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姬紅無(wu)花果(guo)(guo)是國內鮮果(guo)(guo)種植(zhi)最受歡(huan)迎的(de)紅色無(wu)花果(guo)(guo)品(pin)種,自從2007年(nian)(nian)無(wu)花果(guo)(guo)在國內得(de)到飛躍(yue)式發(fa)展后,全國從黑(hei)龍(long)江到海南省(sheng)均有(you)種植(zhi)此(ci)品(pin)種,通過幾年(nian)(nian)來(lai)的(de)市場觀察,波姬紅不管從外觀還是口感上得(de)到消費者(zhe)們(men)的(de)認可,當年(nian)(nian)新生芽第一節開始掛果(guo)(guo),具有(you)極高的(de)豐產性,單果(guo)(guo)重達70克左右。
全國從(cong)黑龍江(jiang)到海(hai)南省均有種(zhong)植(zhi)此品(pin)種(zhong)。
果(guo)(guo)實(shi)夏秋果(guo)(guo)兼用(yong),以秋果(guo)(guo)為主,果(guo)(guo)皮(pi)鮮艷,為條狀褐(he)紅(hong)或(huo)紫紅(hong)色,果(guo)(guo)肋較明(ming)顯,果(guo)(guo)柄(bing)短,果(guo)(guo)長(chang)卵圓或(huo)長(chang)圓錐(zhui)形(xing),秋果(guo)(guo)平均單果(guo)(guo)重60-90克,最大單果(guo)(guo)重110克。果(guo)(guo)肉微中(zhong)空,淺紅(hong)或(huo)紅(hong)色,味甜(tian),汁(zhi)多,可溶性固(gu)形(xing)物含量16%-20%,品(pin)質極佳。
為鮮食大型紅色無(wu)花果優良品種。
該(gai)品種樹(shu)勢中庸(yong),樹(shu)勢開張,樹(shu)干皮孔大,分枝(zhi)力強。新梢年生長量可達2.5米(mi)(mi),枝(zhi)粗2.3厘米(mi)(mi),節間長5.1厘米(mi)(mi),樹(shu)形易控(kong)制。
葉片較大(da),葉徑為(wei)27厘(li)米,多為(wei)掌狀5裂,葉緣有不規(gui)則波狀鋸齒。
該品種耐寒(han)、耐鹽堿(jian)性較(jiao)強,始果部位低(di),極豐產。
喜溫暖濕潤氣(qi)候,耐瘠,抗旱,耐寒,不耐澇。以向陽、土層深厚(hou)、疏松肥沃。排水良(liang)好的(de)砂質壤上或粘質壤土栽培為宜(yi)。
無花(hua)果果實中含有豐富的葡萄(tao)糖(tang)、果糖(tang)、蔗糖(tang)、檸檬酸以及(ji)少量蘋果酸、琥珀酸等。
它的乾果、未成熟果實和植物的乳汁中均含抗腫瘤的成分,乳汁中還含有淀粉糖化酉每、酯酉每、脂肪酉每、蛋白酉每等。
現代研(yan)究的結果表明(ming),無(wu)花果有(you)一定(ding)的輕(qing)瀉作用,在便秘(mi)時,可以用作食物性(xing)的輕(qing)瀉劑(ji);乾果的水提取物經處理后有抗腫瘤作用;動物試(shi)驗(yan)無花果尚有一定(ding)的降壓作用。
營建園地應選擇在排水良好、土層深厚,沙壤質土,有機質含量高,土壤pH值7.2~7.5的地塊;具有澆灌能力,做(zuo)到旱(han)能(neng)澆(jiao)水,特別(bie)在發芽(ya)展葉期(qi)能(neng)維持樹體對(dui)地上、地下水的需求;禁止與桃(tao)樹連作;禁止無花果重茬栽種;遠離桑園。
為獲得(de)春果,長江以(yi)南地區大(da)田栽(zai)培必(bi)須采(cai)取(qu)防寒措施;長江以(yi)北廣大(da)地區應采(cai)用(yong)保護(hu)地栽(zai)培方式。
土施生石灰。對土壤pH值偏低顯酸性園片,建園整地時應撒施或穴施生石灰。撒施用量600~750kg/hm2,把生石灰均勻撒入(ru)(ru)地面,整地時摻入(ru)(ru)土壤中。
施用量每穴(xue)250g生石(shi)灰與土、肥調勻,回填(tian)于樹(shu)穴中(zhong)(zhong)。在(zai)以后栽培中(zhong)(zhong)還應視(shi)園內土壤pH值變化狀況,適當增加使用(yong)次數和(he)用(yong)量,以滿足無(wu)花果正常生長結果對土(tu)壤鈣質營養(yang)的(de)需求。
苗木選擇。首先(xian)要(yao)選擇樹(shu)干充實(shi),根系完整,沒有病蟲和機械損(sun)傷的苗木。
栽植穴。一般要挖60cm見方。在水田栽培情況下,應采用深溝、高壟栽培方法,即在2m寬度內,做高80cm,寬(kuan)120cm的壟。
栽植密度。根據無花果良種規模化栽培的不同(杯狀型、“T”字型)及土壤肥力確定栽植密度,一般株行距2m×3m或4m×2~2.5m。
栽后管理。植苗后充分灌足水,覆蓋地膜或草。還(huan)要根(gen)據不同栽培樹形(xing)進(jin)行定干(gan),高度為30~50cm不等。
栽培的無花果新品種園,多數為當年生枝結果,一般枝條的每個腋芽依次向上按順序現果、成熟,且有根(gen)系淺、枝條易向兩側(ce)伸展等特性。
所(suo)以,無花(hua)果規模(mo)化(hua)栽(zai)培主要采(cai)用了杯狀型(xing)、“T”字型(xing)等樹(shu)型。
杯狀型整形技術(shu)。此種(zhong)樹形,樹體矮小(xiao),受風害小(xiao),管理方便(bian),結果枝不宜多留。
栽植當年留干高度為20~30cm,主枝留3個,并使其向3個方向伸(shen)展。在離地面(mian)40~50cm位置(zhi)進行短截(jie)。第(di)2年秋(qiu)各主枝上發出(chu)的(de)3個(ge)新(xin)(xin)梢留作結果(guo)枝(zhi),剪留長度為20cm。第3年(nian)秋從(cong)各主枝(zhi)新(xin)(xin)發(fa)出的3個(ge)新(xin)(xin)梢作結果(guo)枝(zhi),留20cm短截(jie)。各主枝(zhi)上留2個新梢作結果母枝(zhi),在20cm處(chu)截斷(duan)。第4年以后,為(wei)限制(zhi)樹高,結果枝(zhi)留1~2節反(fan)復進行修剪控制(zhi),防止(zhi)樹冠擴大,同時及時抹(mo)芽(ya)。每株留結果枝30根為宜。
T”字型整形技術。栽植當年在離地面20~40cm處,將抽生在不(bu)同方(fang)向(xiang)的2個枝,利用支柱誘引(yin)加(jia)固。
第2年春天把2個枝子與(yu)地面呈(cheng)水(shui)平(ping)狀誘引(yin),培養(yang)40cm間距的(de)新梢(shao)為當年結果枝。
第2年秋天在培養新梢上的果(guo)實采收后,從基(ji)部留1~3個芽短截促來年萌發(fa),生長結果(guo)。
埋土(tu)。山東省臨沂由于冬季比(bi)較寒冷,對幼(you)齡(ling)無花果樹必(bi)須進行(xing)埋土(tu)越冬。
方法是:秋末冬初(霜凍前),樹(shu)體修枝后整株(zhu)埋(mai)入土(tu)中,埋(mai)土(tu)厚度掌握在枝條既(ji)不受凍害又通氣良好為宜(yi)。于(yu)春季樹(shu)體萌芽前將埋(mai)土(tu)扒開(kai),扶正樹體,進行春季(ji)管理。
試驗結(jie)果(guo)表(biao)明:2年生無花果(guo)樹,埋(mai)土(tu)的枝條抽(chou)干(gan)率為(wei)零,而不埋(mai)土(tu)的地上部抽干率則達(da)55.9%~100%。埋土(tu)(tu)的(de)無花果產(chan)量比不埋土(tu)(tu)的(de)提高105%。
覆草。冬季氣溫接近0℃時,樹體修剪后,應用草包裹樹體及各枝,或整個果園地用厚厚的草覆蓋,或采用設置(zhi)防風障、防風網、營(ying)建防護林等技術保護措施,也能收到(dao)理想效果。
配方施肥(fei)。無花果屬(shu)于對石灰(鈣)和磷肥(fei)、鉀(jia)肥(fei)、氮素肥(fei)吸收量大的果樹。
實踐證明:不同樹齡對氮、磷、鉀三(san)要素要求比例差別較大。如定植后1~3年,每年N∶P∶K施肥比例為1∶1.2∶1.2,第5年后當年產量達30000kg/hm2時,N∶P∶K∶石(shi)灰比例以10∶3∶11∶15為宜。
澆水。灌水期一般在5月份氣候干燥期和雨季后,每間隔10d,用點滴灌水或者用抽水機灌水1次。不提倡用浸(jin)灌的(de)方式,浸(jin)灌易引起果實(shi)品質(zhi)低(di)下、增加(jia)發病機率。
旱害。無花果如果在著果期特別干燥,葉子發黃脫落,容易造成果實膨大、成熟期延長等。防治旱災的最好方法是設置點滴灌水設施(shi),或用草防止(zhi)土壤干燥。
風害。無花果受風害,樹葉裂傷、樹枝折斷,可設防風林、防風墻、果園附近栽植高稈作物等。永久性的防(fang)風林以(yi)杉樹、黑松等構(gou)成,密封度(du)在50%左右,防(fang)風樹高3 ~4m,最好在建果園的同時(shi)栽植(zhi)防(fang)風林。
凍害。冬季防凍害是豐產穩產的關鍵。為此,霜凍前要完成修剪,用稻草包裹主干及各主枝,然后埋土防寒。幼樹可以整(zheng)株埋入土(tu)中,成年(nian)樹埋土(tu)高度30~40cm。春季萌芽前將(jiang)土(tu)扒開,進行春節管理。
無花果病蟲害較少,僅有(you)角斑病、炭(tan)疽病和(he)天牛(niu)危害。
應注意抓住時機,搞好測報,及時防治。在建(jian)園(yuan)選址時注意遠離桑園(yuan),以防止桑天牛危(wei)害,如有發(fa)生及時進行(xing)人工捕殺,7~9月人工挖幼蟲或將蟲(chong)糞掏盡后用藥(yao)棉球(qiu)蘸熏蒸殺(sha)蟲(chong)劑塞(sai)入蟲(chong)孔內,并(bing)用黃(huang)泥將(jiang)洞口封(feng)嚴。
對角斑病可噴65%的(de)代森鋅可濕性粉(fen)劑500~600倍(bei)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bei)液防治。
炭疽病在(zai)7~8月份(fen)發病較多,可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防治。
3月(yue)中、下旬從優良母株上(shang)選l~3年(nian)生未曾發芽(ya)的,而且節間(jian)短,枝粗在(zai)1~1.5cm的健壯枝條,剪成(cheng)長30~50cm的插(cha)條,按(an)行(xing)距(ju)50cm開溝,斜插(cha)入(ru)土(tu)三分(fen)之二(er),其(qi)余部分(fen)露出(chu)土(tu)外,填上(shang)壓實,澆(jiao)水(shui)保持土(tu)壤濕潤。
夏季(ji)扦(qian)(qian)(qian)(qian)插,可(ke)取半木質化的(de)綠(lv)枝進行扦(qian)(qian)(qian)(qian)插。扦(qian)(qian)(qian)(qian)插后(hou)約1個(ge)月(yue)左右生根。培育1年即可(ke)移栽。亦可(ke)將插條用濕砂(sha)貯藏1個(ge)月(yue),形成愈傷組織后(hou)再行扦(qian)(qian)(qian)(qian)插。
分株繁(fan)殖:于2~3月進行分株栽種,定植按行株距(3~4)m×(3~4)m開穴栽種。栽種前要修(xiu)剪,除去密枝或枯枝條,在樹液(ye)未流動以前或展葉(xie)以前栽種為好(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