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shi)四孝之一,晉(jin)朝人吳猛(meng),幼年母親早逝,與父(fu)(fu)親相依為命(ming)。由(you)于(yu)家貧(pin)買不起(qi)蚊(wen)帳,每(mei)到夏夜,吳父(fu)(fu)常常因蚊(wen)蟲叮咬而睡不好覺,吳猛(meng)年紀雖小,但非常有孝心,為了(le)讓(rang)父(fu)(fu)親睡好,自己(ji)竟赤裸上身,讓(rang)蚊(wen)子咬吸自己(ji)的血,希(xi)望蚊(wen)子喝飽了(le)血就不再叮咬父(fu)(fu)親。
晉吳(wu)猛。年八歲(sui)。事(shi)親(qin)至孝。家貧。榻無(wu)帷帳(zhang)。每夏夜。蚊多(duo)攢膚(fu)。恣渠(qu)血之飽。雖多(duo)。不驅之。恐去己而(er)噬其親(qin)也。愛親(qin)之心至矣。
夏夜無帷帳,
蚊多不敢揮,
恣渠膏血飽,
免使入親幃。
晉:晉朝。
至孝(xiao):見前文《二(er)十四孝(xiao)》注(zhu)(1)孝(xiao)感動天(tian)【注(zhu)解】。
榻(音:tà):睡覺的地方。
帷(wei)帳(音(yin):wéi zhàng):帳子,帷(wei)子(周圍遮擋的布,類似蚊帳)。
攢膚:這(zhe)里的意思(si)是很多蚊子咬人。
恣(音:zì):肆意,隨意,放縱。
渠:代(dai)詞,他,指(zhi)蚊子。
驅(qu):驅(qu)趕,轟走。
噬(音(yin):shì):咬。
親:父母。
矣:助(zhu)詞,不表示意思。
膏血(xue):濃血(xue),血(xue)多的意思(si)。
幃:帳子。
晉朝人吳(wu)猛,八(ba)歲兒童,非常(chang)孝順,伺候父(fu)母極其周(zhou)到(dao)細致。他(ta)的(de)家(jia)境貧(pin)寒,睡覺(jue)的(de)地方沒有(you)蚊(wen)帳。每到(dao)夏天夜間,很多蚊(wen)子(zi)咬人,吳(wu)猛讓蚊(wen)子(zi)隨(sui)意地咬自己(ji),吸血吃飽。雖(sui)然蚊(wen)子(zi)很多,卻不(bu)驅(qu)散(san),惟恐飛離自己(ji)去(qu)咬父(fu)親(qin)。愛護父(fu)親(qin)之心無微不(bu)至。
炎熱的夏天(tian)夜晚沒有蚊(wen)帳(zhang),
蚊(wen)子多也不敢驅(qu)趕一(yi)只。
讓(rang)蚊蟲隨意噬(shi)咬自己吸(xi)個飽
只為不飛到(dao)親人的房里去。
《恣蚊飽血》講(jiang)述了一個孝(xiao)子在蚊蟲(chong)肆虐的時候,怎樣不讓親人(ren)遭受蚊蟲(chong)之害。這(zhe)是(shi)《二十四孝(xiao)》中的第十七則故事。
吳(wu)猛是晉朝豫章(今江(jiang)西(xi)南昌人)。從小就非常孝順父母。吳(wu)猛家(jia)里很(hen)貧窮,床塌(ta)上(shang)沒有蚊(wen)帳。南方蚊(wen)子多(duo),每到(dao)夏天,又大又黑的蚊(wen)子咬(yao)得一家(jia)人睡不(bu)好覺。
八歲(sui)的吳(wu)猛心疼勞累了一(yi)(yi)天的父母,為了讓他們(men)睡個(ge)踏實覺,他想了一(yi)(yi)個(ge)辦法。每到(dao)晚上,吳(wu)猛就赤身(shen)睡在父母身(shen)旁。小(xiao)孩子家細皮嫩肉的,蚊(wen)子都集聚(ju)在他身(shen)上,且越(yue)聚(ju)越(yue)多。吳(wu)猛卻(que)任蚊(wen)子叮咬(yao)吸(xi)血(xue),一(yi)(yi)點也不驅趕。
吳猛認為蚊子(zi)吸(xi)飽了自(zi)己身上的(de)血,便不(bu)會去叮(ding)咬父(fu)母,八歲孩(hai)童(tong)的(de)這種(zhong)想法真(zhen)是(shi)可笑,卻讓人笑不(bu)出來(lai)。雖然(ran)其法不(bu)可取,但只有(you)對(dui)父(fu)母愛(ai)到極點,才會有(you)“癡傻”的(de)行(xing)為,這是(shi)一顆多么純凈的(de)童(tong)心啊(a)!
從一個孩童的心靈(ling)表(biao)現(xian)出人性的純真一面,即是(shi)孝(xiao),這種骨肉之情(qing)(qing)的孝(xiao),是(shi)人類最基(ji)本的情(qing)(qing)感(gan)。
吳猛,東(dong)晉(jin)豫章(今(jin)江西南昌)人(ren),字(zi)世云,以(yi)孝(xiao)行(xing)聞名。又傳(chuan)說吳猛年四十(shi),得(de)神方,能以(yi)羽扇劃水而(er)渡(du)。
這里(li)(li)舉了一個例(li)證(zheng),吳猛八(ba)歲(sui)時侍奉(feng)親(qin)人(ren)就已行孝至極(ji)。他(ta)家里(li)(li)貧困,沒有錢購買床(chuang)上(shang)的(de)(de)蚊帳。每當(dang)夏天的(de)(de)晚上(shang),很(hen)多的(de)(de)蚊子來叮咬他(ta),但是他(ta)聽之(zhi)任之(zhi),從不驅趕,恐怕(pa)驅趕這些(xie)蚊子,蚊子就會(hui)去叮咬自己的(de)(de)父母親(qin)。
文中的攢膚,就是指蚊(wen)子聚集在(zai)皮膚上(shang)叮咬(yao)(yao)。攢,就是聚集的意思。恣,恣肆、肆虐的意思。渠,第三(san)人稱,這里(li)指蚊(wen)子。膏(gao)血之飽,指蚊(wen)子吸血而飽食。噬,咬(yao)(yao),叮咬(yao)(yao)。
這(zhe)是(shi)一個八歲孩子(zi)的(de)心(xin)理(li)(li)活動與邏輯推(tui)理(li)(li)。他(ta)認為自己被蚊子(zi)叮(ding)咬了,讓恣肆的(de)蚊子(zi)吸飽了自己的(de)血,就不會或會減少對親人(ren)的(de)叮(ding)咬。雖然(ran)事實上并(bing)非如此,但是(shi)孩子(zi)幼稚想法(fa)的(de)深層,是(shi)對親人(ren)的(de)深愛,愛親人(ren)而(er)可(ke)以讓自己受(shou)罪。
今天的(de)兒童聽了此則(ze)故事,可(ke)能馬(ma)上會反駁吳猛的(de)做法,甚至(zhi)嘲笑他(ta)的(de)愚蠢。現(xian)今的(de)孩子確實見多識(shi)廣,眼界開闊(kuo),根本不是古(gu)代的(de)那些兒童可(ke)比的(de)。但(dan)是孩子們天性(xing)中(zhong)的(de)孝之(zhi)本性(xing),我(wo)們注意引導(dao)、培養了嗎?我(wo)們是否可(ke)以從表面(mian)上的(de)不成邏輯卻深合(he)人性(xing)邏輯的(de)行(xing)為中(zhong),攝(she)取其(qi)中(zhong)孝文(wen)化的(de)精華來滋養孩子的(de)心靈呢(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