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
本(ben)地土豬與長白豬雜交的黑毛豬及(ji)其本(ben)交后(hou)代。
二、飼養條件
1.飼(si)(si)養環境及飼(si)(si)料條件
(1)飼養環境:飼養地位于產地范圍內海拔在1200m至3500m間的山(shan)區,以溶巖地下水和溪(xi)水為主要(yao)飲水來源。
(2)飼料(liao)(liao)條件:以(yi)當(dang)地(di)野菜(cai)、玉米、紅(hong)薯、土豆等為主要飼料(liao)(liao)。
2.飼養方式(shi):以白天放養,夜間宿于豬圈的(de)半放牧方式(shi)。
3.出欄標準:12至18月齡,體重110kg以上。
4.環(huan)境、安(an)全要(yao)求:飼養環(huan)境,疫(yi)情疫(yi)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gui)定,不(bu)得污染環(huan)境。
三、屠宰
1.豬源標(biao)準:來自產地范圍內的(de)符合活體質(zhi)量要求的(de)健康豬只。
2.靜養待(dai)宰:宰前(qian)空(kong)腹靜養24小時,盡量減少應激。
3.燙(tang)毛(mao):燙(tang)毛(mao)水溫(wen)58℃至(zhi)63℃,燙(tang)毛(mao)時間(jian)為8至(zhi)12分鐘。 四、加工(gong)(gong)工(gong)(gong)藝
1.原(yuan)料(liao)選(xuan)擇(ze):選(xuan)擇(ze)豬排以下的五花肉為(wei)宜,瘦肉約(yue)占55%左右。
2.生產工藝流程:修(xiu)整→腌制→清洗→油炸→裝壇(tan)→窖存→分裝。
3.工藝要點:
(1)修(xiu)整:剔除淋(lin)巴組織,去骨(gu)留(liu)皮,切成一斤左右方塊,便(bian)于炸透,保證肉塊表里水分、油脂(zhi)含量一致。
(2)腌(a)制(zhi):用(yong)調制(zhi)好的(de)含(han)有(you)食用(yong)鹽的(de)傳(chuan)統腌(a)料(liao)進行均(jun)勻干(gan)擦后(hou)放入(ru)容器內腌(a)制(zhi)2至(zhi)3天,保證肉塊入(ru)味。
(3)油(you)(you)炸:放置到已(yi)注入(ru)豬油(you)(you)的鍋中油(you)(you)炸,肉要充分(fen)炸透、水分(fen)要炸干。
(4)裝(zhuang)壇:炸好的肉(rou)需自然(ran)冷卻,然(ran)后裝(zhuang)到專(zhuan)用的燒制土壇中,注入豬油至淹沒肉(rou)塊為止。
(5)窖(jiao)(jiao)存(cun):將裝壇(tan)后的肉存(cun)放(fang)于溫度在(zai)12至24℃的窖(jiao)(jiao)存(cun)室,窖(jiao)(jiao)存(cun)時間3個(ge)月以上,存(cun)放(fang)時需隔墻(qiang)離地。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se):皮(pi)與肉(rou)不脫(tuo)離,呈(cheng)微黃或金黃色(se),色(se)澤(ze)鮮亮、均勻(yun)一(yi)致,口味咸淡適中, 醇香(xiang)濃郁、皮(pi)耙(pa)肉(rou)糯(nuo)。
2.理化指標:
項 目 指 標
水 分/(g/100g) 12-20
酸價(以脂肪計)(KOH)/( mg/g)≤ 3
3.安全(quan)及(ji)其(qi)他(ta)質(zhi)量技術要求:產(chan)品安全(quan)及(ji)其(qi)他(ta)質(zhi)量技術要求必(bi)須符(fu)合國家(jia)相(xiang)關(guan)規(gui)定。
鹽邊油底肉為地理(li)標(biao)志保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