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陳(chen)列、研究(jiu)、群(qun)眾教育為主的綜合(he)性博(bo)物(wu)(wu)館(guan)。本溪市博(bo)物(wu)(wu)館(guan)館(guan)藏文(wen)物(wu)(wu)近萬(wan)件,主要以本地(di)區出土文(wen)物(wu)(wu)為主,有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牙齒(chi)及小孩(hai)股骨化石、青銅時代石器、陶器、戰國青銅短劍等(deng),此外(wai),還有明清時期的精(jing)美瓷器。建(jian)館(guan)以來(lai),舉(ju)辦和引進各類展(zhan)(zhan)覽80余個,主要有《本溪歷史陳(chen)列》、《本溪名家書畫(hua)(hua)作品(pin)展(zhan)(zhan)》等(deng)。考古(gu)發(fa)掘(jue)和文(wen)物(wu)(wu)調查成果顯著,重要的發(fa)掘(jue)項目有廟后山舊石器時代遺址發(fa)掘(jue)、太子河上游青銅時代洞穴墓(mu)地(di)發(fa)掘(jue)、高句麗五(wu)女山山城(cheng)發(fa)掘(jue)、高句麗米倉溝壁畫(hua)(hua)墓(mu)發(fa)掘(jue)等(deng)。
建筑布局
新館落成于2009年,建筑外觀(guan)為(wei)井聯雙(shuang)鼎造型,古樸而典雅(ya),占(zhan)地面(mian)積1.59公頃,建筑面(mian)積8000平方(fang)米(mi),其(qi)中(zhong)陳列(lie)面(mian)積4000平方(fang)米(mi)。《本(ben)溪(xi)的記(ji)憶》為(wei)本(ben)館基本(ben)陳列(lie),共分(fen)4個部分(fen),分(fen)別為(wei)“東北第(di)一人(ren)的故鄉”、“洞穴:從家(jia)園到墓(mu)園”、“燕漢東進與高句(ju)麗興起”、“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通過文物(wu)陳列(lie)、場景復(fu)原及多媒體互動等多種形式,展示了(le)本(ben)溪(xi)地區的悠(you)久歷史。本(ben)溪(xi)市博物(wu)館新館的落成,為(wei)山城(cheng)本(ben)溪(xi)再添一道文化景觀(guan)。
基本陳列
第一部分 東北第一人的故鄉
本溪縣(xian)廟后(hou)山遺址,是舊石(shi)器(qi)時代早期遺址,年代距今(jin)約(yue)50萬年,為(wei)目前(qian)東北地區發(fa)現(xian)的(de)最早的(de)人(ren)類居(ju)住址,被稱作“東北第一人(ren)的(de)故鄉”。遺址位(wei)于洞口(kou)處,面積(ji)約(yue)40多平(ping)方米(mi),出土人(ren)類化石(shi)4件、石(shi)制品76件、古動(dong)物化石(shi)76種,并發(fa)現(xian)少量骨制品和用火遺跡。由于特殊的(de)地理位(wei)置,在(zai)華北與(yu)鄰近國家遠古文化之間的(de)傳(chuan)播上,具(ju)有橋梁作用。
第(di)二部分 洞穴(xue):從(cong)家園到墓(mu)園
本溪地(di)(di)區新石器(qi)時(shi)(shi)代遺址(zhi),一部分位(wei)于水畔臺地(di)(di),更多的則(ze)位(wei)于太(tai)子河附(fu)近(jin)的山(shan)洞里,冬(dong)暖夏涼的洞穴(xue)是當(dang)時(shi)(shi)人類的家園。青銅(tong)時(shi)(shi)代,太(tai)子河上游出現了馬城子文化(hua),當(dang)時(shi)(shi)人類居住的聚落大多營(ying)建于山(shan)坡上,洞穴(xue)則(ze)成為(wei)氏族的公共墓地(di)(di)。
第三部分 燕漢東進與高句麗興起
戰(zhan)國(guo)燕(yan)昭(zhao)王時期(公元(yuan)(yuan)前(qian)3世紀(ji)前(qian)后),在北(bei)方開(kai)設上(shang)谷、漁陽(yang)、右北(bei)平、遼西、遼東(dong)等五郡(jun),本溪(xi)由(you)此(ci)進入中原勢(shi)力轄(xia)區。公元(yuan)(yuan)前(qian)221年(nian),秦滅燕(yan),本溪(xi)納入秦朝的版圖。漢武帝(di)元(yuan)(yuan)封四年(nian)(公元(yuan)(yuan)前(qian)107年(nian)),增設玄(xuan)菟、樂(le)浪(lang)、臨屯、真(zhen)番四郡(jun),進一步(bu)擴大(da)和強化了郡(jun)縣(xian)統治(zhi)。受中原先進文化和政治(zhi)制度(du)的影響,高(gao)句(ju)麗(li)民族迅速崛起。漢元(yuan)(yuan)帝(di)建昭(zhao)二年(nian)(公元(yuan)(yuan)前(qian)37年(nian)),高(gao)句(ju)麗(li)在玄(xuan)菟郡(jun)管轄(xia)內的卒(zu)本地區(在今桓仁境內),建立了民族政權。
第(di)四部分(fen) 多民族(zu)文化的融合
公元(yuan)10-14世紀,東北地區相(xiang)繼(ji)出(chu)(chu)現(xian)了(le)遼(liao)、金、元(yuan)三個民族政權。遼(liao)滅渤海國后,曾將部分渤海遺(yi)民遷(qian)于梁水(今(jin)太子河(he))流(liu)域。1115年,女真族建立(li)了(le)金朝,本(ben)溪出(chu)(chu)現(xian)許多(duo)“猛安”、“謀克(ke)”等地方基層組(zu)織。元(yuan)末(mo),本(ben)溪一度成(cheng)為元(yuan)朝遺(yi)臣割(ge)據勢(shi)力的轄(xia)區。明(ming)代永樂二十(shi)二年(1424年),建州女真徙居婆豬江(今(jin)桓仁境內渾江),在發展過程(cheng)中漸漸崛(jue)起,為日后滿族的形成(cheng),奠定了(le)基礎。
交通信息
公(gong)交(jiao):乘坐公(gong)交(jiao)4路(lu)(lu)、5路(lu)(lu)、20路(lu)(lu)、25路(lu)(lu)、32路(lu)(lu)、33路(lu)(lu)、60路(lu)(lu)至明山區政府下(xia)。