
1978年1月25日 政治學(xue)博士 “斯特(te)凡·喬治烏”社會政治經濟教育學(xue)院(中(zhong)央高級黨校) 羅馬尼亞
1978年1月25日 經濟(ji)學博士 布加勒斯特經濟(ji)研究學院 羅馬尼(ni)亞
1988年 榮譽博士(shi) 利比里亞大(da)學 利比里亞
1988年 榮譽博士 朝鮮民主(zhu)主(zhu)義人民共(gong)和國
盡管(guan)羅(luo)馬尼(ni)亞加(jia)入了北約(yue)和歐盟,盡管(guan)不少人(ren)至今對齊奧塞(sai)斯(si)(si)庫(ku)夫婦并沒有好(hao)感,然而,越(yue)來(lai)越(yue)多的人(ren)對槍決(jue)齊奧塞(sai)斯(si)(si)庫(ku)夫婦、特(te)別是在圣(sheng)誕節那天(tian)將國家(jia)領(ling)導人(ren)“像(xiang)一條野狗(gou)似地處(chu)死”感到(dao)如鯁(geng)在喉(hou)。隨(sui)著時間(jian)的推移,特(te)別是經濟(ji)危機(ji)當前,開始以肯定(ding)眼光懷念齊奧塞(sai)斯(si)(si)庫(ku)時代的人(ren)明顯(xian)增多。(羅(luo)馬尼(ni)亞國內民眾評)
齊奧塞斯庫是一(yi)位(wei)偉大(da)的(de)領袖,盡管他(ta)犯下巨大(da)的(de)錯誤,但他(ta)的(de)功績同(tong)樣(yang)巨大(da),這一(yi)點任何(he)人不(bu)能否認。(大(da)羅馬尼亞黨主席瓦丁·圖多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